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读一点诗经 国风 召南 鹊巢 -- 重耳

共:💬21 🌺1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读一点诗经 国风 召南 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按《毛诗序》,《周南》表扬“后妃之德”,说的是国王何以修齐治平。到了《召南》这里,变成了“夫人之德”,一样是修齐治平,主角变成了诸侯国君。

    《鹊巢》写国君娶亲,应该是哪一位召公与公爵夫人的婚礼吧。送亲的车队,按照周礼,应该不多不少,正好用一百辆车。其中新娘的花轿,是扎满了鲜花丝带的加长林肯。前呼后拥的,是卡宴、迈巴赫,最差的也得是奔驰、宝马。咔咔。

    现代人有点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这首《鹊巢》,以鹊起兴,把公爵娶亲比作鸠占鹊巢。

    喜鹊从冬至开始筑巢,至春始成。国君亦须如此积行累功,才能致爵位。这个讲得通。

    那,把公爵夫人比作鸠是咋回事儿?首先,这鸠是个什么鸟就有点搞不清楚。《毛诗传》、郑玄《笺》,里头说这个鸠是什么鸟,用了一大堆鸟字边的字,真惭愧我几乎一个都不认识。到清朝,小学研究攀上历史最高峰。为了研究这个鸠字,不用说《尔雅》、《古今注》要翻烂,连《公羊传》、《本草纲目》都要扯来作证据。好像最后的说法有两个,布谷、八哥。

    我喜欢布谷鸟的说法。“布谷声中雨满犁,催耕不独野人知。荷锄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化犊时。”端庄温婉的君夫人,按时敦促农人耕稼,真是勤勉的国君的佳偶。

    关键词(Tags): #读一点诗经#读万卷书通宝推:大圆,
    • 家园 【原创】读一点诗经 国风 召南 驺虞

      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

      彼茁者蓬,壹发五豵,于嗟乎驺虞。

      这首诗我觉得读起来挺清楚的,可是翻翻《毛诗正义》、《诗经集传》,又有点把我闹糊涂了。静下来,一个字一个字仔细看看,到底糊涂在哪里。

      豝和豵,都是野猪。豝字的说法有两个,一个出自《尔雅》,说它是“豕牝”,雌性野猪;另一个说法出自《周礼》,说不同年纪的野猪有各自的名称,“一岁为豵,二岁为豝,三岁为特,四岁为肩,五岁为慎”。这就顺便连“豵”字也给解释了。“豵”字的另一种解释,也是《尔雅》里头的,说“豕生三豵、二师、一特”。意思说,野猪通常一窝生好多个,一窝少于三个的情况少见,该给特殊的名字,于是只有兄弟三个的小猪就叫“豵”,哥儿俩就叫“师”,独生子女就叫“特”。独生子女特立独行,称之为“特”,好像还挺合适的哈。这话好像是车轱辘话,“特”才叫特立独行的嘛。

      不管怎么说吧,反正这首诗的主角去打野猪,一枪打倒五个。杨子荣一枪打俩,枪法比不上咱。《格林童话》里那个小裁缝,一下打死七只苍蝇,好像差不多。

      然后有点糊涂的地方是“驺虞”。好些书里当这两个字是一个词,是种仁兽,“尾长于躯,不食生物,不履生草,应信而至”,是只长尾巴的黑斑白虎,来自西王母住的昆仑山。

      于是这首诗该这么解释,春天里来百花香,山里好多像小白兔之类的野兽啊。召公带着人打猎来啦。虞官一把轰出来五头野猪,召公只发一箭,不舍得多打。于是仁兽驺虞出现,歌唱召公多么慈祥啊。这就解释了《毛诗序》上所说的:“天下纯被文王之化,则庶类蕃殖,蒐田以時。仁如驺虞,则王道成也。”

