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泰皇最贵” -- 履虎尾
今天,俺在讲述《秦始皇本纪》的时候,讲到了秦始皇二十六年关于皇帝称号的那一段内容。秦王嬴政当时认为,早在战国时期,秦王就曾经与东方的齐国同时称过“帝”,一个称“东帝”,另一个称“西帝”。现如今“四海混一,天下大定”,而“名号不更,不足以称成功,传后世”也。因此命令大臣们:“其议帝号。”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大臣会同众博士,经过认真讨论反复论证之后认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又作人皇)”;这三皇之中,又以“泰(人)皇最贵”;于是就上尊号为“泰皇”。秦始皇基本上采纳了李斯等人的建议,但有所更改,“去泰著皇”,取“泰皇”的“皇”字,再取五帝的“帝”字,合称曰“皇帝”……
正当俺口沫翻飞,说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人)皇”,这三皇之中,“泰(人)皇最贵”的时候,一名学生突然大叫了起来:
“喂,喂——有冇搞错?哦、不、不——先生,三皇之中,并不是‘泰皇最贵’呀!泰皇不但不最贵,而且,貌似泰皇最贱啊!那个、那个‘天皇’才应该是“最贵”的呀!”
众二流虎尾愣了一下,但很快就明白过来了,他们齐声响应曰:“是也是也,最贵的非‘泰皇’也,乃是‘天皇’也——”
这段史料,履虎尾若说俺读过二十遍的话,那肯定俺是吹牛;但俺若说俺仅读过十遍,那,实在是太虚伪了。可是,就是这段俺读过无数遍,熟得不能再熟的史料,俺在读书的时候,居然自然而然地就从眼皮子底下溜了过去,俺居然从来就没看出问题来。而今天,二流虎尾们与这段史料仅仅是初次接触,他们竟然一眼看出了问题,竟然一下子就发现了“泰皇”并非最贵,这,确实出乎一流虎尾的意料。读书时俺怎么就没有产生过疑问呢?怎么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呢?于是俺在讲台上发起呆来:“对呀对呀,泰皇,就是人皇并非最贵呀,最贵的应该不是泰皇啊,李斯们上尊号怎么选择了这个并非最贵的泰皇呢……”
俺在讲台上自说自话,自言自语,二流虎尾则是在座位上紧逼不舍:“先生,最贵的明明是‘天皇’啊,李斯上尊号,怎么不上‘天皇’呢……”
一个念头在俺脑子里突然一闪,俺抓住了这个一闪而过的念头,一边快速地整理着头绪,一边葫芦提答曰:“天皇,这个天皇,这不是人的称号!呵呵,再奴颜婢膝的人,也不会以此称呼别人;再妄自尊大的人,也不会让人以此称呼自己。”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呀?”二流虎尾一齐大叫起来。
俺曰(俺脑子里的头绪,已经快要理清楚了,呵呵——):
“孔子不饮盗泉之水,曾子不入胜母之闾。任何一个人,都是父生母养,立足于天地之间的。人再大再贵,也不能没有父母,请问,谁能大过自己的父母呢?谁又能大过天大过地呢?秦始皇称始皇帝,始者,破天荒破题儿第一个也,但是,秦始皇一定要追尊父亲庄襄王为太上皇。以后刘邦南面称皇帝,也一定要尊父亲太公为太上皇。
“中国古代帝王君主皆自称天子,天子者,上天的儿子,天帝的儿子也。天子这个称号,表明了自己的神圣性与合法性,表明自己的统治是‘奉天承运’的。黄帝的母亲名为附宝,附宝‘感电光绕北斗而有妊,生(黄)帝于轩辕之丘’。大禹的母亲名为脩己,脩己‘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商朝始祖契(禼)的母亲名曰简狄,简狄是怎么生契的呢?诗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周的始祖后稷名弃,弃的母亲是姜原,有一次姜原在野外行走,‘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最晚的就连清朝爱新觉罗氏,也自称是布库里英雄雍顺的后代。布库里英雄雍顺的母亲是天上的三仙姑,名叫佛古伦。佛古伦姊妹三人来长白山天池洗澡,天上落下一颗朱果。佛古伦吞吃了这颗朱果,因此怀孕生子,这就是爱新觉罗氏的来历。帝王们编出这一套套的神话来,不是犯贱找骂,自己骂自己为‘无父之种’,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与神圣性。天子天子,天之骄子也。
“再,世界上没有最大,只有更大。历代天子都要封禅五岳,祭祀祖先鬼神;在‘即皇帝位,柴燎告天’时,都要自称‘皇帝臣’。
“中华亦号神州,神州神州,神之州也;中华又号赤县,县者悬也,赤者红线也,以一条红线与天帝相连的,就是我神州赤县也。
“皇者,大也,天也,王也;帝者,神也,天帝也,上帝也。天皇者,天上的最高统治者也。天皇,决不是人的称号,只有最无知最无礼之人,才敢于以此称人,才敢于以此自称。就如同马季赵炎合说的那段相声一样,那是‘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
附《世纪秦始皇本纪》原文: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後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俺只论自己,不理会别家
上一周课堂上发生的真事。我读史记从来没有对“泰皇”发生疑问,学生当堂问了出来,问了俺一个措手不及。急忙想法解释,也不知道解释得通还是不通。
俺当时就事论事,至于学生怎么联想,读帖者怎么联想,俺不敢管了——:))
姓天它也姓天啊.本来它就不是人,自认神嘛.和李大师一样?
