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陈寅恪考 -- 陈王奋起

共:💬370 🌺4796 🌵9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也有攻击马列的自由咯

          自由嘛,无上限的概念,我等不识字的清风浊气自然是不懂不配咯

          像是梁漱溟一样批评农村政策,顶多得个迂腐、不懂的评价,还不至于混到这种司马迁+列子式的下作吧

          • 家园 梁漱溟是认识问题,人品无问题

            80年代还赞扬主席呢,陈寅恪纯粹一小人。

          • 家园 当然有啊

            如果连人家批评马列的自由都没有了,那就是把马列搞成宗教了。而且还是有宗教裁判所的宗教了。

            问题不在于是否批评。而是怎样回应批评。陈写的诗,写的信没有在当时发表吧?私下发个牢骚都不行?如果一直上纲上线下去,最后就搞成清朝文字狱“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了。作者其实本来并没有讽刺清朝的意思。但架不住雍正“光也忌了,亮也忌了”。啥都能引申到反清上去了。

            河里大多数人都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文革。文革里面可是真的“光也忌了,亮也忌了”。像楼主这种深文周纳之词算是轻的。严格来说,楼主对陈的指责如果放在文革算是为陈辩护,避重就轻。

            为啥这么说?因为如果真的经历过文革就应当知道,楼主只是在纠缠一些陈的历史小问题。而没有从根子上批判陈出身地主官僚,一贯以剥削阶级自居,刻骨的仇恨新社会,时刻想着变天,让广大劳动人民吃二茬苦,受二茬罪。所以楼主的所谓“批判”只是“小骂大帮忙”。其实楼主是想掩护陈过关。所以楼主是隐藏在无产阶级队伍里的凶恶的敌人,应当打翻在地再踏上一万只脚!

            看到了没有,如果要上线上纲,楼主自己就保不住自己了。

            所以,别搞文字狱,有一说一,就事论事才是真正的持中和公平。

            通宝推:燕人,
            • 家园 为什么动不动就扣帽子呢?

              如果你认为陈寅洛有权利非议马列,那么为什么不同意别人非议陈寅洛呢?为什么马上就加一顶文字狱的帽子呢?

            • 家园 还是你擅长

              我这种“清风浊气”根本想不到

              不要把这种下作当做“批评”,不然我对你口吐芬芳也是为你好,要不试试?对吧

              对死人鞭尸这种事情,吃瓜众的激情其实不大。对于死人的不喜欢,是比不上对于捧着死人牌位碰瓷的活人的不喜欢的。

    • 家园 你这篇适合在文革贴大字报

      陈本人并没有当汉奸。如果兄弟当了汉奸,本人就是汉奸这种逻辑能说通的话,中共一大堆人的亲戚都当过汉奸,难道中共这些人就都成了汉奸?

      按照你的这个逻辑,三代目根本就是汉奸后代,而且其本人在抗战期间一不去延安、二不去西南,反而跑到南京伪政权办的中央大学求学,那么他有资格当总书记?

      陈算是“反动学术权威”吧。他拒绝使用阶级分析,历史唯物主义来研究历史。这是其僵化落后之处。但没必要上线上纲到把其说成汉奸。太祖连有直接卖国行为的张东荪都原谅了,今人难道连一陈寅恪都不能容忍?

    • 家园 抛开政治,仅从文化的角度评价一下主席和陈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主席的思想从文化上讲,好比给中国文化加上了一条腿,使之更加稳固了,陈的学术成就,好比是为中国文化加上了一朵小花,多了一些色彩但也是有它不多,无它不少。

      我一直认为,不对中国7000年的文化融会贯通,就很难理解主席对中国文化的伟大贡献。中国文化从唐朝以后,再没有出现巅峰级的文化伟人,直到主席的出现。中国文化的一块重要的短板,终于被主席补上了!所谓前年暗室,一照即明。建国后,大力推行思想教育,也是有道理的。中国从历史的巅峰(唐朝)跌入谷底(1945),又从谷底爬上巅峰,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功劳,但你能说中国的复兴全靠的是传统文化吗?在这个伟大的复兴过程中,中国人该如何认识马列或是毛泽东思想在文化上的贡献呢?

