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浅说北宋东京人口的一条史料及考证 一 -- 毛锥子

共:💬129 🌺367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鹿MM
                家园 嘿嘿,话说的别太早

                谁打谁的脸还不一定呢。职业选手,嘿嘿。

                • 家园 呵呵,职业选手是俺弄错拉

                  真正的职业选手该是老芒。

                  话说,您也不是第一次混论坛的主,自己先漏个大破绽,实在是有些那个啥。网上吵架,基本都是抓虫子的游戏。从刀法上说来嚒,您虽然攻势凌厉,破绽却也实在太多。碰上鹿MM这样滴,身形灵活,专门钻破绽的。想大开大合的赢下来,怕是要费不少力气。

                  俺们就鼓掌吧。反正俺是外行,看见精彩的吼一嗓子。

                  呵呵。

                  • 家园 我露个破绽?呵呵

                    “众所周知,宋是中华文明顶峰”在你眼里是破绽是吧。我贴的那些史学大师的论断是破绽,是吧。

                    还是那句话,别把话说的太早。游戏刚开始呢,好心提一句,您这么急着吼,小心嗓子啊。

                    • 家园 俺嗓子的确不好

                      大师们上课都喜欢讲点不那么政治正确的东东。

                      真正到台面上,一定是左一个右一个限定词的。

                      虽然他们心里是一万个不愿意。

                      你非要把他们的心里话说出来,放在台面上。自然是喊声一片。

                      呵呵。

                      我是个真正的外行,嗓门再大也不管用滴。

                      • 家园 没办法,谁叫人都是白纸黑字发在论文或专著上呢

                        我举得例子,要么采自发表在正规期刊上的论文,要么发在专著上。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

                        有人要说,我看不见这些白纸黑字,那我只能说,您视力有问题。

                        有人要装着看不见,我那只能说,一边玩去。别跟哥扯淡。

                        有人要看见了,说大师不是这个意思啊。那我只能说,你屁股有问题。

                        有人要看见了,非说这些大师有小心眼,说话不能算,那我只能说,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部,可不太地道

                        有人要看见了,说大师的话当不得准啊。我也能找专家来给大师唱反调呢,那我只能说。请吧。

                        别管内行外行,您看这几种人,哪种值得您叫好呢?

                        反正白纸黑字我已经拿出来了。而且呢,还有一些我还留着。看情况是不是需要再放。不客气的说,刚才提的这几种人,哪种咱也能玩残。

              • 鹿MM
                家园 我不是职业选手啊

                学校就读专业和工作专业都跟史学没一毛钱关系

                谁放出了这个欺骗群众的口风?

                森林鹿:“全民所有”,不等于“随便动手”

                • 家园 文科的

                  学啥都逃不出历史的魔爪滴。

                  莫非鹿MM是搞艺术滴???

                  大概是你和老芒互致问候,惺惺相惜的时候,俺有的错觉

    • 家园 这个口会不会是单算劳动力?

      或者是能当兵打仗的人?

      • 家园 嘿嘿,明白人来了

        你提到的这个问题,我本来只想滑过去的。一则,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二则,如果勉强写,至少得再写好几个帖子。我忙着吵架,也没这个精力。现在既然你提出来了,那我就再浅浅的说说吧。

        宋制,男夫二十为丁,六十为老(见《宋史》卷174《食货志》)。因此,此处记载的“口”是否就是“丁”,即,宋代户口统计是否只统计男性(抑或只统计男丁),还是把男女都计算上,就成了宋代人口史中的一个大问题。如果是,则我前边所提的“此说不确”就不成立了。那到底是不是呢?

        答案是

        。。。。

        别问我,我不知道。我不说不了

        为啥呢

        学界对这个问题吵了九十多年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定论。目前只能说,支持只算男丁的占多数。这两派里面都有很多著名学者,神仙打架,根本没有咱这种小鬼断是非的份。如果你对此有兴趣,可以看看《中国人口通史》中《辽宋金元卷》的第三章第五节《对“男女通计”诸说的分析》,作者详尽的批驳了“男女通计”说的各种主要观点。其中就包括我在下文中提到的加藤繁的观点,

        那我为什么还要引用加藤繁的观点呢。很简单,一,我只看过加藤繁的《中国经济史考证》,别人批驳他观点的书我还没看过,不知道人家论证过程。本着知之为知之的原则,我只好知道多少写多少少。再多写就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二,不管“男女通计”说还是“只限男丁”说,目的都是解释了北宋户口统计户多口少的原因和到底宋一户有多少人并无太大关系。至于宋一户包括男女共五口说,这个学界基本公认了。所以我就顺手一写。

        基本就是这样。有其他问题咱继续讨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宋朝如何做到的那?另外宋朝一贯钱多少个?

