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茅于轼又发新见解了——中国不应紧守18亿亩耕地红线 -- tpcop
按照这个速度,
得怎么去、什么时候才能搞成工业化城市化啊。
1、按目前的耕地递减速度,中国多少年后会有粮食危机?
2、按目前的耕地递减速度,中国多少年后就基本工业化完成,城市化完成?
3、比较1、2,粮食危机在前,还是工业化完成在前。
其实真正的经济学家是不能不考虑经济政策的政治后果的。
具体到茅,就像楼下某位朋友说的,茅的观点在经济学上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也如同楼下另一位朋友说的,这个经济观点的政治后果,是傻子都能看出来的。
我想,经历过文革的这一代经济学人,是急于“脱政治化”的一代,甚至是“反政治化”的一代。他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反政治化”其实也是一种“政治化”,是一种深层次的学术偏见,受历史的局限,他们很难认清自己的不足,反而容易将这种新的偏见视为“学术自由”的标志。
一群可怜人。仅此而已。
计生委的人口模型起源于控制论专家宋健和他的同事的研究,具体有他们的工作论文。用控制论概念来描述一个系统和操作一个系统有其合理性,而人口状态就是个系统。
下面给个链接,是宋健的主要合作者于景元所著的一篇论文。结论是人口控制就是通过改变、调节妇女总和生育率来控制人口状态,达到改变和控制人口趋势的目的。在文献里有模型的完整描述---宋健《人口控制论》。
同时给个链接看看四大反计生大将的背景。这里我强调反对个人攻击,对文中某些个人评论持不支持态度。
关于宋健,这里有对其工作的评价:宋健长期从事空间技术,为发展我国火箭、导弹和卫星技术奋斗了20多年,作出过重要贡献。70年代以后,他开始关注社会领域的问题。鉴于人口问题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极端重要性,70年代末,他开始研究人口系统的控制理论。经过坚忍不拔的努力,终于在原属于社会科学的这个领域里取得了重大进展。他是世界上最早把系统控制的概念和方法引入到人口学研究的科学家之一,从而建立了"人口控制论"这门新学科。今天,国内外学者都公认他是"人口控制论"这门新兴学科的开创者,因此,获得了国际数学建模学会的最高荣誉奖--爱因期斯坦奖(1987年宋健获国际数学建模学会的最高奖--A.A.爱因斯坦奖,"以表彰他在科学和数学方面以及在科技领导工作,特别在人口最控制理论方面的贡献”)。
以美国人均消费粮食为标准?以法国为标准?以南韩为标准?还是以印度为标准?
还有人口增长速度、工业占地速度、城市化/城镇化所引起的农村宅基地复耕和相应的城市规模扩大占地水平冲抵情况、粮食单产量水平和人均消费水平变化等等等等。
看来你要获得考谱点的回答,得问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工信部,想得到牛X点的回答呢,不妨去问问天则研究所之流。总之,本人实在能力有限,想象不出这个问题的答案。谢谢
向哥白尼学习?
都像你说的这样,日本人就不活了。
紧守耕地红线,不等于停止工业化和城镇化,集约用地的各种措施在我国根本就没有落实到位,低水平规划(相当程度上是规划受到长官意志干扰)所导致的土地低利用率,浪费了很多的宝贵土地资源。
但是,靠放弃紧守底线,把粮食安全寄托在不明确的粮食单产能力和国际贸易市场上,恰恰是给感冒的人吃便秘的药,治人还是整人?
当初就是这个sb说的,大概是06,07年的时候,说地球都一个村了,粮食还自己产,赤裸裸的农业社会意识,不符合现代潮流,美国粮食有的是,低价买来就是,商人是万能的,图利主义让他们对中国的缺粮趋之若鹜,即使国际关系紧张也不是什么大事.
我当时就想一个大巴掌扇过去,问问他,要是人家封锁呢怎么办啊?伊一定说,那一定是我们自己有错误让人家国际社会不满了,我们自己要反省,要顺应历史潮流,不能倒行逆施.
书生误国啊,历史的浪漫主义和民主的浪漫主义,加上现代科学的浪漫主义,早已经让这群安福享荣的学者忘记了历史忘记了人性,满眼的浪漫....浪漫....
到底人均粮食多少,人均耕地多少会有所谓的粮食危机?为什么困难时期那么高的人均耕地占有量还搞出了一个粮食危机?红线划了再划,你们的红线有多少科学计算的成分在里面?
所以,在各种参数都不明确的情况下,你说能不划红线吗?
关于红线划了再划的问题,首先我不清楚,到底红线划过几次,平均变动的次数;其次,红线是可以变动的,前提是阶段性的参数明确,难道一成不变的东西才是科学?18是当前阶段和可预见的未来所必须紧守的标准。但是,放弃红线且无标准的把13亿人的肚子寄托在虚无飘渺的自由市场上才是拍脑袋
三年自然灾害加上极左政策对生产力的束缚和破坏(大跃进是一个典型例子),是造成人均高耕地情况下粮食危机的重要原因。
这恰恰说明,必须紧守耕地红线:
1.即便在有那么多耕地的情况下,遇上自然灾害,照样要挂,何况没有耕地数量保护的情况下呢;
2.极左会对生产力造成破坏,极右就不会吗?束缚生产力是破坏,过度刺激或误导生产力就不会是破坏吗?
既然有那么多参数不明确,别人质疑那条红线为什么就要帽子乱飞?
ps:提个醒,红线的威力还足以阻止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比较担心的就是延缓了速度,阻上那么3、5年10年的。象退耕还林,搞了几年,发现不对路,还是耕地粮食要紧,又基本转了回来。
茅的理论只适用于理想化的市场环境。事实上,供需关系并不符合理想化的假设。经常出现想买买不到,或者想卖卖不出去。而且有可能出现供/需被垄断的现象。
由于粮食的特殊性,保证供给尤其重要。我们现在是能基本自给自足。主动放弃粮食自给能力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控制。茅要么是幼稚透顶,要么是其心可诛。
工业化的核心是提高效率,并不是挤占耕地。而且没必要全民、全国都工业化。
因为茅要试错,而一旦真错,则是民族和国家的灾难。茅自然有外国基金的支持,是饿不死的。还没看到我前面的帖子?粮食问题在参数不明的情况下,是宁多勿少的。他要往少里靠,就只能自领帽子了。
还是多想想怎么集约化使用土地吧,不要一说到工业化进程受影响就想到占用土地。就像你等所说,你们还不是主张粮食单产提高,就不需要保证耕地总量吗?工业化进程为什么就不能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来提高,而非要通过挤占耕地呢?
这和放弃红线的主张有逻辑上的联系?要说有什么联系,也是粮食问题不容任何闪失,不能不守住耕地红线啊,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