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科技竞争中,人才培养路线区别 -- 夜如何其

共:💬47 🌺216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科技竞争中,人才培养路线区别

    目前来看,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与科学进步相关。

    当然不可否认,基于现有技术的优化组合,和组织制度的进步,也会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但是革命性的进步依然取决于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

    有时看历史会有些疑惑,难以理解为什么某项技术的突破,会有这么大如火燎原般的影响?

    这其实是由于其他配套技术早已具备,只欠这股东风了。

    归根到底,还是得靠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依靠的是人才。

    如何培养人才就是教育制度的问题。

    一种看法是,人才是建立于人数基础上的。

    另外一种看法是,人才是建立于个人天赋上的。

    当然如果是在个穷国,两者都等于胡扯。

    那在教育体系完备的国家,哪种说法更接近于事实?

    我记得我考大学那年,还有同学在本子上写: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后来工作后,见过复读七年的同事,才理解这两句的含义。

    就是说成才要靠勤奋。

    说句实话,在国内这么多年,我真没见过什么天才。

    很有可能这些人都被勤奋的人们给压制住了。

    小狮子可能没有长大,就被大豺狗吃掉了。

    出了国,我才发现,世界上是真有天才。

    中国人,白人,印度人,甚至原住民都有。

    我不想评价教育制度,因为我们培养孩子,也还是强调学习,努力坚持。

    但是随着人工智能发展,和对科研系统的了解,我有点怀疑一个问题。

    历史过去是人民创造的!

    但是未来会不会是英雄们创造的?

    我觉得未来技术复制的门槛下降后,天才的大牛有可能不是以一当百,而是以一当万。

    这种万夫不当之人如果是将军起于卒伍,那还好说。

    但如果不是,对大众的普遍教育培训还有什么意义?

    • 家园 历史过去是人民创造的!吗?

      还有一点,

      勤奋和天才都是体,不是用.

      哲学落后,方法论落后的话, 勤奋和天才都没有用

    • 家园 把教育定位成出人头地,那只会毁掉人才

      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教育当作出人头地的工具,当作往上爬的手段。所以中国的教育是极大的功利性的,可以说扭曲了教育的本来面目。中国式教育是怎么毁人怎么来,直到驯服你,心安理得的自己骗自己,自己糊弄自己。这种模式能出天才,那才叫怪。

      通宝推:parishg,
        • 起码
          家园 所以中国还处在旧社会向新社会变革的途中

          没有真正现代化。

    • 家园 教育制度与科研系统是两码事,牛和羊的关系

      最基本的一点,教育制度是学过去的知识,并且是很老很老的知识。目的是构建最基本的三观。总的说来就是,相信科学,而不是相信迷信。并且对象是所有的国民。行为上需要投入很多编教材,建学校、养老师等。而回报要等20年。

      科研系统不一样,科研系统是要赚钱的。说白了,就是一个生意。各种各样的行当就有各种各样的科学研究。出了成果,占领市场,赚钱,再研究,再出成果,再占领市场,再赚钱。那么在行为上,则是互相交(山)流(寨)为主,怎么好出成果怎么来。有生意,那肯定有对手。对头跟你一样的。

      所以最基本来说,教育是不赚钱的,科研是赚钱的。2个完全不一样的东东。

      至于人才培养的路线,这实际上是一个假命题。

      在教育制度里是没有人才培养的概念,只有区分人才的任务。分数高的,自然能力很强,只有强大的自律才能用心学习。那么这些人去985了。分数低的,也不怕,只要你三观还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没有问题的。

      科研系统的人才就更好定义了。一个人做的事情,能赚钱。OK。这个人就是人才。如果不赚钱,那就不是。

      就赚钱来说,赚谁的钱,可以区分国家科研单位和市场科研单位。赚国家的钱,只要保证其他国家科研单位不超过你就行,这些单位都是明的,所以竞争少,可以靠关系打点,幺蛾子多些。市场科研单位就不一样了,有时候根本不知道对头在哪里,会不会比自己强,所以竞争度高。

      人才培养是个假命题。因为如果都是假科研,就不需要人才。合格就行了,为啥还要考高分。真正到了市场上,你才需要培养人才,才需要靠科研成果去占领市场。

    • 家园 国情的问题

      天赋决定上限,努力决定下限。

      国内的人勤奋以补拙,勤奋到基本能追上天才的地步,因此,一般领域,多数的成功者是靠勤奋的,少数的顶尖人物确实是靠天才。但英美乃至欧洲,愚民教育的成功推广,使勤奋成为政治不正确,那么,天才就凸显出来了。中国的天才,就是在一群不那么天才却勤奋的人的掩映下,不那么突出,但一旦深入了解某一行业的顶尖人物集群,你就会发现,天才藏在那里。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中国,勤奋是政治正确,即使天才也要显得很勤奋,把自己掩藏起来。

      华罗庚说的成功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华老谦虚说自己靠努力。他以初中学历就能自学抽象代数,学完了能指出人家证明五次方程求根论文中的错误,这是靠努力?