      现在的冰芯,年轮等的客观科学研究都已经确认,11-12世纪和公元初年是这3千年来最冷的时期,远比明朝灭亡的小冰河期冷。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到公元十一世纪初期,华北已不知有梅树了。宋朝诗人苏轼(公元1036—1101年)有“关中幸无梅”的诗句。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嘲笑北方人误认梅为杏,他的咏红梅诗有“北人初不识,浑作杏花看”的句子。从这种物候的常识,就可知道唐宋两朝温寒的不同。

      十二世纪初期,中国气候加剧转寒。公元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冰上还可以通车。太湖和洞庭山出了名的柑桔全部冻死。杭州落雪频繁,而且延到暮春。根据南宋的历史记载,

      从公元1131—1260年,每十年降雪平均最迟日期是4月9日,比十二世纪以前十年的最晚春雪约推迟一个月。公元1153—1155年,苏州附近的南运河冬天结冰。公元1170年阳历10月,北京西山遍地皆雪。现在,这种现象是罕见的了。

      福州是中国东海岸生长荔枝的北限,一千多年来,曾有两次荔枝全部死亡,一次在公元1110年,另一次在1178年,均在十二世纪。

      日本的封建主历年在西京花园设宴庆祝日本的樱花盛开,从公元九世纪至十九世纪,均有日期的记载,从而保留了一份物候记录。这个樱花开放时期,以第九世纪为最早,第十二世纪为最迟。

      历史记录人是可以从各种角度分析的,不同专家也可以有不同见解。但自然科学的记录结论是唯一的,11-12世纪中国经历了长时间的寒冷天气。“公元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冰上还可以通车”。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农业产量是必然会下降的。而汉,唐,明三朝的人口记录,都很难突破6千万。宋朝在丧失燕云十六州等颇多领土的情况下,在自然天气已经变冷的情况下,如何人定胜天的增加了农业产量,供给了上亿人口那?难道宋朝人学会了农业大棚,学会了种植地瓜,土豆等高产作物?

      开封府。崇宁户二十六万一千一百一十七,口四十四万二千九百四十

      既然史料是这么记录的,那为什么史料反而不可能是真实情况?户口比例的失调,更可能是某些税收制度造成的。宋朝史书全国人口记户不记口,可谓中国历史上少有(汉,唐,明都是户数,口数俱在)。在太湖冰封,可以通车的气候条件下,宋朝全国2088万户,4千万左右的人口是可能更符合客观实际。而汉,唐,元,明的人口都徘徊在6千万左右就难以突破,也说明这是自然条件

      的客观限制,在生产力水平没有突破的时候人类是克服不了的。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淳化二年六月载宋太宗言“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

      宋朝的百是1百吗?宋朝的百是多少,是个有意思的问题。在宋朝,一百省岁是几岁?一贯钱是多少个铜钱?这些都很有意思,整个社会的风气都是这样的,官方数字会不会也用省百表示?这可不好说。“居人百万”,可能实际上就是接近77万就算了。

      宋朝人口过亿,和于缜在和田,《禹贡》是汉朝伪书一样,都是某些历史学家造成的广泛流行的错误结论。年平均温度每下降1度,对农业生产就有巨大影响,在最寒冷的11-12世纪,在太湖结冰可以通车的气候条件下,宋朝农民能战天斗地,逆天而行的增加农业产量,而汉,唐,元,明都不可能做到。那么是宋朝的数字有问题,还是我们部分专家的脑子有问题,就不好说了。实际上人家宋朝的数字只说户,不说口,人家从没说过自己人口过亿。是某些专家想当然的就把2088万户换算成1亿人口。把“户二十六万一千一百一十七,口四十四万二千九百四十”这样的白纸黑字非给人家曲解。

      实际上,根据这个比例,汉,唐,元,明人口高峰都不到6千万超过5千万,宋朝人口4千万左右是至少更符合逻辑,也更符合史料记录的。

      • 家园 唐宋气候

        关于唐宋气候的问题,复旦大学历史地理中心满志敏教授对竺可桢先生的研究结论有重要的修正.具体说来,就是唐代后期偏冷,而宋代这一段,则是暖期为主的.也就是说,中世纪温暖期在中国是存在的.这一结论也得到了国家气候中心张德二教授的支持.且现在冰芯、湖泊沉积物的研究也大多支持这个结论。

        至于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泉兄的估计太高了。

        • 家园 就算是竺可桢当时给的结果,北宋前期一样是偏暖的,

          只不过竺的结果,唐后期的偏冷没有反映出来。但人家明明说了五代十国没有什么资料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