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伊朗猜想(八卦) -- 泉畔人家

共:💬1001 🌺1801 🌵2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7
下页 末页
                    • 家园 所以这个乌孙乱起到底起在那年

                      是王储不假,问题那时候国王已经死了。那王储不是国王谁是?这不过是春秋笔法,回避直接击杀人家国王。

                      解忧的孙子有没有回乌孙的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分国后的乌孙,不再是对西汉举足轻重的国家了。15年后陈汤矫诏发兵的时候,根本不需要什么乌孙配合了,自己就搞定了。

                      按说,中国史书,记年一向精准。B.C. 60 到b.c. 53, 这中间整整有7年时间,郑吉接受投降是b.c 60, 冯夫人去吓乌就屠是那年?所以这里头实际上最关键的是刺杀狂王是那一年。是b.c 59-57 还是57-53. 这个我不知道现有资料上有明确说明的没有。如果有,请指教。

                      ”汉遣破羌将军辛武贤将兵万五千人至郭煌,遣使者案行表,穿卑鞮侯井以西,欲通渠转谷,积居庐仓以讨之“

                      ”充国为后将军,徙杜陵。辛武贤自羌军还后七年,复为破羌将军,征乌孙至敦煌,后不出,征未到,病卒。子庆忌至大官。 “

                      咋看这2段话,说的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如果你看第一句话,我正常的理解是辛武贤跑敦煌打井去了。貌似一切正常。

                      但看第二句话,征乌孙至敦煌,后不出,征未到,病卒。我没再仔细查,第一句话对应的应该是前53年。而第二句是前54年。而且只看后一句,貌似辛武贤是到了那然后啥也没干。后不出了为什么还写个征未到?接着病卒了。而看第一句,你会觉得辛武贤是在很努力的干活那。

                      而若羌地方政府网站上的说法是前53年,辛武贤的大军屯田到他们这来了。 问题来了,乌孙分国在53年已经解决,辛武贤如果在敦煌,干吗还要跑到南疆的若羌去?按汉书说法,辛武贤大军是为了征乌孙的。可若羌离敦煌不近啊,关键在南疆,他跑若羌去征讨谁去啊?如果是为了征讨乌孙,那应该是向吐鲁番,轮台,伊犁一线推进。辛武贤的1.5万大军怎么跑若羌去了?

                      这个你把这几个地名,加上塔吉克伊塞克湖。都从google 地图上标一下就看出来了,去若羌断然不可能是为了去打乌孙。那要围着塔克拉玛干绕个大圈。而敦煌,玉门关,吐鲁番盆地,轮台,伊犁,伊塞克湖。这几个地方是沿着天山的一条线。打乌孙断然没有跑到若羌去”穿卑鞮侯井以西,欲通渠转谷,积居庐仓以讨之“的道理。 何况时间也对不上。

                      • 家园 囧,杀番丘时,小昆弥安犁靡活得好好的

                        事情的次序:

                        1.段会宗时,乌孙大昆弥雌栗靡,小昆弥末振将

                        2.末振将使人刺杀雌栗靡

                        3.汉立雌栗靡季父公主孙伊秩靡为大昆弥

                        4.大昆弥的部将诛杀末振将,末振将的侄子安犁靡代为小昆弥。

                        此时大昆弥伊秩靡,小昆弥安犁靡。

                        末振将的儿子番丘,此时已经是一个老爸被杀,王位被夺的失势王子;(前王储……我前面说的王储有小误)

                        而汉朝痛恨末振将没有死在汉军手里,下令段会宗做掉番丘出气;

                        段会宗诛杀番丘后,小昆弥安犁靡带了几千兵围上了段会宗,装腔作势一番后收队;

                        番丘同学又怎么成国王了????

                        至于解忧公主时乌孙之乱,按砸缸爷爷的《通鉴》,破羌将军辛武贤带兵至敦煌是甘露元年,即B.C.53(我看书不细,把神爵年间辛武贤出兵会同赵充国平羌误会成征乌孙了,道歉);

                        砸缸爷爷是把紧密联系的历史事件放在一来起记的。考虑到

                        - 解忧和汉使刺狂王

                        - 细沈瘦会兵围公主和汉使数月,郑吉解围

                        - 郑吉把情况报告汉廷,汉庭派出新使节前来乌孙,并槛送魏和意、任昌回长安(可能和围城事件是平行,也可能滞后)

                        - ,乌就屠杀狂王 (这个后就不清楚间隔多久了)

                        冯夫人去吓乌就屠自然是在B.C.53或以后。老郑接到老辛出兵敦煌的消息就可以去吓人了。

                        至于若羌地方政府…是地方政府隔两千年说的准,还是汉书的不出塞而还准?

