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凹造型 -- 自以为是

共:💬767 🌺2478 🌵79新 💬12 🌺1 待认可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们对他们是不是要多点同情,多些理解?

                                                  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自己,打破他们的幻想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

                                                  • 家园 撒谎带来的反转:真正认为潮州不穷的人是你们啊

                                                    懒:潮州农村很穷,穷到连木屐都没有;

                                                    我:潮州人是穷,但没穷到连木屐都没有;

                                                    ---------------------

                                                    而历史的事实是:潮州人,包括农村,都穿得起买得起木屐

                                                    [URL=网址]南风凉哩哩 | 远去的木屐声[/URL]

                                                    [URL=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HyBtFKElGuanIsWTYqPW7w[/URL]

                                                    -----------------------

                                                    所以逻辑推理的结果就是:

                                                    懒:潮州农村很穷,穷到连木屐都没有;—》但事实是潮州农村穿得起买得起木屐,所以潮州农村不穷。

                                                    我:潮州人是穷,但没穷到连木屐都没有;—》虽然潮州农村穿得起买得起木屐,但还是穷。

                                                    这就是撒谎到极端化带来反转。

                                                    • 家园 你有什么新材料吗?

                                                      这不就是你之前说过的潮州高级中学吗?那里多数都是城镇居民的子弟,我承认他们穿得起木屐,但此事跟农民何关?

                                                      懒:潮州农村很穷,穷到连木屐都没有;—》但事实是潮州农村穿得起买得起木屐,所以潮州农村不穷。

                                                      你我之间的过招,一直在核实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就是潮州农民到底是否买得起木屐。

                                                      推理是这样的,如果真的买不起,那确实是穷,支持我的说法“穷到连木屐都没有”,仅此而已。

                                                      如果事实证明农民买得起木屐,那就是你说的“虽然穷,但没那么穷”,你说的对。

                                                      可惜,你没有提供任何数据,甚至照片,证明农民买得起木屐,所以,推论就是农民就真是“那么穷”,“穷到连木屐都没有”

                                                      不要幻想了,去找数据吧,你来来去去就是一个关于潮州高级中学的文章,口口声声说我撒谎,不够给力哦。

                                                  • 家园 想得美

                                                    打的后果,多半是你自己变成人气宗掌门😁

                                                    • 家园 打的后果

                                                      就是我成了左倾河友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 家园 一直说你们依据是改开小作文

                                              这一组贴当中,我一直说 @懒厨 兄不要把不穿鞋当没鞋可穿。并且我又重复说“改开”派擅于把时代的局限性污蔑为体制不行。你自己引用的文章中,也体现了局限性这个问题。局限性是什么?当时的工业能力无法制造出足够多满足高强度劳动的鞋子。

                                              寒星河友,你不能饥不择食口不择言。90年代没书读没鞋穿我可以说,你不能说。一家人一条裤子是改开小作文中前27年的经典场面,你不能这样描述90年代, 一分田就吃饱饭的 @懒厨 兄会不乐意的。也许他会说:吃饱饭又不是有鞋穿?

                                              中国很多渔佬还是喜欢赤脚

                                              逻辑是你们一直的硬伤。硬杠,只能硬伤。

                                              • 家园 我贴的那些回忆都是明明白白写了

                                                就是小时候家里穷,所以买不起鞋,甚至有人说16岁前就没穿过胶鞋,全家只有一双胶鞋。你反复诡辩是有鞋穿而不穿,但却举不出任何证据来,这不是抬杠是什么?

                                                至于那个ai反复绕着什么冬天不可能不穿鞋来打转,甚至脑补什么还可以穿布鞋的想象,无非就是灌输给它的资料不够,完全是夏虫不足以语冰罢了,因为认知只有井盖那么大,当然看不到其他了。这ai的思维完全脱离历史条件,以为现在农村出门就有水泥路呢。当年南方的农村就是泥土路,下雨就是泥、下雪依然是泥泞的,所以光脚反而是最舒服的。他想象的布鞋,到了那个年代就是一次性的,根本用不上。

                                              • 家园 就算90年代大连农民一家有一条裤子,这个和70年代有毛关系?

