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淺談美國金融危機引爆經濟危機的途徑 -- 燕青
美國中實體經濟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小了,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確實有影響,但現在這個階段恐怕還沒有達道從金融危機演變為經濟危機那種程度。
金融危機確實會最終引爆經濟危機,但是,我估計經濟危機會首先爆發在其他國家,然后,再從其他國家倒卷回美國。
這是由美國現在的經濟構成和其他國家對美國金融及需求需要所決定的。
因此,金融危機對美國的影響,我猜測會更多的停留在信心和預期以及未來的消費支出層面上面,但是,對其他向美國朝貢的國家的經濟打擊則會更加嚴重一些,畢竟,金融危機炸毀的是美元債權,所以,真正的買單者不會是美國,而是那些曾經如癡如醉、迷戀美元霸權的傻蛋國家。
換言之,美國的神話雖然會被戳破,但是,付出代價的則是其他實體經濟占主要成分的國家。當然了,長遠來看,我認為美國會在一二十年后走下坡路,因為,其他國家在這樣的危機中付出的是實物,而美國在利用次貸危機削減自己的債務的同時,也付出了是信譽和信任被削減的代價,而這動搖的是美國金融霸權的基石。
純粹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呵呵。
要保护有提升潜力的中小企业,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大批中小企业转移甚至倒闭,会损伤地方经济的元气,伤了元气以后要恢复,就有很大难度了。
“不能仅仅因为企业规模小、劳动密集,就要求它转移。”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9月22日,在东莞参加本报“广东再出发———从东莞突围看珠江东岸经济带升级”论坛的吴敬琏,谈及产业升级转移是否一定要以一部分中小企业的利益作为代价时,他认为首先要引导和帮助中小企业升级,要保护有提升潜力的中小企业。
吴敬琏:这就要具体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中小企业,什么利益。前面我已经说过,首先要引导和帮助中小企业升级,而且不仅是中小企业,大企业也存在提升的问题啊。不能仅仅因为企业规模小、劳动密集,就要求它转移。这就需要社会共同呼吁,要保护有提升潜力的中小企业,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大批中小企业转移甚至倒闭,会损伤地方经济的元气,伤了元气以后要恢复,就有很大难度了。
吴敬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问题是多年来积累起来的问题,现在叫做“碰头”,它的后果都暴露出来了。简单地说,就是世界经济格局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后果:美元变成唯一的世界储备货币。美国自身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储蓄率太低,超前花钱。美国就利用这样一个货币格局向世界借钱,因为美国发行这么一张纸,大家都承认是一张钱。所以就发生了美元超发,流动性泛滥。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国家要善于利用,同时要保护自己。我们这些年来开始是利用它,经济快速增长。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凭借干硬苦力活借给美国钱,当美国的债主,国内通胀和抵御外来风险的危险性很大。但问题就在于,我们不但没有看到危险性,而且还认为好得不得了。几年前就有包括我在内的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人民币汇率严重低估存在很大危险,主张人民币升值。但是在舆论上,我们总是少数,而且被说成是屈服于外国压力的卖国者。
吴敬琏:会有一段时间,就像1929年大危机以后。1929年以后,凯恩斯主义就抬头了,所以这种对于市场的怀疑也会加强。
南都:可能美国相关措施的出台和当年凯恩斯主义都有很相似之处。
吴敬琏:是的。所以现在值得去读一读哈耶克的《通向奴役之路》,这本书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是批共产主义,它实际是批凯恩斯主义。
吴敬琏:这些误解不是今年才存在的。比如前几年的玩具出口,美国人一看到中国人生产的玩具就害怕,担心含有很多有毒成分,因为小孩经常会放到嘴里咬。
南都:您的看法呢?您一直在说,中国需要完善法治,另外一个是诚信的缺失。
吴敬琏:关于诚信缺失的问题我曾经讲过,怎么才能有诚信,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建立法治。但是我们往往偏重或者希望通过说服教育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说教很难产生实际效果。
南都:有种观点认为,因为中国缺乏广泛的宗教,对生命没有敬畏感,导致大家什么都不怕。
吴敬琏:这不是宗教能够解决的问题。昨天我参加一个论坛,许小年教授在论坛上发言,说中国人不敬畏市场,而总是想驾驭市场。
南都:那您赞同这个观点吗?
