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上)文人与行·梁实秋和郁达夫 -- 陈郢客

共:💬312 🌺1362 🌵3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家园 道德制高点

,“无行的文人中最无行者,就是自家做了无数桩缺德事,然后倨傲的赤裸裸的招供出来,名之曰忏悔。忏悔云云,并不是忏悔过的表示,只是侮慢社会的公认的德行,不以可耻的事为可耻,一五一十的倾倒出来……于是在一片忏悔声中无行的文人就变为真诚的英雄了。”

倒像是在说范跑跑。

家园 很佩服最后一句的对仗工整。。

造句诙谐。花之。

家园 make sense! flower
家园 好文章!等下集:)花!
家园 鸡冠花

大红大紫,极其俗艳。另外,鸡冠是公鸡的性征,而公鸡是滥交动物。冰心当时也许是调侃而已,并非作真。

家园 【讨论】嗯,老實說,確實有些失敗。。。

論義理,考據,追溯當日各家爭執,本就可以隨時在網上找出許多援己觀點的論說。

我卻不願意將之貼出。理由如下:

【注意】我们的文化百家应该是个什么样的栏目? [ 履虎尾 ] 于:2006-01-11 01:30:56

我们的文化百家应该是个什么样的栏目?

文化百家是西西河的第一个版面,很希望把文化百家版面办成西西河的门面或者招牌。这个版面应该是一间静静的阅览室,是一个温馨的沙龙,是充满小资味道的小咖啡馆。在这里,你可以长篇大论,侃侃而谈;你可以发表你的见解,也可以聆听别人的意见;你可以有不同的见解,也可以同别人展开讨论;甚至于在非常熟悉的网友之间,相互小小的调侃那么一下。

非常不希望这里变成菜市场,或者歌舞厅,或者是演武厅。这里崇尚“和而不同”,崇尚“温良恭俭让”。尊驾到了这里,称呼别人要尊称一声“兄台”,自称时要自谦一句“在下”,“礼有来学,不闻往教”。就好像是进了图书馆一样,在别人来制止之前,尊驾自己约束好自己的言行。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实在想大喊大叫一番的,请离开此处,自有龙门版面供大驾自由驰骋。

铁手慷慨解囊,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能够愉快休闲的空间,我们应该加以珍惜,爱护才是,我们应该共同维护好这个小环境,或者在这里学到一点东西,或者在此处得到点慰藉。网络世界虽大,像本论坛本版面这样的小空间,却寥若晨星,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

贴出清代敦诚的一段言语,供网友们品味一番:

“居闲之乐,无逾于友;友集之乐,是在于谈:谈言之乐,各有别也。奇谐雄辩,逸趣横生,词文书史,供我挥霍,是谓谈之上乘;衔杯话旧,击钵分笺,兴致亦豪,雅句间出,是谓谈之中乘;

论议政令,臧否人物,是谓谈之下乘。至于叹羡没交涉之荣辱,分诉极无味之是非,斯又最下之一乘也。如是,则不若无集无谈,并不若无友之为逾也。”

已經再三說過,以私人感情生活對先輩多所貶抑,實在有失厚道 今日我們不去珍惜先輩的作品,而去刻薄地"揭短"那些已無對證的隱私,

我不知道這樣子做,究竟有什麼意思??

家园 半夜起来溜弯儿了?别吓我!
家园 求同存异吧

愿意文学的,继续文学;愿意八卦的,继续八卦;

《雅舍》之雅是不会因为八卦而减低一分的;

以梁实秋先生的“风雅”之名,他在天堂里也会对这些八卦拈花一笑的。

家园 龚业雅之事,语出丘彦明之文。

“龚业雅之事,语出丘彦明之文。” 这个“之事”指的是不是原文中的这段话呢?

"但梁先生可没提及这几年龚业雅是他在四川的女朋友!曾合买一房,为邮差方便,以龚业雅的“雅”为名,在山下路口钉了块木牌写上“雅舍”,是以先有“雅舍”,后有《雅舍小品》。"

先抱歉一下,没有用脏词骂梁实秋的意思。 我读这段文字,理解是: 在四川这几年。 梁实秋以已婚之身与龚业雅同居奸宿。结合上下文的理解是,梁实秋有奸宿之行而隐瞒下来不让读者世人知道。 同时却占据道德制高点,攻击其他文人。 这用来证明梁实秋严于律人,宽于律己的虚伪嘴脸是很有力的。

北宸所列材料的意思是,梁实秋与龚业雅夫妇合购屋而居。 这个大概和留学生合租公寓差不多,与奸宿相去甚远。

两份材料所述冲突,不知可有定论? 如未有定论,这个还是不适合做论据。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对话的困难

陈MM不得不戴上“道德主义者”的帽子,以8卦之迹行侠义之心,在下佩服。 http://www.ccthere.com/topic/1821257/2

刻薄地"揭短"那些已無對證的隱私,

http://www.ccthere.com/topic/1821257/2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者xxxx?

