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为什么美国精英能欺骗很多人? -- hwd99

共:💬131 🌺851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三、 掠夺世界,提高普通老百姓生活水平

      在过去数十年,美国利用金融手段洗劫了很多国家,包括东南亚、拉美和俄罗斯等国家,造成受害国外汇短缺,无法进口必须物资,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其主要手段是为各国培养自由主义学派的经济学家,让他们笃信自由市场能够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经济发展;政府只会起负面作用,从而自觉地,想方设法地推动本国政府放弃各项货币金融和经济主权,包括误导本国人民,将国家货币金融和经济主权交给市场。其管理国家经济的基本原则就是,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干预市场,让市场决定一切。所谓市场,都是人们的交易活动,都是交易者博弈的结果。主流经济学家主张政府被动参与市场活动,也就将政府掌握的国家金融经济主权交给了西方金融大鳄,方便西方金融大鳄制造金融危机,掠夺财富。

      早在上个世纪5、60年代,美国就开始为很多国家培养自由派经济学家和金融专家了。在美国政治、经济、与军事干预下,他们往往成为这些国家金融和经济领域的主流专家,成为政府的经济和金融智囊,甚至成为国家领导人。例如,1973年美国支持皮诺切特将军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智利民选总统,由美国培养的“芝加哥男孩”掌握了智利经济大权,推行美国经验推销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3]。

      通过经济学教科书推销西方“主流经济学”,也是美国发明的宣传美国意识形态的重要办法。将美国的教科书推销到其他国家,从而让美国精英象控制美国老百姓思想一样,控制其他国家人民,尤其是战略对手的思想,让对手听从指挥。例如,著名的萨缪尔森《经济学》,就是这种性质的教科书。作者在第十版绪论[4]中暗示,它是经济学初学者的入门教材。

      2001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曾长期担任美国内务部经济学家和总统私有化委员会研究部主任、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教授罗伯特 尼尔森,根据自己在政府工作经历,撰写了一部经济学著作,题目就叫《从萨缪尔森到芝加哥学派经济学都是宗教》[5],在美国引起了广泛关注,有十几位专家学者发表文章评论它[6]。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邓肯 弗利在其著作《睿智--亚当谬论及八位经济学巨人的思考》[7]中指出,历史上著名经济学家们的经济学说都是经济神学。西华盛顿大学政治学教授Kenneth R. Hoover写了一本书,题目就叫《经济学就是意识形态》[8]。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马克 林德曾发表与萨氏经济学篇幅相近的专著《反萨缪尔森论》[9],以萨缪尔森《经济学》为对象,全面批判了西方主流经济学。斯蒂格利茨[10]总结波兰尼的主要观点之一是“(美国精英推销的)自由市场这种意识形态,本是新兴工业利益团体的仆佣,这些利益集团选择性地利用这种意识形态”。 美国的大学使用“主流经济学”教科书,培训普通美国大学生,以便占据他们的思想,从而在意识形态上让资本主义思想能够战胜其他思想,让资本主义制度深入人心;推销给其他国家,同样控制了他国精英和老百姓的思想。

      控制对手的思想,是战胜对手的最佳办法。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赫德森教授指出[11](p379-380),“美国赢得冷战胜利,不是通过军事手段,而主要的是通过将一种似是而非的金融理论灌输给俄罗斯”;“使美国人得以成功实现这一阴谋的是,他们认识到,俄罗斯的政客和知识分子正经历一种认同危机,一种自我鄙视的精神创伤与羡慕西方的心理结合在一起。美国及其控制的全球性机构潜入了这个精神真空”。苏联本是一个与美国争霸的强国,却因上层精英迷信西方的误导,自行崩溃解体了。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统计数据,俄罗斯人均寿命从1990年解体前68.9岁下降到2000年65.3岁,人口则在苏联解体后的20年里持续减少,与20年前未解体时相比,下降了约5%,如果发生在中国,就相当于减少人口7000万。2005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慨叹:“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最严重的地缘政治灾难,对于俄罗斯人民来讲,它是一场真正的悲剧。”古人告诫我们,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无怪乎萨缪尔森有一句豪言[12],“如果我能为一个国家编写经济学教科书,我就不会在乎是谁在为他制定法律,又是谁在为它起草条约”。

