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粗略说说偶对主席和小平的认识和看法 -- 皖江吴郎

共:💬258 🌺2100 🌵2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非往歪里理解我也没办法

          我不认为76年以后我们是吃了二茬苦。

          从那时候开始就是一个尝试的过程,很多政策,方针依次出笼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成功的,大家就接受下来不再提起;失败的,被作为教训检讨。一切的原因就是一句话: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走向现代化是过去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有太多的规律我们还不了解,有太多的可能需要一个一个的验证。

          所以“摸石头过河”过程中产生的政策肯定有对有错,其中一些甚至可能是大错特错。对这些年的政策进行反思或者检讨是应该而且必须的。但是脱离当时的具体环境,把“摸石头过河”的字面意义单独抽出来指责邓小平是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认为当初“摸石头过河”,“不争论”的政策本身是机会主义错误的观点我认为相当于要我们大家在河边上一动不动坐而论道,等着河水自己干掉。

          同时还有一种倾向是把这三四十年中所有的过错都归咎于邓小平。坦白说,邓小平的政策肯定不是全对,但这种思考方法我认为和把文革全部归咎于毛泽东,把近代史上中国的落后于屈辱全部归咎于中国文化一样,无非是一种个人没有思考能力的情况下在历史上随便找个替罪羊的行为。

          • 家园 “你们”是谁啊?你们没有吃二茬苦,太羡慕你们了。
          • 家园 76年以后你们当然没有吃二茬苦了,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一天更比一天甜。

          • 家园 “不争论”之所以错误,根源在于它违背了《实践论》。

            我不认为76年以后我们是吃了二茬苦。

            敢情中国老百姓里76年以后吃了二茬苦受了二茬罪的那一部分人(76年后继续毛周路线,这些人中大多数是不可能吃二茬苦受二茬罪的),不属于阁下口中的“我们”呐???

            求求您,别再强奸“我们”了。

            “不争论”之所以错误,根源在于它违背了《实践论》。

            《实践论》指出,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无论建国之前的革命路线,还是建国以后的治国路线,都需要不断地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而不是一味的实践、再实践,这就存在路线之争了。光实践而不去争论,怎么在前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去统一大家的认识?难道是要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去实践,而只需小平一个人用他基于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前一阶段实践之上的认识去统一大家的认识?如果不是这样,那就要对前一阶段的实践,大家(中央一级有政治局常委会、政治局、中央委员会、党代会这些层次,地方各级亦有各级层次)进行充分的争论,在争论中达成一致的认识。TG如果没有这样的路线之争,早在建国前就灭亡了。

            路线之争,虽然不可避免的遇到权力之争的困扰,但它是TG领导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不断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制度保障。没有哲学根基的小平,对治国路线之争,霸之以“不争论”,短时期内,他倒是清爽了,耳根清净了,言出必行了(表面上而已,实际未必),实际上埋下了结构性的祸根(以一人之头脑代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去思考)。

            • 家园 明明是错误根源在于让杠精生存环境严重恶化
            • 家园 向你学习。

              健康的、充分的、犀利的思辨体系。

            • 家园 这个帖子谁丢的草?是爷们就站出来!

              我倒想知道这个帖子戳到了什么人的痛处!

            • 家园 还是你自己认识上的问题。

              所谓“强奸”是来源于“强奸民意”。如果有谁以“中国人民”或者“草根”之类集体名次的代表自居,把自己的意思强加在某个团体的头上才配得上“强奸”这个词。我原文里清楚地表明了“我认为”。后面的词用“我们”或者“他们”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一个代词而已。直接一点,你有不同意见是你的事情。我并没有把自己的看法强加到任何人头上,谈何“强奸”。我觉得你在用词之前并没有理解这个词的本意。

              看来你也同意认识世界需要实践和认识交替进行。但是你对“不争论”的批评完全没有考虑到当时的具体情况。任何具体的政策都具有暂时性。没有哪个政策可以千秋万代一成不变的。今天应该争论应该反思并不等于当初“不争论”就是错的。事实上我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争论已经太多了。特别是在缺乏实践检验具体情况下,争论已经变成了口号之争,派系之争。在当时的具体情况下,用“不争论”这个口号来停止毫无意义的争论,集中精力做具体的事情,避免内耗,用实践来检验而不是打毫无意义的口水仗,是一个非常有政治智慧的决定。“不争论”是对文革时期毫无章法的“大鸣大放”的矫枉过正。按照实践和讨论交替进行,一段时间以讨论为主而另外一段时间以实践为主的基本规律,“不争论”作为一段时期的具体政策显然有其现实意义。

