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浅谈二战中苏联潜艇使用情况(一) -- 忘情

共:💬21 🌺14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浅谈二战中苏联潜艇使用情况(一)

本文发表在《舰载武器》2008年第12期上。以下是正文:

  (一)战前苏联潜艇发展概况

十月革命后,经过艰苦的国内战争和外国武器干涉时期,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实际上已经没有海军了。从红色海军建立伊始,潜艇就受到了特别的重视。在1922-1927年的恢复时期,苏联海军大修沙俄遗留的舰艇并完成了一些革命的前投建的舰艇,其中就包括13艘潜艇。

  初创时的苏联海军急需国外的技术援助。1926年,以德国海军少将阿诺.斯宾德勒为首的代表团访问苏联,对德国潜艇深感兴趣的苏联海军提出希望德国能提供潜艇设计和建造方面的帮助,不久,4艘德国潜艇的设计图纸被完整地送到了莫斯科。

  1928~1933年,苏联展开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图建立现代化的军事工业基础。

苏联潜艇计划始于1925年。1927年开始建的“十二月党人级”大型潜艇,设计时吸收一次大战时期俄国“雪豹”艇的经验,并引进国外最新技术。。该级艇水面排水量为924吨,水下排水量1354吨。推进装置为柴电机组,水面航速14节,水下航速9节。艇上装备有6具533毫米艏鱼雷发射管和2具533毫米艉鱼雷发射管,备雷14枚。在结构上该艇采用的是双壳体,耐压壳体内分为7个舱室。这样的结构形式后来逐渐成为苏联常规动力潜艇的标准设计。首艇“十二月党人”号于1930年底交付波罗的海舰队,卫国战争爆发时,6艘潜艇分配给北方舰队和黑海舰队各3艘。

  1928年,当该艇正在建造时,苏联海军在芬兰湾中打捞起1919年武装干涉时沉没的英国L-55潜艇,两年后,修复入役并与苏制艇进行对比试验。接着,苏联开始研制JI级(列宁主义者级)大型潜艇。JI级为半复壳构造,具有布雷能力。JI级分为I-IV型(1321-1399吨),从1933-1943年共造25艘。战争爆发时完成的19艘中,在黑海,波罗的海各有3艘,太平洋舰队有13艘。

1936年,苏联开始建造4艘双壳构造的II级(真理级)远洋潜艇(1670吨),II级的设计有重大缺陷,当艇在水面航行时,由于螺旋浆接近水面而影响推进效率,故不宜承担作战任务。

II级的改进型为1940年投建的K级(巡洋级)大型远洋潜艇(2095吨)。K级又称卡秋莎级,水面排水量为1480吨,水下排水量为2095吨。潜艇的推进装置为柴电机组,最高水上航速为21节,最高水下航速为10节。潜艇的武器装备主要为6具艏鱼雷发射管和2具艉鱼雷发射管以及2具轻外壳内的可回转鱼雷发射管,共携鱼雷24枚,水雷20枚。另外在上甲板上还设置有2座100毫米炮和2座45毫米炮。它最初计划用机库搭载小型水上飞机,但不实用而放弃装备飞机的打算。由于艇型大,航海能力增强,这个级别被认为建造的很成功,但由于建造复杂费时,战争期间生产被削减,总共只生产13艘。战争爆发时完工的6艘,后来全部交给北方舰队。

由马利宁领导设计,单壳构造的M级(小家伙级)沿岸小型潜艇和III级(狗鱼级)中型潜艇几乎是同步研制。M级是苏联第一次采用分段式建造的潜艇,在设计时考虑到能够比较方便地利用铁路和内河航运送往各海军舰队。它水面排水量仅有160吨,水下排水量202吨,艇员也仅有17人。该级艇的鱼雷装填方式可谓独具匠心。因为艇体积很小,所以艇上并没有设计鱼雷装填口,鱼雷是在潜艇尾倾时从艏部的2具鱼雷发射管装进去。该级又分为I-V型。M-I型(220顿)到1934年在北德文斯克建造30艘,可在铁路上运输。1935-1936年生产的20艘M-II型主要在列宁格勒建造。排水量增大的M-II型(256顿)只造5艘。从1939年起生产的M-IV,V型(420型吨)采用电熔焊的耐压壳,安全潜深达90米。M级在战争爆发时已交付北方舰队6艘,波罗的海舰队7艘,黑海舰队14艘,太平洋舰队37艘,共计78艘。