      美国培养的金融和经济专家,虽然学识很丰富,但在新自由主义思潮控制下,却往往没有基本货币金融常识,常常被美国精英所左右,从而心甘情愿地按照西方“专家”的指示,将货币金融和经济主权交给西方,让美国制造经济危机,洗劫财富。他们常常忘记了一个基本常识,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不是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而是人类社会自身塑造和发展的。他们将本国人民包括他们自身的行为和思想的塑造,交给了战略对手。

      如今美国基本不搞工业消费品生产了,而是通过控制他国经济资源,让他国为美国免费生产。美国印制美元,就可以到他国投资,让美国人印钞购买他们的工厂等资产,从而成为老板和资本家,获得工厂的股权和产品所有权。

      以中国为例,自1995年以来,央行从未给自己的政府提供人民币,不仅将增发的人民币基础货币20多万亿都免费交给美国和西方,而且将全国人民生产物资出口,以及为西方资本家建设工厂等资产,换来的西方货币,也都免费借给美国和西方,加上美国和西方使用获得的部分基础货币购买资产,以资产等做抵押,从我国金融体系中贷款常常几倍于投资,获得了更多的衍生货币。持续20余年的执行,美国和西方从我国金融系统获得的资金,恐怕已经高达上百万亿元,等于将国内经济资源大都交给西方资本家组织,西方使用它们获得的利润和财富更是天文数字。

      2013年01月0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健康研究组对外发布《国家健康报告》第1号中披露[13],仅在2011年,美国从全球攫取的红利达73960.9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96.8%,是攫取红利最多的国家;中国损失的财富高达36634亿美元,占全球财富损失的47.9%,是全球财富损失最多的国家。报告指出,中国人均损失财富达2739.7美元,相当于中国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倍;2011年中国损失的霸权红利,相当于中国军费开支的33倍、科技投入的44倍、教育投入的16倍和医疗卫生投入的37倍。若按劳动时间计算,中国劳动者有60%左右的工作时间是在无偿为国际垄断资本服务,创造“剩余价值”。中国演化经济学会主席,中国人民大学贾根良教授最近在网上公开发表文章[14],批评央行开放金融主权,让西方印钞购买中国,金融界不是反思错误,而是完全删除该文章。

      如今美国和西方基本不搞工业消费品生产,中国生产了世界上大部分工业产品,人均生产量也超过世界人均4倍以上,但中国人均消费却不到世界一半,是美国人均十五分之一。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给国内劳动者分配太少,年初李总理公开说,我国有六亿人月收入仅有1000元。早在十多年前,中央民族大学张宏良教授就悲愤地指出,同样高速发展20年,日本人均收入就赶上了美国和西方,但我国人均收入仅相当美国3%。中国的大部分产出都被美国和西方免费拿走。大量国内资源都被用于生产各种工业消费品,用于供应西方,导致我国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资源在快速走向枯竭。早在2013年国务院就公布,我国有66个城市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自1995年以来,央行一直错误执行我国央行法第28和29条禁止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要求,由此造成现代人类社会最荒谬的现象,一个国家的央行,增发货币不能购买本国国债,借给本国政府;反而购买战略对手的国债,借给战略敌人,甚至将发行的20多万亿元人民币基础货币都免费交给战略敌人。难怪张庭宾先生称我国央行是美国央行的分部[15]。

      相反,美国央行法第14条2.2款明确指出,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是买卖美国各级政府的公债。美联储在其一百多年历史中,主要购买美国联邦政府国债。美国著名金融专家切凯蒂教授在所著的美国主流金融教科书《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2006年版中称[16] p411,美联储只持有美国国债。表明美国央行发行美元的依据是美国国债。今年新冠疫情爆发后,美联储在短短2个月就购买国债2万亿,给政府提供资金。在美联储成立后的一百多年历史中,美国国债一直是美联储发行美元的主要依据。美国央行法没有一条允许央行印钞购买外国货币或债券,第十条1.2款还明确禁止商业银行使用外国债券作抵押,到央行贷款。