                        、事件约在B.C.55左右;

              • 家园 你的思维之诡异常人难及

                赵充国征服湟中(临夏-西宁一线),最近的后勤基地是天水。

                你看看地图,临夏(河州)-西宁距离兰州、天水近到什么程度?西宁、河州、宁夏在清代前期均属于甘肃省,距离真正的青藏高原有多远?你居然把赵充国打发去青藏高原了。

                “距离乌孙1500-2000公里。”于是后勤不成问题了。

                配上若干架伊尔76,自然不成问题。

                • 家园 再算一算。

                  你把征服湟中说成征服青藏高原。湟中即临夏-西宁一线。西宁到兰州多远?254公里。临夏到兰州多远?80公里。西宁到格尔木多远?960公里。到拉萨多远?约2000公里。河州、西宁的海拔多少?转瞬之间,概念就完全不同了。

                  现在大宛国在哪里尚有争议。一般认为是在费尔干纳谷地,即天山和吉萨尔-阿赖山的山间盆地,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的交界地区。但被你转瞬之间偷换概念到了土库曼斯坦。土库曼斯坦又挨着伊朗,所以干脆理解为安息就得了?!但什么叫盆地?周边是山叫盆地。山后面是什么?是土库曼东部的沙漠。前后两个沙漠,骑兵变成骆驼兵才行呀。

                  李广利第一次罚大宛被饿回来了,士卒损失90%。

                  第二次远征大军有六万人,牛十万头,马三万匹,驴和骆驼以万数。另外征调十八万士卒,布防在酒泉和张掖以北作为远征的后援部队,便于接应。又征调了许多民夫,为大军运送粮草。回来多少呢?1万士卒和1000-2000多匹马而已。

                  你以为发送1-2万骑兵到安息,史书上对这样的大事没有详细记载?还轮得到你去猜测?你太小看汉朝的史官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咋先不管怎么算,打赢了不是

                    李广利还是打赢了,还带回了几千匹“天马”回来不是?实际上回程的时候,李广利估计宁可饿死士兵也不能饿死这些宝马的。李广利的兵是7科谪,就是基本都是属于囚犯类型的。回程多几千匹宝马要养,这些马是断然不可能用来杀的,否则他们也不用回去交差了。所以马回来了,人饿死了。

                    大宛国在那专家可以争议,但好马的产地不会因为专家就搬家。阿哈尔捷金马位于土库曼国徽中心,

                    “汗血宝马”,本名阿哈尔捷金马,此马产于土库曼斯坦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是经过三千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阿哈尔捷金马头高颈细,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目前,汗血宝马的最快速度记录为84天跑完4300公里。德、俄、英等国的名马大都有阿哈尔捷金马的血统。

                    帝王的坐骑   阿哈尔捷金马常见的毛色有淡金、枣红、银白及黑色等。阿哈尔捷金马历史大都作为宫廷用马。亚历山大·马其顿、成吉思汗等许多帝王都曾以这种马为坐骑。在中国历史文献中,阿哈尔捷金马被称为“天马”和“大宛良马”。

                    仅存2000匹   阿哈尔捷金种马场位于阿什哈巴德西南郊,始建于1922年,前身为里海养马厩,1992年改名为尼亚佐夫总统种马场。阿哈尔捷金马总数约2000匹曾多次作为国礼赠给外国。近年该国致力于向国际市场推荐阿哈尔捷金马。

                    最高身价上千万美元   阿哈尔捷金马是土库曼斯坦的国宝,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据称,市场上汗血宝马的价格非常昂贵,通常是几十万美元一匹,有的身价甚至高达上千万美元。按照土库曼斯坦的风俗,阿哈尔捷金马只送给最尊贵的朋友。

                    表达土库曼斯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尼亚佐夫总统曾赠送一匹4岁的阿哈尔捷金马赠送给当时正在阿什哈巴德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前中国国家主席。送给江主席的这匹宝马叫做“玉石”虽说只有5岁,尚未“建功立业”,却已显示出“名门世家”的与众不同。“玉石”一身油黑,4蹄“踏雪”,风姿绰约,倾国倾城。其父曾在1995年国际马匹速度赛中夺魁,荣获奥林匹克金奖,并因此被一中东石油大亨以1000万美元的天价购走。其祖父来头更大,曾在朱可夫元帅胯下,参加1945年5月9日苏联反法西斯胜利日的红场阅兵。这种马体高,体型优美,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轻快灵活,可以与狸猫媲美。

