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汽车与精气神 -- 瘦形胖子

共:💬28 🌺2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汽车与精气神

评价一辆汽车,先要看它的动力系统,马力是否强大,输出功率是否够用。还要看它的传动系统,就是看发动机传产生的功率能否被有效的传输出去。最后就是看这辆车的整体表现了,最高时速是多少,承载有多大或者外形看上去是否漂亮。

同样的,作为一个人,也会有类似的体系:人有人的生命能源系统,有生命能源的传输系统,还有就是这个人的能力表现。古人就给这三个部份分别命名为:精,气和神。当然的,人是智慧生物,不能简单等同于机器。所以人的精就不是简单的热量,气也不是简单的热能传导,神也不是指肌肉的收缩能力。所以我们如果说一个人有精神,那就是说这个人的生命能充足,外在的表现也很好,那么这个人看上去一定会很精神。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第一,这里的气不能完全等同于中医或者武术上的气脉。“气”是整体上的体系概念,而气脉是中医和武术上对某种循环系统的专用定语。不过对于气脉的有无或者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的讨论,胖子无力证明给别人看,这里也就不参与了。

第二,因为武侠作品的影响,很多人把“气”理解成一种能量,这个观点是有所偏颇的。还是使用与汽车的类比。气的作用类似于汽车的传统系统,所以,单纯气脉的修行也就类似于汽车传动系统的保养检修,它能起到的作用是使能量尽可能有效的传输出去,但是“气”却不能说成是能量本身。不过很多人是从气脉的修行开始,然后一点点的接触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进而开始了“道”的修行。那就相当于汽车从传动部份的保养检修变成了整体结构的升级改造,那就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两个事情了。所以很多习武的人说:功夫可以练出智慧,胖子虽然不懂武术,但是对这样的说法深信不疑。插一句话说,不论什么事情,只要是开始形而上的过程,都是可以获得智慧的。

再举一个例子说明古人的精气神的体系概念。

写一篇文章,先要由作者在自己脑海里构建一个概念。然后再由作者通过遣词造句尽可能有效的表达出自己脑海中的概念。最后的效果呢,就是这篇文章是否有说服力,是否有文采。可么在这里,作者的概念就是这篇文章的“精”,文章的文采就是文章的“神”,那么,文章里文字的排列组合方式,就是文章的“气”。所以古人说,文章的文字间有“气”,那就不是古人的愚昧,而是古人对类似概念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样的,“气”的类似用法,还有“气数”“气象”等等。

所以很多时候,现代人对古人的不认同,实在是没有能够真正了解古人的概念。这就不能说是古人的错了。

关键词(Tags): #愚叨
家园 汽车的“气味“也很重要。我买新车,内饰有刺激性气味的免谈。
家园 其实,胖子这也算是在弥补遗憾吧

这些帖子本来都是准备跟自己的一个好友交流的,不成想却再没机会了。所以,请仁兄海涵吧。

家园 咱上面的回复有点驴头不对马嘴,您也海涵啊.
家园 看呆了

这位兄弟不简单啊。

家园 高 自己知道的真少呢
家园 小时候喜欢做马路边看汽车,总觉得汽车都是有表情的

这种感觉说不出来,似乎是把两个大灯当作眼睛,配合其他来看。有些联想甚至很奇怪,比如有一款小型货车——可能是130或者132也可能都不是——我一看到它就想起一个汉字——炯,说不清,就是觉着长得像。。。

家园 这也许是因为蜗牛兄天性敏感吧
家园 太有道理了,我就属于极度没有精神气的人。惫懒。
家园 【原创】对“精““气““神“的理解是一个庞大的课题。

我有兴趣在将来结合中国哲学和其他多门学科(其时中国古代并没有严谨的“分科“之学)多讨论一点。这里稍梢触及一下哲学和医学方面的理解。

《内经》的《灵枢·本神》里,有这么一句:“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

这是医学理论,但实际是源于哲学理论。这里有许多概念:天,地,德,气,精等。这些字在这里的理解可作如下:

天:自然规律。

地:物质世界。

德:自然规律在一个具体物体上的反映,具体的说,这里指在人身上的反映。

气:物质的微观组成。

精:决定人的遗传因素,或者说是人的根本。用现代科学术语,可以理解成基因。

“天之在我者德也“: 人的生理规律是自然规律在人身上的具体反映。

“地之在我者气也“:人身体的物质组成在微观上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或者说,人的身体是采用物质世界的微观原料(即“气“)组成的“形“体。

“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流的意思是施用。人身体的最初产生于生理规律在微小的物质上的施用。

“故生之来谓之精“:对人身体的生理起决定作用的缘由是人的根本遗传因素(“精“)。

这里主要在哲学的层面解释医学的基本理论. 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地方可能代表不同的含义。这里只是就一句话做一探讨,并没有展开。这里也没有提到神。神的理解要从“形神“角度去理解。以后再谈吧。

家园 恩,就胖子所了解的相关知识,九霄兄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首先,中国古代不细分学科是有原因的。因为古人认为所有的学科都是相关联而呈网状的,不能单提一项而不及其余。所以,古人说读书人要有三通:通医理,通地理,通命理。这个说法不是要读书人去一样一样的学,而在读书的过程中一点点的这些学科就关联起来了。孔老夫子的《论语》也说:吾道一以贯之。

二,如果没有相关的学习或者说修行,或者,在没有过来人的指点下研究中国古哲学的话,是很容易发生偏差的。这个不是危言耸听,九霄兄不妨询问一下对这类问题有所了解的人士。而且一旦偏了,再回头就不容易了。

上面引用的话在《论语》中的原文是: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第四》)。

家园 我怎么觉得我说的和您的意思一点都不矛盾呀.

二,如果没有相关的学习或者说修行,或者,在没有过来人的指点下研究中国古哲学的话,是很容易发生偏差的。这个不是危言耸听,九霄兄不妨询问一下对这类问题有所了解的人士。而且一旦偏了,再回头就不容易了。

我晕, 好象我在练气功似的.

家园 意犹未尽啊。。。。。。
家园 气功的走火入魔,是身偏了,也同时是意偏了。
家园 拜托您再读一遍我发的贴,真的和您的不矛盾。当然,随便您了。

您的警告带有善意,但同时也还有轻蔑的藐视和嘲笑,让我很不解。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