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砖家的业余教育经验(原载于sonicbbs) -- 砖家

共:💬904 🌺6644 🌵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的高中时代就是在这样的学校度过的

        楼主里面提到的各种现象我们那里都有过,比如准军事化管理、分好班与差班、二年级学生参加高考等等,真的是不堪回首。那样的环境,让我再过一次,说啥也不敢去想。黄冈中学估计就是这类学校发展的极致了。

        关键词(Tags): #高中 黄冈
        • 家园 提到了黄冈中学,散乱地回忆一下

          很多年没有回去了,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样子。喜欢回忆,怕是老了。

          在黄冈中学读了6年书,初一到高三。进校的那年学校主干道还被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的梧桐树环护着,没多久学校就开始修这修那,主干道的大树被换成了树苗,夏天白花花的太阳,很晒。

          初一的时候年级组织球队,有足球、排球,自愿加入了排球队,自此开始一共打了10年球(中学6年大学4年,工作后没机会了)。其间课程总分情况最好的时候大概全年级(初高中基本都360人左右,初中略多一点)前3,最坏的时候大概300+,最终的高考成绩大概是前40。

          不记得到底是初中还是高中,教学楼的顶层被改造成了语音教室,有的英语课就安排在语音教室上,戴上耳机,听这听那(当然不是英文十大金曲了),说这说那。进大学之后就基本没再去上过英语课了(当然也包括很多其他课程),到现在的英语听说读写水平恐怕也还在高三毕业的状态,当然,四级是过了的,否则毕业不了。现在想起来值得感慨的是虽然我们有了语音教室,有了室内体育馆,有了阶梯教室,有了新图书馆和实验楼,但教我们英语的老师还是住在老的平房里,应该是到了高中才拆掉了搬到了学生宿舍(有专门给教师住的)。

          不记得是初三还是高一,学校开了微机房,有几台微机和一个老师,愿意去的下午自行去。写了一个播放樱花曲谱的程序,遭到了表扬,程序一共没几行(3、4行?忘记了),但是使用了data,程序和乐曲数据分离。:)

          实验楼有打字机(正儿八经的打字机),下午有没人用的就可以去练习,随便打,没纸再要。估计大学暑假当打字员的功底有很大一部分源自于此(九十年代初,连玩带打一个月,按字数算工钱,800块)。

          实验楼一楼有阅览室,用学生证就可以看,当时主要是中午去看小说。没留意到底有哪些种类的杂志。不过金庸的全套是高二分班后在新班级的同桌那里看的,他从哪里搞的我就不知道了,我只负责拿来看。他现在深圳,自己经营着一个通讯公司。

          应该是初二(或是初一下学期?),年级组织了围棋赛,自认高手,未参加;其后有子弟,据称业余高手,于运动会期间约于校内花园小山(一个土包)中对弈,棋逢对手。但其后未再精进,至今棋艺也仅止于此。

          初中班主任是书法家协会的会员,要求全班练字,字体不限,楷行不限,草书不行。工作后有一天聊天说到此事,亦有感慨:阅卷老师看到漂亮的答卷总是会心情好些,人心情好的时候......:)

          大概是初二开始学校搞一个每年一次的活动,名字已经忘记了,虽然得了两次一等奖(初、高中各一次)。活动的内容是不论书法、绘画、工艺、航模等等,只要你觉得是擅长的,尽管展示出来。第一次的一等奖是为什么得的已经忘记了(书法?),只记得奖品是一个笔记本,第二次的是一个海模,不过这个一等奖被另一班的同学不屑,因为他们班的同学做了一个安装了电机动力的,我做的这个没有安装动力部分,纯比例。其间有一次是帮同学整理他集的火花,水浒人物全套,因为不是我的,忘记名次了。

          晚自习前各班有唱歌的活动,擅长文艺的同学此时是主力,教。还记得的是一女同学,现在家乡电力系统工作,经常教我们唱歌,还记得她教的“池塘里水满了雨也停了,???到处是泥鳅......”。

          高中第一个班主任是北大古典文学系毕业的。在分班(我们班被定为文科班,大部分同学要分到其他班去)的那个晚自习教我们唱:苏武牧羊。基本上那个晚自习就在唱歌了。

          有早操、早自习。有段时间球队要求提前到,因为早操时间不够训练;后来早上不训练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早到,没事就在400米的跑道跑3-4圈。至今如果心情不好,跑步是我的舒缓方式之一。

