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双方都背叛了工农 -- 审度

共:💬264 🌺644 🌵7新 💬18 🌺3 待认可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共正是因为实事求是才没有被西方一直骗下去

              89年动乱以后,中共检讨了此前的经济政策,把弗里德曼给赵紫阳的信件给更多的学者包括何新去看。

              何新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弗里德曼的信件有很多错误,从而中共从89年以后彻底改正了87年以来的错误的货币政策,中国经济才重新走上正轨。

              反过来,俄罗斯1992年实施的就是当年弗里德曼给赵紫阳信件的那一整套,国民经济迅速剧烈下跌,一年通胀26倍(不是26个百分比)

              你说的当年中国大量进口小汽车的事情也是存在的,也是群众不满的。

              而且你说的这一点也正是弗里德曼在给赵的信件中建议赵紫阳做的——中国供给短缺,应该大量进口,少出口。

              何新通过调研发现中国不是供给短缺,而是生产过剩,进而李鹏总理开始彻底改变政策,少进口,鼓励出口,人民币贬值。

              李鹏同时改变了紧缩货币政策,大幅增加了货币1987-1989,中国M2维持在1500亿,1990年就增加到了5253亿,增加了两倍多,而与此同时,剧烈的通胀不见了,官倒也没了。

              印钱当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整个社会的总流动资金不足,就会导致大量企业难以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大量的企业就会陷入资金链紧绷 甚至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中,并且这种资金链断裂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即一家企业资金链断裂,进而它的供应商收不到它的款也资金链断裂,进而供应商的供应商也资金链断裂……

              印钱不是万能,印钱能够解决的就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企业流动资金紧缺的问题。

              流动资金的充裕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一个经济体要快速发展,需要流动资金的充裕,也需要这个国家的民众的勤勉,管理者的进取,研究者的聪慧,基础设施的完善,国防的强大,广阔的市场等等等等。

              中国经济在十几年前的快速发展就是因为中国具备了经济发展的几乎所有条件,但2007年后央行28次提准,收走大约40万亿M2,中国经济就即便拥有后面那么多的有利条件,却越来越困难。

              我以上的讲述你可以去看何新先生自己写的一篇文章《何新:论产能过剩——90年代针对弗里德曼的一场政策辩论》去了解一下当年中共是如何从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西方理论骗局中走出来的。

              外链出处

              以下是弗里德曼的信件中给赵紫阳的建议

              点看全图

              • 家园 你是不是搞错数据?我搜了下,1990年之前的M2数据来源不多

                但多处提到1980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不足2000亿,看清楚是1980就接近2000亿,怎么可能是你说的“1987-1989,中国M2维持在1500亿”!

                我也确实查到了一处早至70年代的M2数据,你提到89前后的数据摘录如下:

                1992 2.43万亿 (2,432,730,000,000)

                1991 1.86万亿 (1,859,890,000,000)

                1990 1.47万亿 (1,468,190,000,000)

                1989 1.14万亿 (1,139,310,000,000)

                1988 9602.10亿 (960,210,000,000)

                1987 7957.40亿 (795,740,000,000)

                1986 6348.60亿 (634,860,000,000)

                1985 4874.90亿 (487,490,000,000)

                1984 3598.50亿 (359,850,000,000)

                1983 2712.80亿 (271,280,000,000)

                1982 2265.70亿 (226,570,000,000)

                1981 1977.70亿 (197,770,000,000)

                1980 1671.10亿 (167,110,000,000)

                所以你的数据哪来的?!

                至于200X年以后降准之类,我也不同意你的说法。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加入加速发展的阶段并持续多年之后,外需和内需理论上不可能和事实上也没有一直同步增长下去而是增长乏力。这种情况下再货币宽松,大量的钱会通过房地产之类的金融投机空转,这基本增加不了多少新增就业,反倒是相对和绝对意义上都在挤压实业的利润和劳动阶层工资收入的GDP占比,也就是常说贫富分化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消费也就是内需乏力。

                事实上,在目前M2已经突破300万亿的情况下,传统行业只要不是产品服务滞销盈利前景堪忧的也不是拿不到贷款,滞销的企业不仅银行不会贷,企业主如果不是想搞金融投机或卷款润他也不会贷,贷来干啥,本就滞销还扩张产能再背利息?

