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皖西乡村亲历记 -- lmylqh

共:💬222 🌺2219 🌵2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其他变量需一致

          谢谢假日河友实况分析。

          对比两种模式,当然其他变量需一致,否则结果和有关变量就没有什么相关性了。

          要绣花,就都绣花。

          同样绣花,大规模集约生产和个体生产效益对比,结果应该不难预料。

      • 家园 河里以前就发过老田的帖子,有关杜润生怎么在河北搞包产的

        杜去的第一站就是张庄,把这个已经能机械化作业的集体农村靠行政力量强行包产到户了,气得曾经在张庄辛苦搞机械化的韩丁和杜润生拍桌子。

        河北那么多平原,就保留下一个周家庄还是集体经济,人家正儿八经按手印的,可没像小岗村那样作假。

        当年有阳关道和独木桥的争论,结果呢?全强行走独木桥了。

        当年被胡乱帮批评的顶门杠在回忆录里面是这么说的:

        三是还有10%左右的社队,大都是互助合作运动以来的先进社队,领导力量强,生产发展快,除粮食产量高以外,很多社队还有工业、牧业和林业,群众生活也比较富裕。对这部分社队没想放,甚至向他们打招呼,希望他们在包产到户的风浪中稳住。但这一愿望没有完全实现,在包产到户的冲击下,只留下了甘南的兴十四大队。这个大队在1983年时,粮食总产量548万斤,总收入145万元,人均收入1250元,村办工业3个,80%的劳动力种地。到了1994年,粮食总产量增至683.7万斤,总收入提高到8413万元,人均5000元,只有2%的人(6人)种地,村办企业30个。对于这样的社队,我感到保留下来的太少了,如果多有几个兴十四大队该多好啊。看来,虽然我顶了,但也顶得不够。

        经过省委常委讨论,一致认为对农村拖拉机站和各农机单位,可以实行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但不能把农业机械承包给个人,也就是不能把农业机械分掉,拆碎。1983年春在全省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中,我对农机的情况仍然不放血,曾于3月8日至23日去齐齐哈尔、肇东、拜泉、克山、龙江等10个市县考察,看到市县和农机部门的同志和省委的认识一致,都感到黑龙江的农业机械是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不但可以促进粮食的生产,而且可以解放大批劳动力,用以发展多种经营和社队工业。他们在联产承包责任制方面也创造了许多新的经验,以保证农业机械的正常运转,更好地为农业种植服务。对此我是满意的,为正确地因地制宜地贯彻了中央决议而感到欣慰。如果有人说这就是顶,那我也是认为顶对了。可惜的是我还是顶地不够,以后农业机械还是承包给个人,或是把配套农机分开卖给个人,农技站大部不存在了,黑龙江的农机总值18亿元,相当大的一部分损失了。许多搞农机的同志同我谈起此事时,都感到痛心和惋惜。

        杨易辰顶到83年4月,就被调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了。

        以前河里也有人提过:有意思的一点是,邓自己似乎对承包农业远不像他的吹鼓手那样有信心。在改开十年后,在展望90年代的时候,邓曾经表示,他认为90年代的其他领域都将取得顺利的发展,但他唯独担心农业生产。(见1987年10月31日《中国日报》。)也许在邓的心里,对于承包的神话的认识比许多人清醒地多。只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中国农业也就真的如他担心的那样,一路走向“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了。

        通宝推:鱼与渔语,戒定慧,南宫长万,
        • 家园 原来全国当时一样呀。

          我记忆中1983 ~1985年, 公社有农机站,机械厂;当时无论是春季插秧还是夏季双抢都有机械耕作;而稻谷的搬运有拖拉机,在稻场有脱谷机,还有温房可以烘干。

          1986年之后就没有,于是又回到了中华传承几千年的耕作方式。稻田使用的工具变成了犁,耙,耖;主要动力牛;插秧是人手插,后来改成抛秧;稻谷收割用镰刀,脱谷用牛拉石磙或者拖拉机碾压。

          而家乡再见机械化是2016年之后,全部是私人做这项。

          30多年,再见机械化,不知道是进步还退步?

          通宝推:阴霾信仰,
        • 家园 稻派绝招:一刀切

          包产到户:一刀切;

          计划生育:一刀切;

          工人下岗:一刀切;

          蛮横无脑的一刀切。

          • 家园 分田前后粮食产量是成倍增加了

            看大家围绕粮食产量引经据典的讨论,我还是直接问问我父亲吧,也算是第一手资料,供大家参考。

            今天晚饭后我专门和父亲聊了一下分田前后我们老家那儿的粮食产量,据他说我家分田是在79年,分田后我家得到的粮食多了十倍,是的,他说是十倍,担心他年纪大,我说你是不是记错了,应该没有那么多,他说没有十倍也有好几倍,还说你记得吗,以前没饭吃,分田到户有饭吃,我当然记得,就是因为这我才问的啊。我又问他,为什么一分田粮食多了那么多,他说单干粮食不就多么。我还问,分田后化肥多用了吗,他说多多了,那为什么前一年生产队不用呢?生产队没钱买化肥,那一分田就有钱了吗?一分田自己种不就赊啊欠啊买化肥么。所以我前面说的不对,分田后化肥是多用了。我问他,分田前亩产有多少?小麦有的一二百斤,有的二三百斤,水稻也就二三百斤。分田后呢?水稻能收到七八百斤,小麦四五百斤吧,那要卖上交粮吗?好像不要,但我记得家里去粮站卖过公粮啊?那是后来。所以陈王说上交粮减少确实是多得粮食的一个原因,但我想不是主要原因,因为我特意问了分田前后整个生产队的粮食产量增加多少,他还说是十倍左右,我感觉没这么多,也许他真的年纪大记错了,但这最起码说明分田前后粮食产量急剧增加,以至于给他留下强烈印象。

