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飞腾的火焰-萨珊波斯四百年(不定期填坑) -- 赫克托尔

共:💬905 🌺501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没办法,当权者利令智昏罢了

                        埃及和叙利亚太富了,有这么大的蛋糕吃下去后吐出来得有很大的决心,赵国在接收上党时也不会想到这要以数十万人的生命为代价。

              • 家园 萨珊无史书,当时波斯人在干什么记载太少了

                最近看巴尔托德的《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开篇提到史料:‘更可能的情况是:当时的中亚(伊斯兰入侵前)和直到萨珊朝的波斯一样,并没有合乎现代意义的历史著作,当时所有的只是一些民间传说...."和中国史家当时已经有逐年纪录的史书相差不只一个层次,波斯特殊的风俗,又少有墓葬,所以和平时期,波斯人的行动就很少有记录了,除了一些宗教文献。

                从260AD俘虏瓦勒良之后,萨珊朝的对外动兵就没纪录了,被帕尔米拉欺负,没动静;帕尔米拉被罗马灭了,还是没动静;所以太宗晚年都干了啥,只能猜测。

      • 家园 帕军步兵在第三阶段傻么?

        5万低质量步兵全部押上去,变成完全的包围和反包围作战。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罗马人两线作战就算胜利也是惨胜啊,为什么不上呢?

        还请郝大解惑....

        • 家园 都混在一起了,弓箭手没法起作用,又不能上去肉博

          其他步兵素质本来就不高,还有相当一部分本来就是罗马人,不反水就不错了。另外将领素质有很大关系,这个作战本来就是按罗马人计划进行的,这时要求帕军现场指挥官有更强的应变能力,但看来没有了

        • 家园 回复一下,另告知各位上一章的图改了

          先说一句,我的网名姓【赫】,不姓【郝】。

          史书上没有说为啥帕军步兵站着等死,只能说说我的猜测。

          罗、帕两国的军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他俩的优缺点,也是罗马和萨珊的优缺点。

          骑兵方面,帕尔米拉比对手强。问题在于奥勒良利用中东的酷热和帕军的重甲,弥补了短板,这样双方在骑兵方面扯平了。

          步兵方面,罗军的中坚是重步兵,强在肉搏。帕军的肉搏能力差,强在弓箭手,善于远程打击。帕军步兵的最大问题,在于收编的罗马军团不可信赖。如果往上压,可能临阵倒戈。

          所以盘点一下就知道了,双方骑兵扯平,罗马的步兵占压倒优势,芝诺比娅败局已定。对奥勒良来说,他的选择远多于芝诺比娅,除了文中的打法,他也可以用自己的骑兵粘住帕军骑兵,他的步兵先打垮帕军步兵,再反身夹击帕军骑兵,一样会胜利的,但这个打法的缺点是,帕军溃散的步兵会逃回城,给攻占埃美萨造成困难;用文中的打法,可以全歼帕军,让芝诺比娅输光老本。

          奥勒良大概是三世纪军事能力最强的罗马皇帝,文治武功都可圈可点,他懂得扬长避短,抓住帕军重骑兵怕热的弱点。说他是军事天才也不过分,如果多活几年,沙普尔一世又死了,他至少能重现图拉真的伟业,打到波斯湾。

          • 家园 帕军为何犯同一个错误

            依然是重骑兵不能持久的问题,为何帕军不驱逐罗马骑兵后,立即转向冲击罗马步兵呢?

            • 家园 这时一看实力,二看临场发挥

              这个时候,双方各有两条线,共四条线,互相包围。从表象上看,罗军可以以骑兵为砧板,步兵为刀斧,消灭帕军骑兵,再反身消灭帕军步兵,就是奥勒良的实际操作。

              与此同时,芝诺比娅也有机会,我估计她的计划是以步兵为砧板,重骑兵为刀斧,灭了罗马步兵,然后反身消灭罗马骑兵,当然罗马骑兵为轻骑兵,可以逃跑。

              大家都有机会,就看临场发挥和实力了。芝诺比娅和她的帕军犯了两个错误:

              1 帕尔米拉骑兵冲得太猛,导致阵型散乱

              2 没想到罗马骑兵敢于与自己肉搏,而不是逃走。

              如果帕军骑兵能利用质量优势,迅速打垮罗军骑兵,仍然有机会,但是没做到。他们速度慢逃不掉,只能继续与罗马骑兵粘住,这时奥勒良有两个选择:

              1 步兵回身打垮帕军骑兵,就是文中说的

              2 步兵前进先打垮帕军步兵,再回身打垮帕军骑兵。当然分兵为两股也行,一股监视眼前的帕军步兵,一股回身打垮帕军骑兵。

              这时就看哪位统帅的应变能力更强,谁的军队战斗力更高,归结到一点,就是谁打垮对手的速度快、效率高。帕军重骑兵没有尽快打垮罗马骑兵,就败局已定了。

              • 家园 还是觉得帕米尔没长记性

                如果帕军骑兵能利用质量优势,迅速打垮罗军骑兵,仍然有机会,但是没做到。

                上次就没追上,这次怎么能做到迅速打垮罗马呢?

