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带着娃娃打牌-争当下游的爸爸 -- 脑袋

共:💬175 🌺1924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是普通话系统的,

              对这些因只能望洋兴叹。

              不过,可能正好证明了我的一个想法(也许前辈已经有过也说不定),就是读音是一个领域,每个读音都是切分出的一个分布范围,但不同的人群对这个领域有不同的分切方式,有的人群的一个音,别的人群可能会切成两个音,更多的是切的位置不同,所以音不是能一一对应的。

        • 家园 您的母语是有这些音的吗? -- 补充帖
            • 家园 网上有各地方言发音库的,微信app也有,叫语音字典

              居然还有广韵的发音。俺查了一下,簪确实有两音,tzrim和tzem。

              互联网时代就是好,犹记得俺当年上大学的时候研究过一段时间古音学,只有书没有音,也没地方查,俺除了普通话也不会说别的方言,只能干着急。

              说起来俺老家那边的方言属于晋语范围,也是保留了一些古音的,尤其是传说中的入声。俺最早的一个疑惑就是平上去入,入声到底是什么。书上说入神短促,声音小,词评讲到贺新郎、满江红等词牌的时候都喜欢说用入声可以使的情绪更激烈,俺一直都不能理解。直到有一天回家的时候听见家乡的方言,忽然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比如黑这个字,读he,类似四声,但是极其短促。杜甫有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再比如稼轩贺新郎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别读be,类似一声,也是其短促。这些都与我家乡方言很接近。按照这个规则,我把入声的词又读了一遍,终于能理解书上说的意思了。

              所以说技术进步是天大的好事,现在只需要去网上查一下就行了。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平上去入

                这四个字本身就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这儿还有一记彩虹屁。梁武帝问周舍,何谓平上去入?周舍答曰:“天子圣哲也” 。

              • 家园 我也是普通话系统的,

                甚至没有方言,也曾想读一些古音的书,但对于具体读音也没啥办法。

                • 家园 我记得有一本旧书,拟古音标注的《诗经》

                  印象还能有一点的原因,一是使用国际音标标准的,四个字念起来,感觉挺长的。

                  二是说拟古音的依据,包括藏语。

                  中古以后,文明推向日朝越,有点礼失求诸野的意思了。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古音是绝学,因为没有多媒体记录

                  只能靠考证推断。

                  另外还有一个好办法,从外语里找,比如日语作为古汉语的儿子语,有很多古汉语遗留。据俺总结汉语里发zhu的音,日语里一般是しよ,汉语里的入声,在日语发音里一般有个尾巴,比如铁字是入声,日语读てつ,有つ这个尾巴,是短促的发音;别字是入声,日语里是べつ,也是短促的发音;绝字也是入声,读ぜつ。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一个广东朋友告诉我,杜诗用广东话读就押韵

        请他读了一遍,确实挺对。但老杜是河南人啊,咋和粤语和上了?

      • 家园 唐诗,特别中唐以前的,确实应该让孩子多读

        它有能让人感同身受的情感,有朴素深刻的道理,有大部分人能够接受观念,比如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短短20个字,包含的内容,上面说的三个有,一个也不少。

        情感:思念家乡的情感,这个一读就明白,而且感觉狠真切。

        道理:为什么会思乡?把月光当成地上霜,说明冷啊,哪里温暖啊,家里温暖啊,这就是思乡的道理,很浅显,但绝对是真的道理。

        观念:谁不说俺家乡好。

        杜甫的这首《春望》也是如此:

        情感:乱世之下,人的痛苦情感。

        道理:为什么痛苦?草木深意味着没人气,人或死或逃,用不通家书说明战争破坏了一切正常生活。人随时面临死亡,不能过正常生活,很痛苦,而这痛苦就是乱世带来的。

        观念:乱世不好,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说起道理,观念,文章似乎更强项,但好的诗,与文章的区别在于,它能用诗独特的形象语言、韵律,触动人的情感,让情感之门打开,然后悄悄地把道理、观念浸润至人的内心,而文章采用强灌,往往入脑不入心。

