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红楼梦》背后的世界 -- 普罗丁

共:💬230 🌺126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俺保留看法

              冯家不提拐子的事,是因为拐子没有事!

              如果拐子死了,门子会提的:“你们也把拐子打死了,一命抵一命,还告什么告?”——经济补偿想都别想!

              事后冯家被“轻松地”用钱搞定,原因:

              1、“民不与官争”,再告就不是告薛家,而是告贾雨村了。

              2、冯家没人、没势。

              3、“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元凶已死,不再追究。

              另:谢宝!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 家园 “打了个臭死”是夸张说法,

          只是形容程度之重,不一定真打死了。

          • 家园 【讨论】拐子之死

            綜合上下文,我還是認為他死了的概率高得多。

            • 家园 楼主查查字典啊

              臭死这个说法可不是曹雪芹发明的,也不是需要楼主认为的。

              http://www.zdic.net/cd/ci/10/ZdicE8Zdic87ZdicAD229476.htm

              随随便便就指出曹雪芹的大错误,楼主实在是太随随便便了。

              • 家园 【讨论】曹雪芹不能犯错吗?

                这个问题,后边有了大量的讨论。

                你有兴趣,就全部看一遍,再来判断我是否“随随便便”定曹同学的罪:)

                • 家园 拜托楼主还是查查字典再说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知错不改还要强词夺理就不好了。

                  为了证明楼主没错,那么不仅曹雪芹必须犯错,连带着

                  1.《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限定每日要讨五十文钱,若少了一文,便打个臭死。”也必须错了。

                  2.《水浒后传》第三十回:“你不知 宋公明 在 潯阳楼 饮酒,要鲜鱼做汤, 黑旋风 强出头去取,被 张顺 泅得臭死么?”也必须错了。

                  3. 清 李渔 《比目鱼·偕亡》:“ 钱万贯 倚势夺亲,一连逼死两命,看戏的大家动手,先打一箇臭死,然后拿去送官。” 还是要错了。

                  我相信任何人看了上面三条都会给出正确的判断的。

                  • 家园 【讨论】臭死非死

                    你的逻辑有问题吧?不是我说曹雪芹犯说,是我说他犯了小错,而你非说他犯了大错。

                    照你这几个举证,臭死二字翻译为“半死”或“重伤濒死”可以不?

                    那我的整个推论没有问题。拐子有可能重伤而无法作供,有可能已经死了,这才使曹所描述的整个断案过程为合理。反之,就完全不合理。谢谢。

            • 家园 如果拐子真的死了

              如果拐子真的死了,门子怎么会说“小人暗中嘱托拐子,令其实招。”?这整句话不会是笔误吧。

              • 家园 【讨论】故事的逻辑性

                如果这句话不是笔误,则整个故事的讲述就有明显的错误。我还是不信曹雪芹不懂司法程序。红楼梦在传抄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很有可能的。当然也不排除他自己写糊涂了。

        • 家园 【原创】亮点四:薛宝钗的哥哥

          亮点四:薛宝钗的哥哥

          英莲的买主(也就是未来的或立刻的老公),叫做薛蟠。薛家本是大族,但这一系出了个严重问题:家主早逝。薛蟠幼年的时候,母亲就守寡了。单身母亲教育出来的儿子,会是何种特征呢?

          · 独根孤种,未免溺爱纵容,遂至老大无成。

          注意:薛蟠之所以受到溺爱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的父亲去世,而母亲不可能改嫁,既不能嫁给薛家人,也不能嫁给外人。所以这一系的继承人,只剩下薛蟠一个。他个人的存亡,意味着此一系脉的存亡。

          · 且家中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这薛公子学名薛蟠,表字文起,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

          薛蟠薛文起的故事,也正好从“五岁”讲起,他的父亲恐怕正是这一年去世。父亲一走,教育方式和理念立刻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无论内容为何,其效果是使薛文起变得:

          (1)追求高档消费

          (2)蔑视身边人

          (3)反感世俗教育

          (4)喜爱动物

          (5)喜爱自然山水

          * * *

          薛蟠的舅舅,是金陵的节度史,权镇半壁华夏。他本人也是户部(财政部)的官员,替中央政府进行着采购。所以如果想做事业,会有很多事情给他做。但他是什么态度呢?