                相反,以新能源芯片为代表的新技术企业和涉及民生改善的基础设施环保扶贫之类项目的融资并不难,国家还有利率税收优惠甚至财政补贴。10几年前火爆的各种金融投机行业不容易拿到银行贷款了是事实但绝对是正确的。

                • 家园 查了一下,应为新增货币数据

                  很多年前我下载过相关数据,还核对了一遍,1990新增数据确实为5253亿元,但现在很难找了,中国互联网上太多以讹传讹的东西,官方的数据却不容易下载。

                  点看全图

                  以上图片截图自陈敏昭的文章

                  点看全图

                  外链出处

                  即使是你的数据,90年新增货币量也比87年88年,89年多得多。

                  而1988,1989年是新中国历史上通胀最严重的时期。

                  M2需要多少,这个不能光肉眼去看,实际上M2是啥,是现金加活期存款加定期存款,中国的M2多是因为存款多。

                  M2够不够多,要与中国的融资总额相比,而不是盲目的与国外的M2总量相比。

                  每个国家的融资模式不一样,GDP构成也不一样。

                  中国的融资模式是主要以间接融资即银行贷款为主

                  而昧国的融资模式是以直接融资,即在股票市场,企业债券市场上融资为主。

                  中国的GDP构成为以低利润率制造业为主

                  而昧国的GDP以少量的高利润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

                  低利润率的制造业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才能获得相应的收入(GDP)

                  而昧国的高利润制造业意味着同样的制造业产值不需要多少的资金投入,昧国的服务业也不需要多少资金投入。

                  因此中国当前的经济模式就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产生相应GDP。

                  中国的M2数据看起来高,其实并不一定能够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另外还需要关注的一点是:货币周转速度

                  你贷了款,一年周转一次和一个月周转一次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

                  中国近年来很严重的问题是企业相互拖欠,企业之间的账期越来越长。

                  比如近年来风头上的比亚迪,他给供应商的账期也往往在一年以上。

                  一个国家的货币流通量等于货币总量乘以货币平均周转速度。

                  而中国的货币平均周转速度在不断下降,这一两年大量存款存在银行贷不出去,今年M1甚至开始了负增长,就是货币周转速度在下降的体现。

                  至于现实中,中小企业是否存在贷款难,贷款贵,你可以参见宁波市政协的如下截图的文章,宁波市政协在调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情况给出的数据,由于贷款的实际利率非常高(银行给贷款加了非常多的附加费用)导致宁波市中小企业融资,需要把55.9%的利润交给银行,注意这个55.9%,这意味着银行只要转一下钱就比企业赚的多。

                  外链出处

                  点看全图

                  东亚经济体往往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开始起飞,实际上2006年随着高铁建设以及诸多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以及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就业带来的旺盛的需求,中国本来是应该迎来经济起飞的。

                  • 家园 经济学里比较增加难道是看绝对增加值不是看增加率?

                    呵呵,一年增加5000多亿是比1500多亿多得多,但经济学比较增加难道是看绝对增加值不是看增加率?

                    我算了下,90年之后的三年增加率并没有比89年之前高很多。90之后李鹏总理的对市场秩序特别是官倒的治理整顿,才是通货膨胀率下降的关键。也就是因此才有了“谁不改革谁下台”的南巡 。

                    货币增加量不见得导致膨胀这句话不用你说谁都懂,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不导致膨胀,要看增加得是否合适增加的货币是去了增加供应的提高生活品质的地方,还是金融投机甚至卷款出逃。

                    89前后的分析你的问题在于只拿部分数据来证明你的立论,而不是用数据找到结论。

                    把这近几年经济的增长乏力单纯的看作减少货币供应,而意识不到之前的增长本身已经偏离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主要是以房地产为代表的金融炒作带来的虚假繁荣。世界上没有不挤就永远不破的泡沫,不主动挤而自爆的后果恐怕是任何社会都无法承受的。

                    事实上,这几年实业特别是有正常盈利能力的并没有什么贷款困难,高科技和产业链补缺补漏,能带来就业的,国家既定规划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某些地方政府单纯为了面子政绩超前的除外),环保扶贫这些行业融资都没有问题,很多还有优惠补贴。