      其实中国人没必要忌讳马列主义,且不说马列主义的最原始的根源至少有一半来自中国的易经(有待严谨的学术论证),就算它是完全独立于中国文化发展起来的,它之所以能用于中国人改变自己命运的伟大实践,也是因为主席将其中国化了。就像全世界都认可禅宗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一样,毛泽东思想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如果只把主席的思想看成政治范畴的东西,而没有认识到其文化上的意义,显然是不全面的。

    • 家园 说一下我看到的几个细节

      1 陈寅恪去日本读小学正常,毕竟那一年他周岁12,弘文书院收的学生需要年纪16岁.......12-16岁恰是男孩子长身体的时期,想虚报年龄也有难度。当时来讲,陈去日本属于 正常的蹭车,按现在的说法有假借公权力镀金的嫌疑,当然咱们就不要太深文周纳了

      因为这次带留学生去日本的是 陈寅恪的亲舅舅俞明震......(俞是路矿学堂的总办,鲁迅的校长;又陈寅恪的大哥陈衡恪是这批的留学生,陈衡恪又名陈师曾,是鲁迅的好朋友,之后还多又来往)

      由于是陈寅恪的舅舅俞明震率领“一批政府派送的中国学生”到日留学,作为外交使节,则陈家兄弟可以作为俞明震的家族随员,获得日本政府外务省批给的“家族滞在”签证,在日本期间则以“听讲生”的身份,非正式的进入弘文学院学习,而且不能参加考试,也不会授予毕业证书。这应该是陈寅恪两次来日本的唯一合法身份。而且这种签证是不续签的,所以他两次(1902/1904)各去了一个学期,陈寅恪在弘文书院的附属小学一年级读书十个月

      2 陈寅恪受到的优待挺多的,说明其人确有长处,但是有时候这些优待已经超出了规则范围,给他自己带来了尴尬;比如 他自香港返回内地,任教于广西大学,不愿意再跋涉去李庄(他已经快瞎了,确实有难处);当时中研院干事叶企孙 准备 让他驻广西而拿史语所专职研究员的全薪,被史语所所长傅斯年给顶回去了,尴尬之余,陈只好自己辞去这一职务。

      3 看重陈寅恪的主要是他那一批同事同学,其人所学相当冷门,且不涉及军国重器,蒋介石并没有(甚至他手下的学术官僚)主动拉陈寅恪去台湾,蒋提及陈的 只有日记里记下:“历史学者陈寅恪与胡(适)同行”。

      最后说一下我的看法,陈寅恪 不是 “公知”,因为即使是 吹捧他的文章,也极少看到他公开发表对时事的见解,晚年眼盲,更是深居简出,以遗民自居。另外,陈氏讲的课,后期能听懂的学生已经不多.....这种人本身也不具有公知应有的特色。

      若以 公知的基本特点来说,民国时期的公知领袖,一直就是胡适,从来就没有变过。甚至,这种特殊的知识分子生存形态,在中国 胡适堪称首创。唯一 能独辟蹊径,与胡适抗衡的,其实是.....鲁迅;而鲁迅最后十年的写作,其实是 另类 公知(左翼公知,此类在西方并不少见,中国却是很难说,因为中国喜欢鲁迅的人,不会给他这样的称呼,但是 公共知识分子 原本的含义可并非贬义)

      通宝推:花大熊,心远地自偏,孟词宗,白玉老虎,
      • 家园 傅斯年和陈寅恪

        当时中研院干事叶企孙 准备 让他驻广西而拿史语所专职研究员的全薪,被史语所所长傅斯年给顶回去了,尴尬之余,陈只好自己辞去这一职务。

        傅斯年和陈寅恪不是姻亲吗,这是为了避嫌喽,吴宓日记里记有吴宓为陈寅恪讨薪水,可能就是这一段的事情。

        • 家园 不谈政治立场,傅胖子是正经的办事人才

          虽然守规矩的死板,但是规矩就是规矩

          我不喜欢陈寅恪的“故事”,就是因为这里面“破例”太多了,有的是事实,有的是有意无意的夸大,但是 都不能拿来作为 先例 的

          另外,傅胖子顶叶企孙,也有权力之争的意味

      • 家园 陈是满清遗少,民国遗老

        陈出身满清官宦家庭。所学其实没有任何现实政治意义。而且早年没有生活压力,也不需要文凭,只是爱好这些没有实用价值的“学问”罢了。

        他在民国是满清遗少,到了本朝就是民国遗老。遗少遗老,你能要求他“进步”到什么程度?

