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你們如何看澶渊之盟 -- 匿名

共:💬236 🌺796 🌵3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都是儒家官僚的伟大胜利

                  从史书,很难去探索真实的细节,因为从司马迁开始,儒家有篡改史书的传统。

                  从结果看,土木堡之后,掌握兵权的勋贵,就失去的兵权,转而由儒家文人掌握兵权。——这就是矬宋的传统。

                  最后大明的覆灭,与宋类似。

                  实际上,回到明初,洪武皇帝的朝廷,是有三股势力组成,其一是皇族、其二是勋贵,其三是儒家官僚。

                  靖难之后,皇族基本退出朝廷,朱棣开了先例之后,就只能重用太监了,太监成为皇权的延申。靖难前后,文人的表演,可圈可点。

                  土木堡之后,勋贵严重失势,基本退出权力中心。

                  至此,洪武皇帝设计的朝廷格局,被彻底颠覆,大明也因此步入死亡。

                  西汉灭亡,有一大堆姓刘的来挽救汉,也有无数忠于汉的人出来;东汉末年,也有刘备等宗室挽救东汉。

                  明朝灭亡时,皇族和勋贵全部靠边站,当政的儒家文人,干脆把皇帝卖给蛮子。

                  ------

                  张居正的问题,不在于经济手段,在于政治问题。

                  去一个个分析张居正的政策,是一个方法,但是很难追究细节;换个角度,从权力看,很清晰。

                  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争夺,贯穿了中国历史。张居正选择的是,强化中央权力。

                  与张居正立场类似的,有嘉靖的严嵩,有之后的9000岁魏忠贤。——这些都是被文人骂的,文人的出身和立场,天然站在地方权力上。而污蔑对手、把亡国的责任推卸给政治对手,属于儒家的常态。

                  那么,张居正的改革,问题在哪里呢?

                  张居正和他的政治对手,在盘剥百姓方面,是一致的。张居正的行为,属于牺牲平民百姓,把财富集中到朝廷,因此朝廷能办一些事。

                  张居正的政治对手呢?把财富敛聚到个人手中,因此有著名的“五人墓碑记”,因此明末的东南有无数的“奴变”,也因此有“联虏平寇”——这里的寇,除了李自成张献忠之外,还有大量的东南普遍平民。

                  从平民的角度来说,文人官僚盘剥我,与张居正盘剥我,有什么区别?难道你张居正亲近皇权,就香一些吗?

                  对于平民来说,两者都是一样的,一条鞭两条鞭,都是抽打在平民的身上,一样疼,他们都是敌人。

                  ----------------------

                  那么出路在哪里呢?

                  出路在于如何强化民间权力。

                  西汉东汉有成败兴亡,但是,无论怎样兴亡,都没有沦落到亡天下的底部。

                  即使东汉灭亡了,三国纷纷向外扩张,东汉虽灭了,但是诸夏不灭。

                  其原因在于,非政府的民间,有强有力的组织。

                  曹操可以从家族带出一支军队。

                  刘备呢?刘备在荆州时,军队来自糜竺,而糜竺是商人,数千人的军队直接给了刘备——这是糜竺一直不倒的原因,糜竺弟弟坑了关羽,但是糜竺没事。

                  即使是在西晋末年,祖逖也很容易建立军队,而中原遍地坞堡。

                  ——这就是儒家上台前后的区别。

                  没有不灭的朝廷,但是亡天下是真正的悲剧,中原遍地坞堡,民间可以自救。

                  南北朝被称为“五胡乱中华”,但是没有人说“亡天下”,因为那个时代,在文化上,华夏文化处于主导地位,“五胡之乱"并没有改变这一格局。

                  当民间的组织能力被儒家官僚肢解之后,就是真正的悲剧。

                  无论张居正,还是他的政治对手,在肢解民间组织能力上,是一致的。

                  张居正打压心学,捣毁书院,主要针对的是何心隐这一派系,这个派系,强调民间自组织。

                  在打压何心隐这个方面,张居正的立场,和他的政治对手,是一致的。

                  也因此,张居正罪有应得,并不值得同情。

                  明末文人哀叹“亡天下”,这个亡天下,主要的责任人就是文人官僚。

                  而这些人,至今尚未得到清算。

                  • 家园 乱兄的观点真是乱啊

                    何心隐的同志,泰州学派的李贽,一直在为张居正辩护,说搞死何心隐不是张居正的本意,而是湖北反对张居正的士大夫官员搞的鬼。类似大跃进搞亩产万斤田的修养之辈。

                    与其吹遍地坞堡“才可以保华夏文明”,你还不如直接说“人人持枪,他才不乱”!

