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茗谈(二十九) -- 本嘉明

共:💬114 🌺696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未必,在国之重地立像,其政治象征作用不容低估。

            没有最高一级的批准,谁敢在这种地方立像,我想,那个馆是没这种权力去随便立的。

          • 家园 在我看来,孔老二就一句话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个是符合逻辑的,可以作为法的基础的。

            至于其他义利、礼法等等,都是历史遗迹,观赏一下,借鉴一下就可以了。

          • 家园 千万不要学宋襄公,自个糊弄自个。
          • 家园 什么是“免煮”
          • 家园 美国七块了也未必可兴

            儒家在中国的持续占统治地位,是有其特殊条件的,今后的世界上未必再会出现这样的条件了。当然,儒家思想,不是没用,而是不能再向以往向宗教一样将其作为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了。

      • 家园 我也看烦了,本大还是开始新的话题吧

        中美关系没见多少,孔子一篇接一篇,看的我烦

      • 家园 兼听则明

        孔子讲究厚葬吗?量力而行罢了

        孔子真没有能耐,何必在受赏识后送鲁君美女等糖衣炮弹

        晏子是政坛不倒翁,对齐国强大何功?孔子晚年率弟子抗拒齐国,祸害就是他种下的

      • 家园 顶晏子,真是实事求是,洞见千载

        毛泽东曰:孔学名高实秕糠,我曾经以为是毛夫子说大话,今天读晏子春秋,才知道孔子那点刻舟求剑的本事,早就被晏子看完了,把老孔吃得死死的,孔子在鲁国当宰相,晏子就知道他言过其实,早晚要出事。对齐王说,你放话出去,就说齐国想叫孔子作相国,孔子辅佐庸主,必然不得志,到时候一气之下肯定跑到齐国来,然后你不准他进齐国,孔子将进退失据矣。结果不出晏子所料,孔子被困于齐国蔡国边境处。

        仲尼相鲁景公患之晏子对以勿忧第六

        《晏子春秋》第八卷 外篇第八

        仲尼相鲁,景公患之,谓晏子曰:“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孔子相鲁若何?”

          晏子对曰:“君其勿忧。彼鲁君,弱主也;孔子,圣相也。君不如阴重孔子,设以相齐,孔子彊谏而不听,必骄鲁而有齐,君勿纳也。夫绝于鲁,无主于齐,孔子困矣。”

          居期年,孔子去鲁之齐,景公不纳,故困于陈蔡之闲。

        晏子说孔子“厚葬破民贫国,久丧道哀费日,不可使子民”,“孔丘盛声乐以侈世,饰弦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之礼,趋翔之节以观众,博学不可以仪世,劳思不可以补民,兼寿不能殚其教,当年不能究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繁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愚其民。其道也,不可以示世;其教也,不可以导民。”,不知道今天中国人的婚丧嫁娶之时大操大办,攀比炫耀,繁文缛节,种种陈规陋习,与儒家有没有关系?如果有,那就真是被晏子说中了。

        不明白孔子怎么占据这么高的位置,晏子2000年前就看出他那一套“不可以示世,不可以导民”,政府还到处开孔子学院,想愚民愚到全世界?自己人都忽悠不了,还想忽悠见多识广的外国人。随便一个晏子就秒杀孔子了,这还没算管子,荀子。。。。

        通宝推:陈王奋起,fuxd2002,李寒秋,本嘉明,
          • 家园 的确如此,当年说这话是有语境的

            那时候的中国,眼看着就要重新滑入,或者说被推入封建文化的陈词滥调加上欧美“普世价值”的大染缸了,故不得不出此激愤之言。

            那时候中国的社会舆论和文化氛围,还远没有今天的激浊扬清云开日出之相,一点点希望都看不到。当时孔子重新出现在某些现实政治与文化的场合,实际上是不祥之兆。

    • 家园 茗谈(二十九)-4

      (一)

      我们在这里围观孔子,不是要语出惊人,而是老实告诉大家:

