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战略动态系列(一)朝鲜二题 -- 南渝霜华

共:💬211 🌺1095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七)“亲伊斯兰中华”?——印尼的悄然变化

      近年来印尼出现了一股强调伊斯兰教与中国历史渊源和现实友谊的思潮。其论述有许多地方值得推敲,但在印尼自身的语境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其主要论点有:

      伊斯兰教是由中国穆斯林带到印尼的。为了强化这个观点,《圣训》中“学问即使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一语,被广泛征引,看作先知穆圣对未来的洞见。

      中国穆斯林郑和率领的舰队对活跃东南亚的贸易有重要贡献。华人学者陈大成(Tan Ta Sen)写了一部题为《郑和与东南亚伊斯兰》的著作,高度评价郑和的历史功绩。

      中国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多有相通之处。印尼媒体上出现了这样的言论,“中国人深受伊斯兰影响。”“观察中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宗教。”“中国对伊斯兰很友善。”

      印尼华人在推动相关讨论和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如资助学术研究、组织到中国的考察,等等。但必须指出,印尼政府和主流族群对这种声音予以支持和鼓励,有不少非华人也参与了相关论述。其主要目的是要论证伊斯兰教是一个具有包容性和多元性的宗教,由此促进印尼国内各族群之间的团结,并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以上言论在印尼出现和发展,应当说是值得肯定的。但其论述不甚严密。比如,如果说伊斯兰由中国传到东南亚验证了先知的预言,印尼应感谢华人移民的贡献,那么伊斯兰由中东传到中国则是另一个方向的传播,离伊斯兰发源地较近的亚洲内陆伊斯兰民族不仅不必感谢“中国学问”,相反还抱有某种文化优越感。此间差异,如何解释?其次,西方媒体多次报道中国严厉打击“伊斯兰分离势力”,印尼穆斯林如何看待这种“不友好行为”?最后,印尼的华人和非华人在论述中国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亲和关系时,似乎都没有充分重视和使用一份极为重要的思想资源——以刘智、王岱舆为代表的“以儒诠经”运动。笔者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向印尼华人学者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对方竟不知道这两位中国穆斯林思想家。中国文化的主流是儒家,因此,如果不深入发掘、建构儒家和伊斯兰的共通性,“亲伊斯兰中华”的论述恐将流于肤浅。不过,这或许正是中国学界尤其是中国的穆斯林学者可以有所作为的地方。如果印尼能最终发展出一套较为成熟的论述,在理念、知识和信心等方面亦可对增进中国国内民族团结和文化融合有所助益。(南渝霜华)

    • 家园 (六)粮食危机

      粮食的未来:危机预防

      《经济学人》 2011年2月26日

      外链出处

      世界粮食体系正处在危机之中。粮价正在飙升,其上升势头可能因旱灾破坏中国麦收而更加强劲。高粮价在世界各地增加了数以百万计的饥民,并对中东乱局产生了一定影响。G20已将粮食安全视为2011年头等大事。

      时下粮价高涨的因素多为临时性的,如俄罗斯和阿根廷的旱灾,加拿大和巴基斯坦洪水,部分国家的粮食出口禁令,以及进口国在恐慌中提升粮食储备。粮食投机并非关键。中俄基本能够粮食自给,对价格影响也不大——但如果今年中国进口小麦,情势将大变。

      真正的危机源于人口激增。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小麦和稻米的产量增长第一次低于全球人口膨胀。到2050年,由于90亿人口(现在不到70亿)的食物需求,以及财富和城市化带来的食物结构改变,世界粮食总产量得提升70%。必须大力提高许多国家的粮食生产效率,否则到时饥民总数会超过20亿。

      为消除粮食危机,可采取以下措施。

      1, 给予穷人食物补贴,如墨西哥和巴西的相关项目。

      2, 推进自由贸易。发达国家降低关税,可提升穷国粮食产量。取消扰乱粮食市场的补贴,如美国的乙醇补贴。向外国开放零售业亦有帮助。

      3, 大力投资农业科研。西方国家削减大学和研究所的农业科研预算是一个大错误。考虑到科研在减少饥民、预防粮食暴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相关投入非常实惠。不仅是发达国家,“金砖四国”等新兴强国也应该齐心协力,为解决攸关人类福祉的粮食问题共同奋斗。