                    • 家园 看起来多,其实就一个,强化民间自组织

                      李贽为张居正辩护,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因为张居正是国家主义者,强调中央权威,何心隐这类人和思想,支持民间自组织,这在学术、还有政治上,都是对手。

                      张居正绞杀他们,很正常。

                      还有一件张居正洗不掉的事,就是捣毁书院。

                      李贽支持这种行为吗?

                      在思想上,李贽与张居正也是对立的。

                      他凭什么说,张居正的本意不是搞死何心隐。

                      -------------

                      对对待大跃进方面,你与李贽的态度,倒是接近。

                      刘修养亩产万斤固然邪恶,但是,刘修养是怎么做出这么大的罪恶呢?

                      刘修养是借力于庞大的官僚体系,来作恶的。

                      那么,中国这个庞大的官僚体系,是谁建立的?

                      “马克思加秦始皇”,是谁说的?

                      毛,真的能免去“亩产万斤”的责任吗?

                      又,亩产万斤年代,问题严重的,主要是几个省,而管那几个省的人是谁,大家都清楚。

                      而有些省,问题不严重,比如江苏、浙江等,是因为这些省,有一定的民间势力,抵抗了“亩产万斤”的恶。

                      这,才是真正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

                      官僚体系,无论是张居正式的中央集权、还是东南文人主张的地方主义,无论宋明清时期的官僚,或者所谓新中国的官僚,本质上,都是一个压榨平民百姓的工具,统统都要对普通百姓作恶,无非就是利益归属不同。

                      而官僚体系,最终导向宋明式的衰败。

                      “人人持枪”是一个象征性的说法,坞堡也是,代表民间的反抗能力。但是比持枪更重要的是,组织能力。

                      民间自下而上建立秩序,以民间权力,削弱和限制官僚体系,才是正路。

                      实际上,这是西周的路径。

                      • 家园 五代就是这样哈

                        北方军镇自立,麾下百姓比朝廷直辖的百姓负担低很多。但是不可持久,没有外部强大敌人可以,有了强大敌人就是找死。周这样的最后也是亡于暴秦,

                        • 家园 诸侯国,不同于军政府

                          诸侯国,是一个政权,不是军政府。

                          做的好的诸侯国,寿命可以很长。

                          举例如下:

                          比如,楚国,800年历史。

                          就算是被楚国兼并的诸侯国,只是失去了诸侯国的地位,基本的宗族势力能维持住。

                          比如,陈国被兼并,但是陈家后人一致延续到三国的陈群;陈家的一支去齐国,所谓的“田氏代齐",就出自这个家族。

                          西汉末年的王莽,就是出于”田氏代齐“的田家,不过齐国灭亡后改姓王。

                          ---------------

                          再举一个例子,播州杨家,明万历时期,被朝廷剿灭。

                          在此之前,活了700多年。

                          杨家声称远祖来自太原。

                          真假不说,但是活了700年,是真的。

                          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王朝,能活这么长。

                          ----------------

                          诸侯国是一个政权,与军政府是两码事。

                          • 家园 和军政府没啥关系哈

                            五代的军镇背后都是世家。据说长安被豪门占了,地方的人才没地方去只能进渤镇了。国家是家族的上层建筑,比家族寿命短很正常啊。那播州杨是躲在山沟里,要是在河北早灭了。

                            • 家园 五代的河北,没有世家,只有豪强

                              历史上,世家与豪强是不一样的。

                              世家有家学,而豪强没有。

                              五姓七望才能叫世家,河北的豪强不算。

                              ----------

                              唐末,河北的世家,经过唐皇家的连番打击和安史之乱,没落了。

                              五代十国的北方,由节度使演变而来的。

                              早期的节度使,是朝廷委派的官员,之后变成了地方势力。

                              参考春秋战国的情况,他们应该是落地之后逐渐变成国家。

                              契丹成功地完成了转型,但是河北藩镇没做到。

                              宋不算,因为宋是皇权与文官的国家,不是藩镇的。——换句话,宋是消灭藩镇之后诞生的新国家。

                      • 家园 西周路径是“民间自下而上建立秩序”?

                        觉得不像,您有何依据?