      我国主流经济金融界一直主张与国际接轨,其实就是推行西方的制度。但在至关重要的货币发行制度方面,却不使用西方的制度,而是使用西方给殖民地制定的制度,将我国大部分经济资源和产出都免费交给西方,等于当西方经济殖民地,最近仍有央行负责货币发行官员发表文章,反对购买国债[17]。

      美国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很高,其生活在最底层的贫民,基本处于失业状态,却能获得政府救济收入,高于中国80%以上老百姓,自然能够吸引各国民众了。

    • 家园 题目似乎不够严谨

      不是美国的精英欺骗中国人。美国的精英主要精力还是美国国内。

      似乎可以理解成:问什么过去的宣传有意无意的强调美国在内的资本主义的优点,对缺点却批判不足。导致整个社会舆论向往资本主义,希望中国的制度向其靠拢。如果说这是一种欺骗, 我认同作者。

      但是同样的问题,为什么现在开始加大对国外资本主义的批判力度, 凡是都要中美对比,对比的结果都是美国吃枣药丸。结合头十几年的文章一起看,发现风格都一样,角色对换一下即可。

      被人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骗自己。刚出国的时候我也恨CNN,BBC,把垃圾精致的加工一下放到你面前。 就是那种穿着西装的骗子。但是后来渐渐的也没那么恨了。起码还加工一下,对你表示一点基本的尊重。很多新闻都是明目张胆的欺骗,人格加智商一起侮辱。

    • 家园 成了事,就全对了。

      历来如此。

    • 家园 因为有钱
    • 家园 一、 宗教愚民,培养了大批善良教徒

      宗教是美国文化中非常显著的一部分。与欧洲宗教衰落的情况不同,宗教在美国建国后持续增长:1776年去教堂的人数只有17%,到1850年翻了一倍,20世纪初期超过一半,现在已经超过60%。美国绝大多数人信奉基督教,但其他各种宗教也同时并存,这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很久以前,那些背井离乡不远万里来到美洲大陆的人,许多是为了摆脱国内的宗教。他们满怀希望,要在新的土地上获得自由。这种最初的愿望逐渐形成了对宗教的偏爱。

      在所有发达国家中,美国是宗教气氛最浓厚的一个国家。2004年一项盖洛普调查显示,大约41%的美国人都至少每星期参加一次宗教活动(这个比例高于一些发达国家几倍:法国15%、英国7%、以色列25%)。尽管大多数美国基督徒信奉基督教新教,但因为新教徒往往属于各个不同的教派,因此天主教教会拥有最多的成员。 调查显示,接近80%的美国人属于基督教的各种教派。剩下20%信奉多种多样的宗教,包括犹太教、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和其他宗教,还有少数无神论者。

      纵观整个美国历史,宗教在美国政治生活中一直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政治和宗教在美国一开始就是协调一致的。艾森豪威尔总统曾说过,如果美国的政治制度不是建立在一种深刻的宗教信仰之上的话,它就失去了意义。而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也指出;“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基督教对其国民的灵魂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通过宗教支配社会风貌,并且通过控制家庭生活进而控制国家。”

      美国精英利用宗教对民众进行道德熏陶和品行塑造。宗教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对个人的影响体现出来的,或者说,宗教主要是对个人品格和行为的一种强有力的道德影响。因而,宗教是美国社会中最大的道德资源。在美国,社会上所推崇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很大程度上就是常常被基督徒称许的基督教道德,就连美国社会在平时的公民教育中,也非常重视以培养良好行为为目的的宗教教育,并把它看作美国道德教育的基础。这些为宗教在美国行使道德教化的职能提供了良好条件。

      宗教道德教化的结果是圣经中所包含的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融入到了社会道德之中,并得到了美国人的广泛认可,形成了一种传统的道德力量。

