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也谈“中华之星”的下马(1) -- 忘情

共:💬468 🌺165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们真是一年的耶!

刚开始学生证管理不严格经常从天津西乘坐绿皮去北京,票价和谐得只要5块还是6块,但是最便宜的城际15块,还是很贵的说。

天津西的老站房给我印象深刻。

家园 那些所谓的“精英”是无所谓的~
家园 唐老鸭算不上安全吧

安全不是说不翻车

你车子一趴窝,影响一大片,对整个铁路的运行就是不稳定因素

家园 感谢铁路

铁路上有个习惯,那叫“一人感冒,全国人民吃药”。
这一条保证了我们普通乘客不会作无谓的牺牲品,同时送花给TG

家园 其实中国的制造业差的很远

对本河中狂赞的几个民营汽车行业我也存疑。尤其对所谓国际领先的电动汽车的讨论。

其实包括对大飞机、航母的一些讨论。

家园 【原创】 也谈“中华之星”的下马(4)

(续3)链接出处

三、所谓“中华之星”关键时候掉链子

那些为“中华之星”喊冤叫屈的文章说,它平时很少出故障,只是在关键时候掉了链子而已。以下引用其原文:

“实验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事情。速度这么快,会出现什么问题,谁也不清楚。在搞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失败和遇到各种问题都很正常。”刘友梅说。

但铁道部有关领导的态度也有理由,因为平时很少出现故障的“中华之星”,在领导亲身体验的关键时刻却掉链子了。

在2002年11月27日“中华之星”冲刺试验并创造了312.5公里最高时速的第二天,时任铁道部部长傅志寰希望亲自上车试乘,体验“中华之星”的速度。当天,傅志寰还把几位副部长都带来了。

按计划是9点钟正式试验,为稳妥起见,全体试验人员起了个大早,先在线路上跑了一趟,最高时速达到285公里。但恰在快回到基地前的17秒钟,安装在“中华之星”上的转向架故障诊断系统出现报警。

列车回到基地,下车检查发现B动力车有一个根轴的托架轴承座冒烟。当时在场的南车、北车集团领导和技术人员都很着急,据说当时急得南车集团的副总工程师都钻到车下去检查。北车集团的领导更是着急,因为这节动车头是北车旗下的大同机车厂负责制造的。

这套故障诊断系统原本用于诊断军用航空发动机的故障,由航空集团608所开发并转化民用。刘友梅赶快叫人上车去查看数据,发现轴承温度已经达到109摄氏度,完全超标,属于一级报警。随后用红外线测温计检查,轴承座温度也达到90多度。

但部长们都还等着登车,是继续试验还是立刻停止?在看完数据、分析完现场后,作为总设计师的刘友梅找来南北车的两位领导商议,他个人意见是接下来的试验应该停止,“因为已经列入一级报警了,应该相信这套系统,否则就会出大事故”。

随后,情况向傅志寰做了汇报,傅也决定取消接下来的试验。

故障转向架被马上拉回大同厂解体,检查发现是进口轴承质量问题。在与国外制造商协调后,轴承得到退换。刘友梅告诉记者,到现在替换的轴承也没问题,“这也证明安装在‘中华之星’上的故障诊断系统是有效的”。

“但这件事情却成为“中华之星”安全性不可靠的最重要依据。铁道部一些先生大做文章,否定‘中华之星’,说‘几位部长的命差点都要被中华之星报销了 ’。” 刘友梅很气愤,“我认为这恰恰说明“中华之星”安全诊断保障系统很有效,能提升“中华之星”的可靠性,就看你站在什么立场上去说了。”

以上是引用的是原文,如果是不懂技术的记者写这文章,那还可以理解。但作为总设计师这么说事,说得客气一点就是根本这不是一个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说得不客气的话那简直就是坑蒙拐骗,蒙蔽、误导不明真相的民众。

说什么平常很少出故障,那是蒙外行的。从我前面讲的唐老鸭和209HS的例子,大家可以知道这不过是制造厂家惯用的一推二赖三吹牛的伎俩。仅仅拿达到某个冲刺速度来说事,就能说明“中华之星”设计合理,性能可靠,能满足使用要求?

这个故障的性质有多严重?我想还是来打个比喻吧。这就好比是一架新造出来的民航客机在进行试飞,在某次降落前机载仪器突然显示在机翼发现了问题。落地后一检查,不仅是机翼蒙皮给撕开了口子,而且机翼主梁出现了明显的裂纹,这裂纹不但相当长,而且眼看着就要贯穿了主梁,谁都说不准什么时候会折断。在最后降落的关头没当场折断那纯属侥幸。现在发现了,你还敢让它在没有处理的情况下就这么继续飞吗?