                        在我看来,虽然西周中央集权的能力不强,但似乎也不是民间自发的路径。

                        • 家园 西周早期,大多数诸侯国很小

                          西周的基本国策,是分封诸侯。

                          诸侯的名字,看起来好听,其实,那个时代的诸侯,人口规模不大,很可能没有今天的一个乡大。

                          后世对诸侯国的印象,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造成,这时西周秩序已经衰败。

                          可以简单算算账。

                          西周时的人口,往高估算,可能不到2000万,甚至不到1000万。(西汉鼎盛期才6000万,一则技术进步带来人口增长;二则战国时把野人纳入国家,人口规模增长;这样,倒推西周早期,西周的人口数量不多)。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有人说数百,有人说过千。按照一个中间数字,500诸侯。

                          平均下来,每个诸侯4万人。

                          考虑到数学分布,应该是80%的诸侯,人口在4万以下,甚至更少。——这个与今天的乡规模相当。

                          这样,数量众多的诸侯国,构成了实际上的基层组织。

                          -----------------------------

                          《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有句话:“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这句话的各种解读,先不管,我想,这句话能说明的有两点:(1)早期诸侯开国,很艰辛。(2)当时主流的舆论,对于这种艰辛,是持正面的态度。这与后世“唯有读书高”完全不同。

                          诸侯各国,各有各的艰辛。

                          比如楚国,从中原南迁到南方,那个时代的南方,是原始森林,还有巨大的云梦泽。楚国最著名的是“不服周”,要与西周打仗。所以,楚国有楚国的策略。

                          比如齐国,属于西周势力的边缘地带,需要征服不同的势力。要“尊贤上功”,才能稳住局面。而紧邻鲁国,治国思想与齐不一样。

                          比如秦国,早期没有秦国,只有一个养马的“弼马温”。

                          各国都有各国的难题,在解决各国难题的过程,也体现不同的特点。

                          实质上,就是自发形成的自组织。

                          -----------------------

                          还有一个“人与人”关系的问题,与后世也大不同。

                          庄子的书中,讲了庄子与惠子之间的争论。

                          与前面的类似,撇开学术问题,再考虑到庄子门徒美化庄子的因素,这里起码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庄子与惠子,是真的在讨论学术。

                          惠子是国相,起码相当于今天的省长;而庄子则是一个漆园小吏。那个时代,他们能就学术问题讨论学术。

                          假如是今天,一个“漆园小吏”级别的小官,见到省级官员,只怕是“战战兢兢,汗不敢出”。然后说,“官大的说了算”。

                          可笑吗?

                          自宋以来,以官僚的权力,操纵学术,简直不要太多了。

                          我们长期被文人洗脑,被官僚奴役,诸多不正常的事,被视为正常。——这是悲剧。

                          而真正的悲剧,是不知道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甚至去维护那种损害自己利益的体制,在悲剧中沉沦,永世不得翻身。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各有特点我赞成

                            但“民间自下而上建立秩序”我不很赞成,各家诸候并不是民间,他们可以说是派出机构。

                            • 家园 不同于派出机构

                              派出机构,权力来源于上层。

                              迟早要回去的。

                              而对于派出人员的评价,则视你对朝廷的贡献而定。

                              从元以来,省级官员,就是朝廷的派出机构。

                              -------------------

                              诸侯国不同,是西周朝廷,给你一笔启动资金,允许你去圈地立国。

                              除了应尽的贡赋等义务之外,其他的所得,都归自己。

                              同时,就地生存,自生自灭。

                              ——当然,“诸夏亲昵不可弃也”,朝廷和诸侯的帮助也是有的,但是主要靠自己。

                              诸侯立国,很快就本地化了。

                              ---------------------

                              除了外派的姬姓王族之外,还有其他方式的立国。

                              比如,陈国,是反商的一个小诸侯,舜帝之后,基本在原来的封地立国。

                              再比如,宋国,是殷商的后人立国,与西周朝廷的关系不见得好。

                              西周委派的,还有这些坐地户,共同构成了诸侯体系。

                              所有这些,与派出机构,大不一样。

                • 家园 土木堡之变最大的疑点

                  就是瓦剌大军为什么会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宣大的防区之内,还能大摇大摆的在宣大防区内搞埋伏,灭了朱勇的四万骑兵,说明朱勇是在做梦都想不到地方被伏击的,这完全不合常理。

                  我认为土木堡之变和宋太宗第一次北伐兵败高粱河一样,这里面充满了阴谋。高粱河之败,疑点太多,宋军战线崩的完全不合理。

                  至于张居正,他的问题在于实物和徭役折银和考成法。实物徭役折银动摇了大明的税收根基,考成法又逼各地知县为了完成绩效考核,无所不用其极。

                  • 家园 还有东南海防势力也不能不提。

                    看土木堡之变不能不看朱高炽在位后期和朱祁镇继位初期的庙堂之争和社会矛盾。

                  • 家园 于谦是大奸大恶之徒,张居正则有大功于国家百姓 -- 有补充

                    白银以自然属性成为中国社会的上币,是自五代、宋、元、明、清的千年间开始、发展。一直到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战败,导致以品质重量为衡量的白银银锭,逐步退出中国社会,被银元和纸币所取代。这个千年过程,恰好与士大夫阶级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相同步。

