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家庭乘用车的全电能趋势与路径-兼评钟发平代表发言 -- lxgw

共:💬98 🌺256 🌵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电车时代的垄断可能要比现在厉害多了

            现在搭个草台班子就能唱内燃机的戏,以后没有几十亿美元是唱不了电动车的戏。

            • 家园 这倒未必

              PC诞生的时候,世上只有IBM。

              何况电动的大门一旦跨过,疆域之辽阔,非现在可以想象;而PC到现在结构有多大的变化呢?

              但是的确会不断有人倒下。可以不断的从前人的错误里学习教训是任何一个新兴产业具有活力的原因之一。纯电动车各个系统合理的技术方案依然在摸索中,最后很可能也不是一种占绝对统治地位。这更像逐鹿之地,不是杀戮之所。我个人坚持认为,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上,机会是远大于风险的;就看你到没到那个水平了。

              我很欣赏拿动力电池与CPU作比,有人可以断言应用与CPU的速度究竟是谁推着谁走吗?

              从很多方面看,电动乘用车目前这个历史阶段与电子工业的规律更接近,而不是与传统机械工业更接近,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逻辑问题,需要更多人尽快转变这个思想。

              从这一点看,中国的家庭乘用车行业不仅是跟没跟上内燃技术步伐的问题,更可能的是被内燃技术耽搁了一个时代的问题。乘用车行业内人士现在还在大谈‘必由之路’,殊不知马上又要被耽搁另一个时代--先进控制技术由硬件进步转向软件为主的时代。

              瞠乎其后吗?一点也不奇怪啊,都早干什么去了?他王传福真的以为巴菲特投资是看中了他当时铁锂的技术水平?电池重要吗?重要;有了电池就有了一切吗?非也;没有电池就可以大家散伙,安心回家抱孩子了吗?

              well,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

              • 家园 可以这样看

                汽车将被赋予极其复杂的新功能,这些功能只能用软件解决。

                关键词在于复杂,也就是说,今后的车和现在的车相比,绝大部份都不一样了。

                如果用IT界的东西来比喻,各种各样的计算机其实结构差别不大,因为硬件非常昂贵,难以甚至不可能除错,只能实现最简单的功能,比如指令集。但是加上不同的软件,计算机能实现的功能就大不一样了。软件能做的事,比单纯硬件,要复杂好几个数量级。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现在的车只有指令集功能,以后加上软件,开阔出的新天地,不知道要怎样改变人类社会。

                • 家园 可能不仅是新功能

                  动力电池初始的限制是导致这一轮技术革命的一个起因,另一个直接起因是丰田开始的混合动力。

                  其初始目的都是最大限度的以更高的效率利用既有的‘资源’。这是需要‘洗脑’的最为关键的一点,所谓系统平衡的题眼就是效率。而这一步跨越的最大背景是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的系统性思维:效率成为他们最大的共同要求与目标。混合动力在这一点上是模糊的,不自觉的,只是技术上客观要求内燃与混动系统之间需要平衡。到了纯电动,这一点开始变为自觉的,有意识的-否则电池不够用。

                  ‘整体系统效率’的思想会是这一轮技术革命的最高成果,也为更远未来的新技术革命奠定基础。

                  (然后,先进控制能力有了就永远不会再走,即便是动力电池超出目前的期望以后。到了那时候,正如兄台论及,就只有想不到了。

                  所以一定意义上说,现在这个时期看似最艰难,实则可能最灿烂。未来的传奇可能都诞生于今天的一念之间。)

                  同样,今天还让我们有机会将这一思维向更大的尺度扩散,对于我们已有的基础条件,怎样的战略才是最大的系统整体效率?

      • 家园 等到电动车产业成熟再发展应该也不会太迟吧?