      利用宗教培养民众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信仰。在美国,“公民宗教” 的宗教形式盛行。公民宗教是借助宗教情感表达的一种社会信仰,体现着美国人的民族精神一“美国精神”,即爱国、乐观进取、勇于创新、崇尚个人奋斗的民族精神。通过这些教育,不仅使美国公民自幼年起就时时处处感受到“上帝”的存在,而且“美国精神”也随之一点一滴沁人心脾,铸成他们的灵魂。“我们信仰上帝”成了美国人的座右铭,“上帝保佑美国”是民间使用率最高的、最诚挚的爱国口号。可见,美国的“公民宗教”在培养民族精神和社会信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成为美国社会的一种凝聚力量和美国人的一种精神动力。

      美国精英一直自诩美国人为上帝的选民,将自己的国家视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巅之城”,这是殖民地早期一批被封建领主迫害的教徒移民到马萨诸塞,笃信他们的使命是帮助人类摆脱奴役,并肩负着拯救世界的神圣使命。虽然在独立时这一教派人口很少,微不足道,却其主张被美国精英用于反抗英国各级封建主包括国王的思想武器,成为美国意识形态的核心理念。美国的很多普通民众则在美国精英的召唤下,经常到世界各地推销美国的文化,真诚地帮助各国老百姓,以及真诚地帮助在美国的外国人。大多数中国人,在与美国民众交往的时候,常常能感受到美国民众的善意和帮助。

      美国在成为全球意义的帝国的过程中,单纯的唯物解释是不充分的,必须意识到“天命论”的观念作为美国的持续性扩张的原动力作用。在“西进运动”中,正是“Manifest Destiny”作为一种指导信念完成了美国疆域主体的建构,报纸评论家苏利文曾向民众呼吁:“上帝应许我们整个新大陆,通过联邦自治实现个人的自由权利,这是昭昭天命。”

      在国际关系中,很多美国人相信自己是纯洁的,高尚的,利他的,优越的具有拯救性的力量。这固然有一厢情愿之嫌,但是不可否认,美国介入战争都是广泛宣传,基于一种普遍意义的价值理念,否则根本无法说服国内的民众支持战争。比如美国参加一战,即以美国的理想主义取代欧洲的强权政治,而参加二战的目标则是使世界摆脱法西斯主义的奴役并建立以个基于“四大自由”的新世界秩序。正如威尔逊总统所宣传的:“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理想主义国家,这个民族的心灵是纯洁的,这个民族的心灵是诚实的,它是历史上伟大的理想主义力量。”美国精英总是用这种宣传,打动美国人心。

      对比国内最近几十年来,一切向钱看,在道义上就无法与美国相比,培养了大批精致主义者,自然无法与美国老百姓媲美。

      • 家园 美国宗教圈作用很大,其中极端狂热分子是非常邪恶的

        它们天天宣传幻境,所以无惧现实末日。

        底层生活富足时,盲目跟从天赐的概念。破产时有的转为清醒,有的走进极端。极端的一小撮就能生大事。

    • 家园 自私是动物的本性

      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是人性的本能选择,为富不仁是这种本性发展的必然结果。“舍己为人,天下为公,为人民服务”。这些话说起来高尚,实行起来都是逆水行舟,很容易避免失败的结局。

      我以前很难理解为什么前三十年国家受益于国家平民化教育培养出来的那些精英,后三十年上台掌权以后个个不懂感恩,吃相难看,对底层下手毫无同理心和怜悯心。

      再看看潘石屹这个源于甘肃最穷地方出来的穷小子,搞房地产发财以后一门心思当公知,千方百计搞颜色改变。一旦形势改变,马上转移资产远遁美国。

      只能说,自私是动物的本性,为富不仁是必然结果。美国的制度是富人们制定的,是资本的天堂也是放任人性自由发展的天堂。国内精英们向往美国是他们人性的自然选择。

      不光是有钱人,有点本事的人也这样。比如高晓松为代表的一帮知识分子,最向往和喜欢的时代是春秋战国,是解放前的民国时代。为什么?就是这样的时代是他们这些人利益最大化的时代。至于当时国家的动荡和普通人的悲惨命运,又和他们有什么相关。

      所以说本性难为,回到当今习总搞的这套,我作为老百姓当然希望他成功,但是最大可能就是那个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

