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简说经济之生产、分配、消费和再生产(一) -- 高士奇

共:💬10 🌺3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简说经济之生产、分配、消费和再生产(一)

    题目中这四个词基本上构成了人类经济活动的一个循环。其中最重要的或者说最基本的就是生产和消费了,这里就先说说生产和消费。人类生产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消费,无论中间过程多么复杂。因此在生产和消费二者中,消费更具决定性作用。当然有些时候生产也起决定性作用,例如虽然想坐沙发,但无奈只能生产出板凳也就将就了。但起码也要生产可以坐的东西,如果生产的是主板,那就……

    既然消费的地位甚至高于生产,那么消费是不是应成为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呢(如果不是主要决定因素的话)?有很多人认为不是,他们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完全不受消费的影响,而仅由生产,或者说生产中的一个因素——劳动时间决定。当然这个劳动时间是有具体界定的,被称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结论曾很让我信服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因为它有两个非常突出的“优点”。一是解决了不同商品在消费中的用途不同(劳动价值论说的使用价值性质不同),但仍然可用同一量化指标相比。二是其推理过程令人有“拨云见日”之感,虽然单次交换不一定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但如果某商品价格高于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么其产量会增加直至价格下降至价值位置,反之亦然。

    但是多年之后,这两个优点消失了。首先,使用价值性质不同这个问题在西方经济学引入高等数学后被解决了,具体如何解决的有兴趣的朋友可查阅西方的高级微观经济学教科书。当然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在马克思逝世多年之后的事情。其次,价格围绕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波动收敛这个推断虽然可以自圆其说,但是其中消费却扮演着重要角色。那就是这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社会“所需”产品总量时每单位产品所需耗用的平均时间。这里的“所需”就是“消费所需”,一旦人们的消费需求发生变化,社会“所需”产品总量就会发生改变,如果人们希望多一些沙发坐,少一些主板用,总不能先维持二者产量再逼着大家坐主板吧。社会“所需”产品总量发生改变,那么该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可能改变,因此消费也是决定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产和消费孰轻孰重与计划和市场孰轻孰重密切相关。过去中国实施计划经济,计划的是什么,是生产,因为消费取决于每个人的喜好,虽然可以引导和认知,但却无法计划。当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人可以准确引导和判断每个人的喜好,那不就可以实施计划经济了么?这种人如果存在,那他(们)一定是奇才,永远能找到最赚钱的东西去生产,连比尔盖茨之流也无法望其项背,因为盖茨对人们需求的判断也有很多不准确的时候。就算这种人存在,那么让他们制定全社会的生产计划还要求他们非常大公无私,否则难免产生腐败。那么这里想反问一个问题,这种品行崇高、财智盖世究竟的是“人”还是“神”?

    通宝推:鹄釉扉,
    • 家园 (三)公有制下的分配(1)按劳分配也有“剥削”

      (一)和(二)罗嗦了半天,说的大概是这么一些事:人类生产最终是为了消费,消费对产品的价值是有重要影响的;人类不能把生产的东西全消费完了,总要储蓄一些用于投资,扩大再生产,否则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发展,而人类为投资而储蓄的动力也就来自生产扩大后获得更多产品和消费。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基本规律和所有制无关,或者说无论采用何种所有制,人类行为都必须在总体上顺应这些规律,否则迟早会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

      下面要说的是个最容易引发争论的东西——分配,而要谈分配就必然涉及到所有制,现行所有制有两种——公有制和私有制,这里先说公有制下的分配。

      有些人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资本也参与分配,造成了资本家剥削员工的结果。且慢,什么是剥削?就是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资本家自己不劳动却仗着资本分配到员工的劳动成果,就是剥削嘛。这些人往往还认为,公有制经济中,劳动成果和生产资料(就是用于生产的东西)归全体劳动者共有,而且实行按劳分配,当然没有剥削了。别急,再稍微多想想,公有制经济中也有剥削啊。

      假设一个公有制经济中只有两个人,A和B。工作一个周期,A能生产Xa单位产品,B能生产Xb产品,假设Xb>Xa,就是B的生产率比A高。一个周期后A、B共生产Xa+Xb。如果将这些产品全部按期劳动生产率分配给A和B,那很简单,A得到Xa,B得到Xb,显然很公平,没有剥削。

