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认真与宽容】试为康师傅桶面”惨案“翻案 -- 方平

共:💬148 🌺921 🌵2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李讷吃的是北京食品总厂的鸭油方便面,不是上海益民的

        国内最早的方便面是上海益民,70年代大概1毛几分钱一包,包装袋是蜡纸的,里面也是2个料包。最早只有肉蓉口味,我想起方便面就记得这个味道。

        我估计李讷吃的也就这种,因为国内较长时间里就这一家生产。

        错,李讷60年代吃的是北京食品总厂的鸭油方便面:

        中国大陆的方便面生产一般认为始于1964年,当时北京食品总厂用手工操作曾用鸭油生产油炸方便面。1970年,中国第一袋油炸方便面在上海益民四厂诞生,它采用高压蒸面油炸工艺,用自己研制的设备年生产出0.02亿份(200万袋)方便面,标志着中国方便面生产正式起步。

        文学城 - 中国方便面发展历史

        通宝推:流浪肥猫,不如安静,
        • 家园 确实,我查了下最早的记录是陶斯亮的回忆

          1966年夏,“文革”已经开始,我从上海来到北京,第一次上李讷的小窝拜访。她的住所与毛泽东的宅院一墙相隔,是座朴素的小院,她只占用一间屋子。一进门,先看到的是一排排的书架,奇怪的是这些书架的摆法并不像一般家庭一样靠墙而立,而是像图书馆藏书室那样占据了房间的大半个空间,只是在一个小角落里放着一张小木床,以及桌椅等几样简单的家俱。什么沙发,什么地毯,什么衣柜穿衣镜,什么装饰摆设……统统没有。她在中南海大食堂搭伙,父母不召唤,她不过去吃饭,有时赶不上开饭就啃烧饼泡方便面。我还是在她那儿,第一次见到方便面这种新型食品的呢。

          [URL=http://www.pinlue.com/article/2017/01/1812/09144229433.html]

          陶斯亮回忆与李讷相识往事[/URL]

          时间是66年夏,还真是64年开始生产的鸭油方便面。

          上海的益民四厂是70年开始生产鸡蛋方便面,过几年才有肉蓉面。这是全国第一条现代流水线生产,产量比较大。

          不过我认为,“吃方便面在那时候不算奢侈”这个观点立得住。

      • 家园 那是后来

        益民我没吃过,我们小地方吃的都是那种几毛一包的方便面,只有一个调味包。有两个包的很少,记得有一款叫中萃的似乎是两包料,卖到8毛一包,已经算是高档了。康师傅桶面我记不清,袋装最初肯定是只有两个包,调料和蔬菜包是在一起的。

        统一进入大陆时玩了现在流行的“饥饿营销”,在央视反复放一个“来一桶”的广告,从头到尾都在讲“来一桶”,就是不告诉你,让你猜猜啥是来一桶。后来再播广告里说是一种桶面,里面有两块面身,给人一种比康师傅实惠两倍的感觉。

        2000年前后,因为方便面市场竞争激烈,康师傅在传统的红烧牛肉面基础上推出了“大食袋”,因为那时候的肉酱包里面都是碎屑,虽然包装上的大块牛肉的图都注明了“仅供参考”,但毕竟是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最初的大食袋里面是真有1个够分量的牛肉包,里面的肉是真有肌肉纤维的块状肉。那时候料包已经分为粉包和蔬菜包了,看上去好像加料不加价,实际上是噱头,主要是之前康师傅推出了一种“凉拌新吃法”,面泡好了后将水倒掉,加入粉包搅拌后吃,有点像凉拌面,所以必须将粉和蔬菜分开。

        之后大食袋还有,但再也没有像之前那样大块肉了,只是分量多了一些,还是牛肉碎屑。所以康师傅是喜欢用这种先提高标准开拓市场,再降低标准压成本的做法。这也算正常商业行为,也没法苛责。

        康师傅那些年基本都是红烧牛肉的“经典”主打。不过后来统一推出酸菜牛肉面后,完全改变了方便面市场。从此方便面市场变成了两块,酸菜牛肉面和其他类的面。

        再后来,就是外卖市场崛起,百团大战,外卖取代方便面成为最流行的快餐方式。

        再再后来,就是外卖APP寡头化,红利取消,价格上涨,加上贸易战经济下行,方便面市场重新崛起。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 家园 上海肉蓉面!