      • 家园 绝对自私的人类都被淘汰了

        看历史的话,人类社会从家庭,氏族,部落,国家,社会组织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

        绝对自私的人,被更大的组织所淘汰。

        西方国家也有清教徒的奉献精神。西方国家从一战、二战的血腥中挺过来,也依赖的是军人和国民的奉献精神。

        绝对的自私,是大型组织的取死之道。

        ------

        改开以来,跟西方白左同步,极端自由主义,极端自私自利,这种社会,都是行将没落的腐朽社会。

        通宝推:海峰1,
      • 家园 不推则亡

        就生物而言,自私(定义为占有资源,包括最小共同体)只是的本性(定义为生物学主体不变的性质)之一,如果从基因和演化出发,自私和利他都可以说是本性。甚至连反抗本能都可以说是本性,不管是对抗自身的生理反应(包括后天习性导致的),还是违背趋利避害、适者生存的原则。

        其实不讨论生物学主体,也不讨论什么人文价值,单纯从社会这点考虑,显然也不只是自私这么简单。就像之前说演化博弈,社会学主体的行为方式在博弈中适者生存,会形成自发秩序,而这种秩序很可能是违背本能的(合作、义务/文化习性),或者为了更高利益(群体、社会、人类…),不再局限于自私。当然有些时候依然是以自私(个人利益)出发的,比如公平、民主,实际上在追求这些的时候,远不止自私(牺牲个人利益)。

        就结果来看,或者就历史现象而言,远不是自私能够解释的。其实这就像柏杨和唐德刚的区别,前者热衷于发现(中国)人的劣根性,后者则指出我们不应该忽视那些烈士圣贤。他们是为了个人利益而行动吗?

        其实自私和利他就像性恶和性善,对于一个行为学主体来说,是没办法得出结论的,因为同样一个人,在这方面会自私,在某些方面却会利他,不管是否出于自身利益。除了演化来的社会秩序之外,还有人文价值的启明。

        当然,这些人不惜用个人利益去牺牲公共利益,整体而言,当然是十分自私的。

        我觉得,今天搞这一套,是为了文明的存续。否则人人自私,这个社会造就瓦解了,退化到丛林社会,有什么未来可言?难不成回到原始部落状态?不管是否成功,只要能够看到这种努力,看到有人指明这样一个方向就足够了。至少,这种最高价值依然是被认可的。

        历史上有过许多发达文明,璀璨闪耀。可是他们都消亡了,只有中华文明能够延续至今。无非就是有没有这种价值的区别。一方面,可以说他们尚未迁跃到人心秩序,一方面,可以说他们太过自私,不管是社会还是个人,最终都无法延续。

        就像编号兄说的,求生得生、求死得死。醉生梦死的自私,或许可以猖狂一时,但已经没有任何未来可言了。何况没活到头就毁灭的还少吗。找例子是永远也找不完的。自私和利他本来就是人类生活的两面。只是想说,人性从来不止一面。

        就人性而言,我不认为只有生物学和社会学这么简单,两者都太浅薄,甚至只是提供了一个基础,完全无法解释人类的道德生活。就像解释一个人有作案工具,却无法解释他为什么作案一样。

        根本问题还是在于价值。

        只是自己的表达向来糟糕,姑且不说了。其实最近案件的讨论和之前编号87405兄的帖子就很有价值。

        ---

        以前忙总还是谁说过当年存在主义的影响,我觉得不无道理。因为对于存在主义来说,有的只是存在于历史中的人,结果当然是个人主义和极端的工具理性。存在主义取消了最高价值,甚至是只是比个人更高一点的价值,将一切交给个人,当然只会把人都当作物品,只会发现人性的卑劣(准确的说,是产品质量的好坏)。

        如果把价值实现也等于个人利益,把不同层次价值的都归到这个起点身上,自然也是除了自私什么都没有的。可这是典型的混淆概念。

        从这点讲,社会思潮对人的影响不可谓不大。类似的还有科学主义。可以说现在这个结果,不完全是人性本能导致的。

        ---

        有两点忘记说了,其一是统计,其二是空间。统计是指,好坏我们无法统计,而且不管如何统计都是造假。对于好坏的感觉主要取决于空间状态。空间是指空间秩序,表面上是社会学和心理学空间,比如社会运行状态和个人心理活动所构成的场域。但根本来说是对秩序之应然的认识,是人心。人心是什么样的?应该是什么样的?会怎么样?这种看法显然会受到所谓(主流)价值的影响,进而决定其他看法,和真正的统计结果或者社会状态毫无关系。虽然也会因为这些反馈而变动。

