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革后到底是不是“经济濒于崩溃”? -- flyingcatgm

共:💬120 🌺9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被你绕住了

说道“崩溃的边缘”,已经有人说59-60年饿死人也不算崩溃了……所以,我现在无法确定在贵方眼里,所谓崩溃的标准是什么,不过哪一年也比59-60年强啊……

说道万里,你阁下用安徽粮食粮食产量降低来诋毁,可别忘了,万里80年去了国家农委,主持全国农业了,

到1982年,万里任上:

主要农产品产量大都创历史最高水平,完成和超额完成了计划。粮食总产量35,343万吨,完成计划106%,比上年增长8.7%,比历史最高年的一九七九年33,212万吨增长6.4%。棉花总产量359.8万吨,完成计划119.9%,比上年增长21.3%。油料总产量1,181.7万吨,完成计划 128.6%,比上年增长15.8%。

家园 概念是有点问题

大面积饿死人当然是"经济崩溃".

可问题是正史里,包括邓掌权后的文献中,也没有说那几年是经济崩溃,那为什么又说76年是“崩溃的边缘”呢? 双重标准嘛! 背后想说明什么问题,谁还不清楚.

家园 你把你自己绕进去了吧

你想以万里的回忆为例来说明76年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你却解释不了安徽农业在万里任上大幅度倒退,却为何不崩溃,你打算怎么绕出来呢?

我前面早就举过例子,79年,国家大规模进口粮食,降低征购基数以减轻农民负担,又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以让利于民,这难道就是经济崩溃边缘的表现?

82年农业创历史最高水平,正说明当时国家虽然有长期比例失调引起的各种欠账,但仍有足够的回旋余地,所以能通过合理的调整和治理整顿,使国民经济进入新的大发展。

59年怎样,60年怎样,是另外的问题,别人持什么观点,和我没关系。

家园 79年啊,文革已经结束了

你想用万里主政安徽时期因为天灾的减产来诋毁万里的政绩,可是万里在国家农委主管全国农业的任上,82年又是大丰收,你阁下的这个论证过程不对么……

文革后期经济濒于崩溃,是指74-76的管理混乱,生产倒退,您用79年来说,未免混淆……

“79年,国家大规模进口粮食,降低征购基数以减轻农民负担,又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以让利于民。”

不正是说明用重工业挤压生活这条路走不下去了,要调整么……

至于当时多发钞票的后果,没几年就显示出来,要涨价,通货膨胀了……不过,也比76年前好……

家园 我又看了葡萄的引文,发现我自己也有失误

1,那个概念应该是指工业计划的混乱,毕竟计划经济很看重计划的制定与实现,当时:

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二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

1971年增幅是7%,但1972年的社会生产总值增幅又骤降到2.9%,1974年下降到1.9%,到了1975年增幅又骤升到11.5%,而1976年增幅又骤降到1.4%,其中工业净产值下降5.3%。

——这么大起大落,还是很有问题的……

2,当时农业还主要处于自然经济阶段,没有大面积饿死人,就糊弄的过去……不应该用农村的情况来说事

家园 我可没诋毁万里的政策

你找得到我哪句诋毁万里的政策吗?不管他采取的是什么政策,他主政安徽期间农业倒退是事实,既然76年经济就处于崩溃边缘了,再有这些年的倒退岂不是就要崩溃了?可是究竟崩溃了没有?没有。

我说过重工业挤压生活这条路不该调整吗?该调整就说明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了?这中间的跳跃太大了些吧。

74至76年间经济濒于崩溃,国家却有能力在77年增加职工工资,这中间的对比可也够瞧的,经济濒于崩溃还玩这手的都是什么下场是不言自明的,除非中共有马克思在天之灵罩着。

家园 77年涨工资?又拿少数人说事,工资普遍改革是79-80后

更何况多印钞票的后果就是80年代中的高速通货膨胀……

万里从80年起主持全面的农业,80到84,中国农业大增长是世人皆知的,您阁下用安徽一省来论证全国经济,也够能绕别人的了……

家园 77年涨工资有三千多万人受惠呢

我国那时候职工总数也就是八、九千万人吧,得好处的不能算少数。

80年代的通货膨胀,是前三十年压缩生活搞建设政策的必然结果,票证繁多,其实就是通货膨胀的一种表现,80年代只不过把这个盖子揭开了而已。

你用一省经济来说明崩溃边缘,我当然也可以用一省经济来反驳,大家半斤八两。

80年代农业大发展,是国民经济大调整的结果,万里主持农业有功,说明不了76年就是边缘哪。

家园 给个百分比么,什么叫不在少数?

家父母的单位是w人级别的大兵工厂,几乎没有人说77年涨工资,说的是80年……

拿印钞票说不是边缘,太忽悠了吧……

工业计划大起大落,在您看来是正常无比的?

家园 比例难道你自己不会算?

全国一共就八、九千万职工,三千多万人受益,数字我又没藏着。

不在崩溃边缘就一定是正常无比,这就是你的逻辑。难道经济就这两种状态?

在崩溃边缘的国家再加印钞票,就是经济崩溃,国家财政破产,这世界上有过例外么?我国经济什么时候崩溃过?总不能77年印的钞票导致60年经济崩溃吧。

家园 文革开始后第一次普调工资是在一九七七年底。

  大约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名额比例(这个记不大清),每人长七元,比一级级差少一点。

  再一次就是七九年底或八零年,这次是长一级工资,也有一定的比例,不是每个人都长。

  转正、满师的不算在内。

  再后来就是普调,工龄一样的基本上都一样。

  七七年那次名额基本上都给了文革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我们工班有三十多位七一年及以后参加工作的,其中只有三个名额,我也有幸在内,直到八零年以后普调前我都比同龄人多七元。普调后全成一样的了。

家园 又是汇编的数字?

按你的说法,30%在77年有加工资,怎么我知道的几个加起来有几万人的大兵工厂,就几乎没有呢?

85前后的涨价风抢购风,对于你来说,大概是太小没印象了,这个就是印钞票的后果……

家园 我说得很清楚

是给工资较低的加,名额很少,民主评议,而不是“普调”。你说的50-70年代都没有普调过,与我说的没矛盾。我说的两次,一次在70年代初,一次当在77年,而非76年,时间上稍有误差。

家园 你不知道不等于没有啊

有中共中央的文件和各地的地方志为证。你除了你自己的感受之外,还有什么硬统计数据么?

80年代抢购风怎么了,你绕来绕去,哪点证明了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了。

家园 这就奇怪了,名额再少加工资也是大事,不会没听说过。

我父母就是教育系统的,你说的是不是“民办转正”?转了正在工资上有反映。

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加?“工资较低”是行政多少级以下?“民办转正”是说此人原来是“民办教师”或者是“代课教师”,没有行政编制。转正就是正式成为国家干部,占了编制。这种情况在文革期间有过几次,当时普及中小学教育,教师队伍扩展得很快。

但那不是“加工资”,而是“给了编制”。文革期间有加工资还是第一次听到。当时可是连连以上军官的工资都冻结了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