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漫谈涮羊肉(1) -- 怅望西风
夜半上河,直看得我腹如雷鸣,口水横流
啥也别说了,明天涮肉去
人多了才热闹呵呵。
广西朋友家里涮羊肉,高高兴兴去了,涮的时候傻眼了。
人家那是事先用芡粉酱油佐料腌制羊肉片儿,汤开了就一股脑儿全都倒进去!
这也不是涮啊!
总觉得可惜了材料了。
应该不会到难以下咽的地步
超市的涮肉调料涮多了老是那个味道,都烦了。想起涮羊肉起源,立刻调了点盐水来蘸肉,吃到嘴里还真是不错,颇能体现羊肉原味,现在还偶尔尝试一番。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广西的饮食不同地区差很多的,少数民族多嘛。
粤菜里打边炉的料一般都是腌过的。我还觉得北方的涮羊肉没味儿呢。
南方不怎么吃羊肉,吃法不同也是正常的。
来源记不太清了,应该是10几年的某家北京报纸,说法是在北宋末期已经有用锅煮薄肉片蘸调料的吃法。同时宋代羊肉的消耗量是非常大的,是贵族主要肉食来源。而且调料的配置方法应该属于比较精致的做法,从一个讲究饮食的地方诞生更合理。不知道这个是否可以作为涮羊肉的起源另一种可能呢?
首先说明,这是漫谈,引用的史料都出自网上资料。只说饮食不及其它,有些地方如果是出现了错误,那是西风历史学的差,出错难免。欢迎指正。
首先从胡食谈起。其实大部分的现在的蔬菜,水果,食物,都有胡的影子。胡荽(香菜),胡麻(芝麻),胡桃(核桃),胡豆(蚕豆),胡萝卜,语言上也多了胡说八道,胡言乱语,胡吃海塞。外域的好多东西被命名为胡,番,或者洋。胡字最早,“胡服骑射”就是在战国时代。以胡为称谓的东西应该是在两汉两晋时期从西北引入。番则近一些,是宋,元,明时期。比如番茄,番椒,番薯。最近的是“洋”字,时间是清朝民国之后,洋葱,洋白菜,洋姜。
胡人饮食与汉人内陆不同。汉人却是农耕民族,主要以黍、粟、麦、稻为主。胡人是游牧民族,放牧牛羊牲畜,“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其实羊在汉字里面出现很早,比如羊大为美”,鱼,羊为“鲜”,再比如“羔”这个字,下面四个点儿是火,烤羊当然是羊嫩一些好吃。所以嫩羊称为“羔”。猪肉浊腻,牛肉粗笨,羊乃肉中的健朗君子(阿城语)。
殷商畜牧业和铸造业很发达,祭祀动不动就要三百头牛羊。但是到了周朝,却由畜牧业逐渐转换成到农业为本,畜牧业却比殷商大为逊色。吃肉变成了高级享受,《礼记》说“大夫无故不杀羊”。战国的孟子说“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姓七十才能吃上肉,简直是空头支票。
那时候吃肉加工也简单。比如诗经里面说,“有兔斯首,炮之燔(音凡)之,有兔斯首,燔之炙之”。炙,就是肉在火上烤。燔,整个儿扔火里面烤,炮则类似于叫花鸡,要用泥巴裹起来扔火里面。还有就是成薄片的脍,所谓“脍炙人口”,再有就是用鼎煮大块的肉,最早不论蒸煮,是不放调料的,要拿出来切好蘸酱而食,孔子说“不得其酱,不食”。这就很像现在火锅的吃法了。
胡服骑射出现在战国时期。但是胡命名的东西却是汉朝之后。张骞出使西域引进了大量外来物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胡饼,在炉中烘烤而成,饼上撒有芝麻,可能有馅儿,或类似于烧饼。《墨子》里面,“食之不可胜食也,见人之生饼,则还然窃之”,可见饼那是仅是平民食品。不过到了唐朝,白居易有诗“有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而且据《资治通鉴》写安史之乱唐明皇逃到咸阳,“日向申上犹末食。杨国忠自市胡饼以献。”这时候都能给皇上吃了。
有人说接近火锅的是“羌煮”。“羌煮”出自于贾思勰《齐民要术》。贾思勰是北魏山东益都人,书中食谱很多引自于《崔氏食经》(这是中国第一本食谱)。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因此胡人大量内迁,逐渐从游牧变成了农耕,生活方式也逐渐改变。汉人逐渐喜欢上了胡人饮食,比如“(王)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浆,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经数年以后,肃与高祖殿会,食羊肉酪粥甚多。高祖怪之。”而胡人则喜欢上了面食,比如羯族石鉴“好食蒸饼,常以干枣胡桃瓤为心,蒸之使拆裂方食”。
羌,甲骨文里面可以和姜通用,是以羊为图腾的游牧民族。西晋初和大量其他民族进入黄河流域。当然,那时候时局动荡,或聚坞而守,或隐于山野,魏晋名士均放浪形骸,可能是因为感到生命无常吧?这就是题外话了。
“羌煮”做法如下:“好鹿头,纯煮令熟。著水中洗,治作脔,如两指大。猪肉,琢,作臛。下葱白,长二寸一虎口,细琢姜及橘皮各半合,椒少许;下苦酒、盐、豉适口。一鹿头,用二斤猪肉作臛”将鹿肉煮熟切好,用猪肉煮浓汤加调味料蘸食,这和现在火锅吃法相同,却和羊没有关系。
我觉得羌煮可能仅是一种烹调方式,到了黄河流域后才有了猪肉橘皮调料(北方游牧民族可有没橘子可吃),是南北饮食方式和民族习惯的交互融合。《齐民要术》还记载了莼菜的种植方法,这正是饮食方式融合的证据,里面既有胡食胡饼,羌煮貊炙,又有千里莼羹,未下盐豉。
中国的饮食文化,就是从交流融合中走向博大精深。
半天写出来没存盘,突然死机了郁闷的撞墙的心都有。。我去喝水先。
火锅的沙发,真好。
您说的那是林洪的“拨霞供(也有说拨霞羹的)”。那是南宋时期的事情,其实是涮兔肉。其实火锅在中国出现,历史太长,来源众多,不好查。
北宋初期宋朝宫廷的多吃羊肉与面食,这是有据可查的。宋仁宗据说半夜饿了想吃的是“烧羊”。算是简朴的了。
当年是沪漂,支个电磁炉,就是涮肉,我一口,狗一口!确实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