                    在明代建立后,朱元璋、朱棣二代皇帝的货币政策,是禁止白银作为货币,而是以铜钱+大明宝钞作为中国、东亚、以及郑和下西洋沿途地区的货币。这几年在非洲都出土过明代铜钱,我相信未来也会在阿拉伯、伊朗、东南亚地区发现大明宝钞实物。

                    而士大夫阶级,则是终明一朝,不断在推动白银(银锭)货币化。除了废止郑和下西洋、放弃马六甲海峡(旧港)、安南等海外贸易重要据点外。特别显著的一步,就是创立“金花银”,以收取白银代替收取实物税收。这个是在明英宗刚刚即位(当时只有七岁),三杨团伙大权在握时,搞出的收取白银为税赋的方案。这个比张居正一条鞭法涉及的缴税折银,早了一百多年。三杨的理由十分奇葩:说是朱棣迁都到北京,百官的俸禄米仍然在南京发放,为了北京百官的方便,所要发白银。白银哪里来?即以全国几个缴实物税不方便的地区,改为缴白银。他们这个理由才真叫人听了肝儿疼!缴实物税、也就是粮食农产品运输不方便的地区,难道是地里会长出银子?

                    明代的皇帝倒是不断强调要用大明宝钞,直到天启皇帝在位时,还不断拿宝钞赏赐给文臣武将。

                    三杨于谦团伙倒是也不傻,知道不能收上白银全部给文官自己,不能吃独食,那样‘不安全’。所以金花银一部分给皇帝内库,一部分给文官治下的武将。

                    在成化年间,一个叫邱睿的大臣就上书给皇帝,劝皇帝批准白银货币化,他写的东西叫《大学衍义补》。而《大学衍义》正是南宋时期程朱理学的作品。由此可见这个邱睿就是明代的程朱理学之徒。

                    在张居正之前,高拱也尝试过推进白银进一步合法化。张居正搞的折银,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即士大夫阶级极度希望白银货币合法化的背景——起初张居正的改革,看起来是顺应了士大夫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际上也得到了官员的某种程度的配合。

                    考成法,难点不在于某一地收税的数量,而是税赋对底层百姓不公平造成的:士大夫阶级隐田太多,纳税人口甚至在某些地区都不到当地人丁的一半,而这些人确实太穷,缴不起税。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清查田亩,在查清楚所有田地的情况下,再进行税赋均分。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其实正是在张居正清查田亩的基础上,加之八旗骑兵的武力,才做到某种程度的“官绅一体纳税”。在这个问题上,的确是“改革中发现的遇到的问题,要继续深化改革才能(找到办法)解决”。

                    一条鞭法也不是张居正的首创,而是早已在南方某些地区实施了的,被证明可以为百姓降低税赋(运输花费大大节省)、便利的办法。张居正实现了的改革,就是把一条鞭法在全国推广,利用士大夫阶级急于白银合法化的动机,以考成法来实现了全国范围的田亩清查——查田使户部的纳税田亩增加了36%-40%。也使明朝中央首次掌握了600万两的白银库存储备。

                    这些就是张居正改革的全部计划?显然不是,因为张在盛年突然就被一次痔疮手术搞死了,手术者是徐阶的家庭私人医生。而张居正死后,不仅被抄家。有关他改革的幕僚、计划,也全部消失了——一场涉及全国范围的改革,不可能没有一帮人帮助张居正——胡宗宪的三年抗倭,其幕府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上百人。而张居正的幕僚似乎都消失不见了。

                    元代发行纸币,最初就是以白银储备为锚。即使现在找不到张居正有什么继续改革的方案资料,我们设想他会以白银储备为锚,重塑大明宝钞的信誉,这是完全符合逻辑的。

                    以徐阶为代表江南士大夫商人团伙——明代东林党,应该是深知这一点,才会下手暗杀掉这个当初被徐阶一手提拔的、看起来是士大夫阶级利益的维护者的张首辅。这就类似只有金国才知道岳飞的份量、只有凯申公才视教员为TG之首。——敌人才是最知道谁是他们最危险的对手。

                    明天再继续。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更正:《大学衍义补》的作者是邱浚,误写成“邱睿”了 -- 补充帖

                    南宋的《大学衍义》作者是真德秀,公认的程朱理学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