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胶济线惨剧原因 — 很全很内幕 -- 蜡笔小新
t195不是当晚第一辆过此路口的跨局车,就在t195前不远就有t25,也是京局的车,京局的大车。
让我们来看看当时的调度吧:
2:30分左右,济南西调度派班室值班主任陆敏,向值班调度员汇报说2557次机车司机运行至周村--王村下行线K293+780M-K290+784M,LKJ运监器显示允许速度120公里/小时,实际司机发现限速标志为80公里/小时,司机按80公里/小时通过。
2:40分左右调度使用GSMR通知后续5025次列车司机运行至该地点,如线路允许速度与实际不符,按80公里/小时运行,司机运行至该处发现确实与实际不符,司机按80公里/小时通过。
3:50左右,值班调度员隋福海再询问后续T25次列车司机,在王村-周村东下行线允许速度是多少,司机说未运行该地方不清楚,调度员要求司机在该区间按80公里/小时运行。在列车80公里/小时通过后,司机汇报说运监器允许速度为145公里/小时。
3:55分左右,值班调度隋福海询问:“你好T195次大车,周村东-王村下行线限速有没有?”司机问“哪里?”隋福海回答:“王村-周村东站间。”司机回答:“王村-周村东站间有。”隋福海问:“有这个限速是不是?”司机回答:“有, 4241”隋福海问:“4241还是4240?”T195次司机回答:“4240。”因T195次晚点,隋福海补充道:“你路上赶点运行。”司机回应。
5:30左右,为了弄清(T195)事故原因,值班调度员蒲晓军询问王村站值班员张发胜,限速的命令交没交司机,值班员说限80公里的命令交司机了。
http://www.xjair.com/forums/ShowPost.aspx?PostID=3229
T195大车于4月27日出勤调度员所问的4241,4240这两个命令司机肯定有,但是司机也有4158号命令,调度员在电台里询问已被取消的命令是否合适?只能叫司机错误地认为调度员提醒司机这个命令已取消,而且还叮嘱司机赶点。
王村站与司机核对完命令后通知司机站内通过,王村站将进站信号机显示黄灯司机降速通过王村站及限速地点,不知王村站是否做到这些?
让我想起在东航包头空难中的同学兼好友。一想起活生生的人突然就没了,有时候都哭不出来。
导致控制系统设计上,对诸多漏洞视而不见,或者是以‘靠责任心避免’来搪塞
当最终,当人类不可避免的犯了错误,又不幸的赶上诸多错误凑在一起,一大车人就升天了……
责任心,说说很容易。翻翻铁路系统复杂冗烦的规程吧,每天8小时甚至10小时12小时,每个月,每年,十年二十年一点不差的执行?平心而论,有几人能做到?
人,毕竟不是机器。责任心固然应该有,但自动化的系统更不可或缺,设计上绝不能把任何漏洞留给所谓的责任心去弥补。否则,大事故一两年来一次,就像现在这样。
对诸多漏洞视而不见---这个不就是责任心缺失吗?如果有责任心,如何会注意不到这些漏洞?又如何会让这些漏洞继续存在?
而且,责任心,不仅仅是局限到底层工作人员,一层层,都需要尽到职责。
管理的重要职责,就是发现漏洞,通顺流程,预防事故,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不是责任心不到吗?
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应该由许多客观的因素所决定,这样可以尽量排除人为主观的“消极”因素。
系统的自动化,也是为这个目的而进行的。客观的多了,人为的少了。这样,可控的长期的运行监控曲线就会相对的平稳。而且,所谓的人为主观积极因素也是要控制的。因为这个就像是单摆钟,越主观积极,摆回来也就极可能带来-越主观的消极。这可以引申出来一个管理的长期绩效--管理本身的质量,即管理的成熟度。他并不是简单的看outcome和prudcution的。
俺是觉得:现在的问题不在与自动化的程度不高,而是管理的客观度太低。钟摆效应太高!
目前,ZF对这两者投入的effort和priority正是相差蛮大的。
suisui兄:又回到了老结木眼上了--用制度和流程来规范开发,实施,运行、维护dengdeng上。而且,乱世可以用重典--强制规范执行的力度和投入度。
设计者认为那不算漏洞。
控制上,以人为主,还是以机器为主,人的主观能动性应该如何发挥,发挥到何种范围何种程度,这是个学术观点问题,观点错误的人,也不能就说成是缺乏责任心
简单的举个例子:系统发现超速了,应该怎么办?首先报警通知驾驶员处理,等待一段时间?还是直接自动停车?还是减速到规定值并给个警告了事?极端情况下处理不好会造成事故,要么就是过分敏感导致不必要的效率损失,但不能因此就说是没有责任心就随随便便这么设计的。
再比如,当自动控制系统一定程度失效的情况下(以我国的电子工业水平,其产品经常会出现这种问题~),驾驶员应该得到哪些权限?注意,此时稍不留神就会导致盲目行车出事故。
和投入度;乱世在相关的概念中,可以理解为,没有相关意识,或者说,相关环境中的执行人,对于流程或者制度不熟悉,出错概率很高。
在很多时候,责任心不能靠人本身来保证,其实日常中的各种奖金和罚金,最初都是为了鼓励和惩罚,或者说,是保证正常运行的一种管理手段而已。
我很长一段时间,从事的都是流程的开发(这个概念很好笑吧,确实是流程的“开发”)和执行过程的改进,我的同事中,曾经用“美”来形容一个好的流程,呵呵。
一个好的流程,需要有能够发现错误并修补错误的机制,回溯过程,据有自我修复的机能。
但是在我们的应用过程中,我们最终不得不承认的就是,再好的管理流程,如果没有严格执行,没有人保证其严格执行,也是苍白而无力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最终,不是没有流程的回溯保证,而是没有认真的执行。
而流程的执行过程中,最初,需要重典,确立制度的权威;每过一段时间后,人对相似事务的麻痹和习惯,会造成疏忽,需要通过一些手段(下班后的学习,是最没有用处的,比较可靠的是,适当时候的重罚),重新刺激大家,重新建立制度的权威,实际上也就是,重新唤起相关人员对类似事情的责任心和注意力。
对于一个这么大的事故,说直接相关人没有责任心,是不恰当的,反思整个过程中的问题,预防和避免后续类似问题的出现,才是最关键的。
而在整个过程中,重新唤起责任心的紧绷的弦,我个人认为,才是最关键的。
再加上一点我的观点:
优秀的制度,只是将责任分摊,尽量通过固定的操作或方式,减少对人的依赖,将关键环节和关键路径尽量减少,但是不能完全替代责任心,更不能代替。
过敏度分析啊,赞一个!
