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性 ,种族和谋杀 -- texasredneck

共:💬108 🌺1292 🌵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鲁迅毕竟是文人,尽管有风骨,但是还是看不到主席那样的高度

            和深度。人民才是历史创造者,太祖不是说说而已,他是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从抗日,到解放,到文革,太祖总是把底层人民的力量发挥起来,也争取让人民站在国家的前端。精英尽管聪明,但要把国家交给精英,迟早要坏事,因为精英最知道怎么利己。

          • 家园 是道林纸吧...也称圣经纸...
            • 家园 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纸

              圣经纸多用来印刷字典,薄韧.美国文库就是用的圣经纸印刷.

              道林纸相对来说就要厚重一些,但外观不是那么白,也是印刷高档书籍用纸.

              • 家园 谢谢纠正...

                我的这个认识来自文革时期...

                早期的语录本纸张质量差一点...后来出的语录本就是道林纸...那时就收藏这种纸的语录本随身带着...

                刚和新旧约全书对比了...不细辩觉得纸张类似...圣经纸更薄一些白一些...软韧...

                这个不经意的认识现在被您纠正过来了...谢谢...

            • 家园 不知道名字,确实有的圣经的纸质想那个
          • 家园 我理解作传的意思总要有个原型,鲁迅确实对国民革命很失望

            他没在辛亥革命等等中找到某个原型也是可以理解的

            鲁迅自己就曾经失望到放弃甚至颓废了一段时间,记得好像是《呐喊》还是《狂人日记》是他的复出之作,不知《呐喊》和《狂人日记

            算不算为这种“脊梁”作传

            然后就是那时的革命者也都基本上比较年轻,比如刘和珍,“作传”也写不了多少字,也许他不想重写岳飞文天祥等等等等

            还有就是鲁迅不想当青年导师,他不想也没能力指导青年,比如就像方痢汁那样

            鲁迅很少为这种“脊梁”作传其实就是没给青年树立个榜样,没给青年指方向,他写的基本上是不要那样做,没说要怎样做,因为他也不知道革命的方向,只知道要革命,他写的就是为什么非革命不可

            当年的中国,除了毛主席恐怕也没几个人知道中国的方向,毕竟鲁迅自己不是革命家,不是实践者就不好树具体的榜样,只能一般的说那些“脊梁”

          • 家园 看到你的感想,想起了鲁迅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摘几段,这么说大实话的人真得不多

            第二,倘不明白革命的实际情形,也容易变成“右翼”。革命是痛苦,其中也必然混有污秽和血,决不是如诗人所想像的那般有趣,那般完美;革命尤其是现实的事,需要各种卑贱的,麻烦的工作,决不如诗人所想像的那般浪漫;革命当然有破坏,然而更需要建设破坏是痛快的但建设却是麻烦的事。

            还有,以为诗人或文学家高于一切人,他底工作比一切工作都高贵,也是不正确的观念。

            况且无产文学,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底一翼,它跟着无产阶级的社会的势力的成长而成长,在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很低的时候,无产文学的文坛地位反而很高,这只是证明无产文学者离开了无产阶级,回到旧社会去罢了。

            鲁迅的作品可是远远不止课本里摘录的这几篇。彷徨的时期,鲁迅有,主席也有。鲁迅的作品,还可以看看著名的《为了忘却的纪念》,《纪念刘和珍君》《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等。鲁迅用笔在战斗所言不虚。

            通宝推:聂盘,王者之剑,
            • 家园 你让我想起无数知识分子不厌其烦津津乐道的毛主席说鲁迅的话

              据说毛主席说鲁迅或者不写或者坐监狱云云,也不知真实性如何

              无法就是无数知识分子只看见鲁迅批评民国政府,他们就以为鲁迅也会批评中共政府,我以为他们根本不理解鲁迅,这些人只是看到了鲁迅批评政府

              我猜如果鲁迅活到新中国很可能就跟郭沫若一样歌颂新中国,因为他们深刻的了解旧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深知人群进步的缓慢,他们不会对新中国求全责备

              我外公也算得上是个老知识分子,他从来不批评中共政府,他跟我说就是中共消灭了妓院这一点让他彻底服了,包括文革抄家,抄走了一些珠宝和字画,他都说那些东西还是拿走了的好,后来他被下放到农村,他也感谢那几年在农村让他有了个好身体还多活了几年,我外公的下放就是收集各村的收成数字,只是成天走路了,没干任何体力劳动,当然也没住过神马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有名的牛棚