吴敬琏:同意。市场运行具有自己的规律,我们只能发现规律,顺应规律,而不能凭借主观臆断去试图“驾驭”它。要对客观世界和自然心存敬畏,因为在它们面前,人是很渺小的。有些人觉得有了权力就可以凭自己的想法去干,而且认为可以干成。
以上摘自:
http://finance.ifeng.com/news/hgjj/200810/1003_2201_814789.shtml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听了个段子,华尔街人讲,我们美国投行都是世界小姐,饿极了见个农民揣着馒头,抛个媚眼骗点吃喝。按这个逻辑,就算是强行结婚了,这日子能过得下去吗?更何况投行是不是未来金融的发展方向,还是一堆垃圾,如果是垃圾,还有什么“抄底”的问题?黑石作PE的自己都要上市考虑变现退出了,明摆着不是买入的好时机, LIANG JINSONG这种大嘴巴现在又在乱讲,能不能信?次贷说白了就是中产阶级和外国资本买单,给华尔街投机商发了奖金,资助美国骗子和流氓无产者进行了一把超前消费。转篇文章,发人深思。
格林斯潘的政策就是贷款条件的大幅度放宽和一系列所谓“金融衍生物”的产生。
就这样,在这些政策和金融衍生物的推动下,美国的房地产业犹如奔腾的快马,将美国的经济以令人眩目的速度拉向前进。许多处于“中产阶层”的美国人,突然发现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了百万富翁。这样说,有人会不理解:除了有两套以上房子的人,房价的升降怎么会改变居住者的财产多寡呢?换句话说,即使你的房价在五年之内从二十万猛增到一百万,只要你继续住在里面,它就仍然还是那个房子,“赚来”的八十万不过是笔虚钱,不卖房子是拿不到的。即使高价卖了房子,接下来买新的房子同样也要付高价,这等于是不赔不赚。如果你这样想,那么你的思维就还是中国人的思维,美国人不是这样想、也不是这样做的。他们可以在继续住在房子里的同时,提前使用房子替他们“赚来”的利润,这个利润,就是住房抵押贷款。具体地说,当你的房子从二十万“升值”到一百万时,你可以将房子抵押给银行或贷款公司,拿来一百万的现金。除去缴还第一次的贷款,你至少还剩八十万。这八十万,你愿意花在什么地方,就可以花在什么地方。有人用它为子女缴学费,有人买名贵的跑车和首饰,也有人用它周游世界。对于想炒房子的人,他们就可以不断地抵押已有的房产,买进新的房子,形成“雪球效应”。
如此高的房地产利润,无疑将藐视其它所有行业的微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愿意投资其它行业呢?可是,美国人也是要吃穿的,这种虚拟的经济膨胀背后的实物是从哪里来的?说来令人感叹,这些年来,美国的两亿多人,基本上是靠别的国家的人养活的,其中主要是靠中国人养活的。美国现在已经基本没有制造业了,即使那些老牌的关乎民生的产品,也大多是在外国的土地上、由外国工人生产的。也就是说,当许许多多美国人在房价的飞涨中兴高采烈地计算着自己财富的增量时,中国和其它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人们正在日夜加班为他们制造生活必需品。他们用那些绿色的纸,换来中国工人的血汗;而中国政府又将这些换来的绿纸以美国国债或美国公司股票的形式,还给美国去支持他们的房地产经济。当中国手里的绿纸多到美国感到不舒服的时候,他们就会通过美元贬值来赖掉它们。这就是我为什么说,中国不存在一条资本主义的道路;为什么说,当改革走向私有化的那一刻,中国就注定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方向走去。
内需的疲软又碰上了信任危机。如果说,婴儿奶粉是无论如何都要消费的“铁杆”内需的话,一场“三鹿奶粉事件”将这根“铁杆”也拦腰折断了。现在那些亿万享受不到“特供”的普通百姓,还敢消费什么呢?对社会商品的信任危机,还不是最大的信任危机,最大的危机是对政府的信任危机。不久前,在一次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老百姓听说他们就要有“财产性收入”了,于是就将节衣缩食省下的一点钱投入到了股市,结果呢?只能用欲哭无泪来形容了。一个对自身腐败束手无策的政府,一个对群众言而无信的政府能“启动”什么呢?
