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说一说张学良 -- 天空不空

共:💬145 🌺451 🌵1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说一说张学良

    其实也没什么可说的,第一,站在一个小老百姓的立场上来说的,第二,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工具来进行分析

    张学良出身旧军阀,有其反动性,乃至918不抵制,都是对同胞的罪孽,没什么可说的

    西安事变有功,对民族有贡献,大陆给予了张学良很高的评价,这也是事实,没什么可说的,这一部分是用唯物主义这个工具分析出来的,

    从旧军阀的反动走向西安事变的进步,这体现的是辩证法,

    宣传张学良,可以宣传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当中的功绩,也可以宣传张学良从反动走向进步的心路历程,但不能把918不抵抗政策合理化,不能洗白不抵抗政策,不抵抗,就是卖国,就是对同胞的犯罪

    至于1931能不能打赢,我想说的是,自1840年以来,中国对列强的任何一场战争,胜算都不大,第一次鸦片战争,面对英军有胜算吗?第二次鸦片战争,面对英法联军有胜算吗?1885年的中法战争胜算大吗?打不赢就不打吗?

    清政府的半殖民地地位,要从两个视角看,第一,半殖民地丧权辱国,腐败无能,这是事实,但换一个视角看,半殖民地,再怎么样,也比殖民地强吧,清政府就是再窝囊,没把东北搞成殖民地吧,没一枪不放,把东北丢给日本人,不抵抗还有理了?

    通宝推:潜望镜,唐家山,真离,东方白,
    • 家园 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与天空兄商榷:

      正确的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所谓“张学良918不抵抗,造成东北沦丧”所含的“只要张抵抗,东北就不会沦丧”,即历史进程系于一人一念之间,这是属于唯心史观。不知道天空兄是否同意?

      另一个关于清朝导致中国成为半殖民的问题,也是如此。即把中国沦入半殖民地,归结于满清朝廷、进而归因于满清民族。而不去分析中国农业社会的结构、阶级,特别是究竟是哪个阶级才是中国社会真正的“专制、绝对统治”的阶级。这其实也是唯心史观的一种。

      第三个比较唯心的问题,就是“打不赢也要打”。实际上,无论是918、还是二鸦,都是存在中国(人民)战胜外国入侵者的条件与可能的。之所以战败,是站统治地位的利益阶级的“选择”,而非“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战胜。

      教员领导下的TG,对张的评价是符合唯物史观的,即918事变导致东北沦丧,张要负责任,但不是主要责任。这个观点我一直认为是对的。

      至于在当前,摆出一幅“爱国”的幌子,要搞对满族的清算的,有一个算一个,实质上都是中华的敌人。所谓的“历史的、学术的”观点,都是新清史的分支,都是站不住脚的。

      通宝推:真离,
      • 家园 天空兄在巴博萨船长那个楼,提出过明清的“后勤”问题

        包括对清朝评价的问题,其实都涉及到一个更基本的问题: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华的构成,究竟是怎样的?直白说,农业文明时代,中华文明究竟只是汉族为绝对主角的农耕地带文明?还是农耕+游牧组合而成的文明?

        先说我的观点:中华古代农业时期的文明,不是仅仅汉地的农耕文明,而是农耕+游牧组合而成的文明。这个文明的过程是2000多年的“战争与和平”组成,有一点点类似“春秋+战国”最终才创造出了一个大一统社会政治结构。

        农业文明时代,上层建筑(暂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同义词)要解决的是一个社会等级秩序下的土地所有权系统问题。大一统的治理结构,既需要思想意识、价值体系,也需要足够的暴力能力,来维持、修正(平复地区随时的小乱)。

        在这个暴力能力中,马的获得能力、骑兵的训练成本,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自秦汉起,大一统中央治理天下,如果没有足够的这两点,大一统的能力就大打折扣,一个很小的地方变乱,就很容易变成天下大乱。

        不仅中华是这样,西方封建社会也是这样,马匹+骑士是维护封建秩序不可缺少的暴力能力。

        理解了这个农业文明的唯物史观,就可以明白1840年前中华文明200多年的王朝兴衰,为什么一直农耕与游牧总是纠缠在一起?