比M级大,航海性能较强的III级有4个型别。III-I型生产业4艘,III-II,III型共生产39艘,III-IV型(705吨)生产61艘,它在近海活动日数可达40天。III级在战争爆发时有77艘服役(北方7艘,波罗的海20艘,黑海15艘,太平洋35艘)。

1936年,建造的C型中型潜艇(1070吨)在设计时以德国U-IA型图纸为样本,单壳构造,从第4艘起采用全熔焊高强度钢耐压壳,蓄电池容量增强。C型共生产51艘,战争爆发时完成17艘,其中10艘在波罗的海舰队。

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已拥有218艘各型潜艇,仅从数量上看,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潜艇部队。

(未完,待续)

(二)链接出处

(三)链接出处

(四)链接出处

元宝推荐:MacArthur,逸云三洲,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浅谈二战中苏联潜艇使用情况(二)

(续一)链接出处

(二)二战中苏联潜艇的战斗表现

波罗的海战区

波罗的海是一个海域狭窄,水深较浅的封锁海域,极不适合潜艇作战。战争爆发时,由于苏军溃败太快,致使波罗的海舰队迅速丢失了一系列重要的海军基地,苏联海军波罗的海舰队在撤退途中遭到德军、芬军海、空力量的联合打击,损失惨重,仅潜艇就损失和自沉25艘。残部被封锁在喀琅施塔得和列宁格勒。

  1941年,波罗的海舰队苏联潜艇唯一的一次胜利,是在10月23日击沉“巴尔腾兰德”号轮船。潜艇出击一般都不成功,其原因部分由德国初期攻击所造成的混乱和非常严重的损毁,部分由于在波罗的海这个浅水水域中,要对抗德国人老练的反潜手段和战术,有着种种困难。鉴于作战困难,波罗的海舰队的4艘潜艇经内河水道被调至里海,15艘调往白海。

  1942年5月10日,随着芬兰湾的冰冻开裂到足以通航的时候,苏联潜艇的攻势也开始了。海军上校斯捷岑科指挥的潜艇支队(军事委员雷夫钦,参谋长库尔尼科夫),在被封锁的困难条件下,使潜艇完成了破交作战的准备工作。德国、芬兰方面的主要防御手段是由猎潜艇保护下的水雷障碍。在三个主要海域布下了12000枚以上的水雷。

  在1942年,苏联潜艇在6个月的时间内分11批左右试图偷越水雷屏障,通常是紧贴海底或紧靠海岸偷越。

  第1批7艘于6月13日至14日离港。3艘通过,3艘被炸伤,返回港口。1艘沉没。突破封锁线的苏联潜艇,通过了无数个雷场,经过250海里航程,终于前出到敌人的交通线上。叶夫根尼。奥西波夫指挥的406号潜艇,在海上逗留了40多天,取得辉煌战绩,潜艇被命名为红旗潜艇,艇长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接着于6月23日至24日出发的3艘中有2艘通过。偷越封锁线一直继续到12月中旬,由于相关海域开始冰冻而结束了这种行动。

偷越了封锁线的苏联潜艇,共击沉德国、芬兰和中立国商船27艘,用鱼雷击沉20艘,炮火击沉3艘,水雷炸沉4艘。另外还击伤大约7、8艘舰船。5艘苏联潜艇平均每艘击沉4艘船。虽然比41年大有进步,但与德国,英国,美国潜艇同一时期的成绩相比,还是太差。它们给德国造成的货物损失只占百分之一。