      1)孔子也是凡人,也必然有人性中的缺陷。

      2)孔子最大的反动,是匍伏于一个明知有缺陷的权威脚下,非礼勿听,抹杀人最为可贵的,自然而然的好奇和求进步之天真。旧式中国长期在自然科技上裹足不前,孔丘的功劳是不小的。

      3)不把孔子从神坛上拽下来,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虚伪世界里,不知有多少野心家会山寨这个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专利,窃公器以谋私利。这个公器,不一定是权位,还有舆论工具,公共知识分子的头衔,都算。这世道,谁说的都不能尽信,何况几千年前的老孔?

      4)如果我们要建立“跨太平洋文明”,首先不能仰视西方文明,其次不能仰视中华文明,要一视同仁地平视,细细切割组合,基因重组。这里面绕不过去的,就是解剖孔学。

      简单说,小本自己,是喜欢孔子这个大厨的,臭知识分子嘛,都爱这个调调儿。但小本不喜欢他做的这道菜(儒学)------大概是我汉堡吃太多了。退一万步,鱼和熊掌可以得兼,不妨一手半喇儒学,一手半喇西学嘛。

      孔子当上鲁国司寇后,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诛少正卯,谋堕三都,可以说,在鲁国搞得人心尽失。

      所谓“堕三都”,就是按周公所定之礼,大臣府内不得备甲藏兵,卿大夫们封邑的城墙高度不能超过一丈,也就是象征性的。当时的一丈,大致是一个成年男人的身高,所以叫“丈夫”。孔子要把三家大夫封地的城墙,彻底拆掉。这已经到了备战备荒的春秋末期,拿这种荒唐的理由去打击三家大夫,把住在城里的百姓性命视作儿戏(敌人来攻呢?),房奴们没有扒孔丘的祖坟,已经很给面子了。

      而诛少正卯更加乱来。季孙氏一向看不惯孔丘的夸夸其谈,所以鲁昭公扶持孔丘办私学后,季孙家掌门人季平子就派鲁国另一个学术达人少正卯担任官学校长,并且也招各阶层学生,同孔丘抢生源。竞争带来进步,教学条件更好的官学也对社会开放了,孔丘本该高兴才对,但孔丘的学问也不那么吸引人,三盈三虚,曾三次被少正卯把孔丘的大多数学生吸引过去。后来孔子刚当上司法部长,急不可待杀了少正卯,虽然冠冕堂皇的理由一大套,老百姓怕是另有一本帐,而鲁定公需要少正卯来平衡孔丘,你急着动手是想干什么?靠千把学生的势力独揽朝政?

      诛少正卯是失了鲁定公的信任;扒三城城墙是失了大夫和普通群众的人心,孔丘不得不带着自己的小知识分子NGO团队全须全尾地逃离鲁国,流浪列国,美其名曰是“播种机,宣传队”。

      小本的主要兴趣,还是在地缘战略。本周的重点,当然是胡奥会,目前看,一切顺利,小本预言的这届峰会的定位,可能又要准了。这是一次“奠基之旅”。

      所以对孔子,我们把卫国绯闻交代清楚,就要收尾了,耽误不起那个功夫了,也不值当。

      本来,在春秋时代,社会上基本只有两个自由民阶层:贵族(包括低级贵族------士)和平民。有教无类后,产生了第三阶层:平民知识分子。这些人数量不大,能量不小,聚集都城,弄得不好武装散步也是有的,再加上用笔杀人,统治者也很头疼,觉得“唯女子与读书人难养”。这个阶层产生后,孔子的“以德治国”,“学而优则仕”(全民都有机会入仕),忠孝仁义礼智的道德观,才能确立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而孔子作为民族首席教育家哲学家的崇高地位也得以确立。但看看今天的世界,看看华盛顿的前倨而后恭,看看全世界羡慕妒嫉的目光,对于中华民族,这是个超越一切的时代,其中也包括超越孔子。

