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798艺术中心 -- 大西洋14

共:💬40 🌺36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当年包豪斯学校那帮人

              当年包豪斯学校那帮人,有一个理念,就是艺术家要从个人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小天地里走出来,艺术要和社会相结合,为大众创造美好生活。这个理念,我觉得和老毛的艺术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是共通的。后来包豪斯学校有一任校长是个德共党员,如此看来并不是偶然的。

              798这个,据说是中国最具包豪斯风格的艺术区,但从看得见的创作来看,我看不出多少当年格罗皮乌斯们追求的艺术和社会相结合。充其量,就是一个为艺术而艺术吧。甚至,就如楼主所说,不过是一个新的旅游景点而已。

              其实现代的多层居民楼,以及大量的公共建筑,包括厂房设计,从设计理念上,都可以看作包豪斯思潮的产物。从保存一个时代的印记这个角度看,保存798之类可以是有意义的。硬要把这里的“艺术”往“包豪斯”上扯,我就觉得牵强附会 。

              • 家园 这个就求同存异吧。

                艺术也是有草根性的。798成为商业旅游区后,草根艺术家们都跑掉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更是无从谈起,现在剩下的大部分也都高端洋气,连为艺术而艺术都谈不上了。至于798究竟是文化历史属性强一点呢,还是艺术属性强一点呢,或者商业属性强一点,我个人觉得三者都有一些,三位一体才成其为798,否则放在那么一个偏僻的地方,谁会来多看一眼?

                • 家园 主席的理论要求艺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可是如今有那个

                  798的所谓艺术家把这块地方当天桥呢?他们是为了赚钱,可是赚老百姓那点钱,到头来也就是个臭要饭的,他们才不干呢。

            • 家园 前两年规划:石景山首钢要建成动漫园区,

              这到是政府有意所为。如果建成了,也成了”艺术区“了。

              你把1950年社会主义建设工业基地全部改造了,这不是问题。但是总得留下一两个地点让人们怀念一下吧。难道不成让人们统统跑到石景山去看首钢不成?

          • 家园 老兄有一点欠考虑

            当时那个地方是不折不扣的农村,北京出了二环(老城墙)之外全都是农村景象。根本谈不上什么寸土寸金。共党进城办了一件事就是把原来全在皇帝脚下办公的各位洋大人使馆请出了北京城,唯独留了苏俄大使馆在二环以内,也给放在了东北角上。没承想改革一开放,东面这片使馆区倒成就了一个CBD和现在的寸土寸金,一时风头盖过西面的新北京和北面的学区。

            北京的疯狂发展是90年代的事情了,90年代以前,就连西三环紫竹桥的香格里拉饭店,外面也是一下雨一脚泥的双向单车道柏油路。

            这片工厂区是要拆来着,后来不是有艺术家们的呼吁没拆成么。

            历史遗留,估计现在就是政府忍着呢,哪天真这帮艺术家们拍屁股走人,后脚儿立马就拆了。

            • 家园 这帮艺术家们拍屁股走人?走哪儿去?

              这帮艺术家们大多数都是穷要饭的,待在那儿是最便宜的活法。一旦有个别的蒙上了,有人愿意出钱捧场,才可能拍屁股走人,搬出工厂区。真以为“工厂区”会给人灵感哪 !?稍微画技好点儿的,跑到北美、欧洲混的很多,但多数也混不出什么名堂。

              如果开始收房地产税了,把这一大片大片的地产、房产估个价儿,到时候缴不出税,到是有可能“这帮艺术家们拍屁股走人”。

          • 家园 谢谢,我记得是原建筑是包豪斯,是来参观的

            德国人说的,是指作为厂房,电视上听了一耳朵。看来还要联系这东西的根本精神。

            另外,什么是带状窗?