是的,中华之星的这个故障就相当于这个性质。如果是民航机试飞发现这种故障,全面彻底检查,重新审核设计那是必然的吧?

替“中华之星”喊冤叫屈的文章里刻意将这个故障尽可能轻描淡写,故意淡化其恶劣性质以误导不懂技术的民众。说什么几位老总商量,邓院士主张停止试验,上报部领导后,傅部长也同意停止试验。这种说法给人一个错觉,那就是这个故障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可以停,也可以继续试验。只是刘院士本着科学的态度,为了保险才主张停止试验的。

作为运用部门,我们平时运输生产中如果发生这种事,稍懂点常识的人都会被吓死,立刻中断运行是必然的,也是唯一的选择,这还需要商量犹豫?这根本不是南北车的领导以及总设计师决定中断不中断运行的问题,而是一旦得知试验中发生了这个故障,必须立即无条件停止的问题。试想一下我前面所举的飞机的例子,如果飞机落地检查后发现机翼主梁眼看着快断裂了,而开发商却还煞有介事地讨论是否立即装上贵宾再飞一个起落,这不是荒唐透顶的笑话吗?

刘院士施展一些官僚惯长的把反面文章正面做的绝技,居然说什么这个故障恰恰说明车载故障诊断系统很有效,能提升“中华之星”的可靠性。

说这话都不觉得害臊吗?轴承座都冒烟了,车载故障诊断系统才报警?不要拿这是什么军用航空发动机诊断系统转民用来证明其先进性,在我们看来,这恰恰说明车载诊断系统并不可靠。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80年代末开始,铁路就开始推广车载轴温报警系统,到了90年代已经非常成熟,价格低廉,稳定可靠。从90年代中期开始,新造的车辆全安装了轴温报警系统,许多老式绿皮车也进行了改装。只要轴温高于外温45度,这套系统就会报警,列检必须确认情况,采取应对措施,如果温度还有上升的趋势,或者轴温达到了90度,那就必须立即无条件甩车,绝对禁止继续运行。大家想想,列车正在高速运行,车轴突然断了,那将会是一个什么后果?脱轨颠覆那是必然的结果。现在的记者写文章已经把“不堪设想”这个词儿给用烂了,不新鲜了,但我实在想不到更合适的词儿来形容热轴的后果。这种轴报装置经过全路全面推使用,证明其性能稳定可靠,宁可误报,也绝不漏报,不知道避免了多少车毁人亡事故的发生。

在那次试验中,系统报警后邓总让人查温度数据,“发现轴承温度已经达到109摄氏度,完全超标,属于一级报警。随后用点温计检查,轴承座温度也达到90多度。”

这里面就有问题了,试验那天是2002年11月28日,已经是冬季了,请教一下刘总,当时是在哪里做试验?当时的外温是多少?当时的外温有可能达到50度吗?普通车上的轴温报警系统能在超过外温40度时报警,“中华之星”的故障诊断系统是超过多少度才报的警?这能证明它这套系统是有效的?蒙外行也不能这么蒙呀。

需要指出的是,因为当时在做试验,所以除了车上的标准配备外,做为试验方,一定会加装更多的仪器仪表来监控,采集,分析试验数据。轴温的升高是有一个过程的,绝不可能在瞬间来个大爆发,这个升温过程看来无论是车载故障诊断系统,还是额外加装的监视设备都未能及时发现,在轴温越过超过外温45度的警戒线时,该报警时却没报。直到温度高得离谱,这个警报才姗姗来迟,这次是侥幸没颠覆出轨,就能证明瞪着眼睛说瞎话,楞是把表现不合格的诊断系统硬说成是有效的?动不动就扯上其出身来源于航空工业的高科技,可是不行就是不行,哪怕你说它是神州飞船上的也白搭。

再说了,做为使用部门,我们希望的是所有的报警系统永远没有大显身手的机会,这才叫可靠性。不在系统成熟可靠安全上做文章,却拿这个说事,简直就和98年九江大堤决堤后,有些人不去追究豆腐渣工程,却妄图把歪经给念正了,倡议把决堤口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没出事纯属侥幸,要是这套诊断系统再迟钝些,部长上车后车毁人亡那根本不是什么危言耸听。所以说出了这种事,必须举一反三,回厂分解彻底检查,排除故障隐患那是必然的,并不是什么欲制其死地而后快,也不是因为差点把部长报销了。甭管车上坐着什么人,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在这个问题上铁路一向一视同仁。不是说因为是部长,所以就严格要求,逼着厂家分解检查故障,就是遇上普通旅客也照样得这么做。