      附带说一句,如果说“国学”通常是指儒学框架下的中华文化的话(好比说“经院哲学”是指在天主教教义框架里的神学院哲学思想),那么小本要承认,我一直有志于学的,不是国学,而是汉学。四书五经里头,<诗经>和<周易>(含<十翼>大部),读大学时认真读过(不敢说研究);<大学>,南怀谨老师出了个朱子篡本前的原本,然后说:小子们,背下来,小本背过,现在忘记多半了。至于<资治通鉴>什么的,我一向是只看原文的,这个大家要觉得我吹牛,只要去看一下拙作<李锅>第一篇就可以了。

      如今谁要激我再去通读四书五经,我是不奉陪的,当然别人愿意回到古旧的世界去耗费青春,我没有意见。因为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是个稀缺资源,我找到了更多宝藏了,就不陪哥几个玩了。以我的生活经验,一,你不能顿顿饭只喝汤,披萨也应该尝尝;二,你喝第一口汤的时候觉得太咸,大可不必把整锅汤都喝完,自己喝出高血压了,才找大师傅理论。

      另外,不要小看<新兵营>,新兵只说明你发帖发得晚,不说明你水平低。那里藏龙卧虎,小本经常去请益方家的,谁敢说轻视新兵的话,就已经输了。

      (二)

      书接上回,卫国身居四战之地,何以自保?

      卫灵公是个相当聪敏的国君。练兵自保,你个小身板儿能吃几个馒头?于是寻求地缘平衡。

      所谓春秋五霸里,真正有刷子的,是晋秦两家,齐国虽然号称万乘之国,但民风淫靡柔弱,是个外强中干的货色。卫国在强敌环伺之下,就如同瑞士一样,虱多不愁,反而不用紧张。因为各强国都乐意卫国这个缓冲地带存在,以免直接接壤一个强邻。但如果有一家气势如虎,一心要夺占这个桥头堡,就另当别论了。

      不幸的是,晋国就是这个虎视眈眈的邻居。

      卫灵公正好要续弦,娶个正室夫人,于是决心出卖自己,好好博弈一番。灵公已经有了一个嫡长子,并立为太子,所以再娶没什么后顾之忧。但正室夫人仍然含金量很高,因为新夫人将来生的二公子,也有资格接班,况且古代人随时会病夭,二王子要轮到接班,很可能会把外公那一国的势力引入,原有的地缘平衡就会打破。

      从这个美妙前景考虑,首先,卫灵公不能娶秦国公主,因为秦是虎狼之国,早晚要同晋开战,晋打赢了,正好可以借余威扫平秦的盟国卫国;如果晋打输了,早晚要转身找卫国的晦气。同理,卫也不敢当齐楚的女婿,因为会挑起其他大佬的猜忌。远在南方的吴越,断发纹身,都是蛮子,那更使不得。

      卫国最怕的,是隔着卫国的两大邻国结盟,然后一起出兵,两面夹攻。因为春秋时期,亦农亦兵,军队的紧急动员很费力(所以西门豹治邺有成,魏文侯派员来验收,三通鼓罢,队伍集齐,西门豹就说:“各村的赤卫队都来齐了,老不容易的,不能白白散了,就出去打抢吧。”)。这时候如果两面对攻,别国救之不及,小小卫国必是死路一条。

      卫国的南北,是燕国和楚国。楚国和中原各国的文化差别本来就大,燕国又是北蛮,这两家天差地别,要联手不大可能。卫国的东西面,是晋国和宋国,这两家结盟的可能性,就很大了。于是卫灵公奋不顾身,迎娶了宋国豪族的南子当新科王后。

      由于忌惮晋国的国家很多,所以或明或暗形成了“反晋统一战线”,晋国一旦夺取卫国这一个战略突出部,对大家都是威胁,结果反晋统一战线由宋国出面,宋国由南子出面,把新华社搬进了卫灵公的特首官邸。

