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关于扶贫免费教育医疗讲讲消费与积累的大道理 -- 陈经

共:💬470 🌺580 🌵3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一定会过去的!一定会好起来的!

        说明大家都是爱国者嘛,都有颗红亮的心啊

        花顶兄台.鬼子烧杀这么多年,毛爷爷最后小昏了一下乱成那样.中国都没有倒下,现在,再也没有什么理由倒下了! 我们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明天.就一定会更好的.!

      • 家园 "好好工作、保护好身体、守法、纳税",好好洗白净了,等着被吃?

        老大, 你看看陈生的大道理了吗? 哈哈, 那可是吃人无罪,不吃(或吃不到)可耻呀.

        你让大家"好好工作、保护好身体、守法、纳税", 可如果大家知道这样做的结果, 只是让陈生一帮人能好好"积累"好好看透一切, 那你这不是等于让唐三藏自己好好洗白净了, 等着妖怪来蒸吗?

        国家不仅仅用来爱的, 还应该是建的.富强不是空洞的口号和虚无缥缈的理想, 应该体现在每个公民的身上脸上心上.不改正缺点不弥补裂痕, 千里之堤可以溃于蚁穴,万里之邦可以毁于戍卒之叫,这不足以让人让和谐思考吗?

        不处理好流血流脓的伤口,单指望靠吃人参(甚至是再剜肉来补疮)来补血, 厚厚,与其什么什么, 不如什么什么了

    • 家园 【文摘】网上搜索"教育产业化"搜到了这个,有趣的是对扩招的解释

      http://cache.baidu.com/c?word=%CC%C0%3B%C3%F4%3B%BD%CC%D3%FD&url=http%3A//edu%2Esina%2Ecom%2Ecn/l/2003%2D10%2D15/54740%2Ehtml&b=0&a=61&user=baidu

      喜大狼:《世纪大讲堂》现在开讲,我是喜大狼。最近大学生就业的话题,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国家教育部的发言人指出,在6月20号之前。经过统计,大学生毕业就业签约的比例还没有到50%,这意味着另外一个50%的大学生还没有找到工作。因此,社会上议论纷纷,有人指出,这就是当初扩招惹的祸。今天我们就请出,当初鼓吹扩招的始作俑者,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博士来给我们做专题演讲。演讲的题目就是“大学生就业为什么这样难?”

        喜大狼:汤博士,刚才我们注意到,您的简历有很多经济学研究方面的专业方向,这个我想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我们注意到在若干年前,大约是四年前,1998年您和您的太太左小蕾博士,共同提出这么一个建议,一个关于中国大学扩招的建议。我觉得奇怪的是,提建议让别人采纳,在中国,尤其让中国高层好像蛮困难的,但是你们这个建议一下就被采纳了,而且于是乎那么多大学生一下都进了大学了。这是不是,当时上边派给你的一个任务,当了一个大拖托儿?

        汤敏:没有这种现象。

        不是这样。当时我们还在国外工作,在休假的时候,我跟我太太到国内来就看到,当时正是亚洲金融危机最紧张的时候,整个经济内需起动非常困难。我们也长期在国外,经常回国探亲,我们很多的亲戚朋友,我们的侄儿、侄女们,他们也都在准备考大学,我们都理解这个考大学之难,我们本身也是。

        喜大狼:这个建议是自发的。

        汤敏:应该来说是自发的。我们回过头看我们这几十年走过的路,受益最大的就是因为我们得到比较好的教育。另外,我们在国外工作十几年,可以看到在国外跟其它国家对比,哪些国家教育做得好,特别高等教育做得好,这个国家以后发展潜力就比较大的。那么结合我们国家,我们觉得在当时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内需起动不起来的时候,当时人们最需要是投资教育。这是我们通过教育来起动内需,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喜大狼:是的,这就让我想起来有的人指出说,汤博士提出这个扩招的建议,不是从教育出发的,而是从投资角度出发的,认为它是拉动内需一个好手段,是这样理解吗?