当年唐老鸭和209HS在铁道部的鉴定试验时可没出什么大毛病,所以才批准上线运行的,但却在实际运用中却发现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中华之星”在试验中出了这么大的故障,说它不成熟,不可靠并不过份吧?让相关单位回去继续改进,等到改进完了再重新做试验,这是一个正常,合理,科学的程序,并不是什么刁难和扼杀。如果哪位领导在这种情况下还胆敢让它参加高速动车组竞标,那我想他肯定是疯了。不仅仅是疯了,而且简直就是拿旅客生命当儿戏,一旦出事,这人责任是谁也担当不起的。

很遗憾,刘院士在分析故障原因时,把责任全推在了进口轴承上,仿佛这么说相关单位就没责任了,“中华之星”就成熟可靠了。在前面我所举的唐老鸭和209HS失败的例子中,就多次出现这种出问题后还嘴死硬,把责任一推二赖的情节。看来这是相关单位的通病,就算是头上顶着院士的头衔也未能免俗。

就算是进口轴承出了问题,那也是你们选型的吧?组装前也是你们验收的吧?质量上是如何卡控的?设计上是否有问题?

请大家注意,在出事的前一天,也就2002年11月27日,“中华之星”冲刺试验并创造了312.5公里最高时速。第二天出事前,最高时速达到285公里。紧接着就报警了,温度高得离谱。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怀疑是设计不合理,导致相关部件无法适应如此高速度的要求。至于邓总说什么换了轴承后,再也没出这个问题,但据我们所知,那是因为再也没敢跑到这么高的速度。

刘院士说铁道部有人据此不相信“中华之星”的可靠性。说句老实话,任何一个还懂点基本铁路常识,还能摸着自己良心说句公道话的人都不会相信它的可靠性。可靠不可靠,要靠事实来说话,而不是仅凭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就能巧舌如簧、妙手回春。

那么,出了这次严重故障,铁道部是不是真的象某些喊冤叫屈者所言,把“中华之星”一棍子打死,没给它改进的机会,永远将其踢出局了呢?

不,铁道部是还给了它机会的。我们用事实说话:从2005年8月1日开始,“中华之星”开始在秦沈客运专线上载客运营。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运营仍是试验性质,虽然每天一个往返,但是以临客的形式运营。秦沈客运专线设计运营时速是200公里,考虑到安全因素,在这条线上“中华之星”的冲刺速度被限制在160公里以下。

从2002年11月28日出那个大故障,到2005年8月1日投入试运营,中间隔了两年零八个月,我相信相关单位肯定进行了大量改进工作,当然了,公关工作恐怕下的本钱更大。那么在试运营过程中,“中华之星”的实际表现又如何呢?

(未完,待续)

(续5)

链接出处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谢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家园 我是南昌局的,不了解您所说的那趟车的情况

所以不敢妄言,见谅

家园 这就是动车,但

不是我们局当年装备的唐老鸭或四方单动。事实上,这十几年来铁路研发的动车组不少,绝不象中华之星的鼓吹者所刻意扭曲的那样,好象中华之星是唯一,中华之星下马就意味着整个民族机车车辆工业消亡。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家园 感谢您的花和宝
家园 一个机头其实也能拉

只是速度上要差一些而已。两端都有机头,不但不用换向,而且也提高了动力系统的可靠系数。一头坏了还有另一头,照样跑,只是跑得慢些而已。

家园 我们业内管昌九线叫南浔线

你所说的就是唐老鸭,其实上座率很高,但趴窝的故障让我们受不了。其实并未退回厂家,而是到库里让厂家一次次大修,整改去了。后来换成四方单动跑九江,唐老鸭还曾跑过景德镇,萍乡。

也不是什么旅客不敢坐,而是我们实在是不敢用了,用了就是给自己找恶心,旅客可不知道这里面的事。但一旦在路上又出事,旅客的气全照着我们撒,我们心里那个委屈呀,可还没法跟旅客解释。

家园 这个事你用网上找来的东西来驳斥忘情这样的一线

工程师,你不觉得你显得非常书呆子么?

你本身没有任何的实际经验和经历关于铁路方面的知识和亲身体会,仅仅用不同环境、不同技术条件、不同管理模式下的一本书的内容来支持你的反对意见,太浅薄了。

针对忘情这样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还是仔细的看看捉摸人家的体会和经验更实在。

家园 可以说,忘情本贴中以一线工程人员的体会和经验

,河里根本就没有几个能有理有据的反驳的。反对意见也得是有人在铁路技术口混得人才能有力。

靠着图书馆里看了几本书,网上哪个野鹤翻译的某些文章,苍白无力的引用自己完全没有接触过的领域是彻头彻尾的书呆子。

家园 "邓院士"是不是应该是“刘院士”?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