上文摘錄于
http://hi.baidu.com/21791/blog/item/962dd2434c70651573f05d9e.html
二战以后,世界经济能够保持繁荣发展与美国的作用密不可分。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让千疮百孔的欧洲经济重获新生。布雷顿森林体系又确立了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美元成为全球贸易和商品市场的主要结算货币,极大地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发展,资源在全球得到优化配置,全球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同时,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霸主地位和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赋予了美国强大的消费特权,而美国的消费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消化了全球性生产过剩,延缓了马克思所说的经济危机的出现。
因此,美国人消费,其它经济体生产,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只要美国的信用不崩溃,大家都从这种模式中受益。时间长了,包括美国在内,全世界都对这种由美国消费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模式产生了严重依赖,就像吸食毒品一样不能自拔。
但吸食毒品是不可持续的,当美国的实力和信用再也无法支持消费的增长时,问题就出现了。几十年来,全世界都热衷于向美国出口,出口换回的大量美元再以投资或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借给美国,美国再拿这笔钱消费,购买更多的外国产品和资源,美国需求增长,又刺激全世界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生产能力提高又促进对美出口。这种经济循环的结果就是,美国外债越积越多,全世界的生产能力越来越大,当美国的债务彻底将美国压垮时,全世界将出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生产过剩。
在几十年里,美国一遇到经济问题,往往就先想到通过借债或发行更多的美元来实行财政扩张政策,用赤字化解危机。这种做法虽然能够有效缓解经济危机,但却造成了美元的泛滥,直接导致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但美国并未因此吸取教训,继续滥用美元信用,大量进口资源和产品用于消费,这种政策导向使美国制造业大量外迁,泛滥的美元反倒刺激金融业飞速发展。为了给泛滥的美元寻找出路,金融衍生品获得了空前大发展。金融衍生品出现的初衷是为了生产者进行套期保值,但它买空卖空的特性,使它的货币容量可以达到无限大。众多衍生品交易参与者完全可以以投机为目的,在衍生品市场进行对赌,而无须进行实物交割。这就造成无论石油、还是次级抵押贷款等衍生品市场的交易额都远远超过实物交易,再加上期货的杠杆效应,使衍生品市场成为一个充满吸引力的暴富机会,当然,其中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次贷危机是美国长期滥用美元信用、盲目消费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的本质是美国的信用危机。由于它的爆发,全世界开始正视早就存在的美国赤字过高的问题。
那么,这场发生在美国的金融危机会不会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呢?次贷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打击了以信用为基础的美国消费能力。一旦美国的消费需求大幅度减弱,就不可避免地带来全球性的生产过剩。按照马克思的理论,生产过剩将导致经济危机。
目前,美国出台了高达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走的仍是借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老路。世界上的其它经济体也不会希望美国垮掉,美国垮了,世界经济也会垮掉,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因此,全世界多数经济体还会继续向美国输血,帮助美国撑住。现在,美国能不能撑过这场危机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经济秩序必须重组,否则即使挺过了次贷危机,美国也早晚有破产的那一天,到那时,将是全球经济的灾难。
上文摘錄于:
http://www.hangzhou.com.cn/20080923/ca1577064.htm
所谓流动性短缺危机是指金融机构因信贷紧缩导致流动资金严重不足。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就是金融机构之间互不信任,都不愿借钱给对方。流动性短缺的后果是直接导致金融企业之间借贷成本提高,信贷数量和规模的萎缩。
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是反映流动性的重要指标。本月2日,伦敦银行的三个月期美元同业拆借利率攀升至4.21%,创出今年1月以来最高水平。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教育领域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据《纽约时报》2日报道,在信贷危机中破产的美联银行9月29日宣布冻结近1000所美国高校总额达93亿美元的短期投资基金。由于高校通常将学费等收入存入各自账户,并从中提取资金发放员工工资、学校日常维护等,美联银行的决定意味着一些校长将不得不面对发不出工资的窘境。
上文摘錄于: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8127486.html
如果美国和中国在本次次级债危机的处理过程中因为条件谈不拢而崩掉....
美国的沃尔玛/HOME-DEPOT/BEST-BUY里面空空荡荡...
美国人民会把全国变成飓风后的新奥尔良吗?
当然,中国也够喝一壶的,珠三角/长三角大量工厂倒闭,广大农民兄弟掀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但是城里头的下岗兄弟们?.....
两难...不过,这到让我相信打死越南也成不了"中国制造"的替代者...
美國經過前段時間和中國在政治經濟層面上、甚至局部軍事領域中的較量和斗爭,現在的主要打擊目標已經轉向歐盟等其他國家。
當然了,中國替美國老大部分買單也是跑不掉的,老大有事兒,小弟總免不了要扛一下的,更何況,中國也愿意有條件的扛,畢竟,中美之間的共同利益現在已經越來越大于歐美或中歐利益了。中國希望的是和美國和平交接權力,美國則越來越需要中國這個跟班的力挺他一把。
再維持四十年的經濟增長沒有問題。
那么,中國就會出現建國后百年上升,然后進入百年停滯和下降,再進入幾十年暴力革命的景象。(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我相信,儒家文化下的中國王朝更替大周期依然在發揮著頑強的作用。馬克思主義在執政精英統治集團手中,變成了當代的新儒家,外儒內法依然是我們的治國鐵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在欧元区,9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确认为45,低于1年前的53.2。读数在50以上,表明大部分被调查者的产出有所上升,反之则表明产出萎缩。
在英国,相应的采购经理人指数从8月份的45.3降至上月的41,创历史最低水平。这突显出经济前景的暗淡和英国制造商在全球性事件面前的脆弱——尽管过去一年英镑贬值了15%。
上文摘錄于:
http://news.ifeng.com/world/2/200810/1003_2591_814799.shtml
儒家的天下都这样,利用法家的手段来忽悠百姓去为个别人谋福利.经过一个时候后改革吏治.成功了的中兴,不成功就灭亡.清是这样,明也是这样.宋就更彻底.王安石一失败就完了.