        汤敏:对,其实我们提出了三个原因。如果说教育重要,这实际上二千年前,从孔夫子都在提出来。大家每年每年都在谈教育,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为什么特别是大学还是那么小,进大学还是这么难?所以光从教育谈教育很困难,所以我们从经济的角度重新来,从另外一种角度重新来考虑这个问题,发现教育它不但是培养人的问题,同时有三条,我们当时提出三条,为什么当时要扩招?第一个,是在整个经济非常困难的时候,通过大学教育可以起动一部分内需。第二个,能够缓冲当时的就业的压力。因为大家如果回顾一下的话,当时1997、1998年正是国营企业下岗,是最高峰的时候。

        喜大狼:把大学变成就业的蓄水池。

        汤敏:那么我们大学生,当时很多大学生就是高中毕业,马上就跟国营企业的职工,会竞争这个就业岗位,有限就业岗位。但是如果能够进大学,起码可以有三年到四年时候,缓冲的时间,这是第二点非常重要的。第三个,当然教育是一个立国之本。有了好的教育,有了高等的教育,这样我们整个的国民素质才能不断地提高。从这三点我想,特别是头两点比较容易打动领导。

        喜大狼:当时提出扩招的建议时,有没有预料到在四年之后或者是更长一段时间里,扩招带来的大学生突然间走向社会,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汤敏:对,当时我们做了一些预测。因为叫“月有阴晴圆缺”,经济它发展是在四年前预料不清楚的,不准确的。比如说当时我们预料,在1998年的时候,从1999年扩招到2003年毕业,那么1998年正好是亚洲金融危机最高的时候,我们预计经过二、三年以后,亚洲金融危机又慢慢恢复,中国经济又恢复到高速增长,到了2003年,就应该是一个比较高增长的时候,对人才需求应该更大。但是没想到2001年有纳斯达克,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崩盘,然后又9.11,然后今天又来一个SARS,这些都对整个经过会有所影响。因此目前是个低潮,关于这方面我等下还想更详细讲一下。

        喜大狼:不过这样说起来,我倒想起一本书美国人写的,说《不可预测的经济学家》,就说经济学家预测的都是不灵的。但是我倒不是说调侃汤博士,只是说可能在若干年前做的一个方案,在若干年后,今天当下这样一个环境来看,可能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来思考,这样一个一连串的社会发展的足迹,是不是这样一个意思?

        汤敏:对。

      • 家园 高校扩招,我觉得是应该的,有积极的意义.失业问题不应该归咎于扩招

        高校扩招,我觉得是应该的,有积极的意义.失业问题不应该归咎于扩招.

        假如没有扩招,那些本来考不上大学而由于扩招而得到教育机会的人,他们也会面临一个工作问题.是不是为了保证那些不经扩招就可以入学的大学生的就业率,就可以更多人接受教育的机会?

        另外,大多数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入学,即使是自己的子女成绩稍微差一些,也有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上大学.而政府的扩招是给了这些人一个机会.假如反对扩招,也没有人拿枪逼着你上大学啊,不爱上大学的完全可以呆在家里,或者提早去打工啊.但是要是有些人,子女或者成绩好一点,在没有扩招时就可以上大学,现在招的人多了,影响以后的就业,因为这个原因而反对扩招,那么他的心理够黑暗的吧?

        我的意见,扩招是好的,但是借扩招为名义大肆搜挂钱财,这是应该批判的.应该向广大的平民,不论其经济条件,和年龄种族,提供其能负担得起的教育,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技能教育,让越来越多的人提高知识水平,对国家的整体发展有利.

        • 家园 但是扩招后学生的质量明显降低

          靠大跃进是不行的。

          更何况扩招背后的教育产业化是以敛财为目的,并非真实为了搞好教育。

          • 家园 质量降低是扩招的必然结果

            1000个手工产品,你先挑10个买走质量当然不错;你挑100个买质量肯定下降。

            你肯定也不指望学生是工业产品吧。

          • 家园 不应该机械地看什么水平,要有发展的眼光.大学生门门全高分说明不了什么

            不应该机械地看什么水平,要有发展的眼光.大学生门门全高分说明不了,大学生的水平实际上不应该由一出校门的那刹那决定,要看大学给了这个学生继续发展的机会

            学生的成材,我觉得关键在于社会的环境,其专业方面的能力水平,更加重要是在工作中获得的.我国同发达的重要区别是工作单位对人的培养.而大学教育,就是一个敲门砖而已.而在大学里学的东西,本身有多少有实际用处,值得怀疑,重要的是个学生一个基本的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教育的目的,根本不是培养什么十全十美的成品,应该是培养一些有发展潜力的,没有受到太多成规陋习禁锢的毛坯,学生应该获得自由探索的独立精神,这比什么多强.也不可能靠大学教育,圈养出来什么诺贝儿奖,只有遍地撒种,并且提供合适的土壤,包括自由的氛围和一定的物质条件,才有可能在不经意中,一个两个或者更多的人作出出人意料的成果.而对工业和经济发展来说,大量的接受基本教育的人,投入到各个部门中去,在厂矿企业中继续磨练,才能培养起整个技术精英阶层.这对我们来说也更加实用.