          · 虽是皇商,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之旧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其余事体,自有伙计老家人等措办。

          可见,王子腾兄妹本质上是皇家枝条上边的两根(或一根)重要分支,一个替中央管军政,一个管钱粮。所谓“管”,无非是将朝廷需要的物资,采购到手送进京去,自己顺便分一些好处。具体能够申请到多少费用,花销多少,是赔还是赚,这里边的技术性就不是我(或者曹雪芹)能够掌握的了。但无论如何,薛少爷对这些事不感兴趣,当然他年纪也不大。于是各种事务,都交由两种人办理:

          (1)手下

          (2)家乡人

          没有说薛家祖籍哪里,可能就在南京附近,既然是“书香继世之家”,那么老家的族人数量想必不少。这些人当中比较适合从事行政、财政工作的,就来到薛府,帮助薛蟠完成各种“经济世事”。

          当然,还有一个管事的人是薛宝钗。薛蟠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愿意离自己的妈太近,总是想要跑远一些,于是薛宝钗出于孝心和爱心,就从小多帮助母亲分担一些。但是女儿的身份,终究是在外家,所以薛姨妈和她自己都要为前途考虑,当时的打算,是到南京陪伴公主郡主读书,期待在仕途上有所发展。这一来,就给薛文起出了难题。

          · 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

          不难看出,薛家的采购系统,总部在南京城,从那里延伸到中国各地。他本人、妹妹和母亲,都愿意生活在南京舅舅的庇护下。于是各省的生意,只好由家里其他人代管了,远距离监控的难度(即便有京杭运河和其他交通设施),是可想而知的。至少,这些家里人的媳妇都是外家人。随着家产的逐渐“消耗”,薛蟠产生了到总部盘点一下的愿望。(薛家平时住在哪里,离南京有多远,目前还看不出来)

          最后一句的意思似乎是说:薛家采购的很多物资,仍然没有现金的回龙。如果总是这样,新的采办也无法进行。而这件事,是非他本人进到财政部去找人不可的了。

          薛蟠到了南京,跟他母亲在一个问题上产生了争执:住哪里。薛姨妈通过以退为进的一流对策,终于说服薛蟠住进贾府。而薛蟠原有的清理南京房产的打算,也只好先放到一边。

          薛蟠先后见过了贾政、贾赦和贾珍(黛玉没有见到贾珍),然后在贾政和贾母的共同安排下,住进了东北角的梨香院。唯一令他满意的是,院东北有一扇门,可以直通大街。令他自己也意外的是,在贾府居留不到一个月,竟然跟贾家的青年男子普遍相熟了,大家都很喜欢他。于是每天会酒观花,甚至偶尔嫖赌,无所不为。这里边的原因,和贾政权力有限关系莫大。

          (to be continued)

          • 家园 【原创】亮点五:王成之子

            亮点五:王成之子

            王成之子,在书中没有大名,只有小名(狗儿)。而在我的分析中,称呼任何一个人的小名都是不尊重的。我们已经知道,薛家虽然极其有钱,但在政治和军事势力方面无法与王家相比。所以这个王成的父亲尽管跟王子腾、王夫人的父亲没有半点关系,也要联成一家人。当然,有一个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就是他们一同在首都为官。

            都姓王,都在首都政府做事,此事发生的概率在人类之中并不高,在王姓人中也不能算高。所以一种“缘份”,把双方牵到了一起。王成之父矮了一辈,自称“侄子”。

            岁月经过了两代人,王成的儿子也就应当是王子腾的女儿或侄女(王熙凤)的侄子。

            随着经济形势的低迷,王成一家逐渐搬出了南京的繁华地段,而回到了江苏乡下务农。这个打击,可能再加上卫生条件的不足,使王成与妻子早早离开人间。王成的亲家----刘姥姥的老公,去世也非常早。可见那个年代,青年男女一结婚就有可能离死不远了。

            总之,家里只剩下五个人:王成的儿子和媳妇,他们的两个小孩(一男一女),加上刘姥姥。

            说是务农,毕竟有很多农闲的时候,所以王成之子白天会去做些其他生意。什么生意呢?书中举了一例,是帮助当地的有钱人家“争地”。这个有钱人叫做周瑞,他和族人或外人在一块土地的产权上发生了争执,司法手段之外,还依靠了某种“黑势力”。王成及其战友(可能偶尔还会带上儿子),就成为这种黑势力的一部分,通过种种努力,让周瑞(背后是贾府)的竞争对手就范。可见王成父子的战斗能力还是杰出的。

            但是武力出色的人,往往有两个严重的缺点:

            (1)在和平时期谋生手段不足(天气冷将上来,家中冬事未办)

            (2)极好面子,极爱喝酒

            这两种缺陷都是致命的。所以刘姥姥过来之后,被迫开动脑筋,延续一家的生计。她先用话刺激女婿,说他是因为在城里享受惯了,才无法适应乡村的生活。又说:其实城里人的钱很好挣。女婿一听,提出了三种方案:

            (1)打劫或盗窃

            (2)依靠体制内的亲戚(“收税的亲戚”)

            (3)依靠体制内的朋友(“作官的朋友”)

            刘姥姥认可了第二种。她说,当初她和女儿,还曾经联络过一次王夫人,对方的态度非常友好。而且王夫人年纪大了,有了些宗教信仰,经常周济穷人。

            女儿接了一句反话:我们这副样子,难道去丢人么?