                    马可·波罗,他曾在游记中赞美过土库曼斯坦盛产的杰出骏马,并将阿哈尔捷金马的始祖归类于亚历山大大帝专用的传奇式战马Bucephalos。亚历山大大帝对此马情有独中有史可鉴。当他的爱驹死去时,亚历山大大帝曾停止一切战事活动,以他本人的名义着手为马建立了一座墓,现在仍然存在于巴基斯坦。

                     “汗血宝马”不能杂交

                      马尔加莉达老人说,培育优良种马并非易事,绝不能乱来。1936年那会儿,为求一流赛马,上级硬让全苏联的阿哈尔捷金马都与英国纯种马配种,结果差点断了宝马的香火。养马不是种水稻,讲究杂交改良,强强联手只能导致痛失良马的恶果。

                     土库曼斯坦首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中心,阿什哈巴德州首府。位于科佩特山脉北麓阿哈尔绿洲和卡拉库姆沙漠边缘 ,克拉斯诺沃茨克-塔什干铁路线上 ,南距伊朗边境30余千米

                      

                    看了没,那些什么狗屁专家,阿哈尔捷金马是土库曼国宝。而且不能杂交,它能连续10天以每天150公里的速度前进,只能生长于阿哈尔绿洲和卡拉库姆沙漠边缘,现存数量只有2千多匹。李广利搞回来多少匹马? 我记得是3千匹,基本给人家全端走了。这马是亚历山大,大流士一世、成吉思汗及其劲敌Dzhelaltdin坐骑,亚历山大在马死的时候还让全军哀悼。这马朱可夫也骑着它从红场阅兵,江泽民也算有一匹了,可惜咱们都没机会见见。

                    我就不信,这些威名震动世界的人居然会不知道那的马最好。显然,大宛的贵山城就是今天土库曼斯坦的首都阿什哈巴德(Ashgabat),离伊朗只有30公里,而马场则在其首都西南郊,离伊朗那是翻过山头就是了。

                    奶奶的,专家骗人啊,什么乌兹别克,什么新疆。查查现在世界上最贵的,最难得到的马是什么不就知道当初的汗血宝马在那了吗。这马还不能杂交,只能生长在科佩特山脉北麓阿哈尔绿洲和卡拉库姆沙漠边缘。这马去了其他国家,再生出来的马就没这水平了。怪不得汗血宝马失传啊。人家这马就这特性。

                    为什么这马离开那绿洲再生的马就不行了?

                    艾尔哈撒绿洲是世界上最大的靠地下水补给形成的绿洲,也许还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绿洲。这里自古代就有人定居,周围65公里范围内的广大地区靠绿洲的地下水维持。每年有长达5个月的夏季,还有相对寒冷的冬季,这导致了地下水资源十分的丰富,特有的干燥热带气候让当地的环境从中得益。

                      在古代,这里就是多条贸易线路的枢纽,商人们沿着阿拉伯半岛、印度、波斯还有远东地区来到这里,往来贸易非常频繁。

                    阿哈尔捷金马,这世界上最名贵,最难得的马,这从古到今帝王的最爱,这最普通的一匹也要几十万美元的马,这创造5000万美元记录身价的马。这只能生长于伊朗边境北边

                    阿哈尔绿洲的马,这种只能存世2-3千匹的马(因为阿哈尔绿洲就那么大,多了养不了),居然就被不知道是我们的还是那的专家给搬到乌兹别克去了,搬到费尔干那盆地去了。奶奶的,专家害人啊。

                    • 家园 不要歪楼

                      辩论的议题是,你说汉朝秘密派1-2万骑兵到安息。我的观点是后勤因素会使动静会闹得很大,史书上也会有明确记载,用不着你去猜。

                      汉朝历史编纂甚为发达,超过万骑的出征,几时漏过一次?恐怕3000骑以上的远征都没有漏过。而且记载甚为率直,连霍光告诫范明友‘兵不空出’,不击匈奴,也要顺便打击别的少数民族部落,这样不甚‘高大全’的历史都记载下来了。

                      霍光的态度反映出汉代对军事的慎重。为何?开支浩大,且军事胜败涉及国运。1-2万骑兵派到万里之外,会不在朝廷公卿之间廷议?会没有下文?