      但是这种情况能实现么?不能,因为要在总产品中储蓄一部分用于投资,扩大再生产,而用于投资的产品属于生产资料,归A和B共有。用Y表示用于投资的产品量,那么用于分配的产品量就是Xa+Xb-Y,那么按照按劳分配原则,A得到(Xa+Xb-Y)×Xa/(Xa+Xb),B得到(Xa+Xb-Y)×Xb/(Xa+Xb),A对Y的贡献是Xa-(Xa+Xb-Y)×Xa/(Xa+Xb)=Xa×Y/(Xa+Xb),显然小于B对Y的贡献Xb×Y/(Xa+Xb)。这种简单算术初中生就可以完成,但其说明的问题却不简单。这个简单算术说明公有制对于消费品的分配的确是按劳分配,但劳动者对投资品的贡献也是按劳贡献,劳动越多贡献越大。本来这好像也没什么不好,能者多劳嘛?但别忘了,贡献而来的投资品是归A和B共有的,将来生产扩大后带来的好处B可不一定得到的比A多呀,A是不是可能实质上无偿占有了B的一部分劳动成果而剥削了B呢?有人会说,解决这个问题不难,只要将未来扩大再生产之后增加的产量按A、B对Y的贡献比例进行分配就公平了。如果能够完全做到这一点或许公平,但却违反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设计初衷。因为这样做等价于A和B均进行了投资,而增加的好处是按投资额分配,与资本主义的按资分配完全类似,而且日复一日A和B的收入差距将按几何速度增长,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不允许的。

      这个问题在实际情况中经常发生,能者多劳往往意味着鞭打快牛,那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劳动生产率高的人经常觉得让生产率低的人占了便宜,搭了便车,生产积极性难免受挫,而生产率低的人正好乐意搭这个便车,就当享受这社会主义优越性吧。以往人们常常认为“平均主义大锅饭”是社会生产率低下的罪魁。完全的平均主义当然导致社会生产率低下,这个没错,但即便不那么平均,实行计件工资等按劳分配方式也并不是社会生产高效率的保证。

      • 家园 剥削要有占有,谁占有了?还有生产资料并不是平均分配的

        虚的说是公有,具体说是AB共有,他们的占有方式是什么?

        是占有这些投资进行再生产,那么依据能者多劳原则,是能力更强的A比能力弱的B占有的投资更多。

        这样,虽然A对投资的贡献更多,但他在生产中占用的投资也更多,如果生产工艺和废品率都一样,那么A与B,他们占用的生产资料、收入分配和对下一次投资的贡献,比例都一致,原理上是公平的。

        现实中,也是劳动效率高的人对本单位更有归属感,懒怠的人才反对。

        事实上,公有制最大的问题,是随着劳动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产生的劳动者过剩问题。

        纵然技术不更新,随着劳动者经验和熟练度的增加,原来4个人的工作,现在只需要1个人就可憎完成,那么多余的3个人如何办?这才是大问题。

        • 家园 这种公平是不能保证的

          这样,虽然A对投资的贡献更多,但他在生产中占用的投资也更多,如果生产工艺和废品率都一样,那么A与B,他们占用的生产资料、收入分配和对下一次投资的贡献,比例都一致

          第一,如何保证对投资贡献大的A在生产中占用的投资多?例如,1)如果投资是一台单人使用的机器,为什么一定给A用而不给B用?虽然B在没有机器时生产效率低,但他可能更适合使用机器。那么将机器给A使用,将降低生产效率。2)如果投资是一台双人共同使用的机器,且不分主次,那么A和B将共同使用,也无法保证A占有更多投资。类似情况可能有很多种。

          第二,收入分配保持比例一致就更无法保证。从上边的例子就可以看出,如果投资购买的是生产用的机器,其带来的产量提高就很难根据按劳分配进行归因。如果投资是用于增加新员工C,而A和B的产量不变,那么投资对于A来说也分不到什么好处。反过来说,如果能够保证,那么结果可能和资本主义的按资分配差不多,A和B的收入差距将按几何速度增长。