      本来以卫灵公这份聪明,他应该主动找个三从四德样貌平平不会来事的女孩,拉了灯还不一样嘛。但一则大男人就这点爱好,二则反晋统一战线需要一个精明强干的党代表,两面一使劲,结果可想而知:

      南子是国际上出了名的大美女,比如今的章MM要拉风太多。

      孔子初到卫国时,卫灵公热情相迎,给了他在鲁国时一样的年工资(粟六万斛),但交谈下来,觉得孔子大言炎炎,说得虽有道理,却缓不济急,不堪一用。但孔子门生中有才能的不少,作为团队也是一股不小的政治力量,卫灵公自己不想起用,也不想拱手让人,就准备养起来。

      南子作为新华社的终身社长,在孔子来卫一年后,终于决定亲自见一见孔子。

      南子得宠于卫灵公,而且身负巩固卫宋关系的神圣使命,但她毕竟不是武则天,对国事没那么多兴趣。她真想见孔子的话,也早就见了,春秋时期男女授受不亲还没那么夸张。但等到南子真屈尊要会一会这已经五十几岁的孔夫子时,却反而是孔团队这边,吓得屁滚尿流。

      (小本把李锅(一)链在这里,是因为看看今天的白宫,再回头看看当年的老帖,有点沧海桑田之叹)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771185

      • 家园 指桑骂槐,最好也显示下扎实的文史修为

        “2)孔子最大的反动,是匍伏于一个明知有缺陷的权威脚下”匍匐在那个权威下了?上三代无非是幌子,跟后来历朝好事者借太祖名号推行自己意见无二。

        “旧式中国长期在自然科技上裹足不前,孔丘的功劳是不小的”他有这么坏影响?他对自己的马夫技能很自豪的,三千弟子的培训功劳被一笔抹杀了,墨子也是出身儒家!

        “所谓“堕三都”,就是按周公所定之礼,大臣府内不得备甲藏兵,卿大夫们封邑的城墙高度不能超过一丈,也就是象征性的。当时的一丈,大致是一个成年男人的身高,所以叫“丈夫”。孔子要把三家大夫封地的城墙,彻底拆掉。这已经到了备战备荒的春秋末期,拿这种荒唐的理由去打击三家大夫,把住在城里的百姓性命视作儿戏(敌人来攻呢?),房奴们没有扒孔丘的祖坟,已经很给面子了。”

        知道所谓“周公所定之礼”,没通读过四书五经?那到底是谁写的?奇怪。另外诸侯国的城墙也不止一丈,防范非国家的进攻足够了!

        “这已经到了备战备荒的春秋末期”,鲁国至少几十个城市,就这仨特别。如果和中央一条心,自然是好事,要是里通外国可就是祸害根源了。

        关于诛杀少正卯,正史里哪本书提了?少正卯真有学问,学生那么多,怎么没流传下来只言片语。政治斗争杀人很正常,是鲁君还是季氏对此不满意?

        六国都完蛋了,卫国才灭亡,一是对六国无威胁,二是历代贤人多,孔子不少弟子就是。宣姜是齐国人,爬灰都敢,秦国被称作“虎狼之国”是春秋还是战国?

        指桑骂槐,最好也显示下扎实的文史修为

      • 家园 自由女神之后来孔子,好事。

        首先不能仰视西方文明,其次不能仰视中华文明,要一视同仁地平视,细细切割组合,基因重组。

        孔子来了,台湾怎么说?君君臣臣吗?