          有段时间逆反,不太喜欢在家。暑假和同学在建筑工地干了几天活,在一个中专拆房子,一天7块钱,工钱大概是小半年后才拿到的。

          现在想起来,有可能有段时间学校组织各类活动团体受到了压力,因为有一次非期中期末时单独张榜公布了在运动队(包括田径、排球、足球)成绩靠前的同学成绩。当时在足球队的还记得两个,一个毕业去了宝洁,一个毕业后出国了。

          关于实验楼还记得的是解剖过一条蚯蚓,扎过手指血,烧爆过试管(当然不是我)。其后在家自制过火枪,冲天炮的火药,雨伞管加固的枪管,钢丝成型的撞针,宽皮筋,木质托,前装药,钢珠弹丸。有一枪装药量大了点,枪管爆了,幸未伤到人。

          • 家园 修正一下错误

            1、初中一个年级4个班,应是250人左右,比高中一个年级人少。

            2、那不记得名字的活动是每两年一次。

            3、班主任是北大学古典文学的,专业名称不一定是这个。

          • 家园 补充一段

            下午一般两节课,剩下的时间,可以自习,可以到操场活动,好像也有早早打扫完卫生回家的。高一当过劳动委员、体育委员,高二当过班长。因为在球队的原因,到校器材室借球是有优势的,班上陆续有较多的同学排球水平较好。大概是高二下学期打球时被撞倒(撞倒我的这位同学毕业后去了农行),左腿小趾骨折,打了石膏。父亲用自行车接送了2-3周(家离学校有1-2公里),其后就可以自己走了。这是整个读书期间(含小学)唯一有家长接送的时期(小学上学的第一天都是自己走到学校的。高三的考试中写过一片作文,批评接送孩子的现象,被表扬和宣读)。

            高三有考足球二级的,就在学校操场,忘记是谁通过了;没有组织考排球二级的,不知道原因。

            隔走道座位比我小一天的同学通过了飞行员体检,大一的时候收到了他寄来跳伞的照片。

            年级学生会的体育委员是我的小学同班、初中同班兼排球队队友,高考出了问题(估计是心态没调整好,太紧张),后来去当了海员。多年未见,上个月通过电话,现在海轮上大副还是轮机长搞不清了,每年有6个月不在地上。初中同班兼排球主攻的另一个同学去读了军校,收到过他在铁路桥站岗的照片。现在想起来去军校的好像有好几个,是不是与家境有关不好说。

            (以上说的毕业都是大学毕业)

        • 家园 黄冈、衡水、临川

          还有启东……

          这些学校基本都是靠这个上位的

          本地农村有个初中,一直是本地初中里升学率最低的学校,已经被列入撤销名单。为了最后拼一下,校长在最后第二年抱着“老子不过了”的心态把初三仅存的一些“好学生”集中到一个班级里,再集中了三个年级所有的好老师,月月火水木金金地玩命。结果那一年创造了该校历史上升学率最高点,而代价是第二年也就是最后一年,升学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计,遂撤销。

          几年后在学校原址盖起了有现代化水平的xx区精神卫生中心。

      • 家园 我觉得学习方法还是要看对象的

        题海战术为什么长盛不衰,有用应当还是有用的。特别是近来的考试难度下降,熟练度要求提高就更是如此。

        • 家园 题海战术和合理练习不是一个概念

          真正有效的不是题海,而是“合理练习”。

          合理练习也是练习,也有数量要求,但和题海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科学规律和策略在里面。

          合理练习的前提是知道你需要什么,知道你欠缺什么,而且知道要补你的缺,得怎么练,然后再开始练

          而题海是不管你缺什么需要什么,不管你欠缺的东西通过练习能不能解决,一律用超大练习量压,压不出成果就是你做得不够多,不够努力,心不诚。

          举个例子,练长跑,长跑肯定需要大量的体能训练,但体能训练要讲科学,而且有伤要治伤,有病要治病,有休养,有营养,有训练地搞,才能出成绩。这就是合理练习。

          而现在在学校里广泛存在的手段是不讲科学,不问效率,不管你有没有伤(比如一些明显的学习障碍,错误的学习方法),也不讲补充营养,一天只给你吃两个窝头拿着皮鞭在你后面追,啪啪啪地抽,冲你吼你个狗日的快给我跑!懒虫!垃圾!跑不进xx分钟老子揍死你!