固然每一次事故都有责任心缺失的因由,但一个高度自动化的工业系统,严重失控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设计上是否有问题?这个问题是否大到靠责任心无法完全弥补?
既然每一次事故都有责任缺失的因由,面对新的事故,都归结为责任心问题,这样的处理是否太过草率?是否掩盖了更严重的缺陷?实际上,责任心往往是直接原因,而事故发生的最根本原因,则是系统设计上有过去为觉察或未能堵住的漏洞。这个根本原因不改善,责任心缺失的问题过一段时间就会周期性的暴露出来——大事故一两年来一次!
关于乱世重典
实际上,中国铁路施加给一线人员的压力非常大,并不缺乏重典。须知,中国铁路至今仍然实施所谓的‘半军事化’管理。要不是如此严格的管理,就靠目前这套技术水平不高的铁路设备,只怕事故要更多出几倍几十倍。为了避免这个‘重典’落到自己身上,铁路一线职工可谓小心而又谨慎,调度员往往提早把慢车赶进车站让路,乘务员往往不敢顶着限速运行……等等等等,综合起来,表现为铁路系统运输能力的跑冒滴漏以致严重损失。如此状态下的铁路,再加强所谓的‘重典’,还能得到什么更好结果吗?
总结,铁路这样的自动化系统,原则上不应该留有让人犯错误导致严重事故的余地。根本上来说,这是个技术问题而不是个管理问题。
您说得提供了更细的描述,而且是站在铁老大的perspective来说的。可以说是第一线同志们的直接体会。俺们在这里只是隔岸观火,outsiders结合自身工作的经验谈。不免有各自的工作和行业烙印,请见谅。
话说回来。今年清明,从回爷爷故土凭吊这一路上的和铁路乘务员的打交到来看,的确觉得他们有着很大的压力和不错的服务(和以前比,那是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他们的薪水又是这样的低,各式各样的物价又毫不留情的“物竞天择,丛林法则”,他们的日子不好过啊。女生还能找个丈夫依靠,男同志那就更难了。SIGH........
所以,我觉得基层的同志不能被直接归罪,而是营运负责人,以及更上层的人物应该负责。(潘一刀更是直接了当要最高人负责)。
基层同志只是指令的执行者,那么执行的效果和流程的改进--那当然是负责人或部门的“全责”。(记得CMM5里头有过程优化一个过程组。Carnegie Mellon的SEI自己就以身作则优化了CMM=>CMMI。)
关于乱世用重典:俺的意思是用在负责人和组织身上,而不是弱势的基层底层员工。而且相关部门又不把精力花在刀刃上,还是那么的所谓“东墙西墙”的。应该是抓流程的推广和实施,抓流程的实效和refine,坚决杜绝所谓的突击实施!
关于系统设计:俺的经验是,这个东东也是要ever-refining的。特别是系统升级或用户数预期有大量上升的时候--也就是考验整个系统Performance和Risk管理和Risk应对计划时候(包括preventive and corrective actions)。俺的加拿大老大就是间接地成了scape goat。其实,他一直在进行流程化和量化改进的过程,阻力很大。没想Mission未成,人已去也!
目标管理的设定需要对具体目标的定量,或者定性的分析。而且,要大大的考虑到基本人性和人员的成熟度(PeopleCMM,这点IBM做的不错啊)。
suisuiMM不好意思啊!您先前的两篇文章没来得及看就随意Fe去城了Male。汗。。。。
严重的没有责任心的表现,该罚,自拍板砖一块。
对了suisui,好像你的组织里大家对流程的理解力不够啊!推行起来有难度。是不是让上头知道一下重要性,然后狐假虎威一下或者加强理解力推广,尽量提够执行的实效。否则光您干着急,效果不理想啊。
这两年,俺对社会事物的发展客观规律有和较直接的感性体会。对否定之否定,事物的客观两面性不得不服。还有,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对人性本身的多面性,复杂性和一定的规律性也有了体会。对项目的进展和实施也多了一份理解和与之而来的“所谓”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