              另外,“不争论”本身也不是简单的拒绝一切争论。实际上“不争论”本身主要针对的还是“姓资还是姓社”抽象的,远远超出当时实践所能验证的水平的空泛的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类有具体事实基础的讨论事实上一直在进行,不是一提“不争论”大家就都闭嘴。

              另外“不争论”的真正意义不是一个人的耳根清静,而是在当时各个派别分歧严重谁也无法说服谁的时候为了避免分裂和内耗的权宜之计。如果能够通过争论取得一致意见,那争论当然有好处。但是文革遗风尚在,大家动不动互相上纲上线的时候还鼓励双方都缺乏具体实践支持的争论,只能导向国家分裂的结果。这种时候,还是暂时禁止争论,让双方头脑都先冷静一下为好。

              认识的过程当然无法回避争论。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不争论”可以避免我说过的那种一帮人在河边坐而论道,大打口水仗,等着河水自己干掉的情形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不争论”,也是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 家园 确实是你我各自认识上的问题

                阁下说得不错,确实是你我各自认识上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强奸“我们”的问题。

                阁下的原话是

                我不认为76年以后我们是吃了二茬苦。

                现在俺问你,中国大陆自76年(大约9亿人)至今(13亿人),这些人包括新增的人在内,难道所有人都没有“吃二茬苦受二茬罪”?(如果您的回答是否定的,咱们就不必继续讨论了)

                只要有一部分人(不必争论数字多少)确实“吃了二茬苦受了二茬罪”(这个判断,不是由你我,而是这部分人自己作出的),他们就不属于您说的“我们”。

                既如此,您凭什么无视他们的存在,而大言不惭地说什么

                我不认为76年以后我们是吃了二茬苦。
                ???除非,他们根本就不属于您所理解的“我们”。

                所以,无论您无视也好,您认为不属于也罢,您都强奸了“我们”。

                在此提醒您,“人民”这个词儿,是有阶级性的政治性词汇。“人民”并不是指所有人,也不是指“我们”,而是指多数人(毛泽东所说的95%的人。这里请别纠缠95这个数字)。“公民”就不同了,是个法律性的词汇,可以指所有人,也可以指“我们”。

                “人民”、“草根”,与“公民”、“我们”,都是集体名词,但前者涉及到多数人和少数人的问题(相关阶级性),是阶级性名词;后者是指向一个特定集合所有人的(回避或淡化、抹杀阶级性),是非阶级性名词。

                强奸民意的“民意”,也是一个阶级性名词。在中国古代,民意的“民”,可不是指所有人的。皇帝说“民意”时,这个“民”至少不包括他自己的。皇帝要强奸民意的话,至少不会强奸他自己的意(帝意)的。皇帝要是说“朕广纳天下美女,是我们的共同愿望”,那可真真是强奸“我们”了,却没有强奸朕意哦。

                既然是谈“吃二茬苦受二茬罪”的问题,可见其基本语境就是阶级语境了。如果您说

                我不认为76年以后大多数人是吃了二茬苦。
                ,这倒没有脱离阶级语境。俺可能会同你争论者“大多数人”究竟是多少比例的“大多数人”,但不会往脱离阶级语境的“我们”上去想。

                一言以蔽之,阁下没有强奸阁下自己的意(己意),也没有强奸某一部分人的意(这部分人和您立场、观点至少一致),恐怕强奸了大多数人的意,铁定强奸了“我们”的意了。

                这里要指出,“我认为”这三字救不了您哦。您说话,谁不知道您发表的观点,其省略语是“我认为”啊。难不成您怕自己不加上“我认为”,别人就会将您的观点奉为客观真理了?您也太杞人忧天了吧?

                您加不加“我认为”,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您要慎用“我们”这个词儿。

                除非您说“我们大家都是人,不是猪”,这样就没人跟您说“那个我们不包括本大爷,您凭啥代表了大爷?”

                就这么简单的事儿,咱这里啰得也太唐僧了,鄙视下自个儿。

                “不争论”的问题,下次再扯。您要是没有头戴紧箍咒,俺就可劲儿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