      看出哪里有点迷糊了吧?驺虞的虞字在这里被用了两遍,一遍是虞官,一遍是驺虞。

      虞官是什么?《周官》里有。过去中国没有土地私有制,土地山林都是公有的。土地好办,不管是种田用、做办公楼住宅楼用、还是开成高速公路,谁使用自然归谁管理。山林有点不好办,谁高兴了都开着电锯来砍几棵树,架着机关枪放倒两头熊的话,没几天就成秃山了。于是就有这样一个官,按着时间季节发放砍伐许可证、狩猎许可证,无证不许砍伐采猎。这个官的官衔就是“虞”。皇帝要四时打猎练兵,自然也归这个官来提调。一直到清朝还有这个官,所管的单位叫做“尚虞备用处”,专门跟着皇帝拿弹弓射鸟、拿竹竿粘知了,因此俗称“粘杆处”。

      我觉得啊,驺虞这俩字应该分开来解释。驺就是这个黑斑白虎,《毛诗正义》里这首诗一开头引《周书》和《尔雅》就是这么说的。不知道为什么下一段“驺虞”俩字就搁一起了。虞还就是虞官。这位粘杆处的处长,小名、或者外号、或者干脆就是官称,叫做虎子。

      咱们这位虎处长,“驺虞”,是个神枪手,一枪打中五头野猪,是不是值得被歌唱一下啊。

      关键词(Tags): #读一点诗经#读万卷书
    • 家园 【原创】读一点诗经 国风 召南 何彼襛矣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都认为这首诗是写周王嫁女,新郎是齐侯之子。因为其钓维何这句话,暗指婚姻。我自己有一点点疑惑,如果不是讲婚礼,只是公子王孙在大街上开着法拉利飙车摆阔,似乎也讲得通。

      平王应该指文王昌,而不是东周的平王宜臼,因为时间上差太远了。

      新娘能用王姬之车,因此一定是在位的王爵的女儿,不会是其余那些姬姓的公爵诸侯的千金掌珠。但是武王发五男二女,“元女大姬配虞胡公,而封之陈,以备三恪”,是陈国的开国公爵夫人,另外那位姬姓小女儿宜为媵。武王并无更多的女儿下嫁齐侯之子。所以“平王之孙”的“孙”字,应为子孙后代这样一个泛指,不是特指文王的孙女、武王的女儿。

      《毛诗序》说,“美王姬也。虽则王姬,亦下嫁于诸侯。车服不系其夫,下王后一等,犹执妇道以成肃雍之德也。”还是一如既往地好事儿更往好里头说。

      但凡碰上这样的写好场景的、气氛浓烈热闹的诗,近百年以来就一定会有聪明人说这是讽刺诗呀。

      其实解放思想不是这么解放的,何必老是这么忿忿不平的呢,“美王姬也”,原本就是挺美的事儿呀。

      这一队华丽至极的大马车,打着大旗,有仪仗队,有乐队,吹吹打打一路从河南中心开到胶东半岛。这么远的路,尽管周朝的高速公路建设得好,“周道如矢、其平如砥”,比现在的高速路更宽敞更平坦,但这么大的车队,为讲究个排场走得自然会慢一些,且得开好多天呢。沿途的百姓不用看电视直播,直接站马路边就能看到热闹,看公主穿的啥礼服,眼神儿好的可以看到王子的剑柄上都镶了啥宝石。有个别的有志青年看了之后,还会生出人生不当如是耶的想法。这样的好事儿不是天天有,碰上了赞美一下,再自然而然不过啦。

      关键词(Tags): #读一点诗经#读万卷书
    • 家园 【原创】读一点诗经 国风 召南 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这诗读着不舒服。不舒服是因为生活方式、社会习惯、价值观、道德标准等等这些东西都变了。原来觉得很正常的事儿,后来觉得不好了。其实,心胸宽一点,是什么时候的事,就照什么时候的标准来看,应该是挺好的。

      生活方式、价值观,所有这些东西,当它们是一个样子的时候,自然有之所以是这个样子的道理。变了的时候,自然也有变的道理。处在不变的时候,作人就该坚持。遇到变化的时候,则万不能作冬烘先生。三家村口,戴着老花眼镜哀叹人心不古。像这个样子,未免太放纵了自己偷懒的欲望。璩伯玉与时舒卷,南宫适免于刑戮。看不清大势,不敢弄潮,那至少要学学这两位吧。

      《毛诗序》是汉朝时候写的,那时候就已经觉得这诗别扭了,没办法只好硬拧着说。后来一直拧着说到清末,出来一帮聪明人抖着机灵说我看明白了,不是毛诗朱熹他们说的这么回事儿。当朱熹是傻瓜?