        从秦说起:秦灭六国,针对的是六个内部新旧势力矛盾重重的国,因此统一六国的战争进程,靠步兵为主就可以完成。但是在秦统一天下后,原来的秦制步兵,其响应速度就对付不了各地风起的义军。

        汉初之所以在分封上“倒退”,其实也是中央政权缺乏暴力能力——没有骑兵就没有足够的响应速度。后来逐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和中央逐渐掌握的足够的马匹和骑兵,有直接的关联。汉武帝与匈奴的战争、大宛马之役等,其实都是大一统政权为获得马匹和骑兵资源而起。儒家书呆子不懂这一点,把大一统的手段只认为是思想意识、认为取决于“君王道德”,所以假设王莽改制能够有意识的先在中央掌控骑兵,其后续的历史展开肯定是不一样的。

        东汉兴起,光武帝核心的部队就是上谷渔阳的骑兵。

        在这里,还要说明的是:一方面,农耕地带大一统中央政权的统治,需要游牧地带的马匹、骑士。另一方面,掌握了马匹、骑兵的武装集团,只有控制了起码一部分的农耕地带,才能获得粮食和铁制兵器,从而进一步组成超越草原游牧生产方式所能支持的、更大规模的武装集团。

        因此三国之后四百年分裂,以及此后开端的隋唐,中华社会的皇帝就开始了汉人、草原民族轮流坐皇廷的朝代轮换。

        汉地,也就是农耕地带马匹的饲养成本、骑士的养成成本,粗略估计是草原游牧民族的N多倍。历史的进程实际上不断被这种不对等的战争所影响。宋代之所以对外孱弱,就是因为宋代完全不掌握草原地带的马场。

        宋、明两朝之所以士大夫能有巨大的话语权,也和中央政府缺少马匹、骑士资源有关:地方民乱,要靠士大夫乡绅来镇压,因为中央缺乏对马匹、骑兵资源。从而导致这两个朝代,朝廷向士大夫阶层征收税赋特别特别困难:你稍微要多收,东林党就给你搞出个方腊什么的。

        而清王朝之所以能从农耕地带收取到超过明代十倍的税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到1840年前,八旗的骑兵+蒙古的马匹使得镇压民变这件事,朝廷并不依赖江南士大夫乡绅。等到太平天国时期要靠曾胡左的团练来镇压太平军,清朝就进入完蛋的日程。

        清朝的皇帝,既是农耕地区的天子,也是游牧地区蒙、新、藏的大汗,这是中华在农业文明时代的最高统治者。满清从征服科尔沁、内蒙、喀尔喀蒙古,到征服葛尔丹蒙古(新疆、回部)、收服对蒙古各部落影响巨大的藏传佛教地区,都是整合了农耕、游牧地区之举。从这个角度,清王朝与李唐、刘汉、朱明等是一脉相承的。

        通宝推:北纬42度,
        • 家园 只中央军掌握骑兵不可能啊

          骑兵对后勤依赖更大,又在自己土地上,骑兵调动随地就食不可能。。。只中央掌握骑兵的话,打仗时调动到边境就得把自己搞个半死。。。

          汉武帝时,汉朝先有了马和骑兵才去打的匈奴啊。。。

          而且养马的场地,首都,中央地区也没法提供啊。

        • 家园 吐个槽,清朝哪有十倍于明朝的税收。。。

          那是拿清朝全部收入和明朝的太仓银这一部分收入去比,这么胡乱比较才能得出10倍这个离谱的数字。

          清初的财政能力比明末是强一些,但并没十倍那么夸张。考虑明清财政,得考虑白银的贬值,明清中央地方的财政收入比例,中央不同的财政收入体系综合来评价,太仓银那300万两仅仅是明朝财政收入的一部分。