要相信自己啊,毕竟是二流虎尾嘛
俺不管它天照地照狗矢照,俺只管教俺的书啊
前些日子,我从一个朋友(越南华人,现在美国)那里看到一方古印,据他所说是以前某一个国王的(越南)。他不识汉字,让我来认。因为上面是篆字,结果我也一字不识。我当时用手机拍了照片,就是希望能让虎兄给解读一下。不过,我的朋友不希望我将照片放到网上,所以只能作罢。
皇帝是上天之外第二人。
李斯的说法是其中一种。
其他的说法包括:
燧人、伏羲、神农
伏羲、女娲、神农
伏羲、祝融、神农
伏羲、神农、共工
伏羲、神农、黄帝
从这个名单看,伏羲和神农一直榜上有名,而燧人、女娲、祝融、共工、黄帝作为第三个人选。但是黄帝一般又多放在五帝之首。《史记》也采用这个说法。所以黄帝倒是不能算。
如果作一下神话学分析,伏羲和神农一个造文字,制八卦,定礼仪,创渔业,教授畜牧烹调,制造音乐,似可作为畜牧游牧民族的代表。另一个则创始农业,始尝百草,制定医药,似可作为农业民族的代表。
中国自古百族混居,文化的源头本是多元。这两位估计在绝大多数源头民族中都能找到原始形象。也暗合古代游牧、农业两大民族分野。到了秦汉整合各地神话时,各地类似的神祗自然被糅合归类到这两个形象之下。
而其他几人中,祝融掌火,燧人引火,都是火神一类。共工主水,女娲治水,都是水神相关。似乎是反映了上古各地神话融合中不同地域间的不兼容部分。
而《拾遗记》里说魏晋交接之际,有频斯国人来朝说起本国风情,说到了“三皇”---“壁上刻为三皇之像:天皇十三头,地皇十一头,人皇九头,皆龙身。”
在司马贞为《史记》补作的《三皇本纪》中,司马贞在列举了“伏羲、女娲、神农”这三位的事迹后,又把这个故事提起,并加以补充,说到:
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二头。澹泊无所施为,而俗自化。木德王,岁起摄提。兄弟十二人,立各一万八千岁。地皇十一头,火德王,姓十一人,兴于熊耳、龙门等山,亦各万八千岁。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长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
自人皇已后,有五龙氏、燧人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卷须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浑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斯盖三皇以来有天下者之号。
但载籍不纪,莫知姓王年代,所都之处。而《韩诗》以为自古封太山、禅梁甫者,万有余家,仲尼观之,不能尽识。《管子》亦曰,古封太山七十二家,夷吾所识十有二焉,首有无怀氏。然则无怀之前,天皇已后,年纪悠邈,皇王何升而告?但古书亡矣,不可备论,岂得谓无帝王耶?故《春秋纬》称自开闢至于获麟,凡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岁,分为十纪,凡世七万六百年。一曰九头纪,二曰五龙纪,三曰摄提纪,四曰合雒纪,五曰连通纪,六曰序命纪,七曰修飞纪,八曰回提纪,九曰禅通纪,十曰流迄纪。盖流迄当黄帝时,制九纪之间,是以录于此,补纪之也。”
这里,如果除去三皇的神怪特征,倒成了王朝的代名词。而“木德”、“火德”云云,无非是“五行始终说”的附会。
而道教兴起又有所谓“前、中、后”三期三皇的说法。这已经是太晚近的说法,故而系统得多,但也已经失去原貌了。
就特想跑虎老师的课堂去做个不入流的小虎尾巴,夹在一堆虎尾巴里头时不时嚷嚷几声,或趁老师不注意,探个小虎爪子扯扯老师的一流虎尾巴.........
看虎老师写的,我在想:
天,地,人。
人中人为皇。
人不可高于天地父母。
若为人中人,可称泰皇。
秦王称帝,为人中人,人中人者,自然是泰(人)皇最贵。
也不知这样的逻辑可对?
http://www.cchere.com/article/258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