              我外公家被红卫兵抄家时我就在现场,本来因为我爸受批判,我去外公家是躲文革的,我外婆被剃了阴阳头,我也看见了,我的玩具也被那些红卫兵玩,有些还拿走了,那时当然很难受,可是因为外公外婆从来没有抱怨也没诉苦,反正我自以为没有文革的心理阴影,我是属于赞美文革的,我只记得有一天下学回家,家门大开,爸妈应该至少有一个在家,可是一个也没有,有点害怕,爸妈自顾不暇就把我送外公外婆家了

              • 家园 这个河里有过考证,谁写得我忘了,摘录过来吧

                我看鲁迅活着,他敢写也不敢。在不正常的空气下面,他也会不写,但更多的可能是会写。现在有些作家不敢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我们没有为他们创造敢写的环境,他们怕挨整;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们本身唯物论没有学通,是彻底的唯物论者就敢写。

                “如果鲁迅活着,会怎么样?”海婴在回忆鲁迅的书中披露了毛1957年回答说,“要么在牢里还要继续写,要么识大体不做声”。

                这段对话与毛传中引用的毛谈鲁迅,是两次不同的谈话。毛传中的对话发生在1957年3月10日的北京;而海婴所述的对话发生在1957年7月7日的上海。海婴记错了对话的性质,把毛和文艺界的座谈误做同乡私聊,引发了广泛质疑。在海婴之后,黄宗英的回忆,应该让我们基本明确确有上述对话。

                这段对话的原话是什么?海婴转述罗稷南的介绍说,毛的回答是“要么是关在牢里还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黄宗英的回忆是“要么被关在牢里继续写他的,要么一句话也不说。”两者的差别在于是否有“识大体”这个词。这个词是否有,也许很关键。因为,这涉及到毛如何看待鲁迅与共产党之间的关系。黄是亲历,海婴是转述,但这个转述与另一个人转述的罗的回忆一致,可以看做两个亲历者不同的记忆了。

                3月7日和7月7日两次谈到鲁迅,两次都谈到敢写不敢写的问题,是否两次表达的完全是一个意思呢?只是第二次比第一次回答得简短些,以致导致一部分人的误解?

                其实,毛在57年多次谈到“鲁迅如果活着”,还不仅是这两次。原因就是毛推动双百方针,在党内遭到很大阻力,几乎无人响应,孤孤单单。于是,他用鲁迅的骨气来鼓励人说话,也是鼓励自己。

                但是,我个人以为7月的谈话与他三月间多次谈鲁迅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其间的大变化,是他5月份写的“事情正在起变化”,政治的方向已经由双百转向反右了。在7月7日毛谈鲁迅后两天后,毛在上海干部大会发表长篇讲话“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

                还是回到“鲁迅活着会怎么样”的话题,我认为毛在7月7日的回答并不是毛鲁分道扬镳,这个对话本身与3月讲话中毛对鲁的评价是一致的,但是毛3月份希望大家学鲁迅,而7月的时候毛觉得鲁迅不会与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站在一起的。

                当然了,7月份的这个对话如何理解至今仍是各有看法。我的观点是,毛并未审定修改过座谈会的记录,某句当场交谈有瑕疵或歧义也是难免的。毛在此前后都有对鲁迅各种尊崇,拿一个对话片段评价毛鲁关系,而不是考虑毛鲁间的总体联系和历史背景,并不能得到准确认识。

                这个考证很全面,可以参考。看到你外公的经历,我倒是想起了看《大家》里面对于裘法祖裘老的访谈。

                 记者:我觉得您谈文革这段经历的时候,跟我采访很多人谈文革这段经历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很多人在说这段经历的时候,他回忆起来都是所说的委屈,都是这些不公平的地方,但您回忆起来的时候,您讲了几件事都是在这个很苦难的过程当中一些,让人觉得很宽慰的事。

                  裘老:当时觉得自己做错的。我自己觉得有骄气,就自己觉得自己还是不错的。我过去要骂人的。

                  记者:过去要骂人的。什么时候您会骂人?