          我一直反对的不是练习,我解决我的学习问题中也不止一次地求助于合理练习,但我坚决反对蛮干,反对不讲效率的题海战术,反对把因为伤痛实在跑不动倒地的同学斥责为垃圾和懒虫,然后一顿臭揍。其实很多同学问题并不严重,只要扶一把,架到旁边去休息下,修养个几天就又可以跑了,结果硬生生地在跑道上被老师和家长合力打成了残废。

        • 家园 同意, 没有两片树叶是一样的

          我见过最刻苦学习的人是我哥. 我哥见过的最不刻苦学习的是我. 我们两个同年级不同班. 因为我身体不好, 经常缺课. 题海战术对我来说,身体上首先就吃不消. 而同样的题量, 可能只够我哥热身的. 我们俩共用一间房. 学习睡觉都在一起. 经常是我睡一觉醒来, 我哥还根本没有睡觉的意思. 他是我的半个老师, 经常帮我完成作业.我基本上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只做自己有兴趣的题. 当然作业不白做, 我会做饭给他吃的.

          父亲跟着所在施工单位,常年在外修桥铺路. 几个星期不回家是常态. 母亲只是个国企里的普通职工. 上中学后, 学习上的事情我父母基本上不再插手了.当然花钱上补习班之类的想都不要想. 我哥肩上承担着家里的期盼和压力. 还好, 在体校呆过好几年的他没有被压垮. 高中3年, 成绩一直是全年级第一名. 全国化学竞赛拿过二等奖, 10省市英语竞赛一等奖. 跟这种能竞争高考状元(可惜数学少做了一页)的人做兄弟. 我也混进了某重点大学(现在的说法是211). 现在的独生子女就没有机会体验有兄弟姐妹的好处了. 可到今天我还庆幸当时一个家庭允许生两个孩子. 如果我当初是独生子的话, 估计在中学就被劝退了.

      • 家园 哈哈 原来如此~

        小板砖应该算是属于“在天子脚下”的!哈哈!

        当年所在中学号称(或者自称)全国十二强,在所在省是比较出名的,在所在市号称四大名校之一。

        相对于其他中学,当时我们中学比较提倡素质教育,开设的课程就有“实验课”“实践课”“艺术课”……

        实验课可能还比较容易搞清概念,实践课就比较杂了,包含了以下几门课程:摄影(依稀记得是用201相机)、裁缝课(阿卡卡卡,本黄全班最高分——95分)、工艺课(极其简单的机床原理及操作)、识图课(作为后来学建筑以及现在从事的工作来说,那是基础课程,虽说在中学里可能超前了一点点~)……

        艺术课就比较特别了,因为我都不记得是不是叫艺术课,因为我记得是有一个学期学的叫礼仪课(主要讲的是平时的形体礼仪……本黄被逼10年后再次穿了舞鞋);还有一两个学期有心理课(当时感觉这课程有意思,主要还是讲调整心态什么、待人接物什么的)

        至于作用,各人的看法不同就不好说了。

        不过副作用是明显的。曾经四大名校间交叉考试(我们做A校的卷子,A校做我校的),我们大呼:“A校的不是人做的,TM的比黄冈的还难”,A校的童鞋大呼:“老子要转学,他们的日子太TM好过了”……

        家长的意见比较统一:去A校,高考肯定比去XX要好~

        至于分班问题。除了法定可以设置的“重点班(实验班)”——四大名校里都可以设置一到两个班“面向全省招生”的之外,其余的基本没分别。

        不过我们那届有意思。我所在班有几个称号“体育班”“美女班”“亚重点班”。被叫体育班是因为运动会我们班可以甩开第二名的班一百多分,基本可以和后面所有班级的总成绩PK。“美女班”就不解释了。“亚重点班”的来源于老师们口中,据传当年分班,除了重点班是已经分好了的,其余四五百号童鞋就是四五百个号码,年级主任和教导主任两人手抓出来,分别扔进9个纸盒子里。(我是有点怀疑这个说法!)9个班就这么分出来了!一考试,差别出来了,那时候还有排名的。我记得有次我在班级排名第16,年级排名99,(重点班不是盖的,他们全部在年级前一百名) 我要是在隔壁班分别可以排名班级第三和第六!我们班主任(当年风华正茂22岁!其余班主任基本也都是刚毕业的)当时到处吹牛皮:“本人手气好!”可惜,除了班主任教的英语我们班平均分全年级第二(这个不包含实验班)之外,其余全部第一。为这个班主任曾经问我们是不是故意的。

        哈哈 回忆一下 阿卡卡卡!

        • 家园 其实搞活动、开实践课、艺术课并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这是一种以学校政绩为本位的表演,和真正的素质教育无关。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