        换句话说,本性,其实是人类社会(认识)最根本的基础。这方面有四种说法,皆有、皆无、性善、性恶。皆无和性恶实际上等于皆有,所以只有两种,皆有、性善。这就是个人选择问题了。至少我觉得应该是性善。因为性善的性,是将生命(形而上主体)不变的潜能定义为性质。而其他的性,是多种不同主体的混淆,无法一以贯之,成为我们道德生活的根基。

        通宝推:红军迷,
        • 家园 我觉得你混淆了自私和愚蠢,两个是不一样的

          引用:否则人人自私,这个社会造就瓦解了。

          这里逻辑不通。为什么人人自私,社会就会瓦解? 按照这个逻辑,任何合资企业都建立不起来。资本家老板,那可是无时无刻不自私,杀头生意有人做,赔本生意没人做。但是人家也能够合作,也能够为了长远投资。

          你理解的那种自私,也许只是鼠目寸光,根本看不到长远利益,甚至连自己的利益是什么都不知道。这里根本谈不上自私。真如我们不会指责猪狗自私,人家本性就是如此,就是那个智力水平。其实我们人类社会很多人,并不比猪狗高明多少。

          如果社会瓦解不符合我的利益,我当然要推动维持这个秩序。这里的出发点还是自私,纯粹是为我自己考虑。譬如我住在西方小国,疫情横扫,我对洋人其实没什么感情,洋人死得满大街,那我也不会皱一皱眉头。但是出于我本人的利益,我还是希望蠢货不要上台,防疫还是要重视。

          引用:历史上有过许多发达文明,璀璨闪耀。可是他们都消亡了,只有中华文明能够延续至今。无非就是有没有这种价值的区别。

          这个论断,我觉得跳跃太过。没有什么永生,任何民族都有兴盛衰亡,任何一个物种都会消失。中华文明虽然延绵长久,但是也不过是几千年。非洲直立人三百万年前就出现了,三百万年哪,整个人类历史的三百倍以上啊,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一波又一波。你觉得中华文明接下来能延绵三百万年吗? 我不是很有信心。

          时间尺度只要一长,什么道德价值之类,就会显得很可笑了。

          • 家园 之前案子的回复已经说过了

            人人自私导致的社会瓦解,潜兄也不是这样认为的吗?这里只是省略掉了过程而已。

            其实潜兄已经发现问题所在了,长期利益的自私和前面所说的自私不是一回事,因为生物学主体的自私和社会学主体的自私完全不是一个东西。行为学主体的自私,和社会学主体也不是一个东西。而社会学主体,因为演化发展出来的,不只是有自私。而行为学主体,因为因缘际会,很难说出于自私。

            单纯这两个层面,我认为前文已经说清了。这就是为什么用XXX学主体指代人的原因。

            生物学的自私,会经由社会学的自私,形成行为学的自私。这是不讨论人文价值的情况。而且仅仅是讨论这三者,也不只是自私。结果就是有自私有利他,或者说性有善有恶。

            我的意思不过是,这些阶段,每个阶段都还有价值进行判断和选择。就像好坏一样,他们到底是怎么来的?

            而做出长期利益的判断,不仅仅是社会这么简单,比如共产主义总是为了全人类的未来,他们有什么现实基础吗?既然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怎么就知道那是未来所向往的社会和道德呢?