            真正要改进的是在企业里的继续培养.

            • 家园 老实说高考所谓难,难,难。

              衡量一个人的素质靠什么来衡量。素质靠什么来提高。第一个问题是面对压力正确高超的处理能力。第二个问题在相同压力下的应付能力的高低。

              高考一点都不难。和天赋能力无关,和体力毅力有关。本身我觉得就是素质考试。差学生和好学生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枯燥问题剧烈脑力运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短。差学生能坚持15分钟都不错了。这种素质没有压力怎么提高。国外大学也不得不宽进严出。宽进宽出怎么行。这种素质根本不行。最后都成了脑力活动领域的东亚病夫。

              这还是成为脑力工作者所谓劳心人的基本条件还没上升到学术。

              • 家园 你做过九几年以后的高考卷子没有

                你试验过自己分析它的现代文阅读理解的能力没有

                这些题

                用很俗的一句话来说

                叫做“xx她妈妈的蛋”

                这种考试下

                别说出不来李白 杜甫白居易

                就是王朔也不行

              • 家园 同意
              • 家园 高考完全是走火入魔,是在资源少的情况下的不得以的办法.

                高考完全是走火入魔,是在资源少的情况下的不得以的办法.

                高考考得好的,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只不过是比别人善于考试了.而且那种体力毅力,同这个人是不是成为出色的学者,可以说是一点关系也没有.在一定的时间内作出题目什么的,这完全是一种竞技,而不是什么素质.选拔围棋象棋选手,可以用这种方法,挑选工程师什么的,也可以用,但是效果要打折扣.但是完全可能压抑一些有特殊才能的人.一些特别出类拔萃的科学怪才,反而无法挑选出来.

                实际上大学扩招到了一定程度,人人都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经济能力,来选择是否上大学,上什么大学,这时候,高考完全可以变得不那么血腥,学生也就有更多的时间去自由发展,发展自己的特长了.

                总之,我觉得什么都最好不要一刀切.特殊专长的人应该有特殊的渠道来上进,任何时候都应该允许破格.包括大学教授,一般需要博士学位,但是也不见得就不能破例.

                • 家园 具备一定素质才能谈作学术。

                  学术能力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天赋是练出来的。爱因斯坦不上学后天不进行培训也搞不了学术。

                  你说的高考优秀的人不见得是搞学术的好料。这个对,因为这个过程是个长跑。跑到后面落后了这个可以这样说。但是不是指基本素质不具备的也可以干这事儿。基本素质具备了。高考一点都不可怕。所谓高考残酷是指差那么一两分的人残酷。这样的人毕竟比例上是少的。不是指落榜千里几十分差距的人。高考当然是竞技。他要挑学术素质好的人。就像挑飞行员有缺陷素质不够的挑来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受不了这个罪拿不下来的。这不就是资源浪费吗!而且是双向的,家长的钱,小孩儿的青春。或者象现在这样宽进宽出好坏大家一起混四年。毕业就失业。对谁都没好处。学术能力强的出国读名校。读研读博。差的一样流浪。解决不了就业不过是把这个肥皂泡等几年吹破。实质是不由自主地被骗一笔钱。

                  不相信来德国吧!这里不高考,但是国内高考考不上的到这里百分之99以上拿不下来。这就是现实。

                  • 家园 高考的技能,在科研上面根本用不上.

                    1.高考考的更多的是知识,而不是什么能力.而且考的是在限定的时间内,答出答案的能力,这种是简单的复制能力,而不是科研上所需要的创新能力.形成一定的套路后,反而对创造性的思维有限制的作用.而且从小学中学乃至大学一贯下来的这种教育,浪费了学生太多的精力.所学的学科多,但是这些知识,没有多少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实际用到.而一贯灌输式的教学,反而给学生养成了固定的思维定式.另外,这种教育方法,即使再有趣的课程,也使得学生兴趣全无,不能不说是起到了反面的作用.

