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del -- MRandson
原来所谓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一直都在收取厘金啊,看把人民给剥削的,怪不得现在纷纷表示过不下去了。
中国自清代至中华民国初年征收的一种商业税﹐因其初定税率为1厘(1%)﹐故名厘金。又称厘捐﹑厘金税。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发展迅速﹐其军队于清咸丰三年(1853)攻占南京﹐当时清廷太常寺卿雷以 在扬州帮办军务﹐鉴于“国帑空乏﹐军用不给”﹐采纳幕客钱江的建议﹐在江苏省一些乡镇劝商捐厘助饷(名为厘捐)﹐以济军需。次年﹐雷以 又奏请清政府在江苏﹑河南的一些府州县推行。接着湖南﹑湖北等省相继仿行。当时劝商捐厘仅作为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后因办有成效﹐数年间便推及全国。初办之时﹐只在水陆要道设厘局征收﹐后来为防止商人逃税及承办厘金官员认额包征﹐藉以牟利﹐各地多设分局﹐结果反层层盘诘﹐留难商民﹐遂使厘金有害国害民恶税之称。厘金按其课征品种﹐可分为百货厘﹑盐厘﹑洋药厘﹑土药厘四类。按其课征环节﹐可分为出产地厘金﹐如出产税﹑出山税等﹔通过地厘金﹐如活厘﹑行厘等通过税﹔销售地厘金﹐如坐厘﹑门市厘﹑日捐等交易税。其中百货厘举办最早﹑最广﹔行厘是厘金收入的主要部分﹐对商品流通的危害最大。厘金的税率起初为1%﹐以后逐渐提高﹐至光绪年间(1875~1908)多数省的税率已达5%以上。
厘金是无物不税﹑无地不税﹐厘卡林立﹐重复课征﹐既不合财政原则﹐也不合经济原则。其课税对象多为人民日用生活必需品﹐收入低者﹐负担反重﹐极不公平﹔省间设卡﹐省内设局﹐层层报关盘查敲诈﹐不仅增加征收费用﹐而且使商民既无法计算成本与利润﹐也因耽误时间而蒙受损失﹐影响了工商业的发展。清末民初﹐当局虽然多次议论废除厘金﹐但由于其收入甚巨(1891年收入白银1631万两﹐为地丁收入的68%﹔1927年收入5000万元左右)而未能废除。1931年1月﹐在国人与外商的强烈要求与压力下﹐南京国民政府宣布裁撤厘金。至此﹐沿袭70余年的厘金制度方被废除。
无论是公务员还是政府雇员,可以查到的数据都表明中美在同一数量级上,如果算人口比例,中国还要大大低于米帝和其他欧美国家,米帝大概是10个人养一个“吃皇粮的”。
现在jy们已经发明了一种新的统计指标,叫做百万元GDP供养人数,来证明tg光吃饭不干事。建议你要与时俱进。
晚清的军费绝大部分都是靠厘金的,湘军,淮军,北洋莫不如是,所以才有军阀。没有厘金,哪来的湘军?没有湘军,哪里还有晚清?耶稣他弟弟早就到北京坐龙椅去了。你还真是够能东拉西扯的。
"没有厘金,哪来的湘军?没有湘军,哪里还有晚清??"
按照楼上的逻辑,我也可以说,
没有清朝,哪有民国,没有民国,哪来的天朝?
所以,
晚清留辫子,天朝也留辫子?
晚清收厘金,天朝也要收厘金?
我什么时候和你说民国,说天朝了?我一直在说晚清。
老广的原话是
晚清的军费主要就是靠厘金,这个有问题吗?同治中兴就不用打仗了?就不要军费了?更不用说南方地方督抚的洋务运动有多少是靠厘金输血的。你这个历史常识需要补课啊。
我问你,
“晚清的军费主要就是靠厘金”这个结论,你怎么得出来的?有什么根据?
晚清一年的军费是多少?厘金一年才能收多少了?能占多大的比例?
我问你,听说过饷盐没有?
袁世凯编练新军,主要靠的是厘金吗?不是,是靠盐!长芦盐场的盐!当然后期还靠外债.
(收厘金的省,主要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战区。直隶在北方。)
请研究一下田赋、关税、盐税、杂税、外债占清朝收入的比例,你就不会说这话了。
我不否认,在太平天国时期,厘金对于湘淮两军,是有部分的帮助。但是,就是湘淮两军,军费来源也还有朝廷协饷、两淮盐场、外债、田赋附加等等,不是只靠厘金的。
你去查查淮盐复楚是怎么回事!
为了盐,两江总督、湖广总督、四川总督打成一锅粥,几十年不合,为什么,不就是为了盐!
而且1864年太平天国就结束了,厘金是什么时候停收的?1931年!
为了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我不过是一句有声有色啊。你既然要较真,那就较一下, 一句一句来。
"创办铁路?大部分是靠外债吧?"
首先铁路主要是各地建设的,各地借外债的抵押就是厘金。后来外债还本付息基本就是靠厘金,比如江苏省厘金,外债还本付息常年占厘金总额的2/3. 我就不加惊叹号了。
"汉阳铁厂?那是招商局和商股吧?"
copy一下,"汉阳兵工厂造端宏大。从开办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购 买机器用银172.17万两,建筑厂房用银45.88万两,购买材料用银523万两 ,经费43.55万两,共计耗银784.6万两。其财政来源除来自江汉关 、宜昌关洋税银外,还来自汉口淮盐厘金、宜昌川盐厘金、湖北米谷厘金、 宜昌土药正税、土药过境税、北路土药税等地方财政收入。" 土药税也是厘金。为其的借款也是以厘金作抵押。
"海军经费?这个倒靠点谱,不过很大一部分变成了颐和园里的石头船吧?"