                                                并不是必然联系吧,想来似乎是寄意寒星先生下基层送温暖的操作?呵呵呵。

                                                作为一个党员,看不见毛时代建设成果,这算个党员?真笑死我了。

                                                岂止是逻辑问题啊。

                                                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拍摄的纪录片《中国》# 转载视频非原创 # 儿时记忆 # 致我们逝去的童年 @燕子 https://v.douyin.com/iyLdS2e9/

                                                及时当年苏联全力支持,大吃饱其实也是完不成的,这个操作当然是有错误的。

                                                但是建国十年,这种懒厨心理不好克服。

                                                当然只有毛主席提出了注意分配和比例,并在三年中最开始就提出了闲时吃稀。

                                                那时粮店墙上写的毛主席语录就是:“最高指示: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平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之类。”

                                                1959年4月29日,面对严重困难时期粮食歉收的情况,毛泽东通过党内通讯小册子把指导全国人民的指示印发到全国,“要十分抓紧,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之类。”此外,毛泽东还为粮食问题专门赋过一首诗《手里有粮》。

                                                手里有粮

                                                一九五九年七月五日上午六时

                                                手中有粮,心就不慌。

                                                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这首诗见于农业出版社1983年4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关于农业若干问题的部分论述》刊载的毛泽东《关于粮食问题的指示》(1957年7月5日),后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八册,题为《粮食问题》,注明“粮食手稿刊印”。

                                                毛泽东善于把一些关键的问题编成易于上口的形式,这首诗就是每句四个字的韵语。1959年7月5日上午6时,毛泽东在《粮食问题》一文中写道:“好好地精细地安排过日子,是否按照一九五七年的实际产量安排过日子呢?一九五七年的日子不是过得不错吗?这样做,农民的粮食储备就可以增得较多了。”紧接着,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随即抄录了这首韵语。这首四言韵语,声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容易让人熟记接受。

                                                有意思的是小右还骂毛主席这句话,嘿嘿嘿。

                                                以前网上十分流行讽刺毛主席这段话的各类文章。

                                            • 家园 没鞋穿

                                              应该是没有能“抗得住劳动还不破”的鞋,或是舍不得穿鞋。

                                              那时候,工人有解放鞋发,就是你文章中引用的“胶鞋”,这种鞋当时农村里真不是每家能有的。农村中,发育的孩子更不可能有塑胶底的鞋穿,甚至很多城镇的孩子,家中孩子多的也不一定有穿。皮鞋那是县里的干部才有的,农村老百姓是不可能有的。北京、上海大城市会有老百姓穿皮鞋的,但也爱惜的不得了,不是下雨天也穿着个皮鞋踩水那般任性的。

                                              那时,农村要么穿草鞋,用禾秆自己编的;要么,家境稍好点的,是用碎布头扎起来的“千层底”。你喜欢搜索,可以搜索“纳鞋底”,我小时候,我奶奶、外婆、妈妈、姑姑、阿姨这些都纳过。那时妇女夏天在树底下边纳鞋底,边唠东家长,西家短,是那个时代的特征,我小时候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

                                              不穿鞋劳动,或是平时走路都不穿鞋,一个是劳动量大,那时的鞋的质量抗不住,不经穿,舍不得。一个是南方人,发育长个子,今年合脚,明年就不合脚,鞋的成本太高,不如光着脚。

                                              不是穷的没鞋穿,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只是大家舍不得鞋破,是相对较常见的现象。

                                              • 家园 不是没鞋穿,是不方便和确实的精力不够,经济也不足

                                                比如,一年做几双鞋,一年做一两双。

                                                小孩子脚长得很快,似乎一些家庭就承受不起,也觉得没有必要。

                                                而北方则是不得不做。

                                                另外,当年讲究新三年旧三年。鞋子更换慢,衣服也换得慢,而且还可以改。

                                                这样在加上购买。自己制作,还算是可以的。

                                                因为解放前更糟糕,今天电视剧电影根本不涉及这块,导致很多人不懂。

                                                这当然是从穷困走出来,但是这是需要过程的,钱也好,工业品也好,需要一定时间。

                                                某些先生虚伪的装瞎,没意思。

                                                新中国是开始不太丰富,比解放前强很多啊。

                                                当然了他是看不见的。

                                                我外祖母孩子六个,每年都要做鞋,夏天一种,冬天一种,这些都是历史常态啊。

                                                怎么就看不见呢?中国妇女传统美德,做鞋做衣服是常态,自家不会就请好友。

                                                没有国家的布,就有自己家的土布或者邻里的土布。

                                                新中国了,开始使用一些洋布,然后是国家自产的,逐步更新换代,而不是一下子生产出便宜足够数量的布啊。

                                                做不到,没那么多工厂啊。

                                                就算解放前南方普通农民自己家有地,但是农产品的产出也不够啊。

                                                • 家园 现在反映晚清民国时民生的影视剧作太少了,简直没有

                                                  让一些不愿意看历史文献而对这段历史一无所知的人能看看这些图景,大约心里才能对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的低谷中的低谷有一个印象,给他们说解放的意义才能听得进去。

                                                  斯诺的《西行漫记》里的一段记载(1930年灾荒):

                                                  我当时二十三岁。我想我是到东方来寻找“东方的魅力”的。我以为自己是个冒险家,那次绥远之行就是那样开始的。但是在这里,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蓦然看到了人们因为没有吃的而活活饿死。我在绥远度过的那一段恶梦般的时间里,看到了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幼在我眼前活活饿死。