                帕米尔应该分一部分重骑兵去追击的,主力对付罗马步兵。

                不过按照罗马这个时候下克上的传统,也许帕米尔应该一直游走避战,保持主力,就跟赫连勃勃一样,等奥勒良挂掉再来。

          • 家园 向赫大大道歉,呵呵

            军队哗变的话,恐怕重骑就直接投降了吧,估计这才是主因,呵呵

            谢赫大的解惑,呵呵

            顺带说一句,赫大太慷慨了,哈哈哈哈哈哈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 家园 我也奇怪这个

          猜测是两军距离过远,等明白罗马军企图的时候步兵再压上已经来不及了。

          • 家园 绝不可能过远

            除了威尔士长弓,欧洲的弓箭射程最多80米左右,冲锋下肯定够了

            • 家园 估计不止

              就算如你所说,弓箭射程为80米,那么双方重步兵距离应该在120米左右(以上根据一些看的古战电影,弓箭手和重步兵有明显的距离,大概在20、30米左右。估计这是为了让弓箭手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后撤,避免扰乱重步兵队列)。

              考虑到一马平川,主将又不可能站在重步兵第一线,那么我们估计帕军指挥系统距离罗马军200米左右。200米左右的视野距离,只可能更远,不可能更近了。按照实际情况考虑,帕军指挥官能看到的大概是罗马最前方的队列。

              当罗马军步兵开始向后转向攻击的时候,就是原来的最前线的罗马士兵的移动是最后也是最慢的(考虑到正在用龟甲抵抗弓箭,也许这一线罗马士兵根本没有移动。)也就是说当罗马人开始掉头攻击的时候,在最后一线完全移动前,帕军很难观察到罗马人的行动。

              不管怎么样,这种情况下,假如指挥官不能迅速的根据微小的痕迹做出判断,他们很难在事情不可挽回前发动全面迅猛攻势,那么他们恐怕来不及在骑兵被打垮前粘上罗马队列。

              而且就算粘上了,由于前面说的,最前列的罗马士兵很可能依然在原地防御,和转向的士兵形成相条独立的阵线,这一阵线的罗马士兵依然有能力拖住帕军步兵,使友军有时间歼灭帕军骑兵。

              综上,除非帕军指挥官拥有非常敏锐的直觉,迅速的从罗马士兵些微的调动理解他们的真正动机,否则就很难对付这种危局。帕军真正的错误在于让骑兵和步兵间隔太远了,这正是步骑协同作战经验不足造成的。

              以在下的看法,这一战,罗马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步兵作为主力,将骑兵作为“拖延工具”,在步对步,骑对骑的形式中得以发挥自己优势,形成“我的步兵能打败你的步兵,我的骑兵却不会被你的骑兵打败”这样的逻辑优势,占领了主动权。帕军在接受步对步,骑对骑这种布阵的时候,就已经站在了失败的边缘了。帕军唯一的机会就是赌博,赌罗马步兵在进攻帕军步兵的时候,能够变得阵型散乱,给帕军骑兵一个机会。而帕军骑兵必须在罗马步兵阵型已经散乱,罗马骑兵尚未粘上来这个短暂的时间内发动突击,并且期望能够一击摧垮罗马步兵。

              但是这个机会太渺茫,首先重骑兵整队需要的时间比轻骑兵要多,自己骑兵准备完成而敌人骑兵却正散乱这种情况实在是一瞬间,难以把握。更悲惨的是,罗马人也不是傻瓜,他们看出这是帕军唯一取胜的机会,所以选择在弓箭射击下原地坚守,已经杜绝帕军取胜的可能,牢牢的把握住了战场主动权。帕军的失败是必然的。

              帕军正确的应对之道是反过来,不按罗马人的牌理出牌,采用骑对步,步对骑的布阵才是上策。

              个人浅见,希望各位指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