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英语二则 -- 晨枫

共:💬174 🌺12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确实,加拿大口语的许多“h”不发音

      比如:多伦多附近的Markham,发音是马克姆。

      但大陆来的出人意料,很多都口音很淡。
      这个不是太同意,大部分大陆来的口音还是比较重的,因为大部分在家说汉语,特别是工作中也可能说汉语的。

      多伦多的职业培训在北美算是非常好的,其中一个从大庆来的Jerry,在口语发音上下了很大功夫,现在做口语教学。如果不知道,真听不出是20岁以后才移民过来的。

      Jerry讲述华人学好英语的秘诀(视频)(IE浏览器可视)

      居然有两个澳大利亚的中国的留学生专门利用暑假跑这个班里学英语口语。

      关键词(Tags): #Jerry英语#潜能英语
      • 家园 南安大略一代的人确有这个问题

        休伦湖(Lake Huron)变成“尤伦湖”,休斯敦(Houston)变成“尤斯顿”。

        这个Jerry的英语很好,但我见到过大陆来的英语和他一样好的。不是吹的,本人可以不费力地冒充加拿大长大的。不过发音不是英语的关键,关键是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和洋人能否谈得起来口音不是问题,加拿大人之间的口音也是有细微差别的,不存在“纯正英语”的事情,关键是文化背景,冰球、电视剧、流行音乐、电影、名人轶事、科幻小说,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产物,而这些东西是每个时代的连接纽带。比如说,谁和我说蔡依林、毛阿敏,我就一点共鸣也没有,因为我根本没有听过她们的歌;但说道谢丽思、王洁实或者关牧村、苏小明,共鸣就多了,赞扬或者驳斥都有了干劲。还有就是习惯表达方式,或者说各种场合下的套话,这也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多听、多琢磨,没有捷径可走。

        至少在30-50岁工程师圈子里,Obi Wan Kanobe、Darth Vader、Spock、Abba、Pink Floyd、Led Zepplin、Robert Heinlein、Wayne Gretzky、Elvis Stoiko,说道这些名字的的时候至少不能翻白眼,接不上话来,还有就是流行电影里的catch line,这些都是语言非常重要的部分。说到底,语言不是词汇量和语法的堆积,而是文化的交流。你没有进入到他们的文化,就谈不上交流。在洋人圈子里,愿意走出自己的小圈子探索别人文化的还是少数。要和他们交流,只有迁就他们的文化,而不是反过来。不过别掉书呆子,别卖弄贝多芬、梵高、歌德的名堂,这些东西人家也是敬而远之的。中国人之间谁一见面就探讨王勃、屈原、金圣叹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个必须得赞一个。。这个JERRY发音太地道了

        20岁才到加拿大,发音能练到这水准。。牛人啊!

        上次看个视频,一个福建的小孩15,6岁才到美国。大学毕业典礼的时候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表达方式和语调都很美国化了,但是有些发音还是有很明显的accent. 这个20岁才到加拿大的JERRY真的很厉害,服了。

        我觉得发音是否地道标准,除了语言环境以外,还要看各人的天赋和模仿能力,听力是最重要的——能辨别出各种发音的细微区别。模仿要恰到好处——不过不失。

        学语言,太有自信不行——太相信自己,容易自满,看不到自己的缺陷,就没有进步空间了。太没自信,也不行:)

    • 家园 新加坡人的口音领教过

      年龄大的人口音重,比如45岁以上的。2000年去新加坡一家部件修理公司,他们之间的英语交谈刚开始几乎听不懂。但年轻人就讲的就很好。他们说新加坡有钱后,学校里的英语老师就是英国等地招来的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