                                                    你有没有见到过一个人--一个辛勤劳动、“奉公守法”、于人无犯的诚实的好人--有一个多月没有吃饭了?这种景象真是令人惨不忍睹。挂在他身上快要死去的皮肉打着皱折;你可以一清二楚地看到他身上的每一根骨头;他的眼光茫然无神;他即使是个二十岁的青年,行动起来也象个干瘪的老太婆,一步一迈,走不动路。他早已卖了妻鬻了女,那还算是他的运气。他把什么都已卖了--房上的木梁,身上的衣服,有时甚至卖了最后的一块遮羞布。他在烈日下摇摇晃晃,睾丸软软地挂在那里象干瘪的橄榄核儿--这是最后一个严峻的嘲弄,提醒你他原来曾经是一个人!

                                                    儿童们甚至更加可怜,他们的小骷髅弯曲变形,关节突出,骨瘦如柴,鼓鼓的肚皮由于塞满了树皮锯末象生了肿瘤一样。女人们躺在角落里等死,屁股上没有肉,瘦骨嶙嶙,****干瘪下垂,象空麻袋一样。但是,女人和姑娘毕竟不多,大多数不是死了就是给卖了。

                                                    我并不想要危言耸听。这些现象都是我亲眼看到而且永远不会忘记的。在灾荒中,千百万的人就这样死了,今天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中国这样死去。我在沙拉子街上看到过新尸,在农村里,我看到过万人冢里一层层埋着几十个这种灾荒和时疫的受害者。但是这毕竟还不是最叫人吃惊的。叫人吃惊的事情是,在许多这种城市里,仍有许多有钱人,囤积大米小麦的商人、地主老财,他们有武装警卫保护着他们在大发其财。叫人吃惊的事情是,在城市里,做官的和歌妓舞女跳舞打麻将,那里有的是粮食谷物,而且好几个月一直都有;在北京天津等地,有千千万万吨的麦子小米,那是赈灾委员会收集的(大部分来自国外的捐献),可是却不能运去救济灾民。为什么?因为在西北,有些军阀要扣留他们的全部铁路车皮,一节也不准东驶,而在东部,其他国民党将领也不肯让车皮西去--哪怕去救济灾民--因为怕被对方扣留。

                                                    在灾情最甚的时候,赈灾委员会决定(用美国经费)修一条大渠灌溉一些缺水的土地。官员们欣然合作--立刻开始以几分钱一亩的低价收购了灌溉区的所有土地。一群贪心的兀鹰飞降这个黑暗的国家,以欠租或几个铜板大批收购饥饿农民手中的土地,然后等待有雨情后出租给佃户。

                                                    然而那些饿死的人大多数是在不作任何抗议的情况下死去的。

                                                    “他们为什么不造反?”我这样的问自己。“为什么他们不联成一股大军,攻打那些向他们征收苛捐杂税却不能让他们吃饱、强占他们土地却不能修复灌溉渠的恶棍坏蛋?为什么他们不打进去大城市里去抢那些把他们妻女买去,那些继续摆三十六道菜的筵席而让诚实的人挨饿的流氓无赖?为什么?”

                                                    他们的消极无为使我深为迷惑不解。我有一段时间认为。没有什么事情会使一个中国人起来斗争。

                                                    我错了。中国农民不是消极的;中国农民不是胆小鬼。只要有方法,有组织,有领导,有可行的纲领,有希望——而且有武器,他们是会斗争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在上述这种背景下,我们得悉共产党人在西北特别受人民欢迎,是不应该感到奇怪的,因为那里的情况对于农民群众来说同中国其他地方一样,都没有根本的改善。

                                                  你可以明白当时中国为什么有一群人要去革命,他们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去搞革命。不懂历史的人没有理性,不用多废话。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所以,越位犯规

                                                    当有人说“正因为我们淋过雨,所以要给人撑伞”的时候我就要怼

                                                    (叙利亚、伊朗、阿根廷等)淋淋雨才能长大。不能越位不能拔苗助长。

                                                    • 家园 辛亥革命有受到日本左翼帮助

                                                      北伐有受苏联帮助,解放战争和建国后有受苏联和斯大林帮助,中国人并不是自己单干搞起来的。

                                                      • 家园 共产国际模式也是一个思路

                                                        已知伊朗被渗透成筛子

                                                        任意一个伊朗人是薛定谔的摩萨德

                                                        杨靖宇将军遭遇下属身边人轮番叛变出卖,抗联战斗的很艰难,如果像伊朗这样,杨靖宇就是摩萨德,那还打什么打?

                                                        那么共产国际模式也是一个思路,派两个人过去,给他们当总指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