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小马拉大车——秦汉时期疆域变迁的一大特色 -- 江南水

共:💬140 🌺1065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时代不同生产力发展不同地缘不同,不必拘泥于古和洋

                  关键是社会(人口)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生产力发展的上层建筑。

                  科举从隋朝开始。而隋以前的汉是了不起的大帝国。再往前,春秋几霸,从当时的人口社会生产力发展而言,都是不小的帝国,譬如楚国,几乎整个长江中下游流域。没有科举,一样发展维持几百年。再往前的周,持续时间更是了不起得。特别是周,在当时的条件下,能扩大如此的疆域,持续如此之长,就在于其生产力比周边的蛮夷戎狄要高的多。

                  另外,我个人认为,研究中国本身的历史,西方的历史基本没有可借鉴和比较性。

                  当然,现在时代更不同了,小小寰球只是一个地球村,全球的历史全球的经验都值得研究,特别西方值得研究,因为它毕竟近几百年以至如今还引领着生产力的发展。

                  技术手段的发展使得国家管理的手段也不断发展。在互联网数字化方兴未艾的今天明天和后天,国家管理的手段,官员的选拔,一定会得到更大的创新,而且必须得到更大的创新。

                  • 家园 汉代的中央集权也就西汉中后期那点时间

                    前期的诸侯王林立和整个东汉的诸多豪强庄园不可问,严格意义上是算不上成熟中央集权,光武的查田甚至遭到武装反抗,而且两汉到隋唐之间人才选拔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大批的庶族地主没有上升空间,是后来形成长期分裂动乱的一个重要因素。

            • 家园 呵呵,也许是我们做大国的时间太长久了,大伙儿都习以为常了

              别的陆上大帝国,立国不久就四分五裂的多去了,蒙古就算一个

              还有一个是阿拉伯帝国,我对阿拉伯的历史知识仅限于中学的历史课本,如今也忘光了。从地图上看,这地界的农业基础不错啊(两河流域加尼罗河流域),按说,维持一个帝国也不难,咋就维持不住呢。最后反而是,先让突厥人入主,后又四分五裂,我看着都替他们扼腕

          • 家园 陆上的地理阻隔怎么是海上可比的

            在单一地理单元里玩的难度是不大,但毛子只能在欧亚之间的大草原上耍横,它历史上所有进入其他独立地理单元的尝试几乎都失败了。东亚不光是地理环境比欧洲要复杂的多,宜居的核心区横跨的纬度也比欧洲大的多(罗马-哥本哈根的纬度跨度只有15度,乌兰巴托到广州的纬度跨度是25度)。跑去斯堪地纳维亚这种现在都不宜居的地方根本不现实,就像匈奴最终只能西迁,没法跑到西伯利亚去安家一样。

            欧洲人还是不肯吃苦,因为海上机动的便利也就受制于海运,受地中海的吸引缺乏对的内陆进行充分开发的兴趣。但海运这个东西,你打别人方便,别人打你也很方便。而且海上贸易的利益初期看来很丰厚,但受制于生产力水平,整体容量并不大,供养不起大帝国。最重要的是对长期安全的忽视,一旦陷入逆境就马上就会因为缺乏纵深和屏障垮台。

            你没理解陆上国家为什么要尽力征服,不是为了征服而征服,而是很明白什么叫睡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是个国家安全问题。

          • 家园 高人一筹

            咱汉族靠的是会种地会生孩子,小英帝国老鼠拉车靠的可是高科技。

        • 家园 大陆维持难,是因为运输????
          • 家园 陆上运输铁路出现前没什么好办法

            人或者牲畜运粮食,运粮食的民工和牲畜自己得吃,给1万士兵运粮吃需要8000民工,给这8000民工运粮吃还需要6000民工。。。这是个指数问题。山地运输困难,指数增长就更可怕了。

            所以当时是能走水路就走水路,要不修这么多运河干啥。别说打仗了,就说清代广东读书人去北京赶考,咋去?能象现在京广线这样一直向北吗?人家是先坐船走北江到韶关,然后走一小段陆路过梅岭入赣江,然后坐船到鄱阳湖进长江,到扬州进运河,沿着运河到北京,别看绕了一大圈,但这样走大部分是水路

          • 家园 你可以去走走连接河北和山西之间穿越太行山的古道

            那尚且是中原腹地,四川,福建,湖南那更是山连着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