                    被压缩融资空间的基本都是产能已经极度过剩的传统行业,再就是制造上一个周期泡沫的金融投机。

                    1991 1.86万亿 (1,859,890,000,000) 26.5%

                    1990 1.47万亿 (1,468,190,000,000) 28.8%

                    1989 1.14万亿 (1,139,310,000,000) 18.7%

                    1988 9602.10亿 (960,210,000,000) 20%

                    1987 7957.40亿 (795,740,000,000) 25%

                    1986 6348.60亿 (634,860,000,000) 30%

                    1985 4874.90亿 (487,490,000,000) 35%

                    1984 3598.50亿 (359,850,000,000) 32.6%

                    1983 2712.80亿 (271,280,000,000) 19.7%

                    1982 2265.70亿 (226,570,000,000) 14.5%

                    1981 1977.70亿 (197,770,000,000) 18%

                    1980 1671.10亿 (167,110,000,000)

                    • 家园 供给充分了,囤积居奇就很难

                      陈云在上海控制上海滩解放初的剧烈通胀靠的就是大量运入解放区物资。

                      囤积居奇者是利用手上的钱把物资买下来,囤货,制造市场的紧张情绪,造成物价的剧烈上涨,然后把囤货卖出赚钱。

                      这种手法需要的就是物资的紧缺,如果物资很充分,投机者能够囤积多少,手上的钱全部花光了,整个市场还是物资充裕到卖不完,消费者一点都不慌,物价怎么涨?然后投机者就会亏死了。

                      控制官倒也一样,关键不在于官方治理整顿,关键在于市场上物资开始多了起来

                      市场上物资为什么会多起来?与李鹏总理认识到弗里德曼的信件有问题有关,弗里德曼以及国内的学者诸如吴敬琏等人鼓吹要把货币关起来,提高利息鼓励居民存钱,而不要贷款出去,李鹏总理认识到弗里德曼的建议有问题,降低利息,从而企业融资更便宜很多,物资因此充裕起来,这才是关键因素。

                      你前面的分析还是比较严谨的,就货币总量而言,尽管90年新增比89年新增得更多,但多不了多少,控制通胀的主要因素不是货币总量的增多。

                      注意我前面和你提到的流通货币量的概念,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流通货币量而不是货币量。

                      在降息以后,流通货币量大幅增加才是抑制通胀的关键因素。

                      2,你提到货币的去向影响通胀的问题,这点基本上不错,但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在供给充裕的情况下,投机者很难囤积居奇,投机者要囤积居奇在供给充裕生产过剩的情况下只会是飞蛾扑火。

                      而中国的今天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生产过剩,生产过剩一般导致的是通货紧缩,物价上涨只会是局部的某些品类的商品的物价上涨,全面的物价上涨不可能,在生产过剩的前提下担忧金圆券般的贬值完全是杞人忧天。

                      3,企业融资难,我前面给你一篇文章你可能没有认真看,虽然那仅仅是宁波市的调查文章,但是融资难显然不是宁波一个地方而是全国性的。

                      例如

                      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15个省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报告指出,贷款领域融资难突出问题是信用贷款难、长期贷款难和无还本续贷难。贷款融资贵主要是过桥资金成本高,贷款利率高,与贷款相关的附加费用多、收费高等。这些问题近年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有的地方如浙江等地还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整体上看,和广大中小企业的期盼相比,情况仍然不尽如人意。有的地方问题还较为突出,有些工作还基本上是空白。因此,要发扬钉钉子精神,继续扭住上述突出问题发力

                      另外所谓产能过剩与企业融资难是有着高度的关联的。

                      下游企业融资难,开工少,上游不就产能过剩了吗?

                      钢加工企业的融资难,他们就会减少对钢铁厂的订单,钢铁公司不就产能过剩了吗?

                      货币宽松,产能过剩也会因此大幅缓解。

                      • 家园 目前哪个传统行业产出不足供应不充分无法满足内需和外贸的?

                        还要货币宽松下去堆产能卖给谁?银行家们老板们没你清楚?

                        芯片为代表的高科技算一个,国家和资本方的投入还不充分?所有的技术突破光堆钱也跨不过必须的技术积累时间。假设投资1万亿需要10年 搞定芯片的全产业链超过目前所有”外国“的水平,你以为投5万亿就只需要2年?我觉得投10万亿也许仍然得9年11个月!