      看看《毛诗序》:“恶无礼也。天下大乱,强暴相陵,遂成淫风。被文王之化,虽当乱世,犹恶无礼也。”关键是讲一个“礼”字。一个时候有一个时候的礼。礼尽管不是一成不变,但其变化有来龙去脉,都有道理在里头。在周朝就该守周朝的礼,在汉宋就守汉宋的礼,聪明过头了有啥用呢。

      为什么要守礼,《韩诗外传》里头有个蛮有意思的故事,说齐景公不按礼法饮酒,邀晏子参与,晏子拒绝,理由是,但凡是个五尺汉子,把你我打一顿都不在话下,为什么你我到现在还没挨打,就是因为有这个“礼”在。如果从你我开头不守礼,那会有什么后果。景公恍然而悟,于是更衣换觞,饮赐如仪。晏子当然也要凑领导的趣,觞酒三行,拜辞如仪。这就像个样子啦。

      关键词(Tags): #读一点诗经#读万卷书
    • 家园 【原创】读一点诗经 国风 召南 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这里有一个关键字:“归”。有人把这个字解释成“回家”,这一来整首诗的意思就有点乱,爱怎么看都行了。你回家不带着我,你会后悔的,我才不在乎呢。这里的你和我,男女组合,三四种可能性吧,每种都解释得通,都可以想象出挺好的故事。其实这么解释一下也挺好。

      老老实实把这个“归”理解成出嫁呢?姑娘结婚了,新郎不是我。这是一种读法。怎么老是有这样的事儿啊?我们没有大款爸爸、没势力、没靠山的青年才俊还有没有别的活路啦?哈哈,忍忍吧,不行的话就唱两嗓子。好几千年大伙儿都是这么过来的,你也没什么特别的。

      还有一种读法,就是这诗里面的“子”和“我”都是女的,子是夫人,我是媵或者妾。那时候诸侯一娶三国,有从一国聘来的夫人,从另外两国娶来的左媵和右媵。夫人和媵从自己国家带来的使唤人中,也有妾。自打夫人来到召国,对这位媵或是妾就没给过好脸色。那这位媵妾怎么办呢?还能怎么办,也是忍着呗,自己没事唱自己的,希望夫人有一天会后悔。看《毛诗序》里咋写的:江有汜,美媵也。勤而无怨,嫡能悔过也。文王之时,江沱之閒,有嫡不以其媵备数。媵遇劳而无怨,嫡亦自悔也。这里有两个内容。首先,这位夫人可不是召公夫人哦。公爵夫人都是好人,没有这么吃醋的。吃醋的指不定是谁家不上台面的夫人呢。第二,这位媵埋怨归埋怨,该干的事情还是干得挺好。最后不知过了多少年,夫人感动得掉了眼泪,一冲动就把大行皇帝的遗诏当面给烧了。是个好莱坞式大团圆的结局。也挺好的呀。

      关键词(Tags): #读一点诗经#读万卷书
    • 家园 花送了七八朵...宝有俩...