      关键词(Tags): #粮食危机
      • 家园 共同奋斗?那些个像猪一样生的主

        为解决攸关人类福祉的粮食问题共同奋斗。

        共同奋斗?那些个像猪一样生的主,可没有啥“共同奋斗”的意识。

        少生一点不就可以了?像猪一样地生,最好只好崩溃

      • 家园 比例有点不对啊

        到2050年,为供养90亿人口(现在不到70亿),世界粮食总产量得提升70%。必须大力提高许多国家的粮食生产效率,否则到时饥民总数会超过20亿。

        人口:70亿->90亿

        粮食总产量:提升70%

        • 家园 多谢指正

          的确是70%,但这个原因应该交代一下:

          “到2050年,由于90亿人口(现在不到70亿)的食物需求,以及财富和城市化带来的食物结构改变,世界粮食总产量得提升70%。”

          大家从吃素改成吃肉,这个对粮食的消耗量更大。

    • 家园 很好

      以后这种文章希望老兄要常发,多发。

    • 家园 (五)谁说牛康跟以色列人穿一条裤子?

      谣言破灭

      副题:埃及突变暴露了以色列人和美国新保守派之间的真实分歧

      詹姆斯·柯齐克

      《新共和》网站 2011年2月28日

      外链出处

      新保守派一直被认为是以色列人的跟屁虫。不少人抨击他们吃里扒外,耗费美国的人财物保以色列一方平安。但埃及变局证明这种看法大有问题:新保守派庆祝穆巴拉克被推翻,对民主埃及翘首以待,以色列希望的却是保持现状。

      事实上,新保守派长期致力于推动中东贪腐专制政府的自由化,比如其领头羊罗伯特卡根就一直是穆巴拉克政权的坚定批评者。埃及民众上街游行,这些人自然欢呼雀跃,并纷纷表示,埃及变局表明小布什推动阿拉伯世界自由化是正确的。

      许多以色列人则将此类言论斥为盲目乐观,对穆巴拉克的倒台忧心忡忡。不管是穆斯林兄弟会的伊斯兰主义,还是激进阿拉伯民族主义,都可能让以色列的生存更为艰难。在他们看来的,欧美有许多人对阿拉伯民主化的期待“十分幼稚”。不少从事防务工作的以色列人致信艾略特艾布拉姆斯等新保守派,愤怒责问是他们还是奥巴马昏了头。

      现在回头再看伊战,到底是不是为以色列而战实在不好说。在以色列人看来,萨达姆再怎么罪孽深重,他至少是伊朗的死敌,而后者对以色列威胁大得多。沙龙曾经警告布什,阿拉伯的文化和传统不适合民主。“你们打下伊拉克,终究是要走的,而我们还得呆在这儿。”

      以色列人声称,他们并不反对阿拉伯民主本身,但他们乐见的是附带诸多特性——权力制衡、世俗主义、舆论自由,等等——的真正民主。包括新保守派在内的美国人,在以色列人眼中,对民主的认识十分狭隘。“美国人不明白,民主是比自由选举宽泛得多的东西。”

      中东民主应该是一种自由文化,尊重妇女和少数族裔权利,并认可犹太国家的存在——尽管这是以色列人的愿景,但他们都觉得这恐怕永远都不可能。一位以色列专家甚至抬出了爱德华·萨义德,认为改变中东文化是不现实的东方主义思维。

      由此可见,新保守派和以色列人绝非一个鼻孔出气。

    • 家园 (四)埃及的伪革命

      别说什么埃及革命

      副题:……还没发生呢

      约翰·B·朱迪斯

      《新共和》网站 2011年2月16日

      外链出处

      光有“革命”二字是不够的。真正的革命会摧毁和取代旧政权的根基,如法国、俄国和中国革命。马克思韦伯在《政治作为志业》(1919)中写道,“国家即(成功地)垄断在特定疆域内合法使用武力的人类共同体”。换言之,枪杆子里出政权。1952年纳赛尔推翻君主专制是真正的革命,因为他打造了一支新军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影子式的军队寡头统治。议会宪政只是形式,而军队势力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是埃及真正的统治阶层。