            • 家园 带状窗

              传统的欧洲建筑,由于其外墙是承重墙,要承受整个房屋结构的重量,在外墙上开洞开窗都会破坏它的承重能力和结构安全。因此,欧洲古典建筑的窗都非常小,非常窄。以尽可能减少对承重结构的影响。这就造成屋内采光通风不良。

              再看中国古代建筑,砖木结构的中国古建筑,承力的是木结构,砖砌的墙体是不承重的,墙只起到包围或分隔空间的作用。这样一来,对墙体的利用就可以做到非常灵活。中国的四合院或者南方的庭院里,房间朝对院子一面,可以装满木格子窗甚至是落地的木格子门。来代替一段墙或者甚至是一面墙。这种由多扇窗紧密连接而成的一个长条形的窗子带,其实就是带状窗。这种窗,在春天的早晨完全打开时,明丽的阳光和着南来的熏风扑面而来,那是多么的惬意。

              我在杭州的郭庄,看见临里湖的一座亭子,春夏是一座四敞的凉亭,秋冬可以在四面安上格子门,又可成一个暖阁。这是把中国建筑的特点发挥到了极点。

              中国的这种窗,受制于木结构和材料的局限,当它关闭时,采光依然是受限较多的。现代建筑由于材料和结构的飞速发展,对外墙体也可作充分利用,可以在上面开大面积的洞或长槽,采用的带状窗,整扇窗都是玻璃,从采光上看,优势非常明显。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湘、赣一代农村的土砖房都是开很小的窗户;

                老表说是为了冬暖夏凉。土砖房没有柱子,只有木屋梁,这跟传统的欧洲建筑的道理可能差不多。

              • 家园 谢谢,带向窗原来横向的带,

                我原来还以为是纵向的呢。

          • 家园 应该是指特拉维夫的白城

            详见http://zh.wikipedia.org/wiki/特拉维夫白城

    • 家园 那个少女太吓人了。
    • 家园 798是一帮所谓艺术家模仿纽约苏荷区的结果

      但是798和苏荷区完全不同。纽约苏荷区是工厂区,随着美国工业外迁而萧条空旷,艺术家为了追求廉价的房租和空间聚集在这里。从某种程度上说和北京的宋庄有点像。

      而798呢,周围全部是稠密的居民区。这些所谓的艺术家完全是因为纽约有艺术家住在厂房里面,他们就也要找个厂房住,这样才显得有艺术家样子,可谓东施效颦。

      更加可恨的是,798区域本身都是国营大厂,厂子逐步停产之后有大批的下岗工人需要补助,再就业和改善居住条件。酒仙桥社区大片的苏联式宿舍,老工人一大家子人挤在一起,有点像8,90年代的上海。798这些厂子政府原来的计划是将大片厂房拆除将土地卖掉,换了钱就可以盖廉租房或者补偿给下岗工人。结果呢?这些艺术家们上串下跳,上书上访,非要政府保留这块“艺术天地”。几千平的厂房,挑高几十米,就住几个人,大隔断大空间才能满足“艺术创作的需要”。连带着早就不用的各种锈迹斑斑的蒸汽管道,动力设备,占着大片的地方也要给他们保留着,否则就不像纽约,不像苏荷区,无法激发他们艺术的想象。至于成千上万下岗工人的需要,他们才不关心呢。

      这些所谓的艺术家们,心里只有怎么创作光怪陆离的作品取悦洋人,哪有一点济世的情怀。

      酒仙桥社区,连片的贫民窟似的住宅之所以存在,除了被外界突然强加的“艺术区”帽子,导致土地改造困难以外;社区居民自己也有很大的责任。这个社区从5,60年代形成,历史极为复杂。很多产权人早已发财致富搬离了这里。结果拆迁改造的时候,形成了一部分有房的人不着急,漫天要价,不同意坚决不搬待价而沽;而大部分人嗷嗷待哺却束手无策的结果。

      所以798连带酒仙桥电子城社区,看起来是欣欣向荣的文化社区,实际上是显示了知识分子自私,摆脱了贫困的工人阶级也自私的名利场。

      通宝推:小楼,鸥盟,df31,镭射,伊通河畔,方恨少,珊珊一何迟,小飕风风,打铁的,二锅头上品风度,金台夕照,何求,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