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坐了下武广高铁 -- 履虎

共:💬230 🌺501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为何要经营客源?

          一开始就把价格降低,客源就有了。然后视情况不断微调票价。

          高铁亏货运补就可以了。

          • 家园 以后微调票价?铁道部要被一次次骂死,干脆死一次好了

            我觉得那是最蠢笨的做法了,你看看现在的舆论,铁道部敢在现有车次上涨价吗?只能搞些贵的动车组和高铁了,一次性价格到位。

            • 家园 去年还坐了好几次绿皮车

              每次的感觉就是..... 这个票价是在太便宜了...

              • 家园 绿皮车的票价确实便宜,毕竟是二十年前定的价格

                想想这二十年来收入的增长情况,肯定是便宜了。当然有很多人每次都要拿民工做借口来讲动车太贵,事实上多半讲这些话的人自己都在坐动车呢,无非是希望动车便宜点自己少花钱。民工大多数时候还是会选择绿皮车的,毕竟便宜,时间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很在意的,因为高速火车节约下来的时间,对他们意义不大。假如可以节约一天的时间,那票价要相差多少啊,即使多干一天活,也挣不回那两个火车票的价差啊。

                目前的动车价格在沿海来说还可以接受吧,看看沪宁、沪杭线上动车的火爆就知道了。不过广深线由于有香港资本投资,票价还是比国铁贵多了,也没见南方系的人来要求平等哈。当然,这次的高铁票价确实是超过了大家的心理底线,一般认为也就三百多,四百不到一点。假若上座率低的话,相信铁路会打折的,以后上座率高了再涨回去。

          • 家园 消费行为从来都不是理性的

            那些原来坐飞机的说不定在误机几次后才想到坐高铁也不错,白领要花两天熟练地铁线路和出地铁后怎么转公交车怎么回家,这都要时间。

            • 家园 消费行为从来都不是理性的是正确的

              那些原来坐飞机的说不定在误机几次后才想到坐高铁也不错,白领要花两天熟练地铁线路和出地铁后怎么转公交车怎么回家,这都要时间。

              这种情况当然有。但武广的情况却相反。事前有大量的宣传,实际上很多客人是来尝试的。所以因为不是理性的消费行为武广一开始吸引了很多客人。

              • 家园 我们的争议是载客量是否到顶了

                我觉得尝试的负面因素没有我说的正面因素强;我认为大部分客源都是觉悟党一般慢慢出现的。

                这就没争论必要了,毕竟谁都不是业内的。载客量从这里是上升还是下降,拭目以待吧。

          • 家园 没这么简单

            人们的想法和习性是有惯性的,不是说你一建好大家就喜欢他的。

            别的我不清楚,南京地铁我可是看到在刚开始运行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很空,大家都习惯去坐公交,哪怕很挤很慢。渐渐地人才多起来的,同样我家附近的公交线路也是如此,刚开始运行时通常一班车不超过10个人,一年多以后都挤得不行。

            想象一下武广高铁,就以lz贴中的乘客为例。有多少人从一开始就想着坐火车去武汉吃小吃,多少在广州工作的人想着坐火车回武汉长沙家里过周末?这在高铁通车之前是不可想象的,随着时间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且喜欢上这种生活方式,这也会为高铁带来固定的客源。

            • 家园 没这么复杂吧

              人们的想法和习性是有惯性的,不是说你一建好大家就喜欢他的。
              有人如此也有人反过来喜欢尝新鲜。

              别的我不清楚,南京地铁我可是看到在刚开始运行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很空,大家都习惯去坐公交,哪怕很挤很慢。渐渐地人才多起来的,同样我家附近的公交线路也是如此,刚开始运行时通常一班车不超过10个人,一年多以后都挤得不行。

              地铁一般一开始的不景气因素很多。比如车次、转乘等,不能简单归于惯性。

              想象一下武广高铁,就以lz贴中的乘客为例。有多少人从一开始就想着坐火车去武汉吃小吃,多少在广州工作的人想着坐火车回武汉长沙家里过周末?这在高铁通车之前是不可想象的,随着时间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且喜欢上这种生活方式,这也会为高铁带来固定的客源。