                        • 家园 内需不足是企业困难导致的薪酬下降导致的

                          现在已经发生的消费降级,大学生就业困难等等,这都是企事业单位面临困难进而降薪减奖金,减少招人导致的。

                          一个不断发展的经济体,就业人数会越来越多,薪酬会越来越高,与此相对应的是消费规模越来越大,消费层级越来越高。

                          而这正是十几年前的中国的情况。

                          由于央行严厉紧缩导致企业普遍困难,因此导致薪酬普遍降低,就造成内需的下降。

                          所谓内需,这里的需是指有效需求 即出的起钱的需求,乞丐的需求是无效需求。

                          即使是一个低速发展的经济体,由于人员的退休,与年轻人的就业基本相当,也不会出现今天中国这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严重困难。

                          就拿建筑业而言,多少烂尾楼你把它盖完,就可以促进多少就业?

                          再说中国人的居住条件够好了吗?

                          穿衣服,吃饭,旅游,娱乐,中国人足够好了吗?

                          每个行业都还有发展空间,即使是低速发展,也不是今天这样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

                          如果今天央行就痛改前非,例如央行依照国际惯例,购买资质良好的企业的企业债券,购买政府手中的债券

                          例如碧桂园是信用良好的地产企业,它的负债规模甚至比恒大还要大,央行购买它的债券,碧桂园手中的地产项目就可以继续运转,施工队可以继续施工,设计院可以继续发图,钢铁厂可以继续炼钢,相关装修行业继续有活干。

                          例如地方政府欠下巨额债务,导致公务员工资大量欠薪,导致地方政府欠建筑公司很多很多钱还不了,央行购买地方政府债券,公务员停发的工资就可以发出来,被政府欠债的建筑公司也可以拿到钱,建筑公司拿到了钱又可以还给他欠的其他公司的钱,这样循环下去,良性的循环下去……

                          这样公务员,建筑工人,设计员以及整个链条的就业者的薪水都有了保证,是不是他们的消费力就提高了,然后中国的消费升级,消费市场活跃了,消费税,增值税又都增加了,然后地方政府可以用这些增加了的税收还给央行,这样不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了?

                          至于芯片行业等等,芯片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国企可以投入,私企的投入也很重要,只有私企在其他领域中吉林了大量的资本,才能进行需要大量资金的芯片制造业,但现在中国各行各业都那么困难,哪来的资本积累?

                          • 家园 你似乎不了解一个14亿人的国家工业化之后还能维持正常生产

                            的情况下的产能有多可怕。不了解回顾一下80年代1亿多人的日本制造业如日中天时的满世界跑的日本车满大街的日本电器,还有卖遍全世界的钢铁化工船舶机械.....等等吧

                            历史上任何一个像点样的工业化国家,没有一个不是靠文的武的手段扩张外部市场以维持自己国内的资本利润加上劳动者的基本生存的。

                            无论是国有还是私人资本加起来假设产出为100,其中20是资本利润,80是税收+劳动工资。80买下100,这是任何私有制为主靠价值交换分配财富的基本矛盾。也就是马列主义所说的剩余价值,劳动者相对贫困,帝国主义必定发动战争扩张.....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学基本都在刻意回避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任何一派的理论也解决不了产能过剩的问题的。事实是老一代的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体都不约而同的在这些理论指导下走向了去工业化,不是靠军事意识形态霸权搞金融掠夺就是逐步堕落。

                            结论:这个基本矛盾的解决办法在资本主义之外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1 / 0
                              中国的劳资关系不太严重

                              就你说到的日本而言,在劳资关系方面做得更是好。

                              中国现在很多企业一线工人例如比亚迪平时上班的小时工资是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算的,然后算上加班工资才有七八千,这种显然不好。

                              但这不是当前的中国经济问题的关键。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严重的问题是货币政策上了西方的当,中了对方几十年来精心布置的理论骗局(从弗里德曼等人总结1930年代的经验教训到虚设前提搞出一印钱就通胀的伪科学到萨克斯提出休克疗法 到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运用,西方资本配合将玻利维亚休克疗法做了一个可以有效抑制通胀的广告,到西方在中国经济学者中遴选代理人到昧国培训,到培训南方系记者为其选中的经济学者鼓吹等等,第一次在八十年代末欺骗中国被邓小平李鹏等等坚持实事求是而不盲从理论学家的伟人所规避到30年后卷土重来,这是西方长达几十年的布局),从而陷入了流动性危机,进而引发的系列危机。