            女婿果然中计:我不好意思去,您老人家可以去啊!当下,所有人都很开心,一室皆春。

            问题是:他们有什么把握,让王熙凤拿钱出来呢?

            * * *

            * * *

            有至少四方面的把握:

            (1)一老一小进贾府,形象上就是乞丐。传递的信息很清楚,方便对方进行正当的施舍。

            (2)周瑞仍然在贾府有巨大的影响力。刘姥姥来到后街,居然连这里的小孩子都知道如何从三个“周大娘”中区分出周瑞媳妇。

            (3)王成对周家(也就是贾家)有恩,周瑞往事历历在目,不可推却。另外,让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欠下自己的恩情,是王成父子掌握在手的巨大资源。

            (4)王熙凤是名义上的管家,但遇事也不敢轻易担责,而要尽量征求王夫人的清晰的意见。这件事由周瑞媳妇或王熙凤上报给王夫人,则王夫人出于一种情感式管理文化的强大诉求,必然会要求她们“不可简慢”。

            有了以上这四点保障,刘姥姥虽然心里打鼓,怕出现意想不到的变数,但此事的成功率还是比较大的。何况此时的周瑞,掌管着贾府土地的地租和青年人的日常生活问题,有充足的实权,平儿、王熙凤和其他的丫环,无人愿意去冒得罪他们的风险。

            多说一句:王熙凤是否要认王成之子这个“侄儿”呢?书上说得很清楚,连贾蓉这个真正的侄儿,又有背景,她都是不太认的。如果话说的不好听,或者要求过份,她随时可能翻脸。之所以把王夫人给她的手下做衣服的钱给了刘姥姥,多少有赌气的成份。其实这个钱,当然应该由王夫人另掏才合理。

            • 家园 【原创】亮点六:和尚医生

              亮点六:和尚医生

              前边提到过,和尚的一种能力是宗教和巫术,但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仅有这方面能力是不够的。接下来,曹雪芹介绍了一位优秀僧人的另外一种能力。

              “专治无名之症”!

              有一天,僧人的此种营销口号传到了富甲天下的薛府耳中,而他们正好有一位“无名症”患者,是幼年的薛宝钗。

              宝钗的病说起来简单,就是难以止住的咳嗽。但是病因、病理,却无人能够解清。因为光是解说,是不够的,必须能够治愈。

              薛家请来了这位僧人,他诊断说:

              · 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

              既是“胎毒”,显然就与后天的成长发育关系不大,而是父母的责任。简短的一句话,打中了慈爱父母的心(可能薛父已经不在了)。于是追问:如何下药?

              有病、有毒,就要用药,这是一种常识,一种公理。僧人说,药方中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种成份:

              (1)春夏秋冬四季季花的花蕊

              (2)春分日的阳光

              (3)雨水的水,白露的露,霜降的霜,小雪的雪

              注意这个药方的特点:“节气”概念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我们知道,节气考察的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状态和时间位置点,换句话说,是太阳在我们上方存在的时间位置点。根据一种已经失传的上古记载,24节气的标注本身是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如果我们使用的历法没有错误,则在哪个节气,往往就会发生节气名字所代表的事件,比如霜降,比如惊蜇,等等。

              所以这个僧人提供的药方,实际上是让薛家人等待到节气正好能够合乎真相,合乎天意的那个神圣节点!薛宝钗说,“可巧”的是,恰恰在僧人离开后的两年之内,这些节点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了。那一个春分,正好是阳光普照。那一个雨水,正好是阴雨连绵。那一个小雪,正好是普世洁白!

              没有什么比这些事实,更能够证明僧人的神圣身份,也证明薛宝钗和薛家上空笼罩的神圣之光。在此种信仰氛围下,宝钗每次咳嗽不止,薛姨妈就虔诚地给她服下精心配制的“冷香丸”,而宝钗的病,似乎也就迎刃而止。尽管最近的这一次,仍然拖了两天 ……

              值得说明的是:这位僧人虽然“医术”高明,但走的是“癞头和尚”的路线,行踪比较缥缈。而周瑞家的回头就撞上的另一位僧(尼),走的是上层路线,先跟贾府管钱的余信“咕唧了半日”,后又依次去拜见太太和老爷。所求者,当然和“十五的月例香供银子”关系密切。每月十五,月亮正圆,同样是一种神迹。

              周瑞媳妇正走着,她女儿匆忙跑来,说丈夫(冷子兴)跟人打古董官司了。周瑞媳妇回答:

              · “小人儿家没经过什么事,就急得你这样了。”

              事实证明,这事只需要凤姐出面即可搞定。相比之下,薛蟠纵容手下杀人一案,也只是稍稍大了一点点。

              • 家园 这个应该就是癞头和尚吧!

                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在第一回中就相约:也一同下去度他几个。后来其实有分工,男的都是道人度,女的都是和尚度。黛钗小时候都找和尚看过病,应该就是癞头和尚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