      后面的帖不敢再送聊...你的帖也太多聊...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家园 【原创】读一点诗经 国风 召南 小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邯郸学步,我也学学人家小学研究,做一点考据。

      首先,过去雅称妾为小星,这里就是出处。所根据的是《毛诗序》的说法,“惠及下也。夫人无妒忌之行,惠及贱妾,进御于君,知其命有贵贱,能尽其心矣。”

      第二,抱衾与裯,有说法说这个抱字,实际是“抛”的通假。根据是钱大昕《声类》:“抱,古抛字。《史记三代世表》:抱之山中,山者养之。《集解》:抱音普茅反。”

      第三,寔命不犹,寔是“实”字的另一种写法。东汉太丘先生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人。身后蔡邕为其作碑文称其“文为世范,行为士则”,私谥为“文范先生”。魏邓艾少年读此碑文,自名邓范,字士则。陈寔的孙子,就是魏司空陈群。陈群的儿子,是尚书陈泰。陈泰卒于魏元帝曹奂景元元年。

      我的这点小学水平,最多不过是叶公好龙。跟前人的小学研究一比,立刻瞠乎其后,下巴呱嗒一下掉到地上。这首《小星》,是小学研究的极好题材。像“三、五、参、昴”是什么星座,有多少写法和读法,为什么在东。针对这些问题的考据,从汉至清,动辄洋洋万言。《Nature》和《Science》的论文跟人家比,就是蒙童所作的儿戏,简直没地方搁脸,找个地洞钻进去,或者用我们小时候的说法,找块豆腐把自己拍死吧,哈哈。

      我觉得吧,这首诗到底跟小妾有啥关系不那么重要。重要的在“实命不同”。“知其命有贵贱,能尽其心矣。”《毛诗序》这个说法挺好。这首诗有点让我不舒服的地方,就是好逸恶劳的这个调调。不就是起了个大早去干点公事吗,至于这么哼哼唧唧的吗。妄图不劳而获,大概所有人都有这个念头。可是如果人真能不劳而获的话,估计地球上也就没人了。

      一个人淳朴些,信点命运,所谓“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这也没什么不好,别走火入魔搞歪门邪道就行。

      风云变幻,有时候眼看着惊涛骇浪,真觉得个人的力量,犹如草芥一般渺小。遇到这样的时候,靠什么支持精神呢,只有认命吧。

      关键词(Tags): #读万卷书#读一点诗经
    • 家园 【原创】读一点诗经 国风 召南 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毛诗序》说,“男女及时也。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三代的时候,对男女最晚结婚年龄有明确的规定,如果延迟,家族要受法律惩罚。对待办不起婚礼的穷人,为了不使他们违期而触犯法律,法律也有变通甚至资助的条款。这样的法律保障了家族、财产、文化的传承,保障了社会的协调运转。家族传承的伟大意义不用我来多说。大而化之,其实一个人活着的意义,说到底也不过是好好活着,生几个孩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顺着家族传承的话题,歪一下楼。大约二十年以前美国有一本阴谋论的书,说那几个阴谋家族可以追溯到美索不达米亚,是六千年前来到地球的外星人。其实,即使这些妖怪真有六千年,也没啥可怕的。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充其量几个小妖,就算有几千年的道行也脱不了鬼头鬼脑。一见太阳,免不了魂飞魄散。见怪不怪就是了,不用拿他们当回事儿。

      回到这首诗上来。字面上说的,与“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也差不太多。落实到生活的态度上,那就是时不我待,珍惜眼前,好好地该干嘛干嘛。

      可是有时候,处境太苦恼,天天赤手空拳、四顾茫然地,实在高兴不起来,那怎么办呢?那就换种态度,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眼前花开先不折,希望将来能有豁然开朗的那一天。这也没啥不好。本来无可无不可的事儿,不必非要分个高低对错。

      人反正就活一辈子,走这样的路就错过别的了,看上去好像机会成本大得很。但实际上空手来空手走,无论怎么活,大富大贵也好,箪食瓢饮在陋巷也好,最后活完了,还不是一个样。活明白了的话,怎么活过来都是对的。活不明白的,最后也不过是个不赔不赚。

      总而言之,大米白面也是一餐,窝头咸菜也是一餐。窝头咸菜也没得吃的话……这不是抬杠吗,不跟你说了。

      关键词(Tags): #读一点诗经#读万卷书
    • 家园 【原创】读一点诗经 国风 召南 殷其雷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有时候,朱熹一派的理学,调门唱得实在太高,学习的人如果功力不到,一不小心就可能变成伪君子。可是话说回来,什么事儿也不能一概而论,一棍子打死。例如这一首《殷其雷》,朱熹的《诗经集注》,我看就比《毛传、郑注、孔疏》那一串,说得还更实在些。

