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宣部为什么屡屡陷入被动? -- 思想的行者
有很多事情,在现在这个时代有很多种解决方案嘛,打来打去不见得是最优的。
至于会不会造成误伤,这个正如铁手说的:不追求绝对公平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情,但是标准是要制定起来的,而且在实践中逐步的完善。
而且这样的司法处罚本着先宽后严的原则----有关部门发现了违规言论以后,先要求对方在限期内编辑掉那些违规言论,对已经造成恶劣影响的,要求对方登报道歉
比如某报发表了上海一教授的义和团运动反人类的言论,本着先宽后严的原则,要求对方在一定期限内公开道歉,如果对方拒不道歉,再采取严厉的措施
尽量的减少误伤面,同时对那些有后台撑腰的有恃无恐者进行严厉打击,这样既能最大限度的维护言论自由,使善意批评政府(不是攻击政府)的人能够放宽心,也能对那些捣乱分子进行打击
平方那帮人要是没逃而是死了,现在影响肯定很大,就算人品不行也变成先烈了。 最近的例子就是李大师。 反例么就是茅于轼他们,天天乱讲话大家就都知道这些不是什么好东西了
西西河这样的比较理性的地方还是相对少的,到别的地方去认同茅大师的还有的是---比如新浪经济学人版块
茅大师还被主流杂志评为十大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呢,---高官都要虚心听取茅大师的意见说明什么?
而且茅大师只是露出海面的冰山的一角罢了
下面深着呢
打击露出头的精英的目的是为了威慑,威慑海面下的那些蠢蠢欲动的大多数,
纯属胡说八道,可是又怎样,人家要吃饭,干不过新浪,那就走小众路线博出位呗。可是你收拾它,不是帮它扬名吗?他求之不得呢。还有网易炒作“冯丽娟(追刘德华,逼死老爸的追星者)”,搞什么独家追踪报道,恶心不?恶心,但总不能单为这个就立个法吧,结果怎么了呢,没人关注,也就偃旗息鼓了。中宣部是sb,要改革,但对付博出位的,主要还是切断其赞助方,对其本身嘛,用作反例挺好的。哎,中宣部条条框框受限太多,暮气沉沉,不看好啊。
而是你说这个,中宣部搞不定,这得立法。哎,南方报业,也算历史遗留问题了,谁知道国家怎么打算的呢?
世界经济不也在进步么
上班的时候上西西河也是阶级斗争呢
最多谴责一下
多加引导
---侮辱历史上的英雄那就不止是谴责的问题,而是要追究他们的责任的问题了---比如说罚金100万以上,记者限制言论权三个月以上等等
另外,党报(以及党主办的BBS),本身也要有更多的灵活性,做到既严肃又灵活,能够吸引读者,自己做一个模仿作用,与庸俗媒体争夺受众
这个其实有一定难度,57年以来党报就搞得不是那么的好,总是给人一个板着脸说话的印象
立法就是全国人民的事情了
在文化领域,只依靠中宣部是不够的,所以夏大教授嘲笑中宣部几个人就掌管全国舆论确实有他的一些道理,但是如果立法了,那就不是中宣部来管理舆论,而是全国人民在共同的管理舆论了
参见本文外链出处
南联盟战争中美军对言论的管理就很有一套,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
比如美军内设有公共关系管理的部门,有专门的军官来负责与媒体打交道,记者们要获取新闻也只能跟这些公共关系军官索要,这样,记者们报道的内容就完全的在美军的掌握中
其次,美国的舆论管理注重对于特殊词汇的管理,规定对什么对象使用什么样的词语,对什么对象使用什么样的词语---我认为这很重要。
比如当年对南联盟政权,美军方面就规定了只能使用诸如暴政独裁等等的具有绝对贬义色彩的词语,而对于科索沃解放军方面,则只能使用中性的或者轻微贬义的词语----这就保证了媒体的报道不管是报道什么内容,都对南联盟不利,而对科索沃解放军有利,对北约有利。
---注重对词汇的管理而不是对报道内容的管理,就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即便是媒体报道科索沃解放军的负面新闻,由于记者使用的是非常轻微的贬义色彩的词语,会让读者们觉得科索沃解放军之所以那么做,也是无奈的(谁都有被逼无奈做坏事的时候),即便是南联盟在做好事的时候,由于文章中有大量的绝对贬义色彩的词汇,读者们也会觉得这是这帮恶魔们突然良心发现罢了,而且是偶尔良心发现,在渎罪。
----美国人的这一套词汇管理的手段确实比较绝。
对于南方报系那些媒体,在攻击中共的时候,使用的词语往往是带有极端贬义色彩的词语---比如说愚昧,专制,独裁等等,这些词语完全可以用感情色彩更平和得多的词语来代替
比如愚昧---可以说不明智,专制、独裁可以用不民主等等词语来代替
中共是执政党,是起领导作用的执政党,这个已经被宪法所明确规定,中共也发表了大量的文章解释了为什么需要这样的政治结构,这个已经是全民共识,是不需要一再的争论的,所以记者在文章中以独裁、专制这些词语来形容中共,那就是非法的,违宪的。
中共确实不够民主,中共也一直在追求尽可能的民主--全世界的政府都是这样,哪一个国家政府是绝对民主的呢?所以媒体要报道中共的决策的错误可以,但是不用动不动就使用独裁、专制等等词语
因此中宣部等新闻管理部门完全可以要求记者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尽可能的避开那些敏感词汇--而用中性词汇---轻微贬义的词语来代替,因为敏感词汇一方面可能违宪,另一方面可能制造社会的不稳定。
一篇批评政府的文章如果没有那么些的严重贬义色彩的敏感词汇,那么对读者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大量的对国家大事缺乏足够判断力的人---特别是青年学生的负面影响就要小很多了,可以引导青年人更多的去思考更实质性的问题,而不是总是想着那些大而无当的---独裁?怎么办等等问题
其次,批评政府可以,但是绝对不可造谣,必须尽可能的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否则可能面临巨额处罚
最后,不允许使用侮辱性词汇,不允许侮辱被民众广泛认可的英雄,否则会遭到严厉惩处
----需要管制,但是要比较巧妙的管制。中宣部的现在的管制方法确实僵硬了些,造成自己有理都变成没理了,也造成一些反动媒体以“新闻自由”为掩护肆无忌惮的攻击,造谣诽谤侮辱执政党以及人民,反动媒体其实也害怕阳光,但是如果我们的新闻管理总是那样黑箱操作的话,那么主动权就跑到他们那边去了
南方系的风格,无非就是小骂大帮忙。做做样子的。
一切尽在ZXB掌握之中
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比如让那个长平在几年内最少几个月以内没有言论权利,看看还有多少人敢那么嚣张
长平事件的时候,一帮人在中华网上大肆的说你们党怎么样怎么样,我们就是要这么样你们党怎么样怎么样,真的处罚下来了,南方报社还敢让长平去南方周末做副总编?南方报社敢明目张胆的违法?
就算不罚法人的话,把领导的奖金扣掉也可以,把那般家伙的职称降级也可以,总之要处罚他们有的是办法,只要下了处罚他们的决心,还会没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