      通宝推:唐家山,夜如何其,
      • 家园 不对吧:英美乃至欧洲,使勤奋成为政治不正确

        我在欧洲工作十八年了,似乎没感觉到这样的事情啊

        越是天才,越让人感觉到勤奋:都是一个个有追求的主,勤奋?那是内在的需求好不好。

        哪里有什么勤奋是政治不正确一说。

        当然,加班肯定是不允许的。每天工作不得超过10小时,这是法律规定的。

        可问题是加班不等于勤奋啊。

        勤奋也不等于加班啊。

        • 家园 勤奋的判定

          应该主要取决于社会处理事物的方式是结果导向还是过程导向。

          结果导向几乎必然导致分配不均,因为会产生大量做“无用功”而无法拿到“合适”酬劳的人群和走对路“轻松”获取巨额收入的人群。但整体社会会倾向于持续加大工作输出来覆盖无效工作。因此结果导向的社会肯定会保持“勤奋”属性,而牺牲“公平”属性。

          反观过程导向的社会,职责内的工作必然获得酬劳,在精巧的制度保障下,可以一定限度内保证勤奋属性,但整体社会必然会倾向于保证公平牺牲勤奋(无效劳动效益最大化)。

          因此,勤奋地域几乎必然存在普遍意义的加班,而加班并不一定能保证有对应的收益(覆盖无效劳动),但整体地域的事务完成度会很高;非勤奋地域可以不用加班,或者加班有充足的收益,但地域事务完成度肯定低(无效劳动鱼目混珠)。

      • 家园 华老的话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99%的是庸人

        没有能力没有智慧没有勇气去突破。

        扯点儿画外题,西方有什么“幸福指数”(现在国内也搞这一套),问问老百姓感觉“幸不幸福”。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问问猪圈里的猪和山林里的野猪谁更幸福?

        猪圈里的猪觉得三餐有保障,睡觉不担心,娱乐活动也不愁,夫复何求?猪生就是这样!山上的野猪都是笨蛋,大傻子,呵呵。

        山上的野猪站在山上,冷眼看着山下灯火通明的猪圈里的“幸福快乐”的猪,还有不远处的屠宰厂,眼角流露出的同情转瞬即逝,转身奔向自己该去的地方。

        当被圈养起来,猪就已经不是原来的猪了。

    • 家园 能不能成为人才,有一点很重要:怕不怕痛

      不知道老兄有多少打架的经验?多数人都怕痛,所以才有先下手为强一说。怕痛就顾着痛去了,对方可以借机继续进攻。身体是如此,精神还是如此。

      一些人不是不想勤奋,而是因为怕痛。

      体验过巨痛,又活下来的人,一般不怎么怕痛。

    • 家园 我跟你的感觉正好相反

      也许地位不同吧,在国内学校的时候,特别是高中,觉得很多同学很厉害,学不过啊。等到了国外,看看周围的同事,包括白人,印度人,极少黑人和第一国民,觉得大家都差不多,没看到一个天才,还是中国人厉害的多一些。当然,我们是搞工程应用的,可能跟搞科研的环境不一样。

      • 家园 工程应用

        我觉得我们中国人的特点很像高考,总分高,单科成绩不出众。

        偏科的家伙一般考不上好大学。

        我以为,中国工程的主要优势是组织方法先进。

    • 家园 为什么天才就不能勤奋了?

      把天才和勤奋的人对立起来本身就很奇怪。你观察到的现象,也可以认为国内竞争激烈,仅仅靠天才只会江郎才尽,必须同时兼有天才和勤奋才能出众。

      • 家园 天才的勤奋和常人不同

        也就是说天才勤奋的着力点和常人是不一样的。天才的勤奋在常人看来很可能是在做毫无意义的事或者纯粹在那找借口犯懒,中国的社会土壤对天才是非常不友好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