          至于藏传佛教在蒙古的传播,明朝给俺答汗修的仰华寺经常被人华丽地无视了。

          在我看来,明朝把蒙古人编进卫所,和清朝把蒙古人编进盟旗没本质区别。只是明初北方太残破,收编的蒙古人大多安排在陕西等地,塞外那时候是无人区,蒙古人长期躲在漠北,还能得到中亚源源不断的补充,他们可没像清朝那样同时被沙俄从北面和西面拦住退路。

          通宝推:老老狐狸,
          • 家园 一直期待阴兄参与这个话题,现在终于来了,欢迎

            首先呢,接受阴兄的意见,修改为:清代以银锭形式的税收,十倍于明代银锭形式的税收。这样就比较严谨了。而且清代也是收粮食等实物税的,这一点并不影响我上贴中的观点。

            实际上,我最近一个很大感悟,即骑兵对于大一统农业文明的重要作用,这个“悟”离不开阴兄提醒我注意到的、关于清军自江南出发奔袭荆州,以少胜多击败大顺军余部那个历史。这个也是骑兵对于安定大一统农业文明秩序的重要作用的一个佐证。

            至于卫藏在明清时期与中国农耕地区的关系,阴兄就没必要死抠字眼了吧:首先是朱棣搞的“地理大发现”,有郑和之日本、东南亚、印度波斯阿拉伯、乃至非洲之行;有亦失哈对黑龙江、西伯利亚之行;有对蒙古、新疆、阿富汗、哈萨克斯坦中亚地区之行。但就是没有对卫藏地区的“地理大发现”。“金瓶掣签”对于卫藏的控制力度,也是明代对卫藏的影响不可同日而语的。

            其次,在朱棣之后,明朝也完全丧失了类似福康安40天急行军穿越青藏高原的骑兵能力。现在人都知道:国家主权在大炮的射程范围内。在农业文明时代,或可以表述成:在农业文明时代国家权力在骑兵能到达的范围之内。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汉、唐、宋、元、明、清的历史一致性。

            因为这个“农业文明时代的国家权力在骑兵能到达的范围之内”,所以程朱理学的“天理”其实就是狗屁不如。士大夫阶级有意无意地破坏中央政权对农耕、游牧交接地带的卫所制度,破坏中央对于蒙古编户的养成,根本就是破坏中央对于骑兵——低成本的马匹和骑士——的掌握。

            总之,农业文明时期的士大夫阶级、程朱理学之徒、宋明东林党,是真正的中国百姓的敌人。这和今天的公知、新东林党是类似的。

            • 家园 补充一下,福康安入藏那次,当地征召的土司兵8000余人 -- 有补充

              自己带的军队也就2,3千人。

              这种当地征召几千上万土司兵在明朝很常见,明人不觉得这有啥好大书特书的。也就清朝把这点事吹得震天响。

              明朝征召个9000土司兵去安南围剿莫式乱党也没啥大书特书的,这种入别国国境剿个不听话的土邦什么的,大明根本都不觉得算是什么十全武功之一好么。

              明确治藏差异的本质就是所处的环境以及所抱持战略思维不同,

              论对于少民自主权的尊重以及文化上的融合,其实大明是做得最好的。

              元明清三个朝代对于治藏手段的不同,主要还是取决于不同的统治思维。但你要说大清的驻藏大臣和小规模的驻军制度,元和明就办不到吗?那真的未必。

              可一堆人要证明他满清就是高人一等也真是让人无语。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补张8000土司兵的出处 -- 补充帖

              点看全图

            • 见前补充 4887037
                • 家园 搞笑了:“屯土兵丁”就是“当地征召的土司兵”?

                  “当地征召”还用“先后派赴西藏”?

                  再建议一下:给证据要注明来源。

                  查百度“廓尔喀之役”:“福康安于十二月二十日离开西宁,严冬中走上寒冷荒凉崎岖的青藏高原,并站兼行,乾隆五十七年正月二十日(1792年2月12日)到拉萨,全程将及5000华里,包括耽搁日数在内,用了50天。”——十二月、一月横跨青藏高原的行军!