      先看《诗经正义》里,这事儿说得挺细。《毛诗序》说:“劝以义也。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政,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这话说得有点模棱两可,劝什么义?碰到这样的话,郑玄开心,孔颖达也开心。这一通考据、注解。首先,召南大夫,召南为什么有大夫?召公是公爵,公爵的直接下级,头衔是大夫。那大夫为什么会出境远行,还没个回来的准时候?一般公爵手下的大夫出境,不是谈判,就是求亲,自然有个回来的日期。但召公不一样啊,召公是六卿里头排行第二,他派人出境,那是代表周天子宣政去啦,雷声轰轰响,爱走多远走多远,爱走多久走多久,谁也管不了。大夫跟着召公出国了,没个回来的准时候,他老婆自然会想念。想啥呢?孔颖达的说法剧可爱,他说,这老婆想的是,老公为国操劳辛苦啦,不要老想着回家啊。劝的是这个“义”。我说这位老婆,是不是脑子有毛病啊?

      人家朱熹在这里就不这么绕,《诗经集注》老老实实直接说,“妇人以其君子从役在外、而思念之。故作此诗。。。于是又美其德。且冀其早毕事而还归也。”想老公早点做好公事,早点回来,这才正常嘛。

      我们现代人有福气。想看程朱看程朱,想看阳明看阳明,打开电脑自己慢慢看就是了。而且不用为了辩说自己高明,师父徒弟地结成伙捋胳膊挽袖子去打人。那就慢慢看,仔细想吧,多好!

      关键词(Tags): #读一点诗经#读万卷书
    • 家园 “鹊巢鸠占”原来是这个意思

      布谷声中雨满犁,催耕不独野人知。

      荷锄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化犊时。

    • 家园 【原创】读一点诗经 国风 召南 羔羊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大夫下班回家啦。穿着制服,摇头晃脑地走路。有人看见了,就跟在屁股后头这么唱他。

      这首诗只描述这么一个时刻的状态,留给读者想象的余地很大。我读着读着一开始想象,思维就发散了。

      首先想到东晋的刘超。刘超是琅琊临沂人,与东晋元帝司马睿不仅是同乡的关系。其父刘和,在西晋的时候就是琅琊国上军将军。刘超以琅邪国记室掾出身,从一开始就是当时琅琊王司马睿的近臣。后来跟着司马睿渡江到南京,当安东将军舍人、相府舍人。等司马睿称了帝,刘超自然当了中书舍人。元帝驾崩以后,明帝、成帝两朝,刘超仍然是近臣。成帝咸和四年,苏峻之乱中,当时任右卫将军的刘超与侍中钟雅等人密谋护卫着成帝出逃,投奔先期逃掉的王导。事泄,刘超与钟雅被苏峻所杀。这样的人,是不折不扣的忠臣。

      怎么会想到刘超呢?由退朝休沐想到的。刘超是皇帝近臣,掌管文檄,巧不巧的,他的笔迹又与司马睿相像。于是刘超每次退朝休沐就苦了。别人退了朝,结伴出游、喝酒、写诗作赋,实在闲了还可以晒着太阳学学苏州话玩玩。刘超呢,只能闭门在家呆着,不通宾客不说,私信也不能写,片纸只字不出家门。

      再想一步,由刘超的书法联想到清末的状元宰相翁同和。乙未年,中日战争在东北和山东打得如火如荼。翁状元和光绪皇帝,一老一少每天在朝上运筹帷幄,焦头烂额。翁状元下了朝,回家一看,家里的一对仙鹤无端飞去一只。于是翁状元手书“访鹤”的招贴,贴在正阳门的门洞里。翁状元的书法,亦楷亦隶,真是好极了,当时就为收藏家所追逐。这招贴自然被人揭去收藏了。第二天翁同和再贴一张,收藏家再揭了去。如是者三。于是历史上就留下了那么响亮的上联,“翁同和三次访鹤”。