                      即便没有动员汉军,汉使及边吏在西域的业绩,也大都记载得清清楚楚。汉朝就是汉朝,是不打马虎眼的。

                      • 家园 对,汉朝记录是准确。问题如果皇帝不让记那?

                        解忧公主刺杀狂王,乌孙分国,冯瞭调解,辛武贤的部队调动等。b.c. 60-53 之间,关于西域,关于乌孙,关于解忧公主的记录用有些学者的话说。都是晦涩难懂,甚至有些莫名其妙。

                        实际上如果让我们来梳理一下这几年的形势,就知道很多事情写的和实际做的是2吗事。首先咋的史书里说狂王是篡位,然后当了几年国王,倒行逆施。解忧擅自刺杀狂王,问题是狂王被刺了后是什么反应?不是喊来人啊,护驾,护驾,而是立马出城跑深山里躲起来了。这乌孙王在自己的都城里被刺了居然要跑到深山里,那他怎么能当”狂王“,他又是怎么能篡位(咋的史书说应传位解忧之子)夺下王位的。显然,他连都城卫队都控制不住,都城附近的军队都控制在解忧公主手里(解忧亲上城楼守城,这种细节反而一般不会作假)。一个连国王卫队都控制不了,被人刺杀了还要往深山老林里跑的国王你认为他能成为狂王?

                        而后边汉宣帝先是安抚狂王,派医生给他治病,派使臣惩罚解忧,抓着解忧的头发逼供,戏演的很逼真。但很快又翻脸了,把治病的医生宫了, 把得罪解忧的使臣砍了。而狂王也很快死了。至于史书里写匈奴公主的儿子号称匈奴大军要来,有很多人投奔。 可能吗,b.c. 57-54 五单于争位,内战打的如火如荼,匈奴实力本来就因为几次战争大大消弱。前60年西域地区匈奴投降,西汉就已经完全控制丝路南北2路,天山南北了。

                        而后边自请小昆弥更难以让人信服。乌孙分国,分而治之,符合的只能是西汉在西域统治的利益。

                        我猜测解忧刺杀狂王发生在前57年以前,那时候汉朝尽管已基本控制西域,但匈奴还有点威胁。刺杀本来是一次汉庭秘密策划的斩首行动,下指令的应该是汉宣帝。颠覆自己不喜欢的政权,是古往今来帝国主义的一贯表现http://www.ccthere.com/bbsIMG/bf/face1.gif。

                        但没想到搞砸了,结果巧实力不得以变成了硬实力。西汉军只能出马了。但这是前57以前,还对匈奴有所顾忌,所以才有安抚狂王,做样子的那些举动。等匈奴大内战爆发后。西汉政府应该是决定彻底解决西域问题了。西域第一大国乌孙,人口60多万,可以发兵18万,是唯一能战斗力胜过西域都护西汉驻军的国家。所以要把乌孙一分为二,分而治之。这里少不了打仗,调动的部队也少不了。所以辛庆疾在乌孙立功了。面对西汉的武力压力,乌孙不得不接受分国方案。变成2个国家,一个6万户,一个4万户,实力大减。所谓的自请小昆弥,和今天米帝宣传手法一个套路。我们尊重渴望民主自由的乌孙人民的选择,我们的大军来帮助你们实现独立的愿望。 而分国后的乌孙又相互征伐,等陈汤17年后发兵攻打致之的时候,乌孙已经衰败的连在都城边上的少量匈奴兵都打不过了。再不是那个能带5万骑兵,跟随常惠深入匈奴的强大国家了(前72年)。而前11年,段会宗更是带30个弩手就跑到赤谷都城把人家国王就给做了。从这里看,乌孙从一个军事强国大国,变成了2个军事弱国,小国。

                        辛庆忌打的这仗规模多大,斩首多少,我没找到记录。这仗他是跟着常惠打的,立功的也不可能他一个。里面明确写明是对付乌孙贵族。常惠大军斩首多少,杀人多少,消灭了谁,有记录吗?从前60年以后到前51年解忧回汉,西域发生的事情记录的晦涩难懂。因为这种帝国主义行为是不光彩的,我们的史官需要为皇帝掩饰的。我们需要把一次基于西汉利益采取一系列刺杀,外交,武力干涉行为包装成我们是为了乌孙人民民主自由的权利,为了保护和平,制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基调的史书。这能不晦涩难懂,充满矛盾,莫名其妙吗。

