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那年庐山(九) 东哥发言了。 -- 史文恭
- -- 系统屏蔽 --。
赞之
“反冒进”是违背组织原则发动的,不管其初衷多么正确。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卷231页,《八大二次会议讲话提纲》里,毛泽东解释了这个问题:
在1956年11月八届二中全会上突然暴发,提出反冒进,事实上推翻四十条,多快好省,促进委员会,序言(反右倾保守),而改为反左倾冒进,十人小组无疾而终,但八届二····中全会并未做出明确决议(这个会议一切无决议),相反,有一个公认的七条意见,我又在结论中说成绩是主要的,缺点是部分的,总的方向是向前促进的,“飞鸟之影未尝动的”,鸟在前进。可是“反冒进” 一阵风仍然吹遍全国大多数地方。
为什么?
党内除右派外,有一个观潮派,又一个促退派,一股狂热的运动。
这些同志,大都是好同志,他们的错误,是可能改的,我们应当帮助他们他们的错误与潘复生、古大存、李世农、沙文汉、孙殿才、孙作宾、赛甫拉也夫等人有原则性的不同,必须加以区别。
工作中的纠正,而不是一个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但具体的文件和资料俺确实没有研究。。。谢谢您的提醒。
“反反冒进”引起党内干部中“趋左怕右”的风气是肯定的,并且部分导致了浮夸风,但是我认为单论“反反冒进”,其初衷也并非无的放矢。
矫枉过正,这只能说是历史的不幸。
苏联的科学计划经济,其实已发展成一门学问了,到后期主要是轻重工业比、积累消费比、军工民品比多年没有调整,出的问题。
中国先天不足,除了高岗的秀才班子和陈云有向科学计划方向发展的趋势,其他人都没学。这也导致中国70年代中后期市场经济以很快的速度发展,其实就是在文革中,计划外的市场经济也是以一定规模运行的(比如粮票换鸡蛋,农贸市场等等),特别是南方。
春秋笔法啊什么的都上来了,真相则堙没在谁都不知道的地方。
问题在於我们摸到一个面,又影响到了其他面,于是越摸越混乱。我觉得不如把历史抽象为……总之是更加抽象的一种学科,不研究真相,而是研究……完了我也说不清楚了。
一看回复,头脑就蒙了,这是我一直以为的萨么?
还好有最后一段,虽然也不很像萨,略显苛刻,但终于知道还是那一个萨。
彭总说,“(华北座谈会上)你操了我四十天娘,我操你二十天娘不行?”
这个“你”是谁?
倾向于认为是自始至终主持会议的薄一波,或者就是其靠山胡服同志。
主席为了扶持胡服上台,先后打到了高饶、彭总,可惜胡服同志实在是让人失望。
方强说得也未必可靠。当年他们走到林口的时候,那里发生县大队叛乱,张转牡丹江。方强自己也是化装后,混过土匪的控制区才进的佳木斯。张闻天带眼镜,一看就知道是个大知识分子,要化装通过怕难度很大。
具体当时方和张说了啥,只有一个人的说法,怕是孤证,很难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