            我的意思无非是说,除了具体的社会形态,还有更高一层的价值。而中国一直有这种价值存在,所以才能一直救亡图存。这和潜兄的论断是两回事。以潜兄的视角(表达方式)出发,我认为中华文明能活到现在主要是偶然,价值是必要但不充分的因素。这里只是在强调必要,而不是说给出完整的因果关系。

            这就是表达和理解的问题了。

            通宝推:潜望镜,
            • 家园 继续补充

              道德问题和宇宙问题是一回事,都是待待无穷的,但是从中发展出来的形而上主体(本体)不是一种东西。道德是潜能发展。宇宙是本原生成。作为宇宙本原或者说为现实世界奠基的超验主体,它可以是通过我们知行过程中所认识到的道理(逻辑)构建出来的,所谓总万物之理是也。而道德不能,因为道德不能等于任何实在,所以他一开始就只能是形而上的存在,而且也不能作为本体发展出来什么。超验主体中的逻辑原则可以制造出具体的实在,而且是稳定不变的,比如我们知道可燃物+燃点+氧化剂可以制造出火,就总是能够制造出火。只要满足这些条件,这些定理是超越时空的。但是道德本体中的指导原则,比如忠、义,永远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他们永远是变动的。

              如果将道德等于规则,实际上就是用超验主体中的逻辑原则替代道德本体中的指导原则,将道德固化在某一个时空,必然只能是线性发展的。而且这等于取消了道德,只剩下科学主义,或者存在主义。因为对于事实的科学或者历史中的人而言,没有任何先验的东西可以指导他们的行为。结果就是事实上的原子化。因为哪怕是最基本的共同体,家庭,都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了。有,也只是出于所谓生物学主体的生理本能,或者社会学主体的价值灌输。和个人想法,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从那个帖子一直说到这个帖子,因为这讨论的是社会甚至文明的根基,也是中外最大的不同,这不是说国外没有过以道德作为基础(比如基督教的道德),而是已经现代社会消磨得差不多了。最简单的事实就是,中国传统以孟子的性善作为社会根基,以荀子的性恶作为法治根基。霍布斯以性恶推导出来的恐惧作为社会契约的根基,后来发展出社会学主体的自由与民主。这是现代西方社会的根基。这就是中外最大的不同。

              也许大家并不了解这些具体是什么。但表现符合或者知道那个更高价值的存在,并且追寻就足够了。典型就是以德治国,讲究道义。具体的方法策略层面上,我们当然还是可以血淋淋的斗争,但是依然要有最高的价值进行启明。如果没有,或者用事实层面的去替代价值层面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纳粹,但即便是纳粹,他也有一个所谓的价值存在,那就是雅利安人高于一切,而相关的研究是基于这个价值出发,而不是从事实中得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总有人会觉得当代的价值虚无和民粹主义已经往当时的德国靠近。

              谈到这里,我的意思无非是,价值和事实是两回事。大家多是在用具体事实去代替价值,而那些具体事实是可以轻易反对的,只要去分析成立起的前提预设即可。比如扶不扶,只要设置一个可以扶的条件,还是会扶。但是价值问题在于,会把扶直接取消,扶不扶根本就不存在了。还谈什么具体事实。(当然未来也未可知)

              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之前的帖子也说过,因为上一个级别的事实,可能是下一个级别的价值。同时由于现在存在普遍混淆,不管是这里说的各种主体,还是司法那里说的用局部的程序正义去替代实质正义,都是把不同的事情搅在一起。而这还不是因为我们本能上察觉不出来,反而是教育和公知群体洗脑的缘故。

              ---

              我回复的那些胡言乱语,很多是一回事。不管是共产、资本、医药、司法、道德、儒家、女性主义……还是别的什么,都是在说一个序列的变化,过程后面的东西取消或者代替了前面的东西,甚至将整个过程等于自己。然后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说实在的,这其实是汉语最基本的思维……也是20世纪早期哲学的共通之处。

              中国语言是通过形象符号来模仿、模拟自然,以象征、显示世界,进而认识、把握对象。也就是说,形象语言表示主客关系的一体相即,主体运用形象语言以整体地把握对象:由于主客是统一的。形象语言就成了象、言、意三层结构体。中国形象语言中,语言的结构法则、语言与所指对象的关系以及语言与使用者的关系也是统一的,即语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三者是合而为一的。语用虽有外在语法制约,但内在的“意”是主客交融而呈现的形象,“意”既为“象”,而“言”又是形象的,就是说,“意”可变成“象”和“言”,也可变成“无象”和“无言”。与此相应,中国形象语言对名词、动词、助语的形态不加分别,而是要求主体通过语用环境、条件的差异去领会、体验语义。——方以天