        通宝推:脑袋,
      • 家园 【原创】给娃娃讲唐诗<春江花月夜>

        今天窗外下着冷冷的秋雨,我坐在沙发上看书。女儿开始练琴,弹的是这首法国曲《爱人的婚礼》。曲子有一种梦幻般的美感。不知为啥,再也看不进去手中的书,伴随着旋律,心中想起的却是小时背过的《春江花月夜》的诗篇。当一句句流过心中,突然对这首诗有种新的深刻的体悟,几十年后,再一次被这首诗的如交响乐般的壮丽震撼。记下来,今晚给娃娃的唐诗讲座,要挑战这首孤篇压全唐的伟大作品。建议大家以后读这首诗时,同时播放这首钢琴曲,会非常契合。

        ?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以前,读《春江花月夜》时,常感到这首诗的前半段和后半段是脱节的两首诗。前半段作者的视角在天地之间飞翔,后半段却又沉浸入个人的离绪和幽怨。今天在钢琴曲中,我得到了一个新的体验,对这首诗打开了另一个前人赏析文章中没看到的视角。

        所以先谈谈这首曲子,它的原名叫mariage d'amour,直接翻译过来就是爱人的婚礼。但我们华文世界的普遍翻译是《梦中的婚礼》。这是个很有道理的违背原文的翻译。因为旋律描绘出来的确实是个像梦境一样空灵美丽的世界,整首曲情绪都是淡淡的哀伤,又带着淡淡的幸福,纯净美丽,有种永恒的味道。正是这个纯美梦境的感觉,把我带入《春江花月夜》诗境,第一次发现,原来张若虚并不是在归乡路上,路过湖南的长江边,写他的所见所闻。而是张若虚在描写他的一个纯美梦境。

        这首诗,把春天,江水,花树,明月,夜梦,五个元素,或单独,或两两结合布置这个梦中世界,梦境不仅绝美,还带来了大唐诗的新境界。唐之前诗人,纠缠在宫墙内的美女边的小天地,精致柔媚地描画堆砌。自幽州台上发出了大唐自傲的宣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大唐诗人们走出了身边局促的小世界,进入了一个个广阔天地进行文学新的探索。诗的世界一时百花齐放。而张若虚这首 《春江花月夜》是其中牡丹。

        开篇四句,作者的视角就像航拍一样,在梦中,他沿着长江飞翔,从长江中部,一直飞到了入海口。所以看到了潮水连海平,并且继续延展,看向了天空中的明月。然后他就向着月亮飞去,越飞越高,视野在尽情扩大,最终他看到了月光铺在海面上,艳艳千万里。是的,开篇四句,我看到了两个字:飞翔。正是飞到这么高,看得这么远,作者目力所及,看到了处处春江有月明。

        在没有飞机和卫星的时代,只有梦中才能做到。而作者一个古人是是如何做到这个航拍视角的呢?我想是大唐诗人的胸怀心态,已经开始从天和地,甚至从月亮的高度来感受这个世界。不再像前代诗人只是在悲欢身边美人,因为这是他们眼的物理限制了他们想象和感受范围。但张若虚在梦境中突破人的物理限制,超前体验了一下更广大的宇宙尺度。说实在的,他拓展了诗的感受境界。这时不继续飞了,停在第四句,这首诗在全唐诗中地位也不会低。