                  再看一下18军进藏:“1951年5月25日,毛泽东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立即派出必要兵力进驻西藏。

                    经过充分的准备,7月25日,18军首先派出一支400余人的队伍,作为人民解放军入藏的先遣队。

                    “先遣队的任务是先行进入拉萨,并了解沿途情况,向西藏人民宣传和平解放西藏的意义。”曾经担任过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的阴法唐介绍。

                    在先遣队向拉萨进军的同时,18军军长张国华、政治委员谭冠三率军直机关、警卫营从昌都出发,于10月26日到达拉萨。”

                  ——四川征招的“屯土兵丁”,能赶上解放军速度的一半?

                • 家园 这古人的字,真的甩我十万八千里、。。。。

                  大G掩面而走。

              • 家园 对阴兄引用的“8000土司兵”严重怀疑真实性

                与阴兄争论的实质,是讨论:1、究竟什么才是中华/中国人的主要敌人?2、中华大一统农业文明究竟是单纯的汉族农耕文明?还是包括农耕+游牧二者兼备的文明?

                我的观点是:1、士大夫阶级是中华大一统农业文明时代的国家蛀虫和老百姓的敌人。2、将满清王朝看做中华文明之外的异类,不论是清粉还是清黑,都是与美国费正清团伙搞的新清史站在了同一立场。

                3、中华大一统农业文明,其唯物基础离不开中央掌握有能力的骑兵资源这一物质条件,因此大一统农业文明是农耕+游牧二者兼备的文明。

                阴兄所说的“明人”“明朝”,其实很多情况下说的就是“士大夫阶级”。

                阴兄提到的侯显,也是宦官。究竟是谁让我们“无视”了朱棣麾下这几位地理探索者?搜网络,有《明史 侯显传》,笔者显然是阴兄所爱、我所痛恨的东林党余孽黄宗羲、万斯同之流。关于侯显,他们是这么编排的:

                “  侯显者,司礼少监。帝闻乌思藏僧尚师哈立麻有道术,善幻化,欲致一见,因通迤西诸番。乃命显赍书币往迓,选壮士健马护行。元年四月奉使,陆行数万里,至四年十二月始与其僧偕来,诏驸马都尉沐昕迎之。帝延见奉天殿,宠赉优渥,仪仗鞍马什器多以金银为之,道路烜赫。

                  五年二月建普度大斋于灵谷寺,为高帝、高后荐福。或言卿云、天花、甘露、甘雨、青鸟、青狮、白象、白鹤及舍利祥光,连日毕见,又闻梵呗天乐自空而下。帝益大喜,廷臣表贺,学士胡广等咸献《圣孝瑞应歌》诗。乃封哈立麻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祐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领天下释教,给印诰制如诸王,其徒三人亦封灌顶大国师,再宴奉天殿。显以奉使劳,擢太监。

                  十一年春复奉命,赐西番尼八剌、地涌塔二国。尼八剌王沙的新葛遣使随显入朝,表贡方物。诏封国王,赐诰印。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诸国,复命显率舟师以行,其国即东印度之地,去中国绝远。其王赛佛丁遣使贡麒麟及诸方物。帝大悦,锡予有加。榜葛剌之西,有国曰沼纳朴儿者,地居五印度中,古佛国也,侵榜葛剌。赛佛丁告于朝。十八年九月命显往宣谕,赐金币,遂罢兵。

                  宣德二年二月复使显赐诸番,遍历乌斯藏、必力工瓦、灵藏、思达藏诸国而还。途遇寇劫,督将士力战,多所斩获。还朝,录功升赏者四百六十余人。

                  显有才辨,强力敢任,五使绝域,劳绩与郑和亚。”

                编排朱棣因为听说“乌思藏僧尚师哈立麻有道术,善幻化”,所以派侯显去找,既没有一个字写要继承元朝辖域,也无开疆招降,仅仅是朱棣迷信法术。招来之后,做法使“卿云、天花、甘露、甘雨、青鸟、青狮、白象、白鹤及舍利祥光,连日毕见,又闻梵呗天乐自空而下。帝益大喜”——阴兄信这种鬼话吗?