  芬兰海军的潜艇加入到反潜封锁的行列,至少击沉了苏联损失的大约10艘潜艇中的3、4艘。

  苏联潜艇在1942年取得的成绩,促使德国人在1943年采取进一步的防御措施。他们布署了超过60海里长的重型反潜网。1943年4月,德军在波卡拉和雷维尔西面一个岛之间,布下一道横贯芬兰湾的新水雷障碍。布成后的水雷障碍由两道网组成,网之间有11000个爆炸引信和8454枚水雷。1943年全年中,没有一艘苏联潜艇能到达波罗的海,毁在水雷障碍网中的潜艇至少有3艘。

直到1944年9月,由于德军败退,苏军进占了若干先前由德军掌握的岛屿,改善了形势,苏联潜艇能绕过雷区到达波罗的海。到当年底,潜艇击沉到14条船。

1945年,在伊万·特拉夫金的指挥下,“K-52”号潜艇在格但斯克湾以西交通线上活动。1945年3月1日10时25分,潜艇声纳发现德国运输船在护卫舰的保护下航行。因为有海浪,潜艇无法从潜望深度发起进攻。艇长下令下潜20米,并根据声纳兵提供的数据攻击敌运输船。在距敌13链时,伊万·特拉夫金作扇形发射3枚鱼雷,消灭了排水量6000吨的运输船。此次战斗胜利后,“K-52”号潜艇继续在该海区活动,又击沉两艘运输船并顺利返回自己的基地。

  从1944年10月1945年5月,波罗的海舰队的苏联潜艇共击沉德国运输船33艘,排水量达112000吨。

   2、北方战区

在北方舰队,气候极为恶劣,水文条件复杂,且远离苏联造船工业中心,技术保障条件极为困难。

维诺格拉多夫海军上校指挥的潜艇支队,是北方舰队的主要突击力量。这个支队的下辖4个大队,分别由海军中校哈吉耶夫和科雷什金,海军少校莫罗佐夫和霍米亚科夫担任大队长。1941年夏季,从波罗的海舰队调来15艘潜艇,经斯大林运河转运到白海。另外6艘潜艇,在特利波尔斯基海军上校指挥下,从太平洋经巴拿马运河,在长途冒险航行后到达北极区,途中损失了1艘潜艇。

  1941年11月2日,瓦连京·斯塔里科夫海军少校指挥的“M-171”号潜艇闯入佩特萨莫,攻击停靠在码头上的两艘敌人运输船。撤退时被敌护卫舰追踪,并被它投下的深水炸弹炸伤,但潜艇破损不严重。在峡湾出口处,敌人布下了反潜网。潜入反潜网以下的企图没有成功。瓦连京·斯塔里科夫决定利用涨潮上浮到潜望深度,从反潜网上面通过。这十分危险,但由于艇长和全体艇员的高超技能,潜艇强行通过反潜网,顺利返回自己的基地。瓦连京·斯塔里科夫共计消灭德国14艘舰艇和运输船。

北方舰队指挥部力图使潜艇的活动尽可能地控制敌护航运输队在挪威北部沿岸的大部分航路,迫使德军分散反潜兵力。而苏联潜艇则开始在峡湾和海湾的深入寻找敌舰。就在战争开始的第二天,莫伊谢耶夫海军上尉指挥的Щ401号潜艇进入了瓦尔德停泊场,用鱼雷袭击了停靠在码头的一艘运输船。另外一艘潜艇Щ402号,在斯托尔博夫海军上尉指挥下,于1941年7月14日潜入了洪宁斯沃格停泊场,攻击了抛锚停泊在那里的运输船。

  根据战斗经验,苏军潜艇改进了战法。往往是利用黑暗的夜晚,潜艇利用声纳发现目标后,上浮到离敌船很近的水面,进行抵进射击将其击毁。德国护航运输队担心被苏军航空兵和水面舰艇袭击,通常不远离海岸。针对这种情况,苏联潜艇开始靠近海岸占领阵位。

1942年,苏联潜艇出动到挪威海岸,保卫盟国的护航运输队和破坏德军的交通线。苏联潜艇甚至到瓦兰格尔湾去活动,但德军在那里建立了最严密的对潜防御,以至于苏联潜艇的损失大部分都在瓦兰格尔湾。