        学术成就固然有,但也不是什么真正的“国士”。帖主为了贬低他硬把他说成是汉奸却也过分了。

      • 家园 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中国左翼文艺界,实际可以粗略分为两派

        一是以鲁迅为领袖的,胡风,冯雪峰,丁玲等人。二是以创造社为基础的,以郭沫若为领袖的,周扬,何其芳,艾青等人。

        双方的观点差异一句话言之,鲁迅认为,革命文学是进步的现实主义,郭沫若认为文学是武器,可以为了革命,牺牲现实主义。

    • 家园 关于陈寅恪倒是可以说两句的

      先说结论,陈寅恪的学术成就很大,这是事实,但陈寅恪在改开后,尤其是《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出版后,名气被夸大也是事实。

      记得大学课堂上,老师就感叹“陈寅恪先生现在是如日中天”。他的“关陇集团”等概念和源流考等方法被中古史众多大家追捧。甚至关于他姓名的读法都有人洋洋洒洒写出考据文。他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论述稿》,老师推荐的,都读过,记得是编成了一本,当时还认真做了笔记,现在是全然不记得内容了。那篇刻在碑上的名文自然也是读过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还被当时的我当做座右铭。

      另一方面,陈的门生和拥趸那流传说陈寅恪背出整本《资治通鉴》不成问题。大学另一位老师就对此说法表示震惊。他说许多人对《资治通鉴》的篇幅可能没有概念。也许陈可以熟练背出其中许多章节,“但难道有谁看着他背过整本《资治通鉴》?”

      其实不独是历史,包括别的学科,要想做出新东西来,无非一靠新素材,二靠新方法,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更高一层次的还有新思想。民国那批学者就沾了这个光,有大量新的素材和新的方法进来供他们研究参考。陈只是其中之一。除了他的,王国维的《先公先王考》,顾颉刚的《古史辩》,郭沫若对中国古代史的分期,以及敦煌学,都是那一时期的重要成果。陈在中古史分期中,长于上至秦汉,下达隋唐这么一段区间,他治史的技力是很强的,但像鲁迅的《魏晋风度》文那样,从思想的高度去看待和解释一些历史问题,则是他不具备的。

      但问题不在这里。

      那些追捧陈的人,我很怀疑他们是否真的熟悉陈的学术成果,或者看过他那些艰涩难懂的论著。他们追捧陈的主要原因,倒在于他建国后不算合作的态度,以及拿他去碰瓷文革。而且陈死了,倒便宜他们做成牌位,供自己膜拜的同时,也可以召集号令后来的年轻人,也包括年轻时候的我。这点倒是同李文亮很像。从和陈取得类似的学术成就,也像陈一样涉猎极广,甚至更广的郭沫若在生后背负的骂名也可以看出一二。有一段时间星空帝常去看季羡林,季也帮体制说了几句好话,像“北大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学了”之类的,网上马上就有文章大声警告“季老,小心不要变成郭老!”云云。这些人是希望季能在《牛棚杂忆》的基础上更进一层楼的。季晚年的中庸让他们失望了。

      记得孔庆东微博上写过件事。说是有位读者看了古来文人的传记,觉得中国的知识分子自古就多受苦,并为之感到不平。孔的回答是,其实各行各业都有各行各业的苦,也都有混得不如意的人,但具体到文人这个群体,倒是有项本领是别的行业不具备的,那就是能叫唤。遭了两年罪,可以叫唤上二十年。。。大意如此。

      这个现象本质上就是个话语权的问题。王朝有更迭,但话语权就一直掌握在同一批人手里。于是凡是得罪了这批人的,像秦皇汉武,就要背上累世骂名。而优待这批人的,比如两宋,就被古今中外大批文人赞誉有加。但且不论靖康耻和风波亭,就说凌迟和骑木驴这种酷刑都是宋朝开始大规模执行的。不过在这批人看来受刑的都是些草民,同他们是没什么干系的。主席领导共产党让全国大部分人脱盲,草民也能自己读自己写,让这批人无法再手握王爵,口含天宪,这怕也是他们忌恨主席的原因之一吧。

      通宝推:梓童,白马河东,回旋镖,流水寒,hullo,杨微粒,叶入林,东海后学,朴石,秦波仁者,大道至简,fhqiolj,老老狐狸,jhjdylj,caoban,阴霾信仰,宁静致远,一着,乃力,西门飘飘,俺是老胡,郭三,ccceee,分瓜,不会游泳的鲨鱼,三笑,mezhan,四方城,审度,ziyun2015,踢细胞,心远地自偏,积吉,白玉老虎,燕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