                拿侯显与郑和比,也很扯。郑和船队十万兵下东洋,日本才会交出倭寇;2万7下西洋,设立旧港宣慰司,说郑和管辖了同西洋的航道诸国,这靠谱。说侯显去给点金币赏赐,就能止战,那就是士大夫、程朱理学之徒骗人的鬼话,更何况侯显回途遇寇,这贼寇不是乌斯藏的?

                罗专家一口咬定“明朝对卫藏的管理”(优秀)“值得细细品味”,本质就是基于士大夫阶级立场和程朱理学之徒的观念。搞死朱棣之后,三杨于谦等文官集团立即终止郑和下西洋、销毁航海资料、放弃旧港宣慰司、放弃安南,放弃河套九边之外的卫所,放弃奴儿干都司。他们之所以夸赞“明朝对卫藏管理得好”,真意是证明他们放弃这些朱元璋、朱棣打下的疆域是很”合理“的。

                “对于少民自主权的尊重以及文化上的融合,其实大明(士大夫、程朱理学之徒、东林党)是做得最好的”——我先去吐一会儿。

                • 家园 这还真是明朝谣言大合集,奴儿干都司的职能早就并入辽东都司

                  要是明朝真是彻底彻底放弃了努尔干都司,努尔哈赤是怎么当上明朝的龙虎将军的?

                  明朝在辽东的卫所一直在增加,到万历年间已经增加到了300多个,远远超过明初。

                  弃安南形势更为复杂,某种意义上来说,安南当地政权已经发展出远超西南土司的独立性,很难温和吞并。偏偏明朝的政策太温吞了,没像处理大藤峡流民那样心狠手辣,自然事倍而功半,维持不下去。

                  我们后人做地图填色游戏很开心,古人要背井离乡移民从南方包邮区移民到边疆吃沙子可真不容易。无论是云贵还是西北,洪武时期征发的移民只有不到3成在当地安家落户的,其他估计都逃散了,估计明朝中前期大量流民就是这么来的。但这能怪古代老百姓觉悟不够吗?

                  河套在明初一直是无人区,谈不上弃不弃。塞外卫所早在洪武年间就不断内迁了,很多只是名字没改,明初的国力没法支撑塞外卫所。

                  不要说塞外了,洪武年间穷地连宁夏都弃过,那时候可没啥劳什子东林党。

                  除非把番薯土豆玉米带到明初北方,不然换哪个脑袋清醒的统治者都会内迁卫所。不然像现在键盘侠说的那样硬挺在塞外,巨大的后勤成本只会让明朝提早150年GG。

                  至于东林党成了公知的代名词也真有点以今度古了。

                  下西洋的郑和是太监,打把辽东搞得一片狼藉给了努尔哈赤可乘之机的也是太监高准。文人有慷慨报国的,也有和勋贵太监一起挖墙角的。整体来说,明末勋贵官绅太监,挖墙角的何止一个东林党。

                  但是明朝在文官操持下,好歹维持了快276年。比起前面的宋元稳固多了,两京一十三省的核心区也在封建王朝中空前绝后。

                  接下来的清朝有洋人全力帮忙还没那么久的国柞呢。

                  至于文武地位扭转,还真很难单纯怪文臣阴谋论,大明真没有像大宋那样刻意的压制武将。配享太庙的都是武将,200多年后才加入一个刘基,明初皇室和武将联姻也非常普遍,连宣宗都感慨,我大明对武将礼遇甚厚。

                  上曰:

                  我国家待勋臣礼意尤厚,太祖皇帝开国功臣,太宗皇帝靖难功臣,子孙世袭其爵,年幼者给全俸养之。置武学,教之书史。稍长,俾习武艺。俟其成人,然后任以事,著为令典。

                  然而,武将勋贵堕落地可比文官快多了,朱元璋时期就已经是很头大了,朱重八说:我每日早朝晚朝,说了无限的劝戒言语,若文若武,于中听从者少,努目不然者多,其心专一害众成家。

                  武官腐化堕落、士兵逃亡缺员的问题,至重八龙驭上宾也没有什么改善。建文帝即位不久就批评武官“不思恤军之道,为军害者百端。

                  一直到成化年间实在不行,宪宗出台武将考核制度。

                  至于军队权力的拆分,洪武朝就开始把大都督府拆为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的职责在永乐朝就归兵部了,宣德年间增加了巡抚,形成内官—文官—武将互相制约,也谈不上以文制武。

                  军权的互相制约对于王朝稳定来说是必要的,武将权力最大的五代时期真是令后世反思好几百年的反例。

                  明朝文官带兵是因为巡抚,总督本身就是有负责有军事任务,再加上明朝文官带兵的确挺强的,从兵部尚书到都御史很多人都能打,不像宋朝文臣军事能力特别菜,高级武将世袭爵位从小就读武学怎么可能没文化,整个过程都是官制演变,现在大量解读太阴谋论和标签化了。

                  通宝推:迷途笨狼,
                  • 家园 我们现在重新认识历史,就是要冲破士大夫+公知书写的书籍

                    我更加具体到程朱理学(东林党)+费正清学派把持的历史书写特权。他们书写的历史,基本都可以当做谣言处理。

                    “奴儿干都司并进辽东都司”?阴兄你怎么也得拿出点儿证据,说说这个“并入”是于谦搞的?反正是亦失哈就是在于谦掌权的时候下落不明了。

                    谈起努尔哈赤?好啊,如果不是奴儿干都司没了,辽东都司辖下的野猪皮打海西、野人部落,就相当于杨应龙吞并其他西南土司,明朝会不管?

                    东林党当然是成立于宋朝,杨龟山办东林书院,朱熹都算他的徒孙一辈。说东林党从北宋、南宋、延续到明朝,顾宪成自己都标明了他是“恢复东林”,而不是创办东林。靖康之变前,杨时到京师做太学的头儿,秦桧是太学的“教授”学正,而秦桧去没去过东林书院“进修”?靖康之变出卖两位皇帝及全部皇室的何㮚,是秦桧的同年(同榜进士),而明代士大夫阶级到东林党执政时期,都是公然只取自己的同党门徒。秦桧从金国回南宋,报告说何㮚“绝食而死”,以此请朝廷发给抚恤,实际是给何㮚洗白。因此尽管士大夫阶级几百年来不断销毁历史资料,但我们仍可以视秦桧为东林党。

                    清朝没有东林党?黄宗羲、顾炎武算什么?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打不来广东、福建,然后跑哪里去“百战百胜”去了?浙江、江苏!这不是东林党的核心老家吗?

                    如果不是张居正改革,现在的人没有人认为万历朝还能撑过日本的入侵。那样明朝(以北京陷落为标志)不会在年份上比清朝长那么几年。

                    英宗执政后,首先的就是三战麓川,这平定西南诸土司的战争之所以不被阴兄所尊崇的士大夫阶级、东林党提及,是因为首功之臣又是宦官,而他们俩后来都被于谦政变搞死了。之所以三战麓川,就是因为士大夫文官、三杨内阁的明目张胆的破坏。由此我们可知放弃安南,你坚持的“很难温和吞并”是文官造的彻底的政治谣言——澶渊之盟好歹还和辽军打了打,放弃安南根本就没有任何类似麓川那样的战争!