            写完这段,发现按粮食亩产增加量,也不应该有十倍,要么是他真的记错了,要么是分田前后种植结构不同,我记得分田前生产队要种高粱、棉花、蓖麻,分田后好像大家都种粮食,一年水稻小麦两季,最多种些红薯。

            还有,讨论问题固然要引用数据,但许多数据真的可靠性不高,比如有河友引我县县志粮食产量,那个产量虽然符合分田后增加趋势,但这个数据受政治影响太大,了解中国政治运行规则都知道,当时正在推行责任制,粮食统计产量必然增加。我对统计数据的警惕还来源于亲身经历,90年代,税费已多到民不聊生,然而你看统计局数据,农民上交只占收入的很小一部分,但我无意中看到我县民调队(就是这个名字,那以前我都不知道还有这样的机构)的一份报告,报告里对一些农户全年收支做了详细统计,细到买一斤盐卖一个蛋都记录在案,报告里清清楚楚写着农户种田已经是负收入,我才知道原来统计局之外还有其他系统用来掌握真实数据。

            通宝推:北纬42度,普鲁托,
            • 家园 举例之前麻烦把地区说下。

              我这90年代末湖北中部还有很多人没饭吃,田里还是牛耕地。干群冲突经常死人

            • 家园 转个农场的回忆来对比一下

              【40年记忆】粮食亩产大幅提高折射农业大转变

              发稿时间:2018-12-31 13:59:00 作者:罗瑞明 来源: 中国青年网

              1980年场里实行包产到户,将农田按人头进行分配,后又将耕牛作价分给农工,农工的积极性得以调动,产量也有了提高,亩产超出300斤,但仍然没有达到“上纲要”的要求。到了后来,杂交水稻开始在场里推广,杂交水稻一推马上就见效,亩产600斤根本就不是问题,而且晚稻比早稻还好,实现了晚稻超早稻。粮食产量提高,收入就增加,大大激发了农工们种田的积极性,原来田种不过来,后来抢着种,有的甚至一口气承包了上百亩,成了有名的“地主”。再到后来,实行家庭农场,将国有土地划分为口粮田和责任田,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由技术能手承包,粮食产量不断提升。

              离开琳池垦殖场多年,2017年12月15日场庆60周年,本人又一次来到了琳池垦殖场,当年的农工大都已经退休,所剩无几,但走到农场一看,田还是原来的田,但没有一处荒地,田里有多台小型耕耘机在翻地,以消除病虫和清除杂草。我问场里的人员,现在田谁在种,回答说,场里的工人大都退休,按照“能人+基地+农户”的模式,农田承包给了外面的人员种,每年上交相应的管理费。承包者有技术,有机械,挑选优良品种,粮食产量比原来高了许多,现在亩产已经达到单季1100多斤。

              这个回忆就提到产量倍增的原因是杂交水稻,积极性的作用有限。

              看你的回忆感觉更有可能是改作物带来的增产。

              我老家姜堰也算比较富裕的地区了,包产以后也是大人小孩齐上阵,甚至有辍学回家干农活的。按老家的人的说法,种杂交稻交公粮,自己吃的另外种。杂交稻他们都不吃的。

              不过现在年轻人都进城了,农村就剩下老弱病残,农忙时候都是找专业的种地的人来种了,原来种水稻的地,现在也就种点番薯之类的懒庄稼,或是地流转出去给种田大户种。

              韩丁(Hinton)考察了80年代初期山西一个没有分地的公社,发现其农业生产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产量也经历了急剧地增长(单位是蒲式耳每英亩):

              1978: 46

              1979: 71

              1980: 88

              1981: 96

              1982: 103

              82年产量比78年增长了2.23倍。而同时期作为承包典型被树立起来的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从78年到82年增加了2.42倍。两者相差不大。

              布拉莫尔(Bramall)则考察了80年代初四川分地较早的县和保持集体体制的县,结果和韩丁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集体化的县也经历了产量的提高和谷物生产的增长,而且增长率与去集体化较早的县相比至少相当,甚至更快。

              承包单干的确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在发展较好的人民公社中通过改革完善工分制度同样可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如果当年的改革都按照黑龙江省依安县新合村搞一村两制就好了。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村庄。毛时代以贫穷,土地涝洼塘而四乡闻名,靠集体改善土壤,改善生活,改开了集体制和单干包产并存。