                              中国从西方骗局中走出来以后,是应该调整劳资关系的,像某些企业一边压榨工人降低成本一边大幅搞价格战,这样的企业应该被官方所制止,应该被舆论所指责 ,中国的劳资关系调整也是中国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只有劳资关系搞好了,劳动者能够更加全心全意的投入 企业的质量管理,技术革新才能真正上去,中国经济才能真正跨越台阶。

                            • 家园 关键是价格,西方外卖多少钱,有没有暴利,中国是否还要走这个

                              道路,大家可以想见!!!

                              就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星巴克等那些东西值个毛,还有什么爱马仕等等等。

                              是可以价格高一些,但是他们配值那个钱吗?嘿嘿嘿。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1 / 0
                                洋品牌奢侈品即使是垃圾也能卖个好价,很多人还趋之若鹜

                                这属于意识形态霸权范畴的文化霸权在作祟。好在是TG无论搞社会主义还是搞资本主义目前为止都还算是成功,完成了工业化并逐步在蚕食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享用了几百年的全球暴利,这也是目前中国跟他们矛盾的最底层逻辑。

                                目前看,相当一批已然完成原始积累的资本显然不满足苦哈哈的实业了,而是要像欧美资本,那些old money一样,试图通过侵蚀国家权力进化到金融食利阶段了。他们成功了,中国很可能会步发达国家的后尘,去工业化。他们除了对内掠夺或卷款外逃去当一个随时被人家收割的寓公,也没其他本事。这对一个14亿人口人均资源要啥缺啥的的大国而言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 家园 你把奸商想简单了

                        "囤积居奇"是商人的常规操作手段,你解决了一个,商人会再创造一个,这些年什么君子兰,普洱茶,甚至于房子,都是这种操作路数。

                        • 家园 奸商再奸诈抵得过市场规律吗?

                          他以为自己手段多,敢对抗市场规律,结局就像解放初的上海滩的那帮人,陈云调进大量解放区物资进来,让你折腾去……

                          最终就是大量的投机者跳楼。

                          现在的中国是世界工厂,民生物资不怕少,就怕卖不出去,因此民生物资要想剧烈涨价不可能。

                          作为老百姓,只要民生物资不剧烈涨价就行了。

                          至于那些商人,他们爱炒作什么诸如股票,期货,比特币等等让他们去炒吧,中国可以提高印花税,赚他们的印花税回馈老百姓。

                          • 家园 在世界的经济框架下面,你的担心不存在,况且很多资本家飞蛾投火

                            就是常态,这才有了资本主义的高淘汰率!!!

                            你这是愚蠢的幻想。

                          • 家园 唱高调没用

                            来来回回的你就只会用建国初期的作例。

                            80/90年代的君子兰炒到了什么价?普洱茶炒的高的时候什么价,还有诸如什么蒜头变成蒜你狠等等,都是奸商资本在炒作。

                            没见你所谓的市场起什么作用。

                            • 家园 小品类的商品奸商是可以掀起风浪的

                              小品类意味着该商品总价值不高,奸商手上的钱足够买下相当份额的该商品囤积起来,制造虚假的市场短缺假象。

                              但是大品类的商品由于中国生产得非常多,奸商手上的钱再多也囤积不了多大的份额,掀不起风浪。

                              当然了,也还是需要警惕,大蒜当年的猛涨带来了很大的恐慌,造成很多品类恐慌性的涨价,企业被迫增加工资,结果正常的商品也因为工资上涨而涨价,这是2009年大蒜涨价带来的恶果。

                              但是这起事件,我早就说过了,是西方为了逼迫温家宝改变四万亿财政政策和降准降息的货币政策而特意发起的战略性行动。

                              在西方投机者囤积大蒜的时候,西方控制下的媒体例如南方系媒体大肆制造通货膨胀恐慌。

                              这种西方投机者和南方系的联动确实产生了很大的社会负面效应。

                              南方系不除,对西方投机者不采取法制手段,今后还可能会发生类似事件。

                              除掉了南方系,加强法制,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