夏季,当北极地带的航行正在紧张进行的时候,苏联潜艇在却部署在新地岛以北的热拉尼亚角海域部署了两个潜艇狙击阵地,潜艇轮流去那里巡逻待机,以狙击可能通过这个海域进入喀拉海的德国潜艇。

3、黑海战区

战争爆发时,黑海舰队约有50艘左右的潜艇。战争初期,黑海舰队的潜艇沿黑海西海岸展开,进行破坏敌海上运输的战斗活动。随着敌军的向前推进,各潜艇大队向费奥多西亚、图阿普谢、波李和巴统转移,这样就增加了潜艇航渡时间,减少了潜艇在战斗阵位上的逗留时间,并使物质技术保障工作复杂化。在这些困难条件下,支队人员仍圆满完成各项战斗任务。

在黑海的潜艇部队比波罗的海的兄弟部队战绩好些。但是由于运用不够不够好,未能对德军造成重大威胁。至42年末,黑海舰队损失24艘潜艇。

1943年,在陆上战场节节败退的德军仍能在黑海沿岸维持一条安全的海上运输线。黑海舰队的潜艇在1943年德军护航运输队的战绩是4艘摆渡驳船,5艘轮船(共2万吨)和一条驳船,而为此付出的代价则是6艘潜艇。

黑海舰队的潜艇部队最值得一书的功绩就是在英勇的塞瓦斯托被尔防御中,潜艇为被围困的部队运送弹药、食品和燃队以及后送伤员。

 但苏联潜艇部队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潜艇容量有限,即使拆除了一切武器设备和只携带尽量少的燃料,但每艘潜艇的载货量也只有80至90吨,黑海舰队的40余艘潜艇中大约有50%被指定进行这种运输任务,这些任务风险很高,由于携带燃料很少,这些潜艇只能从一条最近的路线往返,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潜艇必须在海面上航行,只有在遭遇敌人的飞机或军舰时才能下潜,再加上潜艇上没有武器,这使得每一次这种任务都犹如和死神共舞。

苏联潜艇虽然因此损失惨重,但他们经过艰苦努力,在42年5月至6月,27艘潜艇完成了向被围困的塞瓦斯托波尔前送任务82次,运送了高射炮弹2256吨、给养1132吨、航空汽油508吨。潜艇后送伤员和城市居民1392人的成绩。

  4、太平洋战区

由于苏联在太平洋战区严守中立,迟迟不卷入太平洋战争,所以太平洋舰队的潜艇无战绩可言。

(未完,待续)

(续三)链接出处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浅谈二战中苏联潜艇使用情况(三)

(续二)链接出处

(三)苏联潜艇战绩和战损评估

  

苏联声称整个卫国战争中击沉敌人舰船400艘,达300多万吨。但是这个战绩在轴心国的作战记录中却鲜能得到印证。

众所周知,二战潜艇消灭敌舰船的主要手段是使用鱼雷,只有在无空情顾虑,敌运输船无武装,且距此最近的敌方军舰不可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使用艇载火炮攻击。那幺,查证一下二战苏联海军鱼雷消耗量,应该能对其潜艇的战绩作一个侧面映证。

根据苏联总后勤部长主编的《伟大卫国战争中的苏联武装力量后方勤务》一书中记载:战争年代,苏联海军总计消耗了鱼雷5338枚。消耗的鱼雷中,有1275枚鱼雷用于彼烈科普防御。在塞瓦斯托波尔,使用了87枚鱼雷进行陆上防御。1941年底,按照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的决定,从红旗波罗的海舰队仓库拨出鱼雷140枚,注销并退出装药,将炸药用于装配列宁格勒工厂生产的野战炮兵炮弹。

除去另作他用的鱼雷数量,二战苏联海军消耗的鱼雷数量不多于3836枚。在战争初期,由于没有及时隐蔽和疏散物资,仅在利巴瓦,战争最初几天,鱼雷和其它器材全部储备都被德军炸毁。那幺,除去这些损耗,真正用于作战的鱼雷数量比3836枚这个数字还要低得多。