                        而且我们把史书写成解忧是无奈归汉,大小乌孙还老给我们添麻烦。这写法就和今天米帝说,我们为了伊拉克人民的民主自由在和恐怖分子战斗异曲同工。无奈归汉,解忧的3个儿子全跟着她回来,在汉朝培训好了再回去当国王,这也能叫无奈归汉。

                        所以我的观点,从前57年匈奴大内战开始以后,西汉在西域主要针对乌孙,为了实现分而治之的目的。采取了一次大规模的武力干涉行动。估计从前56年开始,到前55,54左右,大局已经基本确定了。冯瞭什么的只是回来拿符节,走程序了。而当时在乌孙赤谷都城附近,很可能有大批汉军驻扎,几万人的兵力经过几次大战迫使乌孙另一方接受分国和小昆弥的方案。就在这个时候,安息的求救使臣到了西域,也许都到了长安。

                        几万大军正好已经完成了对乌孙的干涉任务,宣帝基于彻底解决西域问题,不留后患的考虑。采取了秘密干涉的方式打了卡莱战役。至于为什么不记录,宣帝会有宣帝的理由,不影响丝绸贸易利益至少是个可以拿出来的理由。

                        解忧前51年回汉,3个儿子跟随。汉宣帝亲临灞桥迎接。我估计和解忧一起回来的,还有完成战斗任务,又对乌孙进行了2年监视震慑的大军。解忧不是什么无奈回来,是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乌孙被彻底分成了2个国家,相互还龌龊不断。西汉在西域的霸主统治地位已经再也没有人能挑战了。

                        而且辛武贤带的1.5万人在卡莱把克拉苏带的半个罗马的精锐一扫而光。匈奴也基本投降了,再没有任何势力有能力威胁西汉帝国,也没有人有力量和西汉争夺西域和中亚地区的控制权。

                        实际上,如果不是刺杀狂王失败,搞的西汉政府大丢脸面。估计历史还会记录的比较真实。但刺杀失败,原本外科手术刀般的斩首行动最后给打成了个越南战争。只是西汉实力太强,乌孙分裂的命运不可避免。不过堂堂大国,用这种手段终究是不好看。所以史书就被改的晦涩难懂,莫名其妙。而和罗马打仗这段,因为可能会影响丝绸贸易,被宣帝要求把档案全部销毁,严格保密。而辛武贤的1.5万干涉军则被宣帝在前53年直接发配到若羌去屯田了,估计都不允许返回了。若羌在南疆,远离丝路。这些人即使不听旨意想往外说都没的人可说。而辛武贤没得到什么奖励,但他的儿子辛庆忌确得到的厚赏。

                        • 家园 也许罗马人是火星人打败的,罗马皇帝怕恐怖人心,不让记。

                          反正又没人看过火星通史,火星人也不一定不具备打败罗马人的实力。

                          火星人十分阴险,生怕罗马人统一了地球跟他们作对,这也是符合逻辑滴。打败罗马人的军队这么神奇,又神龙见首不见尾,非常符合飞碟的出没规律。

                • 家园 看地图还要考虑当时天水的条件

                  天水",是当地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地名。最早始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天水得名,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远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区人烟稠密,屋宇毗连,"山水灵秀,林木密茂"。可是,到了秦末汉初,长期的征战、厮杀加上连年的干旱,使当是繁华、富饶的上城变得残垣断壁,民不聊生。传说,在一天夜里,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忽然天空狂风呼啸,雷电交加,随着一道金光闪耀,地上现出红光。顿时,大地连续震动,在轰隆隆巨响声中,地面裂开一条大缝。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的大缝中,于是形成一湖,天水湖"。此湖水位稳定,水质纯净,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当时人说这湖与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后来,这个传说被汉武帝听到了,他就命令把要新设的郡建在上邽北城的湖旁,起名"天水郡"。从此,有了"天水"之名。

                  显然,天水在汉武时期才起名设郡,之前虽然也可以,但因为战乱破败了。从汉武重新设郡到赵充国征西羌才四五十年。即使当地农业有所恢复也还支撑不了赵充国大军长期的军需,需要大量转运。