              那就是汉语是分析语,概念要按情况分析(情景分析),要考虑前提预设(意向性分析)。前提预设一旦发生改变,概念也就发生改变(意义不同),不再是相同的含义(本体不同)。而现在,变成了统一而且唯一的含义……

              比如上面所有的XXX学主体,说的都是人。如果混在一起,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人天生如何,就是如何。已经封建思想和没有任何区别了。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基因研究和神经生物学论证一个人有天生的攻击/暴力倾向(有这样的节目),进而这个人是恶的,但是社会发展可以约束,价值观念可以改变,因缘际会可以阻碍,进而这个人在社会学意义上并不是恶的。在行为学上,由于有社会规则、价值观念,还有因缘际会,也可以达成善的行为,并且通过社会激励和个人价值实现一直继续。那么还能够轻易地判断这个人的善恶吗?

              而上面的帖子,也是现代的一种风向,就是用生物学主体去替代所有情况,你不觉得可笑吗?而且这已经是许多司法判断、文化研究的基础了,尽管能够证明的只是绝对少数人,但已经制造出了可能性。这样的后果是什么?

              想想现在那些女权的煽动是怎么来的?所有的对立,都是这套手法。

              那就是人性是恶的,你必须恐惧,你只能恐惧,你只能选择交出你的权力,渡让你的利益,经由这些代表(不管是知识权威、社会团体、还是政府组织)来帮助你更好的生存。

              这已经是最恐怖的宗教了。

            • 家园 多说一句

              如果以价值(道德)讨论,那么就会出现价值的形而上主体,而这个主体是无法对应任何实在的,只能说某种实在“属于”这个主体。比如我们既可以认为人有忠义,也可以认为动物忠义。而由这个主体出发所对应的具体主体,比如前文三种,就会变成价值的生物学主体、价值的社会学主体、价值的行为学本体。进而,整个序列就会和案子回复那里一样:价值→理念→种群→个体→行为[1]。

              其实我们可以从后四个阶段,找到那个指引它们的东西,比如善恶好坏,而且你还可以无穷的推导下去,到底什么才是善?什么才是好?

              对于个人来说,或许是儿时的体验、他人的教导、社会的影响,甚至是本能冲动。但这就会有两个问题:

              其一、最开始的那个善是怎么来的?毕竟,如果是传递来的,必定有一个起源,不然怎么就知道那是善呢?

              其二、不讨论起源,或者不讨论这些情况、脱离这些阶段,也总是能够察觉到善存在,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陷入辩证法难题了,不讨论一就得讨论二,不讨论二就得讨论一。当然我们可以都不讨论。但是感觉到事物背后有这样一种价值存在,无论是好还是善,都已经证明了不只是事实层面能够决定的事情了。

              我的意思就这么简单,推,是让人知道有人肯定这种价值的存在,不管他到底是什么,只要知道价值并不是虚无飘渺的东西,并不是只有历史中存在的人,就足够了。

              因为价值是生存的基础,是意义的来源,会指引我们的行动。哪怕是科学,如果不是有这样一种价值在指引我们,又有什么研究和发展的必要?哪怕某些时候,只是出于事实层面的利益?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你不知道好坏,怎么就知道他是好坏呢?

              [1]种群=生物与社会。它们是互相纠缠的,都局限于具体时空,所以之前回复直接以社会代替。这里则选择种群。

    • 家园 用斯大林的话来形容

      就是:胜利者不受指责。换句话说,胜利者就是正确的。

      近代以来,西方胜利了,这是一个基本事实,所以西方不受指责而且代表正确,这是我们这个丛林世界最古老的法则之一。

      西方说的,一般人就认为或者潜意识设定为正确,因此他们就可以毫无顾忌的欺骗。

      打破他们的欺骗,还得有实力,能够不断地赶上和超过西方,他们的话语霸权自然就会解体。

      通宝推:燕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