  需要指出的是,作战消耗的鱼雷并不都是由潜艇消耗的。苏联的驱逐舰,大量的鱼雷艇使用鱼雷的记录非常之多。由于二战时苏联的鱼雷,声呐,潜艇技术并不先进,人员素质和战术运用也有缺陷,因此其潜艇发射的鱼雷命中率不可能高于同期德、美潜艇的水平。

因此,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比较可靠的是:二战中,在波罗的海,苏联潜艇击沉敌船51艘,但损失了51艘潜艇。在北极区,损失25艘潜艇换得击沉敌船45艘,在黑海,击沉敌船32艘,损失潜艇34艘。总计潜艇击沉敌船128艘,总吨位仅为30万至40万吨。自家潜艇损失110艘。

根据苏方资料,苏联位居“水下英雄”第一位的是亚历山大·马里涅斯科,位居“水下英雄”第二和第三位的波罗的海的伊万·特拉夫金和北方舰队的尼古拉·卢宁,他们各自击沉了13艘敌人的舰艇和运输船。

苏联约有20名潜艇艇长各自消灭5艘或5艘以上敌人的舰艇或运输船,从而进入“水下英雄”的行列。苏联潜艇创纪录的是“Л-3”号。该艇艇员用水雷、鱼雷消灭25艘舰艇和运输船。北方舰队“K-21”号潜艇用鱼雷消灭敌人舰艇的数量最多,达到16艘。

和二战其它参战国相比,苏联潜艇在二战中战果最小,战损最大。

(未完,待续)

(续四)链接出处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浅谈二战中苏联潜艇使用情况(四)

(续三)[URL=][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979048/URL]

综观二战中的苏联潜艇战,其作战效果较差原因为:

缺乏良好素质的指挥人员。

战前大清洗期间,海军总司令奥尔洛夫,穆克列维奇,黑海舰队司令科谢诺夫,白海舰队司令杜什卡诺夫,波罗的海舰队司令齐夫科夫,海军学院的三名领导人斯塔什克维奇,彼得罗维奇,亚历山大罗夫,阿穆尔河区舰队司令卡多茨基,海军参谋长卢德里上将都被清洗。许多舰长和海军基地司令,数以千计的军官就此失踪。由于这样一大批领导人被清洗,所以他们的职位由一些非常缺乏经验的年轻人来填补空缺。

新提拔起来的许多高级将领,缺乏指挥经验,军事思想比较保守,习惯于听从上级领导安排,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情况。

使用潜艇的指导思想落后

战前苏联军事思想给海军规定的任务是:支持陆军作战,保卫军事基地和沿岸政治经济中心。而携带鱼雷的潜艇被苏军认为是在近岸海域袭击敌军大型舰船的最重要武器。潜艇战术比较单调,主要是用阵地待机守候敌人,缺乏集群使用潜艇的思想和战术。

面对二战开始来的新鲜军事经验,苏联海军对此反应迟钝,思想固执。这只能导致战术上的保守落后,在潜艇作战方面,更为复杂的机动动作,发明和理论都是苏联海军所陌生的。

从二战德国和美国的经验来看,潜艇集群行动作战效果最大。这是因为集群行动的潜艇能够集中火力从不同方向实施连续攻击,给敌船队以大量杀伤,并且艇能相互支持,既便于对抗敌人的防潜兵力,又便于撕开警戒幕乘隙而入。比如,德国潜艇不少都是在英美警戒兵力发现并追击某一艘潜艇时,趁警戒幕出现空隙,其它潜艇乘虚而入奋力攻击的。

  反观苏联潜艇,在战争中没有集群作战的意识,这里固然有物质条件,作战条件的种种限制,但在战争中居然对大西洋上德国狼群的辉煌战绩和成功经验熟视无睹,从头至尾都没有这方面的改进尝试,就不能不说是军事思想的保守落后了。

