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给cyonghu河友 -- 听枫

共:💬116 🌺19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好意思

我见过的中国教授都是这样要求学生的,反倒是美国教授都像商人,无利不趋,忙于对五斗米折腰。

包起帆你知道吗?

你从哪里知道莱特兄弟,爱迪生,瓦特,美国导师给你指点的偶像吗?告诉你这是你努力的方向吗?

袁隆平院士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汉族,江西德安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我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奖;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称号;我国发现的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他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 ”等8项国际奖励。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北京时间2006年4月25日晚9时许,刚刚结束的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评选揭晓,世界著名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当选,成为我国农业科学界首位入选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你告诉我谁更识货?

家园 兄台有些误解了

我想PBS自己就是知识分子。正是因为他从自身的经历当中,看到了国内知识分子和国外知识分子(创新者)的差别,因而持一种批判态度,有一种“知耻而近乎勇”的意味。

创新不谓出身,在乎的只是创新的意识。国内很多人,还必须为生计奔波,为房子、车子、老婆、孩子忙碌,为了应付上面频繁的考核、评定而殚精竭虑的去做一些风险不那么高的重复性劳动。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而从事高风险的创新活动,在未知领域勇于探索的人就尤为显得珍贵。国内目前很多的科研工作,尽管是高科技,但是多是重复国外走过的路,虽然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但原创性就差了很多,也往往丧失了核心知识产权。因此,国内有余力者,应该勇于去挑战前人没有做过的东西,去真正的发明创造,而不是去重复。

所以,国内要形成这样的一个环境,让有能力者、真正有意愿去探索者,从生活的重压下解放出来,才能不惧失败的去从事有开创性的工作,而不是象今天一样去指望个人的高尚精神。莱特、爱迪生和瓦特,都是在得到资助或者摆脱生活的困境之后才有能力去做的。

“穷则独善起身,达则兼济天下”,此之谓也。

家园 花您这句话“天堂与地狱,就在自己一念之间”

花您这句话“天堂与地狱,就在自己一念之间”

创造是需要积累的。我们近代创造的缺乏正是源于我们积累的欠缺

但,我们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积累越来越丰富。中国创造的爆发,我相信就在不远的将来

家园 伦琴,第一个炸药奖获得者

此前从没有正式职称,一直做助手副手,生活在贫困之中。但具有优秀科研工作者所具有的那种求知欲,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在50岁时发现了X-射线。

他从没想到过为五斗米而去做实验。

孟德尔,一个捷克修道院神父,多少年,研究植物的形态,发现遗传因子,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也从没想到过为五斗米而去做实验。

就说我们中国人李时珍,他为了五斗米而去写本草纲目的吗?

家园 先花兄台一个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兄台讲得很客观,很真诚。袁隆平的例子不对,当袁隆平当研究员时,我认识的一些院士还在为副高级职称奋斗,他们的贡献也很大。而且在我另一个回帖中指出了袁是工程院院士(1995)。

极为赞同兄台所说的,要形成那种环境。技工贸,还是贸工技,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不过人首先要填饱肚子,才能干其他的。

家园 袁隆平在不能得到中国科学院院士提名后,

在江核心的干预下,才评了工程院院士。你大概不知道这段历史恩恩怨怨。

东汉王充说过:仕众位寡。都忙着去为几个有限的职称位子考核而奔波,科研水平可想而知。

十万进士为中国文化,科学发展做了那些贡献?

说到底,人口包袱造成仕众位寡。

家园 没有人说是为了五斗米而做研究和发明

这样是做不出成果的。做研究和发明是很枯燥,很寂寞,充满挫折的,而且还要极大的恒心和毅力,再加上极好的心理稳定度。需要高度专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研究。那么日常温饱就要有保证,起码的研究和发明的条件也要保证。

做到了这一切,并不意味着成功。而且成功的概率非常低。

家园 我指的是更广的范围上的

不否认总有一些人具有那种崇高的精神,可以在穷困潦倒中依然不懈的追求自己的理想,这样的例子从来就没有缺少过。

但是,不能指望每一个人,哪怕是大多数人都达到这种境界。而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更普遍意义上的创新活动,而不是断续的、零星的依赖个人的品德的创新活动。当然,我从不否认强调个人品德和素质的提高的重要性,但是我相信,建立在坚实物质基础上的创新活动是更可持续的也是更加广泛的。

家园 成功的概率不低啊,自然科学炸药奖1905至今发了300个

还不包括在数学和工程上的发现。

如同你所说,发现者们都是

做研究和发明是很枯燥,很寂寞,充满挫折的,而且还要极大的恒心和毅力,再加上极好的心理稳定度。需要高度专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研究。那么日常温饱就要有保证,起码的研究和发明的条件也要保证。

做到了这一切,并不意味着成功。

在如此投入产出不利的条件下,西方科研工作者凭着兴趣爱好,形成传统。

而我们,学而优则仕。创新,没必要了吧。

家园 楼主

“我记得诺奖得主阿马迪亚·森有一本书叫做Freedom as De”——已经中译本了,《以自由看待发展》。

其实从进入经济持续发展时期后,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各国都要经历一个世纪左右的努力(城市经济可能例外)。中国从49年算起,到本世纪中期,大概差不多了。

对于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今天的国人了解得也很少,好像人家从来就是富裕文明彬彬有礼的,其实哪个国家在发展初期都是烂事一堆。

家园 部分同意

工程院的设立也是为了工程方面的,因为传统上科学院是关于基础和理论研究的。

至于那些恩怨,能看到的都是些堂而皇之的说法。诺贝尔奖得主之间的倾轧,皇家院士甚至院长之间的勾心斗角也很多。

国内的职称评定相当死板,文章,外语,评奖等等,而且是终生制。在名额固定的情况下,至少打击了做研究的积极性。

家园 【补充】除了“情绪太多逻辑不清楚”,还少了一个

缺乏数据。

没有数据就没法客观的看事情,变成非常感性的观点争论,一点意思都没有。而且行文的调子非常负面,给人的感觉不好。

这种帖子给我的感觉就是来闹场的,并不是认真要讨论问题的。当然我这个人比较小人之腹。

家园 我的意思是做研究的人数

这个基数很大。比较之下就是很低了。

而且那个炸药涵盖面很广,相对应的基数也是很大的。再说,那个药只是证明你的研究得到了委员会的承认,没有那个奖,也不能说没有成功,它不是判断做研究的标准。

另外一点就是,想要做好研究,第一要点是兴趣,要发自内心的热爱甚至狂热才能承受那些东东,古今中外都一样。

学而优则仕,略显武断一点,确实对研究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和致命的影响。

楼主
家园 狄更斯雨果马克吐温都写过作品揭露当时的情况

理论上批判揭露的是马克思恩格斯,那才是知识分子的良知。

而今中国的知识分子呢?

对于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今天的国人了解得也很少,好像人家从来就是富裕文明彬彬有礼的,其实哪个国家在发展初期都是烂事一堆。

因为你不仁,我就可不义?

反对
家园 何必反对?

开始向性别歧视方向走了。

听他的口气,对女性好像是很欣赏和崇拜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