                    你阴老兄也承认辽东骑兵在努尔哈赤起兵时有马的不足15%,在入朝抗日战争之后,你们士大夫文官可以公然屠杀要军饷的戚家军,让李成梁部缺少战马,怎么不是你们士大夫文官搞的?合着“明朝在文官操持下,好歹维持了快276年”,而李成梁部缺少战马就是和你们文官士大夫没关系了?张居正死于万历10年、努尔哈赤起兵于36年之后,这时期正是你们东林党上串下跳座得欢的时期,包括在各地煽动民变反对皇帝收商税、矿税、海贸税。怎么辽东缺少白银买战马就没有你们士大夫、东林党人的责任了?你们也太鸡贼了吧!

                    最后说说你们东林党人吹牛X的“明朝文官带兵的确挺强的,从兵部尚书到都御史很多人都能打“——几十万几十万杀农民起义军,清军来了就是如史可法那种弱鸡,或者如孙承宗、袁崇焕那种”运输大队长“级别的军事能力。要点儿脸行吗?

                    • 家园 推荐参考书籍,你这胡乱联想的毛病去说评书差不多

                      谈历史真是谣言笑话大合集。。。

                      明代辽东边疆研究

                      明代管理奴儿干的历史新证

                      不朽的历史篇章——明代弗提卫及其官员佛家奴巡抚奴儿干地区

                      明代奴儿干都司及其卫所研究

                      奴儿干都司只是明朝初年经营黑龙江地区的一个政治机构,强调这个机构的招抚功能,以及这个功能在某一时候的消失,并不是说明朝对黑龙江地区统治因而削弱,事实上,奴儿干都司设置之前和奴儿干都司停止以后,明朝对辽东北部地区的招抚和经营一直没有停止,羁糜卫所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只不过这个时期的招抚和经营方式和奴儿干都司存续期间有所区别罢了。

                      ——明代辽东边疆研究

                      至于努尔哈赤,也是李成梁仔细挑选后,选择立他为建州卫首领,并颁发给他建州卫印信敕书才能掘到第一桶金。

                      谁说明朝没管过努尔哈赤?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九月,努尔哈赤率领四万大军攻打叶赫。建州军连克吉当阿、兀苏、呀哈、黑儿苏等大小城寨十九座,直逼叶赫东西二城。叶赫遂向明朝求援,明朝派游击马时楠、周大歧领兵千人带火器进驻叶赫。努尔哈赤见叶赫有备,于是焚其庐舍,携带降民返回建州。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叶赫布扬古贝勒把东哥许配给蒙古暖免的儿子蟒古儿大,并捕捉建州六人。七月,努尔哈赤乘叶赫老女与蒙古成婚之机,发兵三千,屯驻南关旧地,准备一举荡平叶赫,由于明廷的再次干涉,努尔哈赤只好暂时息兵。

                      努尔哈赤之所以后来起兵反明,还不是李成梁和高准这两位沆瀣一气,把辽东弄得人人心向胡人,军队战斗力大幅衰退,生于辽,不如走于胡。努尔哈赤才有可乘之机。

                      其他部分也真是没几处对的地方,比如放弃安南恰恰是明军从永乐到宣德年间数场大败,从茶隆到河内,撤安南前,所有明军据点都被黎利攻下,数次数万明军的增援都被安南击溃。安南这时候可是有900多万户,500多万人,比明朝云贵广西加起来人还多得多。隋朝唐朝打个97万户的高句丽就废了几十年功夫,明朝这点军队和人口,能在安南撑18年真不错了。

                      蓟镇兵变被屠杀的也不是戚家军,这事更多是南北募兵世兵矛盾的爆发。

                      且不说有名的以军功封侯的三王,王骥,王越,王阳明。

                      比如梁梦龙,邢阶,谭纶,刘大夏,罗亨信,项忠,韩雍,明末的卢象升,孙传廷,郑崇俭 ,洪承畴(且不论气节)等等都挺能打。

                      我也没兴趣继续给你补课查错了,你自己多看看书吧。要翻案,对史料的掌握要比你鄙视的专家要扎实得多才有可能,像你这么搞自由心证,也就是历史谣言笑话产出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