                  裘老:他不注意,拉钩拉得不好,文化大革命批判,我觉得比较好一点,我觉得不大好,这样骂人。

                  记者:文化大革命之后,你才改的这一点。

                  裘老:我这人很严格,他怕我的。

                  为什么文革期间让您认识到了这一点?

                  裘老:经过文化大革命,看了很多很贫困的农民,很多这个年轻病人,很多智慧很不错的,没这个机遇。一个司机一个电工,他如果有机会的话,他如果有机会做外科医生的话,他照样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外科医生。

                  裘老:你要想人家尊敬你,你必须要尊敬人家,因此,我觉得我自己没什么了不起的。应该懂,都懂,没什么家庭背景,都一样的。

                  记者:那时候您是真正地认识到了这个所有人的生命都是完全平等的。

                  裘老:完全平等,右派,不敢开刀,我就开刀,好多右派,都是我开刀的。就是农民我也去开刀,他们年轻人这方面差一点点。年轻人比我强,只要我的学生都比我强我就成功了。

                能超出自身得失看问题的境界不是人人都有的。你外公真让人佩服。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谢!有人相信鲁迅是批判机器,其实鲁迅批判的对象也有选择

                  大家可以比较一下鲁迅对中国文化和民族的批判跟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看看有什么区别,虽然我没看过柏杨,因为毫无兴趣,我也可以感觉到他们有本质的不同

                  祥林嫂和闰土这样的人,有几个知识分子关心过?

                  知识分子喜欢《阿Q正传》,他们笑话起阿Q来就忘了假洋鬼子。

                  还有孔乙己,鲁迅批判知识分子的文章恐怕比他批国民党的多,毕竟吃人的历史书都是知识分子写的

                  有几个知识分子批判过知识分子?

                  就好像知识分子都是梵蒂冈的大主教一样,从来不犯错,知识分子有了知识分子中国名字叫可以顾名思义了,知识分子就是有知识,有知识就是神马知识都有了

                  打个比方,因为鲁迅学过医,他应该知道医生治病救人也不是见病就说,发现病就跟病人说,他应该知道发现病就跟病人说的医生是庸医

                  就拿卖淫来说,有几个知识分子批过?

                  因为搞经济差不多就是搞钱,发展商业差不多就是发展买卖,买卖也几个是干干净净的,那个买卖没有一点色相在里面,看看美女广告机知道了

                  很多知识分子喜欢批文革时的高大上伟光正形象,可是他们搞的真正的艺术里的美人呢,生活中有几个那样的美人,难道非要美的都不行了才能表达艺术,还是才能买票,这就是拉皮条,当然还有所谓潜规则

                  有几个知识分子想过卖淫跟贪官污吏,那个更严重,甚至有某种因果关系,我很难想象知识分子会对卖淫像对贪官污吏一样愤恨,卖淫皮肉交易跟贪官污吏钱权交易的本质是一样的

                  务实嘛,务实到了一定程度就应该可以看得开皮肉交易,既然皮肉交易都看得开了,钱权交易又有多少区别看不开呢

              • 家园 鲁迅肯定会批判中共的

                如果鲁迅活到解放后,肯定会批判中共的。

                一方面,鲁迅是一个孤独的旁观者,是骨头最硬的人,他的清醒,他的硬骨头,必然会是一个永远的批判者,这是他的战斗方式,如果鲁迅丧失了批判,他就不是鲁迅了。

                另一方面,中共在建国后,就变成了等级特权制度,这种制度一旦进入第二代,特权通过身份继承,扩展来了,那么就是极其糟糕的制度,这便是毛发动文革的根本原因,这种制度本身就应该批判,如果中共建国后的制度良好,那么毛的文革不就成了瞎折腾了吗?