        但他的梦还没结束,又从飞翔回到了身边长江和江边美丽的花甸。但梦中的世界不会是活色生香的,会有虚幻的朦胧感,而且张若虚给了我们这首诗所有场景共同的背景,那就是洁白强烈的月光。是月光带来的虚幻感,还是梦带来的虚幻感,不大重要,重要的是所有的场景都美得像月光洗过,纯净美丽得像仙境。月光洗过,花也失去颜色,就像霰一样,呈现白色,空中的霜也看不见了,月光就是霜的颜色,沙滩上的沙是乎融化入月光中。所有的一切是乎都融入洁白的月光,这时天地都空了,都彻底安静了,这个世界只剩下了作者,还有天空中的一轮月亮。这时什么状态?这是他和月亮对话的状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月亮是孤独的,作者也是孤独的,他们在谈什么呢?他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诗一下进入哲学思辨,而且是关于宇宙和人类起源类问题的思辨。这个问题这么重,在这个梦中飞翔的世界又是那么合理。作者不一定去最求这个无解问题的答案,他通过这个问题,把我们带进了这个诗的意境中无限的时间和空间的洪流中。读到这儿,有没有被作者搞的这个大场面给震住?对于我们看惯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和天体物理视屏的现代人,也许还顶得住。对于匍匐在各类圣灵面前的古人来说,这个场面肯定震憾。读完后,说不定马上回家写一篇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类的诗句。

        到目前为止,作者在我们面前铺展出的是宏伟的天地全景图:月光照着大地,作者在半空中看着天地间一切都染上银辉,他与月亮对话,询问着自己或是整个人类的孤独和骄傲:你什么时候和人产生了关系?诗到这儿,画面壮美,但略显苍白,因为一直都是远景,没有把镜头拉近,捕获细节,也一直没有人物活动,显得画面太冷。作者想描绘的春江花月,不仅是宇宙天地的,还是人间,这样画面才会生动。作者自此观察方向由宇宙转向人。他通过两句感叹,月亮永恒不变,人生一代代无穷传递,完成这个转变过程。于是他的飞翔高度不断拉低,镜头开始回到江边。他看到长江流水不断向前流,月在水中没一起动,好像在等待谁一样。这四句开始谈论人,而人的主题第一个就是时间永恒流逝。由月亮的不变,对应人一代代的变,就像江水一直流,而水中月不动一样。诗人在前半段不停在空间上拓展画面,到这四句在时间上延展深度,画面越发饱满。

        然后他开始进入更具体的细节,让人的活动把这晚的春江花月抹上生动的感情色彩,从而生动起来。于是他把镜头随意对准了清风浦上的一个扁舟子,飞入他的脑海,进入他的世界,来体会一个具体的人,在这春江花月夜中的感受。这有点像电影黑客帝国中,长江就像那条无尽的走廊,扁舟子就像其中一扇通向一个人世的门。打开它,就进入了这个扁舟子的世界。后面几句就是在描写中国诗歌中很老套的离情别绪,只是他写的很美,通过几幅美女相思的剪影画,串出一个爱情故事。当时,把这些剪影串在一起的共同线索,就是高高在上,照着千万里的月亮,每幅里,都有一个月亮。

        爱情故事讲完,张若虚又开始谈哲学。他估计是个不谈哲学都不好意思动笔的装逼高手。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鸿雁飞过,它的光影留在了某个人的心中,鱼龙游动,水的波纹让人知道了某种事的发生。春江花月所在的天地的美丽,人间爱情的美好,这些事物就这么存在,这么发生着。他们也许和我们无关,也对我们不太重要。但作为旁观的我们,当我们欣赏这份美好,他们又是如此的有意义,因为他们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一幅美丽的画,变成了一首交响乐,变成了一首诗,一首陶醉了中国人千年的诗:春江花月夜。

        感叹完,诗终于来到了尾声。看到了这么多美好的东西,作者想家了。春天快结束了,月亮也西斜了。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回。在春江花月这个梦中天地,无数人在其中的山山水水的每条路中,急急忙忙乘着月亮往家赶。最后落月摇情满江树,月亮落下了,人归家,梦境也就结束了。

        这首诗很像一首交响乐,春天、江流、花树、月亮、夜梦,是他的几样乐器,天地,时光,爱情,归家是他的四个乐章。读到月落摇情时,有种余音缭绕感觉。现在想来,那首曲子《爱人婚礼》,其实不能对应整个春江花月夜,还是太单薄了。可以对应它的慢板爱情和归家部份。前面的天地和时光需要奏鸣曲欢快点的调子。