                    2.多少例子说明,高考成绩差那么几分,学生的水平的差距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我们在初中升入高中,高中升入大学的同学中,不乏这种例子,刚近来的时候成绩很低很低的同学,不出一两年,成绩就突然窜升.大学毕业时成绩平平的同学,工作后反而业绩突出.回想起我小学初中的不少同学,他们就比我的成绩差那么几分,但是永远失去了机会.我是进了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又有机会到了美国,但是那些还在国内种田的同学,仅仅是刚开始的时候比我少那么几分而已.在美国,我也在不同学校上过课,有名牌的私立大学,也有社区学院,不少美国人,假如用高考的标准来衡量的话,他们是不合格的,但是他们就是有机会,然后几年后就大学毕业,也找到工作了,即使一开始不那么行,后来也就行了.

                    3.要说浪费,我觉得浪费一些人的潜在的能力,这才是最大的浪费,而不是浪费在他们身上的教育.凭你的良心问一下,假如你的小孩或者弟弟妹妹,离高考成绩差那么几分,你愿意不愿意多出一些钱让他们受更好的教育?假如你说让他们读书是浪费,那我也就认了.但是作为一般中国人,十有八九是希望在调价许可的情况下供养子女继续读书的.

                    4.大学生素质不行的问题,说什么以前的企业只要是大学生,就可以简单陪训,就可以用了.现在的大学生怎么怎么不行.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不能成立的.假如我是雇主的话,我是希望能够到一个高等教育比较普及的地方开业的.大学生失业率高,那么意味者雇主有更大的余地可以选择.不要告诉我招工的时候进行简单的考试,或者试用一段时间是多么的难.有这么多的大学生在那里,只要不是那么懒的公司,找到合格员工的机会应该很大.而且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学生自己也会有压力,就有可能学得更好.要是再回计划经济的老路,有几个岗位,招几个学生,甚至级别都定好了.一上大学就包了分配,我怀疑在那种情况下的毕业生水平能多高.我相信竞争的压力,自然会迫使人认真学习,当然,有些人有个好爸爸的例外了.

                    • 家园 这个

                      年初回国的时候,拜访了几个老师,每个都这么说,“现在的学生比你们那时差远了”。

                      另外不是说扩招不好,而是盲目扩招后影响质量不好。大跃进时候的确钢产量过了千万吨,但又怎样?大部分都是不能用的钢。

                      • 这个
                        家园 我觉得多招生是有好处的,至于最好是严出,不是严出问题也不大

                        我相信只有在大的基数上面,成材的总量更大

                        给更多的人以机会,也意味着在教育上的投入增多,宏观来看绝对是有好处的.

                        假如说一年一千万高中毕业生,不扩招的话只录取一百万,扩招以后可以招收二百万.这样就给了一百万原来上不了大学的人一个机会.

                        而这个多出来的一百万人,是衡量了他们的经济条件和预期收获后,才做的决定.不论愿意还是不愿意,客观上这一百万家庭,就为教育投资了,所以在教育上的总的投入是增加了.

                        多招了那么多人,会不会影响原来的那一百万人的素质?我觉得是不会的.最多图书教室稍微挤一点.一个班级原来三十人,现在人稍微多一点.教师原来一个星期上四堂课,现在多上几堂课,或者是多聘几个教师而已.而且,人多了,将来就业有压力了,除非是有后台的人,一般学生就得更加用功了,即使是采取宽进宽出的方法,学生的学位不能保证铁饭碗,学生就要努力.这时候的用功,就不是去对付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的高考了,而是去应付将来工作中可能的情况了.而这第二个一百万人中,哪怕是混到学位的人,有了一个学位,将来的前途是无法限量的,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多少诺贝尔获得者,他们的成绩也就是中等偏下而已.这已经被无数事情所证实.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多了,企业也有了选择的余地,而那些人自己本身也可能开办企业,这样一来可以把整个大饼做大,特别是在同别的国家竞争的时候,在吸引外资等方面,就容易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再联系到具体工作,有许许多多的人,本来在国内高考都困难,F-2探亲出国,都能弄个本科学位,然后工作,也证明了中国的高考实际上同以前的科举制度是一回事,只是完全是为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为地淘汰一些人而已.很多很多被淘汰的人,本质上同上榜的人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正如历史上许多大家并不是科举出身,很多状元进士反而碌碌无为一个道理.

                        爱因思坦,爱迪生,没有经过残酷的高考这种魔鬼训练,不照样也逐渐显露头角了?而国内老是吹捧什么高考状元,那些状元到现在都怎么样了?特别是那些状元,完全是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根本不值得大肆吹捧.

                        当然,适当的考试是应该的.考试的目的是要设立一个最最起码的底线而已,能够保证学生有一定的基本能力,而不是追求全面乃至极其片面的智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