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寻找一种新的活法 -- 井底望天

共:💬254 🌺3487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大唐
              家园 【转载】被挑选出来的过去通常并不是完整的历史。

              被挑选出来的过去

              维舟

              时间:2011-08-24

              每个人可能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由于某个自己也未曾注意到的举动,给人留下了很好或很差的印象。从某种程度上说,朝代也一样:它可能因为某些难以消除的片面刻板印象而主导了后人对它的感知。盛唐虽然不过几十年,但如今一提起“唐朝”,总是和“盛世”联系在一起;而对于倒霉的清朝,它给现代中国人的印象主要是由晚清那衰弱的70年决定的。

              任何一个过去的形象,都是一定程度上的重构。一生精研唐史的陈寅恪曾说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但在现在的语境中,国人更普遍的看法似乎是:唐代(更确切地说是盛唐)才代表了中国文明最辉煌的顶点。与学者的看法不同,近代以来的国人耿耿于“积贫积弱”的国家状况,“盛唐”无疑是一段比“弱宋”更有吸引力的历史。近三十年来坊间尤其喜欢艳称“盛唐气象”时“开放的国际大都市长安”,宣称唐代多元包容、国际化的文化气氛与其强盛国力,仿佛这其间有什么必然的因果关系。开放、多元、强盛——经过这些年的大力宣传,这似乎已经成为描述唐代的主基调,并不断地暗示:开放性、多元性是好的。但为什么开放就一定好?对安史之乱以后的人来说,或许正把那看作乱源;diversity is not naturally a good thing。这或许是为了给现在的改革开放赋予合法性,又或者是一种潜意识里对美国的比附,但高度评价“开放”和diversity本身也是西方比较新的价值观。

              事实上,唐代虽有短暂的强盛时期,但在宋元明清各朝,人们对其评价并不甚高,历朝大多也自认有远胜前代之事(见杨联陞《朝代间的比赛》一文)。鲁迅还曾说:“其实唐室大有胡气,明则无赖儿郎。”但胡蛮却将前面这一句擅改为“唐代大有朝气”。以往被认为是走向衰败、混乱、崩溃的晚明,现在则被看作是一个个人获得解放、国际交流频繁、社会力量空前活跃的时期。同样是“开放”和“多元”的时代,这样一个晚明形象似乎更受知识分子的喜欢,正如盛唐形象看起来更得到官方偏爱。

              如果去西安这座唐帝国曾经的古都看看,触目可见渲染“盛唐”(或“周秦汉唐”)的各种符号,但汉唐的长安城早已毁灭,现在的这座城市完全是明清两代奠定的基础——作为一个巧合,我在老城的北院门那儿看到一家唐装店,但里面出售的衣服却是旗袍。这座城市认同唐代,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正如现代希腊人虽然很难说与古希腊人有多少相同之处(最极端的希特勒干脆认为现代希腊人的血管里没有“一滴纯正的希腊人血液”),但1821年建立新国家时仍然将古希腊作为国家神话的主要部分。

              在读到任何一本历史著作时,我们都可以自问一句:为什么这段历史写出来是这个样子,而不是另外一种样子?历史在它成为历史的那一瞬间,就已经不能重演了,之后我们能做的无非是某种再现(representation)。正如Hayden White所言,对宏大历史进程的书写总是由人来选择的,某个过去之所以对人们来说特别重要,是因为“人们通过选择自己的过去来选择自己的将来”(《语言和历史描写——曲解故事》),当西方人不再把罗马人而是把犹太教-基督教先贤看作自己祖先时,罗马便衰落了。同样地,盛唐的那个形象实在太有用,它不仅指明了一个致力于“复兴”的国家所应当达致的目标和模式,还能激发现实中人们的行动意志。