              如果这样的村庄不是全国孤零零一两个而是多一些,农村在80-90年代也不至于那么惨了。

              至于2000年以后搞土地流转,撤乡并镇,合作社扶贫,资本下乡等等政策已经和包产到户没几年以后重新搞乡镇政府南辕北辙了。

              想想08年时候河里还有人讨论搞测土定肥法最大的问题是包产以后田地太碎,没法推广。现在土地流转等政策虽然会带来田皮田骨的问题,不过技术推广是比包产时期快太多了。

              通宝推:陈王奋起,
              • 家园 晚稻产量好像一直比早稻高

                我的记忆里,晚稻的亩产一直比早稻高。中国种两季稻的地方主要是浙江南部,江西南部以南这些地区,早稻成熟的季节是盛夏,水稻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开花,灌浆和成熟,而晚稻成熟的季节在秋天,时间充裕很多,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晚稻产量高还好吃。就算总产量也是晚稻高,因为种早稻的时候要给晚稻育秧留空地或在未来的秧田种特别早熟的早稻品种,而特别早熟的品种产量更低。因此总结起来种晚稻的面积比种早稻的面积大,总产量就更高。

                • 家园 稿件都是记者写得,也有可能搞错吧

                  现代人会种地的真是越来越少了。

                • 家园 真是无语,这也有人投草

                  我这回复纯粹介绍当年早晚稻种植的情况,算是纯技术帖了。

                  • 家园 谁的事实,谁的道理

                    有河友说我顽冥不灵,预设立场,在众多河友摆事实讲道理之后,还是咬死了在那自说自话。真奇怪,现在居然还有人有这种想法。

                    首先,在讨论问题前有自己的立场不是很常见的吗?何以预设立场就成了罪过,要按这种说法,此网友应该是没有预设立场,何以一上来就断定,我的经历会干扰想正常交流的河友,误导后来者,欲加之罪吗?

                    其次还说我的经历容易为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变成政治观点的争论,甚至两派之间的攻讦,也容易落人口实,可能给西西河惹来麻烦。别有用心的人想利用,你说什么他都能利用,比如这位河友,观其发言,完全给他带个小粉红的帽子,要是不合适就换一个,比如小县城的中年粉红等等,想利用还是容易得很。至于可能给西西河惹来麻烦,我觉得完全是过虑了,我只是想用我的经历说明过去不如现在,是今非古,简直就是为今上鼓吹,在右派、公知看来,几乎就是厚颜无耻,怎么会给西西河惹来麻烦。

                    这位河友还觉得我在众多河友摆事实讲道理之后,不应咬死了在那自说自话,而是心悦诚服。摆事实讲道理哪有那么大的威力,轻易说服别人,因为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事实,一个人有一个人道理,要是那么容易说服,去过美国岂不是就会变成公知,到了中东立刻就要戴上白帽,人家也有自己的的事实道理嘛。说摆事实讲道理时,一定要明确这是谁的事实谁的道理,实际上,我们不可能用自己的道理改变别人的事实。比如,网络上公知和粉红的力量消长是大家亲眼目睹的,2000年后,取消税费补贴农业后我立刻变成小粉红,我在农村生活所经历的事实告诉我,这个国家一定会好,但在当时小粉红何其弱小、无助,公知大V何其狂妄、嚣张,天涯的雪亮军刀算是能写的吧,还是难以抵挡公知的冷嘲热讽,就这样当时的小粉红也没被说服,难道公知就没有自己的事实道理吗,人家有的是,台湾发展的事实,美国提供的普世理论比现在这帖子里河友的事实道理有说服力多了。现在正好相反,粉红力量大增,可以直接骂停公知的直播,可是,就这样公知被说服了吗?没有,人家还是暗戳戳得冷嘲热讽,从未改变,至于北外乔木,我不知道他是真改变还是为恰饭,假定他是真改变,那也不是被说服,而是到美国他亲身经历的事实让他改变。

                    所以,摆事实讲道理并不能天然的说服对手,你得让对手的事实发生改变,他才能认你的道理。

                    还有,成年人,千万不要说服不了人就鼓动别人不要理他,我女儿幼儿园这么干我都批评过她。

                    通宝推:胡一刀,
                    • 家园 好像没人读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家园 确实是,很难说服摸象的瞎子。人家摸的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象
                      通宝推:qq97,
                      • 家园 你这样说,很合我意

                        做过科研的都知道,研究事物大家都是瞎子摸象,每个人只能摸到一点,合在一起才能拼出全象,全知全能,那是不是人而是神。

                        我写自己的亲历本意也就是想告诉大家当时我摸到的是什么样的象,如果有同好,大家各述所见,说不定就能拼出全象,退而求其次,也比一个人摸知道的多些不是。

                        • 家园 随便聊聊

                          我之所以在河里唠唠叨叨讲了这么多,是因为最近在养病,病在气短,足不出户,但头脑和手指都不受影响,待的久了,想找人聊聊而已,聊自己不知道的,我没有那能力,所以在河里痛说了一遍家史,引起争论不是我的本意,争而不回,又不符合待人之道,虽然如此,以后准备还是多写自己经历,执意斗气的可能就不会回了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