              这种生活方式恐怕永远都不是主流,也不是高铁的目的。何况就是发生了也是周末客流。

              高铁的目的应该是解决一般客流的需要。

              • 家园 在我看来,尝鲜的永远是少数

                所以这个社会才是稳定的,任何一个新东西出来都是观望的多尝鲜的少,要不说第一个吃螃蟹的是英雄呢。还是以南京地铁为例,在刚开始开通的时候确实有个小高潮,但迅速就空下来了,然后再逐渐的多起来。

                你不太了解南京的公交情况。地铁的线路跟公交33路几乎完全重合,而且还长出好多,33路在地铁开通前几乎2分钟一班,班班挤满,在市中心特别新街口附近跟爬似的,从雨花台到中央门要40分钟以上,而同样的路程地铁只要20分钟,但就是很空?几年来南京地铁线路没有变化,车次也没变化,但是人流量明显翻出数翻,这不是人们的开始接受地铁了么?

                随着高铁融入生活,也许会有更多的生活方式涌现出来,谁知道呢。或者工作方式,武汉、长沙与广州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不就带来更多的客流呢。就像动车导致了很多人住在苏州在上海工作,哪里是那么容易预见的呢。但是如此就肯定的说这种生活方式永远不是主流还为时过早吧。

                您不妨介绍一下,一般客流是怎么样的需要?发生在怎样一种时间情况?他们能够代表多大的客流?为什么他是高铁主要的目的?

                • 家园 怀念南京

                  33路路线到忘了,不过3路车一直很挤的,05年年底的时候还特意回南京坐了地铁,哈哈,当时感觉就是人太少,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听说汉口西路建立交桥?南师大和河海校园被穿过?

                  • 家园 33路是从中央门火车站到雨花台的

                    一路串起南京最重要的交通枢纽、购物中心。

                    我也很久没回南京了,只是听说城西干道被老百姓骂的够呛,而且现在南京到处搞建设,空气那个差呀。

                • 家园 对,高铁也就是一条铁路而已,以后会成为常态。
            • 家园 说到点子上了。我再帮你延伸一下

              首先是大国民。人们经常说美国是车轮子上的民族,美国人驾车穿越广袤的国土,成就了大国民心态。现在我们经常听人说中国人也要培养大国民心态,那么什么是中国人应该有的大国民心态呢,我觉得中国人不妨做高铁上的民族。为什么美国人不做?因为他们没有高铁,现在还想请我们帮他造呢。作为大国民据说应该具有宽容,大度、感恩、优雅等的品质和心态,我觉得也对,不过不是对友邦的,而应该是在我们的人民内部,创造一种和谐、宽容、团结和谅解的国内环境,也就是凝聚力。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以前对于外省人外地人的印象可能更多是来自于道听途说或是身边的外地朋友或同事,有了高铁以后,可能我们就更愿意去他们的家乡去看一看,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在这个过程之中,可能就慢慢的跨越了地域的界限和隔阂。没有高铁我相信这个过程也会发生,但是有了高铁,这个过程肯定会更快更好。高铁已经不是日行千里了,当乘客们在高铁上感慨350公里的时速和技术的进步时,心态肯定也会更开放,眼界也更开阔。良好的国民心态 + 统一的全国大市场可能是高铁带给我们的最大收获。

              第二个是改变国人的生活方式。就好像你说的,有多少人从一开始就想着坐火车去武汉吃小吃,多少在广州工作的人想着坐火车回武汉长沙家里过周末?这在高铁通车之前是不可想象的。我们经常感慨美国产品的创意和日本产品的人性化,感叹国人做不出iPhone这样革命性的东西,好不容易有个魅族M8,也被视为山寨的典范。艺术来自生活,我相信创意也源自生活品质。中国人刚刚解决吃饱穿暖的问题,现在是解决怎么玩而且能玩的好的问题。会折腾了,创意自然就来了,一点点小的变化累积起来就会产生质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