                人类的历史,就是阶级统治的历史,而既得利益集团统治的两大基石,分别就是特权和资产,特权的身份继承,资产的遗产继承,是阶级统治的两大基础。

                共产主义革命,彻底推翻了私有资产,但却造就了固定的干部和工人阶层,政治特权的身份继承,经济配置的僵化封闭,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两大弊病,而只有毛,通过人民公社,破解了计划经济的僵化病,通过文化大革命,破解了身份继承的弊端。

                当然,毛的作为,并不是完全解决了社会主义的两大弊病,而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了好的开始。

                缓解特权的身份继承,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长子继承制,这是西方特权制度能够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二是计划生育,如果没有计划生育,中国改革开放就会执行不下去,干部,工人,城里人的身份继承,就会将国家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资产的遗产继承,相对而言,要比特权的身份继承,效果要慢很多,这便是宋朝之后的王朝,大多能存续两百来年的主要原因,倘若是资源丰富的国家,危害就会更小,如现在的发达国家。

                但无论是特权的身份继承,还是资产的遗产继承,特权寄生与资产食利,既是人类社会统治的根基,也是社会罪恶的两大祸源。

                从任弼时在延安搞等级制,到文革,毛对等级制一直是很警惕的,即使刚开始的论功行赏,论资排辈,再怎么公平,一旦到了下一代,特别是有很多子女的下一代,这种制度就是国家和人民的噩梦。

                毛主席在解放前救了中国,更在解放后救了中国,这便是他老人家说的两件事,赶跑了蒋介石,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通宝推:苦药汤子在美国,cnburns,
                • 家园 对,肯定会因噎废食当带路党,把常揩身或美军请回来

                  然后坐监狱

                  别逗了,你这种公式化的预料人实在是要不得

                  比如你忘了鲁迅会保护自己,别忘了很多知识分子批判鲁迅的住日租界

                  先别说他活到新中国,你说说鲁迅这么过抗日吧,从日租界搬出来,还是不搬?

                  按照你的公式,所有右派就都是鲁迅了,新中国鲁迅遍地都是

                  你再看看你的公式:

                  一方面,鲁迅是一个孤独的旁观者,是骨头最硬的人,他的清醒,他的硬骨头,必然会是一个永远的批判者,这是他的战斗方式,如果鲁迅丧失了批判,他就不是鲁迅了。

                  另一方面,中共在建国后,就变成了等级特权制度,这种制度一旦进入第二代,特权通过身份继承,扩展来了,那么就是极其糟糕的制度,这便是毛发动文革的根本原因,这种制度本身就应该批判,如果中共建国后的制度良好,那么毛的文革不就成了瞎折腾了吗?

                  抗日时期鲁迅肯定当罗金宝了,至少也是抗日的孤胆英雄

                  批判跟批判有不同,有的批判是可以批死中共的,所谓向党进攻

                  比如有文革批判,也有批判文革,别以为毛主席搞了文革,别人就可以搞颜色革命

          • 家园 同样是深度悲观

            我读“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和读“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感受还是不一样的。虽然鲁迅和张爱玲都笔锋如刀,切中本质。

            深刻和敏感的对象如果抽象形而上到文艺的“心火”,人容易变得即无奈承受,又冷眼旁观。而鲁迅的敏感和深刻更多的是感知与生存息息相关的“地火”,也因此更易在自己和读者心中燃起不平和抗争。生死存亡之际,鲁迅的正能量也许就在于此吧。

      • 家园 鲁迅生卒于中华民族最黑暗的年代

        鲁迅, 生于1881年9月25日, 死于1936年10月19日。 前者于鸦片战争后41年,后者距离东三省被侵已经6年。中华民族那时是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全面落后列强,国土沦陷,国家分裂,先生看不到任何能够反转的希望。

        李鸿章说千年未有之变局,其实是千年未有之败局,更进一步是三千年未有之败局,即使连五胡乱华之时也不如,因为那时中原除了军事失败,其他各方面都远超蛮族。 到了鲁迅时代,我们和列强比起来,我们是“蛮族”,却没有蛮族的武力值。

        亡国灭种,近在眼前。

        生在那个时代,却有着一颗爱国的心,我以我血荐轩辕,先生真是无比煎熬, 难免会有灰色的情绪,生出推倒一切重来的想法也是正常。

        在那个时代,只有最伟大的人,远超同时代的伟人,才能看穿历史的迷雾并坚定地付诸行动。无论这些人最后的结局如何,我对1921年7月参加建党会议的都无比崇敬。当然,我对其中的一个尤其崇敬。因为他在1925年写出了传承千古的名篇: 沁园春-长沙, 让我们可以一窥当时他的胸臆。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 重新排版

        通宝推:ghui,mingong,聂盘,铁手,SleepingBeauty,川宏,看得真过瘾,jboyin,80后30,向前向前,雷石,watomi,西门飘飘,高中三年,苦药汤子在美国,李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