家园 謝謝你,所言甚是,郢客mm在前幾日的一個跟帖中引用丘彦明

丘彦明一書,書中可以讀到梁實秋先生確實與龚业雅一家合资买了间平房,所以我與郢客mm引用的材料是同一份。

昨日郢客mm的主帖,卻將龚业雅一家的"一家"兩字隱略,讓不明白此事的人讀來以為梁實秋先生在四川置了個小公館。

如此寫法,是我比較不能諒解的地方。

陈郢客:所谓雅舍,龚业雅之“雅”。蓝童鞋对此不敏感,可跳过。

重庆大轰炸后,梁实秋与龚业雅一家合资买了间平房,因为没有门牌,朋友不好找,邮差也不方便,就以龚业雅的“雅”为名,在山下路口钉了块木牌写上“雅舍”,用的是龚业雅的名字。因此先有“雅舍”,才有后来的《雅舍小品》。抗战后,梁实秋与龚业雅先后回北平。

家园 我觉得是失败的。

我猜陈郢客原文想说的是梁实秋的文章不是什么好东东。他得享大名,实在是有些名不副实且让人恶心。

为什么梁实秋的文章不是好东东? 因为他骂人,他拿别人私生活说事,他诛心, 他不就事论事。

本来这就够了。

可问题是为了加强感染力,原文里有一部分在说梁实秋不是好东东。 这样就把原文落到和它的批判对象-梁实秋写的东东 一类去了。 整个事情就变成了跨越数十年的无网络互抡板砖。 很难不被人归入文人相轻之类。

看来以后这种人文,思想之类的讨论,作者一律不许留名。 笔名也不许留。 这样大家或许可以就事论事。 没了稿费名望,大家也许会安心写些有意思的东西。

家园 梁实秋先生的文字

水平还是很高的。我也买过他的雅舍小品。现在不喜欢读了。为何?没有思想深度也。与周作人的苦雨比较下可知。

一个人的文字,如果没有思想基础,就会流于形式,像一朵花,好看却不中用。

郢客君的文中含义,我以为一个要点在此。

家园 对比一下朱自清是怎样看闻一多的:

对比一下朱自清是怎样看闻一多的:

你是一团火,

照彻了深渊;

指示着青年,

失望中抓住自我。

你是一团火,

照明了古代;

歌舞和竞赛,

有力猛如虎。

你是一团火,

照亮了魔鬼;

烧毁了自己!

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再来看梁实秋分析鲁迅闻一多的刻薄文字,不得不让人想到那句“狗眼看人低”。他的文字有一种让人不寒而栗的冷漠和恶毒。

“我已有言在前,闻一多在昆明那一段,应该留给别人写,因为我于抗战期间在重庆,对于一多的情形不大熟悉。不过每次杨金甫到重庆参加国民资政会的时候,他总是告诉我一些有关一多的事情,主要的是说他生活困苦。抗战期间除了那些有办法的人之外谁又不穷苦?一般的公教人员谁不是按月领取那两斗平价米?不过一多好像是比别人更穷苦些,因为他家里人口多,他共有八个孩子……刻印是他的老手艺。不过到了昆明正式挂牌,技艺大进罢了。听说盟军人士出于好奇,也往往订刻图章,比较可得美价,故亦来者不拒。文人不得已鬻印,亦可慨已!然而一多的脊背弯了,手指破了,内心闷积一股怨气,再加上各种各样的环境的因素,以至于成了‘千古文章未尽才’,这怪谁?”

“闻一多短短的一生,除了一死轰动中外.大抵是平静安定的,他过的是诗人与学者的生活,但是对日抗战的爆发对于他是一个转折点,他到了昆明之后似乎是变了一个人,于诗人学者之外,又成了当时一般时髦人士所谓的“斗士”。抗战军兴之后,一多一直在昆明,我一直在四川,不但未能有一次晤面,即往返书信也只有一次,那是他写信给我要我为他的弟弟家驷谋一教法文的职位。所以,闻一多如何成为“斗士”,如何斗,和谁斗,斗到何种程度,斗出什么名堂,我一概不知。我所知道的闻一多是抗战前的闻一多,亦即是诗人学者之闻一多。我现在所要谈的亦以此为限。‘闻一多在昆明’那精彩的一段,应该有更有资格的人来写。”

“鲁迅一生坎坷,到处"碰壁",所以很自然的有一股怨恨之气,横亘胸中,一吐为快。怨恨的对象是谁呢?礼教,制度,传统,政府,全成了他泄忿的对象。”

家园 这个我也同意,文字没有思想基础就会流于形式

我也认为楼主文中想说的要点包括这个。 只是文字有没有思想基础,可以先确定好哪些思想是我们赞成的。然后可以从文字分析。 可以结合当时形式分析,不一而足。

结合作者人品,私生活等等分析。这或许很顺手,很常见,很解气。 可我不认为这是好的分析方式。

简单点说, 就算色鬼修士写了《十日谈》 ,那也还是好作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