              当然,这并不是说盛唐的所有形象都是虚构的结果,我所怀疑的是隐藏在其背后的其它一些东西:盛唐的形象逐渐遮蔽了唐代形象的其他侧面,使其形象趋于单一化;这种盛唐形象本身所包含的价值判断,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历史认知的潜在影响。按钱钟书“诗分唐宋”的论断,我们或许也可以说,中唐以后的唐代,实际上属于宋文化,但人们对这个“唐代”的了解与盛唐是完全不成正比的。而那种强调变迁、进步,将文化稳定性看作是落后和停滞不前,将封闭和孤立看作是消极价值的强大观念,在盛唐的形象中找到了其完美的样本。概言之,那是“好的历史”,而那些混乱、落后、倒退的时期则被看作是“坏的历史”。唐研究能得到如此强的支持,恐怕也与这种想法不无关系——当然这么说也不尽客观,因为这隐含了一个前提:国家愿意扶持什么研究,什么研究就能做好,这在人文社科领域当然也并不一定。

              如今,“唐代=盛唐=开放、强盛=好”这样潜移默化的观念,在许多人的心中已经深深扎根,仅仅一点议论自然无法起到多大的改变;只是当我们看到这些叙事时,有必要存有这样的警觉:被挑选出来的过去通常并不是完整的历史。

              被挑选出来的过去

              通宝推:Javacai,wolfgan,达雅,
            • 大唐
              家园 说得好,唐李是少数民族出身,确实有点流于轻佻

              我们只要做到比盎-撒再庄重一点点就够了。过犹不及,理学就是过于道貌岸然了。

          • 家园 看上去是有点非卿不娶的样子。

            可我的操作建议还是又打又拉的啊,没说要都拉上。没提出可以拉的就算该打的(文莱那种无声无息的角色除外),还是可以敲打一下,不过不像井大那样一篙子扫倒一船人而已。

            补充一下:这个“敲打”不完全是使用暴力的意思,而是指排除在经济协作体系以外。比如以前法国卖了“幻影”给台湾,我们中止和他的多项重大合作项目,还通过不批新车型硬生生逼得法方把在广州标致的股权转让离手的玩法,现在就见不到了--现在的玩法确实直线性太明显。菲律宾刚拿回去的那些合同,就可以挑些出来想法子让他们吃点亏嘛;新加坡那根香蕉,不是还在想什么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吗?正好可以学学美国人玩货币战的手法拿他练练手嘛;越南,挑个机会真动手也不是不行嘛。

            再补充一下:其实最近对救援欧洲的手法就大有改观了:先是温在大连公开开价--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然后是小道消息流传的商务部的那个收购清单;最近这是外交部傅莹副外长的推脱--欧盟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很有实力、他们已经知道怎么做云云;还有一堆学者在央视访谈节目中说“穷人救富人恐违背民意”之类;最后就是胡的G20与吉拉德的“三个不爽”以及网上流出的要欧洲借人民币再换欧元美元的开价--政治领导谈政治,商务部谈价码,外交部说外交语言,民间说民意,各得其所,就是不说答应人家的要求。

            井大说的那个做法,可不符合统一战线“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的标准。掀桌子需要绝对实力,明显我们现在没有。

        • 家园 是啊,人家嚷嚷两声,就拱手让出家门口的阵地,你能保证

          人家不追到中亚南亚去吗?院子门口都护不住,还指望虎口夺食吗。

        • 家园 这个啊

          比如中南的看法,井底望天大前面好象提到过(好象是在评论13个中国船员遇害的那个文章里)。你们的看法其实很类似的。

          • 家园 是啊,可他这儿就有点象说昏话了。

            没有实现可能的讹诈,再胆小的也不会害怕。

            谈掀桌子,至少现在不是好时候;对小国掀,也不是好对象。

            与其空口吓唬东南亚国家,不如做好准备后直接对MD说:我不喜欢你那样做!

      • 3
        家园 这些亚洲国家,都是死啃国际关系理论的家伙

        想傍美国来做离岸平衡,也不提溜下自己有几斤重。离岸平衡只适用于实力相差不过大的国家。中国的经济容量,军事实力,文化辐射,发展前景,都不是它们能靠现在这个状态的美国就能平衡的。这时候,最理性的做法应该是傍上跟自己关系最近的大款,还能赚些好处,而不是当婊子还想立牌坊。

        前些日子,家里领导遇到东南亚某国官员,就质问他为啥婊子牌坊都想要,人家咋嚒下嘴,说我们是小国,得两边讨好嘛。

        但既然是挨着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就应该认命,摆正自己的心态。没听说加拿大靠其他离岸国家来平衡美国的,人家巴不得跟美国做生意,正鱼水之欢着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