        通宝推:哈哈一笑,审度,文化体制,唐家山,独立寒秋HK,旧时月色,崇山彩云,桥上,
      • 家园 其实挺流畅

        第一联目所及,第二联心所感,第三联时光所逝,末联自己所属。您前两联分析的真好,我自己总感觉前两联有很多东西,但是表述不出来。

      • 家园 给娃娃讲唐诗-《 节妇吟》

        一直觉得唐诗是中国文化最美的部分,所以时不时选首唐诗给娃娃讲讲。有时,选诗时脑洞开得太大,不适合给娃娃讲,只好贴出来毒害朋友圈。

        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首《节妇吟》,是讲一个已婚妇女拒绝追求者时的抱歉和纠结。讲述的理由很有浓浓的非诚勿扰风。按当下普世价值,这种拒绝文案只有一个标准答案,那就是“真爱”,其它的回答都是该被批倒批臭的道德败坏。但我们这位可爱的大唐美女的理由,仿佛穿越到了现在的非诚勿扰节目。她眼中,男嘉宾比的是存款单,房产证,和稳定高薪工作。诗中,她告诉追求者,很感谢你送我昂贵的珠宝,我把它挂在了裙上。但我老公在一环有一套三居室,而且是中南海保卫科的公务员。这个条件太好了,我们准备过一辈子了。就把珠宝含泪还给你吧,很可惜认识你前,我遇到个条件更好的。

        这个唐朝美女,在唐朝和北宋都受到一致好评,被认为是道德标兵。直到南宋,理学夫子把持舆论界,才开始有人质疑这个美女的道德水平,觉得她不够节妇标准,觉得她立场不够坚定,对丈夫之外的选择有犹豫。为啥道德观僵化前的人们会认为她是道德标兵呢?因为她虽然比较去,比较来,但真的挺有职业道德:至少比较出结果了,没有去脚踏两只船,而是做出了取舍。她不仅把珠宝还给人家了,而且摆明了只接一家的订单:恨不相识未嫁时。对比现代的苏程序员的催姓老婆,还有王宝强的老婆,职业道德明显是强很多,所以值得赞扬。不过盛唐的男人,对女人的要求也就到此为止了,与现代男人要求差不多,没有去进一步要求人家去从一而终,给予了她们追求幸福,做出选择的权力。

        所以盛唐的男人,和今天参加非诚勿扰的男人一样,都压力山大:家里那位的比较结果是有可能偏向另一边的。所以盛唐男人一个个是着魔了地寻求封万户侯机会;现代男人一个个是着魔地想去创业,然后把公司上市。看看初唐到盛唐的那帮亮瞎你眼睛的偶像级诗人,心中最热切的理想不是什么文学追求,全是觅封侯。而且不少人不仅是写篇檄文那么轻松,很多诗人真是要去带刀上阵的。这种干劲,不仅成就了唐诗的繁盛,也成就了大唐国力的强盛。所以说女人们的择偶标准,是检验一个社会先进方向的最敏感指标,也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最近三十年的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用不用感谢那些坚持在宝马车中哭泣美女的推动力?中国的高房价,也被戏称为丈母娘指数,其实该是美女指数。两个时代都是强盛的国力,带来开放的心胸和适应竞争性的生活状态。正循环带来更强的国力,和一群更个性鲜明开放的强健国民。

        南宋的中国,已经是个孱弱的中国,总受外国蛮兵的欺侮。这时候去觅封侯就太危险了。而且衰弱状态的男人,也趋向保守,不愿处在竞争压力下,性格也开始倾向敏感和挑剔。社会也越来越保守和沉闷。适应这个时候的心理,男人对女人的要求就是后世说的妇德,女人彻底从属化,家俱化。她们从一而终,不再给男人们带了多少压力。

        唐之后,诗再也没达到过唐诗的高度,其实是因为诗人们再也没有盛唐之人那种活力,干劲和心胸。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