          • 家园 你的举例不成立,因为公有制下投资的即不是A也不是B

            1、对私有制来说是投资,对公有制来说,首先你是从公共资本中索取,A生产的产品更多,那他占用的先期投入的公共资源就更多,必然要求他对公共资本的贡献也要多。

            多占生产资料才能多劳,多劳才能多得,同时也是贡献更多。这个过程是公平的。

            2、当AB抽取部分劳动充入公共资本后,如何投资都与AB个人无利益关系,无论应用到A、B或者其它任何人身上,都是公共行为。而公共资本的投资标准应该是能者多劳。

            事实上,只要是正常人,A和B的劳动效率不会相差太大,会有收入差距,但不会拉大。当然伤、残、老、病、弱是另外的社会问题,不应该在这里讨论。

            而资本代表的是几千年、所有人的历史积累,这个差距不是A和B的劳动效率之差能比拟的。

            看看社会上,真正拉大收入差距的,是行业之间、不同企业之间的差距,本企业内部人员是无法拉大收入差距的(资本管理方除外)。

    • 家园 宝推

      欢迎专业人士解说基础争论

      • 宝推
        家园 客气了

        我不是什么专业人士,混口饭罢了

    • 家园 (二)消费与再生产

      如果看了(一),就知道本帖不是教科书,而是想说清一些基本问题。但这些基本问题偏偏就不容易说清,特别是“分配”这个环节,古往今来人们主要争的就是这个,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避重就轻,先跳过这个分配。

      假设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这样所有制就不相干了。他一年生产若干产品,如果他每年把这若干产品都消费了,那么下一年还想活着就必须进行再生产。这种再生产只是简单再生产,如果他的身体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生产能力不会提高,产量也不会持续增加。如果他希望产量持续增加就必须进行扩大再生产,就是留下一些今年的产品不消费,投入到明年的生产中,例如留下一些粮食养一头耕牛和自己一起耕地。当然即使没有扩大再生产,他也可能留下一些产品,以便在自己不能或者不想生产的时候消费。这种留下一些当期产品不消费的行为就是储蓄。应该说储蓄不一定用于扩大再生产,但扩大再生产必须有储蓄支撑,而将储蓄投入未来生产的行为就是投资。投资既可以是机器设备厂房等有形投资,也可以是科学技术教育等无形投资,无论有形无形,都是人均产量和收入增长的原动力,可以说没有投资就几乎没有社会进步。这个结论是与所有制无关的。

      继续上面的例子,如果希望产量持续扩大,那个人就必须进行投资,但如果出于某种原因,即便进行投资产量也不再扩大了,那么那个人还会投资么?不会了,他会将用于投资的那部分储蓄消费掉,因为他牺牲这部分当期消费的动力就来自未来产量扩大所带来的消费增加。或者换句话说,只有能够获得更多的产量和消费,那个人才会进行投资。

      上面这个例子希望说明的是,无论何种所有制,人类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就是牺牲一部分消费进行投资,而投资的动力则来自获得更多的产量和消费。

      这里还想多说几句利润,因为利润与消费和再生产关系密切。有人认为资本家获取利润最终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个说法至少是很不准确的。资本家获取利润后如果没有在当期全部消费,剩余部分实际上也是社会储蓄的一部分,是可以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即便是公有制经济,其当期产品也不能全部用于消费,就像前面所说的,为了经济持续发展必须将一部分产品用于投资。只不过资本主义由私人决定投资,公有制经济由“公家”决定投资。因此利润本身并不必然造成经济危机。但如果利润所推动的投资带来的特定产品产量增加,明显超过未来对该产品的需求,就会造成经济危机。还是上面那个例子,如果那个人当年储蓄了较多粮食饲养了很多耕牛,使得第二年粮食大量增产,但其中相当部分已不能再增加这个人太多幸福感,而收割这些粮食还会花费大量气力,那么他就将减少投资,在未来削减产量,相当于经济衰退。

    • 家园 这篇很基本

      简单说说这个吧

      使用价值性质不同这个问题在西方经济学引入高等数学后被解决了,具体如何解决的有兴趣的朋友可查阅西方的高级微观经济学教科书。

      高级微观没读过,不知道哪部分,可以简单说说思想,河里的平均数学水准不低。

      • 家园 这个应该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http://wiki.mbalib.com/wiki/%E5%BA%8F%E6%95%B0%E6%95%88%E7%94%A8%E8%AE%BA

        兄台也可以自己Google一下序数效用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