        最终电动车的经济性应该至少不劣于内燃车,除非电动车有其他性能上的大优之处,否则靠各种补贴和优惠是不公平的也是不能长久的。

        如果美国最终证明电动车产业可行,中国再发展似乎也不迟,毕竟靠补贴和优惠是发展不起一个产业的。况且美国补贴电动车,从技术扩散和压制石油价格两方面,也是有利于中国的。

        • 家园 请认真阅读原文

          虽然这不是什么一字不可易的雄文--科学问题上连公式都不止一种方法推导,何况文章--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各种说辞,只要是带有科学和现实意义的,自以为都在文中有所考虑,并由其深度不同给予不同篇幅的讨论。反省原文,您的提问并不例外。

          当然,贴出来的另外一重意思是希望激发对面困顿于个人、行业利益也好,真有不同科学意见也好,甚至是为其他难言目的不顾一切的人士从正面发展出逻辑更为深刻,思考更为全面,视野更加广阔的讨论来丰富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截至目前,我们还在等。

          另外提醒一句,‘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钟某人的大标题,可惜短短几个月后就自己加上了‘伪’字的前缀。没有科学理性做基石,这是无可避免的。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的所谓‘精明’或是‘聪明’。

          而一切所谓‘经济性’是基于既有结构的即期而言的,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性的进步,都难说立刻是"经济"的;而很多短期所谓‘经济’的东西,时间一过‘即期’就一天比一天‘不经济’。这个过日子的道理老百姓都懂,兄台会是例外吗?

          同理,前贴不再复。

          • 家园 如性能、用途方面不能出新,替代不能给其他部门带来正效应。

            况且电动车在实现经济性的同时,也改善竞争对手的经济性,替代也不那么容易。

    • 家园 如果不能改善对最终用户的经济性,电动车能否推广?

      有意思的是,先买电动车的人降低了石油消耗,压低了石油价格,降低了后买车的人的积极性。

      • 家园 就说一点

        电池价格只会下降,而不会上升。

        石油价格(在大规模应用的前提下)只会上升,不会下降。

        最后肯定有一天,电车价格会比石油车还便宜。

        那一天什么时候到来,这个有争议。现在特斯拉在高端市场有价格竞争力,同时他们认为在三年内电车可以在低端豪华车市场有竞争力,十年内在买菜车市场有竞争力。

        那二十年后呢?

        比较一下,丰田在美国布局,就花了十几年功夫。

        • 家园 电池价格肯定下降,但石油价格不一定上升。

          十几年内真通过电动车把来自汽车的石油需求消灭一大部分,石油价格一定下降。而真搞上几亿电动车,低谷电价还有没有就不好说了(可能还有,但需要研究数据)。

          关键在于是否应该通过补贴和优惠发展电动车。

          如果纯粹是因为技术原因,造不出便宜高效电池,宜直接投资于电池研发。

          如果是因为电池需要规模经济,应该是信贷问题而不是补贴问题。

          如果通过补贴把原先不经济的电动车变得对于最终用户经济,是错误的资源配置和劫贫济富。

          • 家园 刚刚意识到,您不会认为石油没有补贴吧?

            真要是那样,似乎是太天真了些。

          • 家园 本猫认为补贴与否,只取决一个因素

            就是有没有明确的发展线路图。

            比如说发展太阳能发电,本猫认为是绝对应该补贴的。太阳能发电,现在每年成本都以两位数下降,这样下去,十年以后,太阳能说不定是最廉价的发电方式。但你要实现这个远景,现在就要补贴,促进整个产业链发展。

            但是类似的半导体,那个绝对不应该补贴。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路线就连英特尔也认为坚持不了十年,那你补贴造废铁干什么?

            至于石油价格,那个谈起来又要花很长时间,但本猫现在比一年前甚至一个月前都更悲观了。

    • 家园 似乎没有人否定电动的发展方向吧

      无论内燃机,还是燃料电池,还是锂电池,或者镍氢,各个动力发展方向的公司和科研人员,都是赞同汽车“电动化”的进程的。

      我们现在的汽车电动化发展程度已经很高了,很多地方都是电控系统了。内燃机也在搞电控系统呀。内燃机发展到最后,和什么燃料电池锂电池,除了发动机是烧油的以外,其他都是电动的。殊途同归。

      另外你要批何某某的文章。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吧,没听说过呀。搜了一下,也没有找找。

      如果你要批的话,这种不是世界名人的文章,能否贴一份上来。否则,搞得莫名其妙的。

      • 家园 又是一不读帖子找打架的主儿

        是不是现在大家发言都不通读帖子的?!这兄弟登峰造极,连标题都读错,而头一句都不带读的就意见满天飞了。

        请认真读完原文,如果您觉得你自觉你的帖子不必删除,我再回复你.

        拾人牙慧,表现聪明伶俐请移步他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