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哈萨克人家 -- 大西洋14

共:💬32 🌺6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哈萨克人家

    10月15日是古尔邦节,穆斯林的一个大节日。当天深入库尔德宁山区,寻得一哈萨克人家,饕餮了一餐烤肉,图文如下:

    1.家庭清真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沿着茫茫草原上的车辙行进,远远看到一亮丽的建筑,走近一看,是一座清真寺,想应该有吃饭的地方(已近下午4时,确实有些饿了)。向邻人打听后得知所想不错,这家哈萨克人家经常招待往来游客。再细询问,这家还真不是普通家庭,男主人是阿訇,这个清真寺是他们家的家庭清真寺。不过,因过节,一家人刚刚出门去朋友家玩耍。

    听主人不在,心中不免一凉,看来吃饭还得另找地方。没想到,邻居(也是主人的朋友)很热心,答应帮忙去追赶。真是个好心人。

    不一会儿,女主人带着一个小男孩回来了,男主人带着另一个孩子还是去了朋友家过节。后来得知,这也很正常,在哈萨克,做饭操持家务都是女人的事。

    2.小儿子,2岁多,很壮实,已经自己到处乱跑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3.喝的都是新鲜的羊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4.女主人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干练,普通话说的不错,一边和我们答话,眼光盯着小儿子。

    5.过节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主人家的一个毡房,相当于我们的客厅吧。因为是古尔邦节,摆了一炕的吃住,亲戚朋友,往来的客人都可以进来随便吃。和我们过春节差不多,节日那几天,家里总得预备着点花生瓜子、瓜果梨桃之类的吃食。古尔邦节日吃食有水果、囊、散子(和炸面条差不多,想不出那一大砣是怎么炸出来的,都连着,也不沾)、蜜枣、小凉菜,当然还有马奶茶。

    6.主毡房,相当于卧室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7.储藏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9.摇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0.母亲的摇篮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1.马背上的童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男主人的朋友,带着儿子。

    12.英姿飒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邻居,在我们面前露了几手,可惜拍糊了。

    13.新鲜的羊腿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古尔邦节,主人家正好刚刚杀了两头“羊娃子”(羊羔),割了两公斤,花了80大洋。

    14.自己动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5.家庭必备的烤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6.垂涎欲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7.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看起来主人的家是定居点,为什么还住帐篷?
    • 家园 猛一看标题以为老兄奔了哈萨克斯坦国。

      看起来新疆少数民族生活水平还不错。羡慕你每次都能跑那么远,看到许多别人很难见到的风光。

    • 家园 俺8月份也去了巴音沟牧场

      好多年没这样吃羊肉了

      俺3岁的儿子连烤羊肉的钢签都拉弯了

      没有图床,不能上照片啦

    • 家园 馓子,这东西中原地区也很常见

      馓子看起来像油炸面条,其实不是用面条炸的,使用类似拉面的面团,一点点抻出来,在油锅上铺成螺旋形。等炸的差不多好了,用两个大筷子挑着两头在油里过一下,捞出来就可以了。馓子香酥可口,是淮北地区过年必备的食品之一,既可以当零食吃,也可以用豆浆、羊肉汤之类的汤水泡着当主食吃。我原来一直以为这是中原地区的特色食品,后来看到新疆、甘肃等地也有,才知道馓子原来影响力这么大,就是不知道到底是从中原传播过去的,还是从新疆传播过来的。

      • 家园 苏南地区,馓子这东西也很常见。小孩满月酒席也叫“吃馓子茶
      • 家园 在内地大约只有回民才吃馓子

        这么看来,这种食品与回教有因缘。

        • 家园 应该不是只有回民才吃

          我在安徽阜阳6年,当地人都很爱吃馓子,当然我也爱吃。那时我才8岁左右,每天放学后,我爸妈还没下班,我和哥哥打开门,门缝里掉出一张菜票(是我爸妈他们学院食堂的菜票),我和哥哥就去食堂后门去买馓子,回家一边吃馓子,一边等爸妈回来。

          阜阳地区,过年特别好玩的一件事就是各家准备过年食品,上面我说的馓子是过年食品之一。阜阳地区人家过年准备的食品一般包括馒头,当地人叫馍,还有馓子,这是主食,往往准备的量很大,馒头一蒸就蒸几大桶,还有人蒸了一浴缸的馒头。馓子也要炸几大锅。肉类也要准备很多,腊肉、香肠、风鸡什么的都不少。馓子因为炸的太多,到过年的后一些天,馓子闻起来已经有哈喇味了,吃起来也不香不脆了。像炸馓子这类技术活,一般家庭是不会的,所以就有了炸馓子师傅,他也不带什么工具,就两根大长竹筷子。一般家庭请来馓子师傅,准备好面粉,油,帮忙烧火,其他的活师傅自己就做了。刚炸好的馓子,盘成圆圈,整整齐齐地摆在盘子上,有的甚至摆成圆锥型,散发着有人的香气,现在想起来都流口水。

        • 家园 好像不是

          至少在我小时候散子与麻花一起都属于常见小零食。只是这些年城里少见炸麻花、散子的

          • 家园 你吃的馓子和新疆的馓子不同

            我去过新疆(南北疆都去了),内地的和新疆的不是一回事。

        • 家园 百度一下不好吗?

          馓子又称寒

          馓子图片系列1(10张)具,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就详细记载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寒具的制作方法。

          对于寒具,通常的解释是,古人过寒食,一天早晚不动烟火,只能吃冷饭,而吃冷饭对人的肠胃又没好处,远不如油炸食品耐储藏,且不伤肠胃,于是人们便提前炸好一些环状面食,作为寒食期间的快餐。既是寒食节所具,就被叫做“寒具”了。这类解释未必可靠,但是暂时还没有更可靠的解释。

          关于寒具还有个典故。说是东晋时有个大将叫桓玄,此人附庸风雅,收藏了大量名贵书画,又爱显摆,每有朋友登门,就拿出来让人一同观赏。一日广邀宾客,大摆宴席,酒足饭饱之后,又取出一幅珍品请人品评。那天的饭食当中有寒具,桓玄的客人吃寒具就像我们今天吃麻花那样,用手抓着往嘴里塞,一顿饭下来,手上都沾满了油,当大家在桓玄那幅画(一说是书法)上指指点点之时,油印子就转移到了画上,好好一幅画给糟蹋了。桓玄心疼得要命,从此吸取教训,再请人吃饭一律不上寒具。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讲到寒具,说明寒具曾经活跃在南北朝时期;上述典故里讲到寒具,说明寒具在两晋也该是流行食品。沿时间的长河一路回溯上去,我们还能在遥远的周朝发现寒具的踪影———寒具在东周居然是宫廷主食之一。我们说东周已有寒具,只是根据文人的记载,而文人的记载常常离诗意很近,离事实很远。

          馓子是我们徐州这边的特产,烙馍卷馓子。

          • 家园 当你发现聊天的网友并不总是借助于百度时,应该对他侧重于

            独立思考的习惯表现出“某种肯定”。啊啊。开个玩笑。

        • 家园 没有考证过来历

          但肯定不是只有回族人的特色食品,好像淮安的特产就是馓子

          贴不上图,去Baidu上查查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