        也是从小的牌子,包装一直是塑膜纸质,没有改成铝膜塑料(或者曾经短暂改过使用铝膜塑料,但是改回来了)

        现在有李鬼一样的“火锅面”,包装几乎一样的画面。面条和包装一样粗粝

      • 家园 牛肉酱里面加防腐剂

        国内那时候不懂防腐剂。康师傅这骗子就一炮打响了。

    • 家园 又努力想一想,七几年价格可能是1毛8+2两粮票,肉蓉面 -- 补充帖

      蜡纸包的,放太久的话面块的油会渗着纸包。

        • 家园 老老狐狸河友在副将先生的帖子下有科普贴,文革初北京食品

          厂的鸭油方便面,一毛八一袋,面饼是油炸过的,只有一个盐包。

          也可以用粮票买的。

          加班的工人老大哥会买着吃。

          副将先生的帖子里,一口咬定李纳吃的进口的方便面,是高级奢侈品。

          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证明。

          难道没有更大的一种可能,

          人家李纳吃的就是北京食品厂的鸭油方便面吗?

          希望他能像方平河友一样,想证明自己的文章可信度,就深入调查,做足功课。

          而不是河友们一提供另一方面的资料,他就避而不答,转换阵地。

        • 家园 是不是这种外包装

          上海益民四厂,最初

          点看全图年产200万袋

    • 家园 兄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老兄洋洋洒洒上千言为别人辩护,别人领你的情吗?

      大家质疑他的言论甚至是身份,也是其自己惹来的。其所叙述的事情正好是大多数人亲身经历过的,言论明显与实际相去甚远。是不是台湾网特另说,出于偏颇的立场,发出如此荒唐的言论必然会被众人抓住痛脚,遭到批判,这又怨得了谁呢?

      通宝推:不如安静,
      • 家园 西河明月,普照沟渠

        我是想为康师傅桶面沦为西西河”惨案“翻案,而不是为副将老兄翻案----我没有能力为副将老兄本人翻案,他更不需要外人为自己翻案。

        说白了,我是想为日益沦为稀缺资源的西西河的理性辩论氛围翻案。

        谢谢兄台的好意!

        通宝推:梓童,燕人,
        • 家园 方平河友有主席的精神,总希望“六亿神州皆尧舜”,但是呢

          副将先生当不起您称号他一声“同志”。

          他是真当不起。

          我想起了昔日苏东坡和佛印和尚“牛粪”、“佛陀”的典故。

          你心中有佛,看副将先生是“佛陀”,副将先生呢看你是“牛粪”。

          哦,对了,这个典故同样适用于淡淡忧伤先生,他看你是“岳不群”。

          通宝推:梓童,
    • 家园 是“改写”还是“理解错误”,这是个关键。

      副将同志有将“江青只吃印度苹果”改写成“江青只吃从印度进口苹果”的历史;

      是“理解错误”还是“改写”,这是个关键。

      方平 的一脸忠厚,是装出来地。

      方不群掌门,是你吗?

      • 家园 副将先生当然是改写了,淡淡忧伤先生又耍流氓诬蔑方平了

        方平河友批评:副将同志有将“江青只吃印度苹果”改写成“江青只吃从印度进口苹果”的历史;

        淡淡先生施展流氓本色:“副将只是理解错误,没有改写”,方平批评副将是改写,就是装忠厚,是方不群。

        那么副将到底是理解错误,还是改写,原文一看便知。

        副将引用的护士回忆原文清清楚楚:“她吃的是绿色皮的印度苹果( 国产的),一天一个。护士都给她削好切成块儿。。。”,看见没有,“国产的”三个字清清楚楚,副将先生虽说高寿五十五,这年纪也没到老眼昏花的地步,说他看不见“国产的”三个字,谁信哪?你就这么诬蔑忠厚的方平河友?你可真是流氓到家了。

        通宝推:楚庄王,不如安静,
        • 家园 我再想给印度进口苹果翻案都难了

          主贴头两个字就是“认真”,人家偏偏不认真。

          人家不认真的恭维我一脸忠厚,我得说声谢谢。

          关键是,人家为副将老兄的印度进口苹果洗地时也不认真,结果洗地洗出了自己一脸的不忠厚,还把副将老兄这次改写也给写瓷实了,我就是再想给副将都老兄的印度进口苹果翻案都难了。

          估计啊,人家压根就没查过,副将老兄改写前的印度苹果原版在那里。我还是一脸忠厚的给个出处吧:《炎黄春秋》2014年第2期。

          通宝推:nanimarcus,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