装备、训练落后

苏联潜用鱼雷性能不佳,声纳性能差,没有磁性水雷,没有消磁设备,没有雷达,不懂得如何扫除磁性和音响水雷。战前强调沿岸防御,多在近海活动,缺乏适于远洋活动的经验,更没有进行集群行动和空潜协同的训练。

缺乏良好基地,后勤工作不力。

苏联海军四大舰队所在的战区的地理环境都不太好,缺乏通往公海的航道。黑海是一个内海,黑海舰队的重要基地多数被德军占领,潜艇被迫停泊在某些渔港、河叉中,维护、补给,训练都极为困难;波罗的海的列宁格勒和喀琅斯塔得长期被围困,且每年都有冰冻期,潜艇出海困难。北方舰队驻地离战区太远,且气候条件恶劣,潜艇作战时间大部分消耗在出、返航上,大多只能在挪威沿岸一带活动。沿海一带领土基本被德国占领,作战物资储备极端不足,鱼雷、弹药供给比较困难。

潜艇部队没有和其它兵种进行良好的配合

  二战的经验表明,潜艇与海军其它兵力协同行动,尤其是与航空兵协同行动是致胜的关键因素。有了航空兵的支持,潜艇就能及时获得情报,了解目标位置、动向和掌握战区的整个情况。同时航空兵还能掩护潜艇的充电和转移,便于潜艇保持隐蔽性。特别是实施合同攻击时,能取长补短,互相支持,使敌人顾此失彼,防不胜防,从而增大潜艇作战效果。例如,德国潜艇在1940年至1941年上半年,因有航空兵和水面舰艇的支持,尽管同时在海上活动的潜艇数量较少,但仍能取得较大战果。到1943年,同时在海上活动的德国潜艇虽然超过了100艘,但因英美反潜力量的加强和失去了空中掩护,致使德国潜艇陷入孤军奋战的地步,搜索和攻击目标都很困难,终于导致“狼群战术”的失败。

反观苏联,在战争中基本上都是让潜艇部队单独出击,鲜有与其它兵种统筹配合的战例。

  6、对方反潜力量相对强大及对海上运输线的依赖程度较小

众所周知,在大西洋战场上,德国大规模使用潜艇破坏对方的海上交通线,对英国造成了严重威胁。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国也运用了这种战略,集中主要潜艇兵力,用于破坏日本的海上交通线,协同其它兵种,消灭了日方90%以上的商船,使日本不能从国外输入燃油和工业原料,对打败日本起了重要作用。二战中,潜艇最重要的作战任务就是破交。

  然而,二战时苏联海军面对的德军是以陆上交通线为主要补给手段,海上运输仅仅是个辅助手段。且对于德国来说至关重要的几条海运线又在苏联海军的作战能力范围之外。在苏德战争上,德军并没有拥有象美、英在大西洋上那样规模庞大的船团,苏联潜艇即使想破交作战,也很难找到理想的作战对象。由于敌方运输船数量相对少,所以其护航反潜力量就相对强大得多。由于在大多数时间内,德国空军在作战海域上空掌握了制空权,苏联潜艇要在这种海域生存非常不易,要想取得良好的攻击效果那就更难了。

                         2008年8月31日

参考书目: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外国潜艇》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外国军事学术》

《1939~1945年潜艇作战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伟大卫国战争中的苏联武装力量后方勤务》

《走向胜利》

《俄国和苏联海上力量史》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沙发花
家园 花精彩原创。
家园 多谢
家园 鱼雷发射成功!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嘿嘿,捡个沙发坐!!
家园 问个小问题,德国那个时候为啥要援助苏联 潜艇图纸
家园 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National.Geographic.Channel.-.古斯特洛夫號的最後旅程

家园 一战以后苏德都被西方“主流世界”排斥封锁

所以两国间的合作非常密切广泛,德国的很多坦克甚至都是在苏联进行测试以避开西方耳目的。

家园 魏玛共和国不是“自由民主”了么

还被逼的去和邪恶的共产主义勾勾搭搭

呵呵,出个希特勒也算是英美法自找的

家园 苏德军事技术合作的一部分
家园 一战结束的合约规定限制德军规模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