      • 家园 大胖字沙发
    • 家园 茗谈(二十九)-3

      我们说到,在学术理论上,孔学确实有缺陷。但我们不能指望那时候就能出个共产党员,思想认识总有时代的局限。而把孔子奉为至圣先师,我们龙的传人也不见得太吃亏,因为孔子的个性魅力,先塑造了自己的学生们(七十二贤),又塑造了中原汉族的部分民族性格,最后浸润入了广大华夏子孙的血液之中,这就是勤奋求知,谦冲圆融。

      孔子的圆滑,是远不如老子的,但正因为有那么多天生的犟脾气,他晚年自学成材的圆融,弥足珍贵,真可谓是我中华瑰宝之一。

      可能我的品味比较奇怪,我没有听过于丹的讲坛,但看了一些她关于<论语>的书籍片段后,我个人的感觉,于丹是不大适合说论语的,她太小资了,太扮嫩了,没有那种一生不得意的阅历,不知道人生的张力是怎么样的(当然我也不知道),也不可能有孔子晚年潦倒四方而不言败的悍勇。所以请于教授登坛说法,有一点点可能,是衣锦夜行,大家都知道衣裳贼好,可看不真切。易中天教授要鬼才得多,知道带个电筒出门,他<品三国>(下册结尾处)对当时的社会全局有总括性的描述,不管学术界是否认可,足见他能够跳出三国说三国。但易教授仍然不适合说孔学。

      因为他不够壮,不够高大。

      孔子有多高?史学界有几种观点,最矮大概是1.75米,最高有说1.9米的,在当时怎么说都不矮小,毕竟是武将后代。所以能说孔子的专家,必须是陈宝国或姜文那样的一个男人,至少高大,粗胖也可,而决非文弱书生,总之,一位“说爷”,还最好上山下乡,广阔天地战斗过的,体力活也干过。

      最重要的是,这位“爷”必须要有激情。因为孔子是一个激情的男人。

      (一)

      孔子生下来就是不幸的,他的身世,自己没得选。但人世间一切的讥笑侮辱,他要承受。他的老爸不过是一介武夫,还得罪了权势最大的季孙氏,从没有荫庇过这个私生子。从留下的博文看,他没有报复过这个故土,甚至没有说过一句赌气诅咒的话(当然一般官网都只贴冠冕堂皇的)。

      孔子的人品底子,应该是颇为善良的。这种理想远大,把个人的小痛苦掩埋起来的力量,可能是与生俱来的。

      一般的英雄,是可以在战场上逼出来的;大英雄,真可能是天降斯人。

      他的微博(<论语>),都是和风细雨,婆婆妈妈的,毫无铿锵之色,以至于如果听众不事先做好功课,由一位女士来讲说,大家会觉得很配。

      我想我们错了。

      我不知道孔子这一生,有没有骂过娘,打过架,杀过人,但他肯定是个够糙的男子汉,而不是后来中国文化所习惯吹捧的,凡才高五斗智近于妖的主,必然是道貌岸然到“大太监”级的形象。

      孔子的激情,可以激励他不眠不休地学习,“朝得道,暮死可矣”。在学习中,他可以忘记人世间的冷漠和嘲讽,化解自己无边的怨恨。这里面,一个是需要天生的激情,一个是需要有可持续激发激情的对象。这样的对象,往往是宗教。

      所以,孔丘是因为“礼教”这样一种中国式宗教,而走出了悲苦的小我,投身到博大的教义之中,无比幸福。至于这教义是否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就另说。

      同耶稣,穆罕默德相比,我认为孔子要低半级,因为孔子没有自己从零创设宗教;没有在一群人中,必须走在最前面的力量感。他不是神,他不代表神,他也不想代表神,只是他自认更了解神,可以走在人群中激励大家,让大家裹卷着他向神奔去。

      总体来说,孔子是个牧师,是个主教,并在后世,被不容分说推为第一代教皇。中国的神话中,从没有说孔子是玉皇大帝下凡的。

      孔子没有创设新教,是因为“礼教”是现成存在的,孔子只要全盘接收就可以了,他的贡献,是丰富和设定了“礼教崇拜”中的种种陋规和教条,所以后世的皇帝们只要把原来老孔崇拜的周礼,升级成汉礼明礼就搞掂了,其他三拜九叩,非礼勿视,一概照旧。

      他,没有看出教义中的荒谬吗?即便他没有看出来,多少年颠沛流离,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周游列国,多少次被人当面诘问而无言以对,他不会怀疑吗?

