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宁南山的新文章,不知道算不算一个标志事件? -- 审度

共:💬88 🌺558 🌵1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宁南山的新文章,不知道算不算一个标志事件?

    《作为一个中产阶级,我对国家有哪些不满》,文章发表在共公众号宁南山,观察者网也发表了。文稍长。

    我认为有可能作为标志性事件,是因为这个文章,把一些相对小圈子里耳熟能详的事情,观点,态度,暴露在普通人眼前,当然,这些观念,都是反主流,起码反文宣的主流。虽然公众号和观察者网也不是什么大范围的公众传媒,目前的态势,敢发表能发表,感觉堪为难得。

    不知道能保存多长时间。

    其实里面的内容,对河里人来说,的确没什么新意,就偷懒不转不引不摘了。

    通宝推:cindia,
    • 家园 有一个大前提我在这里基本没看到有人提过

      那就是产业集中的问题,随着工业发展产业集中度会越来越高,地理空间上面全国产业集聚到几个地方,时间上面上下游集聚在一起,全行业只剩下几个大的企业,中国目前靠产业政策和各地补贴压着,可是在高新技术产业上面这个集聚已经开始加速,在这个前提下再考虑放开土地限制才能能明白宁文章背后要说的东西。在产业集中这个过程中,非产业集中地的中产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本地能提供中产收入的工作萎缩,可是搬到产业集中地的成本却很高,如果看不到这点是无法理解放开城市人口限制的原因地。

      • 家园 提个问题,雄安新区和产业集中有什么关系?和宁南山的观点有

        什么关系?

        我指定国家准备审批14个这样的新区。

      • 家园 产业集中是相对的,不需要担心

        有自然资源禀赋不同。

        比如义务成了小商品中心,当年的中心本来是上海的城隍庙和武汉的汉正街,但是省级城市毕竟要点脸面,假冒伪劣不好意思明目张胆,结果就挪到了上海到广州的一个小县城站,义乌,交通便利,地处江浙沪大市场和大生产区,进销两旺,监管薄弱。

        比如上海周边成了汽车产业的集聚地,因为运往全国的成本相对较低。

        比如海边江边城市成了重工业的集散地。

        深圳因为早年的三来一补和走私方便,成了电子IT产业的集散地。

        北京因为地处权力中心,成为早期互联网创业的高地。

        杭州因为靠近义乌,成就了阿里巴巴。

        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活法。三星不再汉城,而在几十公里附近的水原,思科不在旧金山,而在几十公里旁边的硅谷。

        • 家园 主要是僧多粥少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大部分行业都会进入两三家头部企业垄断大部分市场,其他企业只能进入大型企业优势不大的细分市场当中生存 。这对于城市来说也是一样,细分产业能提供的财政资源和就业岗位是有限的,靠着转移支付可以维持一定的发展规模,可是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已经被核心城市占据,也就是说对于这些地方的中产来说留在本地未来发展空间有限,想要更进一步必须要到核心城市,这才是一切矛盾的根源。

          • 家园 基础材料会寡头化,但2C的不会

            因为客户需求长尾化。不光不会寡头垄断,反而会加速分化。

            • 家园 宁南山写了一篇文章来解释自己的看法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864074

              里面已经把理由说得很清楚了,核心是能提供大量中产水平收入职位的高端产业会集中到大城市,那些分化的产业完全无法做到这点。你必须要把他面向的对象也考虑进去才能理解他的目的,对于那些收入低于城市中位数的人来说高端产业和其他产业区分不大,可是对于收入高于中位数的中产来说这里面机会和发展空间差距就很大。

              • 家园 宁南山和塞冬互相借鉴

                区域经济是塞冬专长,这篇文章很多观点是塞冬的。当然塞冬也借鉴宁南山的文章

              • 家园 简单讨论一下

                文章主要想说所谓大城市效应,或者说产业聚集吧。

                首先,一个地方的发展,和自然地理条件有很大关系,同时,特别现在,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

                所谓马太效应,是必然的。我倒是不反对。问题是,任由其马太下去,是否资源利用最有效率?是否最符合国家综合利益?能否最大限度的让大多数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我看是不能。