      看来,官当到部长、总理,下了班也不安生。能有这么一回,委蛇委蛇、安步当车地逛回家去,挺难得的。

      于是《毛诗序》啊、朱熹《诗经集传》啊,都说这诗是美大夫之德的。是啊,“美其衣服有常、而从容自得如此也”,说得挺好的。后来的人非说这是讽刺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类的。何必呢。

      关键词(Tags): #读一点诗经#读万卷书
    • 家园 【原创】读一点诗经 国风 召南 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匹夫不可夺志。”志不是那么容易夺的。一般都会这样,一个人决定了点什么事儿,别人越说不行,他越是非干不可。幼稚如孩子,要吃麦当劳,你拿绿杨村来换,他都不干。柔弱如女子,她说不嫁,无论多么严厉甚至下流的手段使出来,越逼迫,越是不嫁。打个官司算什么,大不了死给你看么。

      可是反过来看,立志就这么容易吗?试试看,礼拜天早上八点去打网球,看几个人能坚持一个月。做了半辈子科学家,脑子一热跑到上海广州开高科技公司去的有多少?立志如果不坚,心里一松懈就没了。一个不能偷懒,一个要当心别的事情潜移默化。光看见贼吃好的,没看见贼挨打。世界上有吸引力的好事多了去了,不能看见有好事儿就跟了去。三年换个行当,总是当新手,一晃一辈子就过去,到最后见识水平还是一个蒙童。

      所谓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还是老生常谈。

      其实好些老生常谈,甚或有些看似迷信的东西,实际上是千百年磨炼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和知识。不仅简单明了地指明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怎么做,更重要地是给了我们一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上一步的机会。机会天天有,每天二百个,只多不少。能不能把握,就看我自己准备好什么啦。

      就像这诗里写的这名女子,一名恶男不嫁,一百名恶男还不嫁,最后一定能嫁个如意郎君。万不能到第五十个没坚持住,一动摇就嫁了,弄得前四十九回都算白忙。

      关键词(Tags): #读一点诗经#读万卷书
    • 家园 【原创】读一点诗经 国风 召南 采蘋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小女儿就要出嫁了,告祭祖先。全家上上下下这一通忙活,采蘋、采藻,一筐一筐抬回来,煮熟了,摆好。小姑娘装扮整齐,绷着小脸躺在那儿,透着虔诚。

      贡品也不能全是素的吧?还用说,肯定还有鱼有肉。

      有一次遇到一个爱没事瞎动脑筋的洋老头,一本正经地问我,你们有好几万年的文化史,为啥没有宗教呢,怎么也得有个终极诉求吧?我说,你们野人懂什么,我们的终极诉求不求于外,我们求祖先和天地日月,同时也等于是求自己。听不懂吧,傻了吧。

      人是万物之灵,万物运行自然在人心中有体现。一个人心中的那个东西,与万人心中的一样,与万物、与宇宙中的那个东西也是一回事儿。这东西,文王体会过,孔夫子体会过,我爷爷、我父亲也体会过。这就是先秦的书里说过的“道”。现在我生于世,轮到我来体会。我鸡鸭鱼肉吃太多,稀里糊涂不知道这东西到底是什么。好不容易揭开心上的猪油,有点懵懵懂懂了,但还是抓耳挠腮急得火烧火燎也体会不了这个“道”。

      这事儿,急是没有用的。照《黄帝内经》上的说法,上古的人,都明白“道”。现在的人关心这东西的少了,大环境不一样了,没法出门问问隔壁阿四头就懂了。但沧海桑田,人心不会变,问隔壁阿四头问不出名堂,那就踏踏实实慢慢儿地问自己。怎么问呢?一个字,诚。所谓“上供人吃,心到佛知”。诚心诚意求鬼神,明天出门捡到八百亿美金,这个恐怕不行。换成诚心诚意问内心的困惑,总有问明白的那一天。

      关键词(Tags): #读一点诗经#读万卷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