                  ”赵手下有骑兵1万多人,每月需要谷子十九万九千六百三十斛,盐一千六百九十三斛,干草和麦秸二十五万二百八十六石.全部由后方长途运输而来,朝廷负担很重。“ 这一段也要看你怎么解读,朝廷觉得负担重是因为很多人觉得赵充国大军在那老不打仗,希望速战速决,不希望花冤枉钱。并不是因此就负担不起了。

                  照你这么说,西汉也支撑不了把军队从长安调动到玉门关啊。这路更远,路上当地还没有补给。那么说玉门关那些古迹什么的都是我们后人做的假的了? 而李广利2征大宛的时候,6万大军怎么可能集结起来,从长安到玉门关,再从玉门关打到人家大宛(土库曼斯坦,就在伊朗北边)那去?司马迁史记造假?还是李广利手里有几十架伊尔76,让6万大军可以从玉门关(咋先假设所有补给玉门关都有了)出发,穿过整个新疆,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到达人家土库曼斯坦。这路程至少5000公里以上(从玉门关开始算),兵力还是6万人。这路程远至少3倍,还有翻阅葱岭什么的,兵力多至少3倍,如果你说我猜想的1500-2000公里需要伊尔76若干架,那么李广利第二次打大宛的时候,需要的伊尔76至少是我猜想的部队的 9到16倍。 那么说,你和司马迁之间,必然有个人说的是错的,你认为是你错还是司马迁错了?

              • 家园 我觉得吧

                那些死认汉军只能从长安出发去中亚一带的人脑子太死板了。我们的祖先要是有他们那样的“智慧”,别说中亚一带,估计连西域新疆一带也搞不定。

    • 家园 安息骑兵不一定那么厉害

      T. A. Dodge的凯撒传里描述过卡莱战役。不记得他引用资料的原始出处了。书中说安息骑兵的马弓杀伤力不大,战斗一天罗马步兵伤亡只有二百余人。罗马失败的原因是断水。战地附近没有水源,在敌人骑兵威胁下也无法派小队士兵四出寻找。军团主体又受到牵制,行动迟缓,突围无望,以至当晚军心涣散而自行崩溃。所以地利是最主要的因素。

      当然这也只是一家之言了。

      • 家园 蒙森的罗马史也说罗马军首先是饥渴难耐大大削弱战力

        负重的罗马步兵,在沙漠荒原中因饥饿,更多的是因干渴垮了下来。

        然后帕提亚人使用长矛重骑兵和弓箭轻骑兵结合,并诱使小克拉苏的六千人分队和主力分离,分割包围各个歼灭。

        • 家园 T. A. Dodge的凯撒传,蒙森的罗马史的问题

          T. A. Dodge的凯撒传,蒙森的罗马史对卡莱之战的描述是按他们心目中的,历史上正常的步骑对抗来写的,不是按资料来描述的。

          “书中说安息骑兵的马弓杀伤力不大,战斗一天罗马步兵伤亡只有二百余人。”这句话不知道从哪里来的,

          罗马古史作者可是写道卡莱战斗仅一个下午,阵亡的不算,仅不良于行的罗马伤兵就有4000多人。

          “战地附近没有水源”,这句话也不对,

          帕提亚人并没有采用传统游牧军的战术,没有去控制水源。他们直接硬碰硬的解决了罗马人。

          • 家园 Dodge书中确实这么说的

            “书中说安息骑兵的马弓杀伤力不大,战斗一天罗马步兵伤亡只有二百余人。”这句话不知道从哪里来的,

            他没有直接给出二百人这个数字的出处,我也无法逐一查找该章列出的reference。他要真是个北美苏东坡,那我就无语了。 8-))

            安息的马弓杀伤力不大应该没什么争议吧?

            • 家园 安息的马弓杀伤力有很大的争议

              卡莱之战,安息的马弓杀伤力极大,

              但是,仅此一例。

              个人猜测,Dodge写书时也是发现卡莱之战太奇特了,因此按照安息人的通常战术和通常战力来篡改古罗马人的记录。

              只不过,这段历史已经被古史详细记录了,古罗马人自己都不隐瞒自己失败的过程,哪里轮得到2千年后的美国人来粉饰历史啊!

              从19世纪至今,美国没有经历过历史资料大损失的黑暗年代,现在看到的历史资料比Dodge当年看到的只多不少,应该不存在有哪些孤本,珍本只有Dodge一人拥有的情况。如此,敢写:“(卡莱)战斗一天罗马步兵伤亡只有二百余人。罗马失败的原因是断水。战地附近没有水源。”,这么明目张胆的篡改古史资料的估计也就Dodge一个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