                除开地理位置,东北三省怎么来的?上海是怎么来的?深圳是怎么?倾全国之力打造的。其他城市其实是差不多。文中提到合肥,刚好我不止一次听到安徽朋友抱怨合肥把全省的资源都抢走了;我在河里也曾说过,佛山市把资源大量耗在禅城区的重复低效建设,而不是合理照顾投资少民生经济见效更大的镇区建设。

                扩大点说,如果马太效应是无条件的对全体有利的,中美之间,还打毛的毛衣战呀,美国要什么,我们就给它什么;美国也对中国开放移民就是了,中国人想去多少,就去多少。往小了说,各位中产还争个毛的优质资源,多的由他多就是了。

                宁做了很多工夫,说明城市效应是一个客观事实,马太效应是一个自然现象。是的,这一部分没错。然后哪?单就无限增加土地供给来说吧,假设也能无限增加土地供给吧,那么最后会怎么样呢?最后所有人都集中到这十来二十个大城市,最最后全部集中在一个超超超级大城市。这个说不通。

                • 家园 想要对抗自然现象需要成本

                  宁的意思是产业集聚带来人口聚集是自然发展,那么我们国家不应该用行政权力对抗这一现象,特别是现在国家将这个成本转嫁到普通城市居民身上时。而是利用这一现象,降低国家发展成本。

                  • 家园 我不认同他的观点

                    人往高处起,水往底处流。资源人口产业会自发聚集。这个现象我当然是认同的。但是,大城市病的存在,也是客观存在的。大城市病古今同外都有案例,古代关中的水土恶化,北京的槽运。外国伦敦雾都,今天刚看到有关巴黎空气污染的报导。而且,我们大都知道有个边际效益理论。

                    所以我认为城市规模,是需要统筹安排,协调发展。我一向反对超大型城市。举例来说堵车,是增加了GDP,但这显然是有毒GDP。很多地方提倡公共出行,禁这禁那的,其实解决不了实际交通效率。见过统计京上广深的上班时间的,好象数字是平均单程一个多两个小时吧,我严重怀疑这个数据调查对象的主体是写字楼商场店铺等第三产业人员。

                    宁的观点,主要问题,我觉得是忽视了人是要穿衣吃饭拉屎的。

                    另外一个,按我的印象,除了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豫东平原,西域,其他地方,不适合大型农业机械。要说云南梯田能推广大型农机,那是空话。

                    在我国,如果要保证主粮安全的话,釆用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留小部分人大规模现代农业的路线,行不通。我们不是美国。

                    通宝推:侧翼,
                    • 家园 你没有认真看完他的文章

                      他给出思路是各地区发展自己的超级城市来抵御一线城市对人才和资本的吸引力,我觉得这种思路很正确,比起维持大城市的成本,实际上把公共服务普及到下面农村成本更高。

                      • 家园 不知道对目前再次暴光的超大班怎么看
                      • 家园 我是认真看的

                        先说个事活跃一下。观察者网中,科大胡不归,铁流,宁南山,马前卒四个的文章,我都挺喜欢看的。九二年时,同学的同学过我们学校玩,谈起少年班,说他们有个十四岁的同学,孩子挺不错,就是自理能力太差了,上课总是在自己玩手指。然后起哄说找机会去看看神童。可惜一直没看成。今天突然想起,不会正好是科大胡不归同志吧?失之交臂了。

                        宁文我有细看。关于产业聚习效应,马太效应,我也是承认的。的不赞同的,是对这个聚集效应不加以控制和引导。

                        还是简单的用大城市病来说明城市过大的问题算了吧。

                        那怎么办?就是宁文中的以城市对抗城市。多搞几个城市。至于是四十个还是八十个,视发展到做么程度。但其他城市没发展起来之前,先发展的大城市,必须控制,否则一个不利于其他计划中要发展的城市化发展(挺练口的),二则也会导致先发展的大城市过头了。

                        其实产业为什么自聚?归根到底是成本问题,具体就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问题,就是交通运输和通讯问题。把交通搞好了,100公里的路程,不是问题的。

                        相反,现在一些城市堵城,对人流物流的阻碍作用,十分大。

                        先睡。我国内的,失眠,到现在精神不好,努力睡一下。感觉意思表述得很差。迟点修正。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