      反对穆巴拉克的运动尽管因为军队的克制而实现了最初的目的,但并未真正触及旧政权的基石——军队。相反,军方的不作为恰恰可能是利用民众运动阻止小穆巴拉克上位。现在军方没有吸收反对派领袖、建立过渡政府,也拒不废除对付政敌的利器——紧急状态法,其掌控埃及的方式六十年来并无改变。军事寡头政权会老老实实让位给新的民选政府吗?土耳其发生过,但那是因为该国想加入欧盟,不得不民主化。因此,外界压力至关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对埃及影响最大的美国,当如何动作?最近有人提议说,在埃及推动民主化,即促进美国国家利益。作者认为,此结论虽然正确,但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埃及民主化会冲击各国亲美独裁者,让美国外交左右为难。如果美国强迫军队退位,无论是世俗派还是穆斯林兄弟会执掌政府,都很可能采取反美敌以的政策。因此,如果推动革命和保持中东外交政策连续性不可兼得,不妨支持埃及军方内部不愿把外交决策权让与民选政府的势力。为此,需要修正中东路线,包容埃及民主,促进哈马斯和法塔赫重修旧好,迫使内塔尼亚胡政府回到谈判桌,同时与中东阿拉伯统治者保持距离。

        作者最后表示,产油国和美国亲以势力的喧嚣可能会让奥巴马和民主党丢掉大选,再加上新路线有引发中东、南亚新一轮骚动的危险。因而,奥巴马政府大概会墨守陈规,默许埃及军方借势推翻穆巴拉克,放任巴以冲突加剧,对海湾国家和北非的叛乱含糊其辞。一盘散沙般的埃及抗议者,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要想实现真正的革命十分困难。

    • 家园 真够鬼扯的,JY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了哇
    • 家园 (三)自由.gov

      自由.gov

      叶夫根尼·莫洛佐夫

      《外交政策》 2011年1-2月号

      外链出处

      去年年初,美国国务卿克林顿高调宣称,要利用互联网推广民主。此即网络自由议程。大选中网络宣传和集资的成功,以及互联网对一系列反政府抗议的推波助澜,令奥巴马政府相信网络能够成就网络之外所不能之事。一年过去了,网络自由议程乏善可陈,唯一的大动作是拨款150万美元支持[**]功旗下的技术人员开发翻墙技术——然而此举却激怒了华盛顿的众多[**]功支持者,因为他们本来要的是400万美元。

      国务院高估了技术的力量,这导致其计划举步维艰。但网络自由议程最大的失败之处在于,串联互联网公司和组织的行动,将互联网与美国政府试图影响的对象直接置于敌对关系之中。这方面其实有失败的先例:在青年运动主导的颜色革命横扫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之后,布什洋洋得意地坦承美国是幕后推手,并扬言要乘胜追击,将新一波民主推向全球。但其他国家进行了有效反击,如俄罗斯禁止公民社团和NGO收取国外资助,并成立了自己的亲政府青年运动组织和NGO。最终盘点,在许多国家民主反而倒退了。

      网络自由议程重蹈覆辙。Google、Facebook和Twitter此前并未刻意推动言论自由,但他们却在不经意间发挥着自由信使的作用。专制政府也不曾视其为威胁。除中国这个特例,多数政府甚至懒得屏蔽它们。然而,当国务院与硅谷开始密切合作,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国务院宴请互联网CEO,让他们奔走全球,得到的回应是,民主和专制政府都开始寻求“信息主权”,与跟美国政府有一腿的公司保持距离。俄罗斯砸下1亿美元打造Google替代品,伊朗去年2月禁了Gmail之后,夏天又启动了自己的山寨Facebook,连美国的盟友土耳其都计划给每个土耳其公民提供政府经营的电子邮箱,以便减少对美国服务商的依赖。

      美国政府大张旗鼓地兜售网络自由,最后会适得其反,尤其当它虚伪地对WikiLeaks展开封口行动时。要想真正拓展网络自由,最好的办法是无为而治。

      关键词(Tags): #Google#Twitter#Facebook#互联网#自由
      • 家园 下令逮捕阿桑奇的人是不是共谍啊?

        真是土鳖想要什么就来什么。。。

        当年初土鳖对google傲娇状撤出中国时,还盛情挽留。。。

        MD领导的“自由世界”,当然国内的“JY”们也都唯马首是瞻,立马对“专制”的土鳖冷嘲热讽、发出声声只有享受被强奸时才具有的那种YD声音,当然说不定人家也是献献黄菊花的行为艺术家呢

        不过土鳖虱子多了不痒,无所谓啦,反正俺们就是土,也就不在乎所谓自由世界、JY的乱吠了

        不过风水轮流转,不到一年,自由世界的老大,就不顾吃相了

        当然,人们都是健忘的,特别是当某些人可以需要人们淡忘时

        还是俺土鳖厚道,被打了几十年的脸,虽然练出了厚脸皮;可是还是没学会把脸打回去啊。。。

        加油,土鳖;为了话语权。。。

        不过,土鳖会说,那都是浮云,还是“发展是硬道理”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