      但他怀疑,他推翻,又能怎样呢?回到鸡零狗碎,平凡的小我里去吗?回到春秋末期令无能国君们绝望的现实中去吗?

      所以他深信不疑。这不可能是装的。发自内心,他感染了那些聪明绝顶的子弟,无怨无悔地追随他远走天涯,经年累月。真正的信仰苦旅。

      (二)

      英法研制出世界上当时飞得最快的商业客机“协和”,美国佬很酸,就不许它在纽约降落,理由是发动机太吵,超标。英法就继续研究,结果发现,制造巨大的噪声需要力量,消灭巨大的噪声需要更大的力量。协和最终无法在美国落地。

      孔子是一座核反应堆,堆芯产生澎湃巨大的热量,而反应堆的外壳,仍然是冷的。他的激情,就象深潜在水里的鱼,连一片涟漪都不带到水面。《论语》本身,是一部比较温吞风格的言论集。

      但,偶尔也有例外。

      孔子周游列国,去到了卫国。

      孔子每到一国,人气周期通常是这样的:国君热情迎接,因为一,孔子是学问人,才名远播,国君至少得显得爱才惜才;二,孔子是坚定的“保皇派”,无保留地支持国君同大夫们斗争,所以国君当然欢迎,送温暖来了嘛。

      然后一接触,国君就发现,这老夫子言论空泛,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实惠和实用的招数可以带给自己,一张老脸就有点讪讪的了(通常这时候,孔子还看不出来,他天生对这个迟钝)。这其实不能怪孔子,他说的都是治本的大实话,比如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啥的,怪只怪这社会风气啊,太浮躁。

      随后大夫们的反击,如星宿老怪家的马屁,滔滔而来。孔家军勉强挡过几招后,必然吐血。而此时国君权衡下来,觉得为个过路的麦肯锡忽悠局的孔局,得罪了自己家的军头,显然是脑残,于是索性袖手旁观。结果老孔再次打包,买张站票去赶春运。

      孔子到卫国,本来也就如此周转一圈,没诚想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居然有绯闻!

      大家先看看卫国在哪里。

      http://www.google.ca/imgres?imgurl=http://vipftp.eku.cc/vvc/008tx/1329_20315894761.JPG&imgrefurl=http://www.tianya.cn/new/TianyaCity/Content.asp%3FidWriter%3D0%26Key%3D0%26idItem%3D319%26idArticle%3D12243&usg=__XxDTFL1NiIgRot2S65r7BRk4T0g=&h=1020&w=1154&sz=139&hl=en&start=0&zoom=1&tbnid=GKxsXQNoYCsWsM:&tbnh=165&tbnw=187&ei=eVs3TaWsMoXQgAer8YzPAw&prev=/images%3Fq%3D%25E6%2598%25A5%25E7%25A7%258B%25E6%2597%25B6%25E6%259C%259F%25E5%259C%25B0%25E5%259B%25BE%26um%3D1%26hl%3Den%26sa%3DX%26biw%3D1272%26bih%3D822%26tbs%3Disch:10%2C456&um=1&itbs=1&iact=hc&vpx=546&vpy=150&dur=982&hovh=211&hovw=239&tx=86&ty=118&oei=eVs3TaWsMoXQgAer8YzPAw&esq=1&page=1&ndsp=21&ved=1t:429,r:17,s:0&biw=1272&bih=822

      卫国的东南是宋国,东面是齐,西面是晋(战国时代分为赵韩魏),南面是楚。这几大邻国中,看起来宋国最默默无闻,其实不然,“春秋五霸”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就包括了宋襄公,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

      卫国在哪里?在这几霸的包围里!卫公煮一壶咖啡,至少有四霸闻到了:奶奶的,星巴克。

      有道是穷则变,变则通,卫灵公为了生存,决定豁出去了,主动献身“气管炎”。

      通宝推:夏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