其实经济问题在中国还是其次,中国的问题死结就是儒家.儒家在中国这一千年了让中华民族历近了苦难!
中国有的是本钱,人力,资源,生产力都有怕什么?
不过具体操作起来,也不是没有回旋余地的。
大家都有利益集团,都有蠢招,也都有绝招。
最后谁赢,要看博弈。
雷曼兄弟的首席执行官Richard Fuld也给Blankfein打了电话,“你不会喜欢这样的对话的”,Fuld开头就说。
Fuld称自己最近听到了“很多杂音”,说一些高盛的交易员在散布关于雷曼兄弟的“谣言”。为此,Fuld最近还专门接触了不少他认为可能散布了“谣言”的交易员。
但事实上,在3月份,高盛的一封电子邮件确实对贝尔斯登造成了重大打击。
《财富》杂志曾报道,3月11日,高盛的信贷衍生产品业务部在向其客户发送的一封电子邮件中称,高盛将不再就贝尔斯登的衍生产品交易为他们提供担保。
而在此前几周,高盛等银行都还在积极开展业务,同意对担心贝尔斯登这样无力履行其利率互换交易义务的金融机构提供担保,并从中收取不菲的佣金。
尽管高盛发言人当时声称该邮件不构成全面的拒绝,但资金管理公司Hayman Capital首席执行官Kyle Bass收到这邮件时还是感到异常震惊。Bass让同事给高盛打电话确认一下,问是不是搞错了。
“没有错,”Bass说,“高盛告知华尔街说,他们和贝尔斯登的关系完了,风险太大了。这是他们关系的终结。”
高盛的这封电子邮件的内容泄露以后,越来越多的对冲基金和其他客户开始撤资,最后撤资者多达上百家,加速了贝尔斯登的崩溃。
在贝尔斯登倒塌后,有关该公司的种种调查一直在进行之中。而高盛在其倒塌过程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则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7月15日,SEC主席考克斯在美国国会作证时表示,SEC已与其他证券监管机构共同开展了全行业的检查,以避免有意放出不实谣言操纵证券价格的情况发生。
他特别提到了贝尔斯登的案例,SEC希望了解,是否有人故意制造和散播不利于贝尔斯登的谣言。按照美国法律,在交易者中转述负面消息并不违法,但编造谣言以有意影响上市公司股价则是违法行为。
考克斯说,在贝尔斯登崩溃后的几周之内,SEC就发现一名交易人员用即时通讯软件传播未经决定的收购谣言。这一谣言传出之后,贝尔斯登的股票开盘30分钟就狂跌17%,市值损失10亿美元。
为此,SEC不仅对该交易人员处以罚款等制裁措施,也终身禁止此人涉足证券交易。
“要想追溯谣言流传的源头是十分困难的”,但SEC主席考克斯表示:“(我们)现在正在利用市场谣言流传的技术手段寻找谣言的源头”。
目前SEC正在收集贝尔斯登崩溃前几周内的交易文件,以调查是否存在内部交易和操纵股价、期权以及其他证券的行为。
SEC收集到的一份交易文件显示,在3月16日贝尔斯登由大摩接管之前的几周内,高盛十分频繁地交易从贝尔斯登买入或向贝尔斯登售出的名为“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的证券,比贝尔斯登其他交易伙伴的交易活动都要活跃。
信用违约互换是一种类似对债务违约进行保险的私人合约。受保对象可以是一家大公司,也可以是一种抵押贷款证券。如果受保对象出现债务违规,那么互换出售者将向购买者支付一笔钱。互换合约有效期通常可持续多年,因此互换有效期之内出售者和购买者都安然无恙十分重要。
3月10日那一周,正当贝尔斯登陷入现金困境时,由贝尔斯登前高管John Paulson管理的纽约的对冲基金Paulson 基金退出了40项交易。该公司高层人士透露,在那一周进行的互换交易中绝大多数都转让给了高盛。
上文摘录于
http://finance.ifeng.com/news/20080722/162367.shtml
燕兄这么大段的文摘, 是否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