那风景倒是有声有色。
是吗?厘金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这话谁也否认不了,福州船政局的经费就是来自福建厘金,船政学堂学生出洋经费也来与此。江南造船厂初创时经费来自淮军军费,而淮军军费就是靠东南几省的厘金。
“清朝财政体制的低下导致只能靠厘金来收钱。厘金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没有他,就没有晚清。”
这个好象有问题吧?
没什么问题,清朝平太平,捻军的军费后来主要来自厘金。厘金开征时清军费已用了2963余万两白银,而户部库存仅22.7万两,崩溃边缘不过分吧。厘金产生后到同治三年(1864)清军攻克南京,为时十年多,平均每年厘金资军一千万两计算,十年中厘金补助军费即有一亿两。清最终将太平天国起义镇压下去,全靠曾国藩的湘军和厘金的开征。而湘军战斗力的保证就是饷比绿营高且发放及时。这里面靠的就是厘金。没有厘金满清就要回老家了,这难道有问题?
"清朝创办印花税,怎么没人骂啊?"
什么东西没人骂,厘金确实很烂啊。骂的最多的就是洋人,因为清海关被洋人把持,关税极低,但交了关税后,销往内地时国民待遇,层层厘金一收,而且厘关收厘的对洋货比土货诚实加收,所以洋货加码极其严重,所以各国交涉最大议题就是废厘了,这算满清特色的贸易保护主义了,后来各国交出海关权益也是以废厘为前提。
"清朝的关余和盐余,好象比田赋还多吧?"
这没错,关余其实不奇怪,收税的是洋人吗,毕竟负责,而且贸易量也是增多。至于盐余,我有点想不厚道了,你不觉得,清朝的盐课从道光前的5,600万两增加到后来的2000万两有点蹊跷吗?中国人突然吃盐吃那么多了?给点提示,清代的盐课收入,分为场课、引课、盐厘、盐斤加价、杂课五项。盐厘本属厘金,清政府后来将其划入盐课。满清也税改啊,盐项历代都是中央税收.
"而且厘金是地方税,各地督抚视为禁脔,中央根本就没有多少控制力度。看你说的,好象清朝没有厘金就过不下去似的。"
清朝后来主要是个地方督抚在做事,满大人不要误事就可以了。而且地方上缴中央很多都是厘金来的。同治后期,厘金里面解户部款占的比例到20%-25%。以同治十一年为例,总共300余万两厘金中,解户部款50000两,皇室费用204000两, 奉清廷之命直接各地的协款 589619两,水师经费331641两,本省军费1439564两,本省行政费396013两。 其中中央能控制的解京款项和协款在110多万两,1/3以上。剩下的大头是养兵。这个就复杂了,不多说了。甲午后清廷为付赔款而借债,地方解京款项到是少了,但赔款贷款包干,厘金2/3用来作为清廷贷款还本付息了。
"再说,清朝灭亡时候,财政收入膨胀到两亿两,还是要靠税制向现代转型吧?"
是啊,两亿两算现代税制了? 当时清廷临死前疯狂增税,到宣统三年财政收入膨胀到两亿两,其中厘金收入达到四千三百万两,比例还增加一点了。还有盐课4500万两,这里面成分主要就是盐厘.
其中还有盐课4500万两,这里面成分主要就是盐厘, 说有2,3000万两盐厘不夸张。其实这就说明一点,就是中国不是没有钱,是财政体制低下,宁可后来收上来做赔款,也不会未雨绸缪做点事情。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坐厘是经营税也不是财产税。财产税在西方历史悠久去了,什么世道?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办法真多阿, 这也算是一种无言的爱国主义把
一方面厘金什么都是不好的,连他救了清王朝都不承认。一方面拼命夸盐税。动不动就是你知道什么什么。
你那么痛恨的厘金最后1911年不过4300万两,那么美好的盐课(盐厘咱就听你的算盐税不算厘金了)就收了4500万两。是道光时的10倍。我就想问你是中国人口增加10倍还是吃盐增加10倍。对所有货品征收的厘金收了4300万两就是十恶不赦,那么每日必需的盐收了4500万两就是“税制向现代转型 ”。这个逻辑真是理解不了啊。
我们说厘金挽救晚清,是指厘金在湘淮楚各军军费方面的作用,那时唯一的作用。是说厘金在平捻军费的作用,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甲午后,各地厘金很多做了贷款担保,在这种情况下,小站用盐项没什么奇怪。但晚清军费依赖厘金是不争事实,太平时期就不说了,其后的同治十三年(1874)厘金收入用作军费的占 73.7%,光绪元年(1875)占75.4%,光绪十年占77.6%,在充作军费的厘金中有90%以上为各省军费。太平后,厘金很长时间内基本上也只用于军费开支。一直到甲午,大批厘金作为战争赔款引起的几次借款的抵押,所以才在大头上成为贷款还本付息所用。比如江苏厘金,同治11年,300万厘金中,本省军费143万,水师33万,主要为其他省的军费的协款59万,差不多60%,而甲午前的同治26年贷款还本付息就占了66%. 当然厘金作为军费来源作用减弱,成为败军之费的来源了。至于为什么厘金在31年才停收,因为他除了十恶不赦外还有历史作用。
天涯吵架是吐脏字,这里吵架是吐资料。
花!
看厘金的定义:厘金的种类 厘金最初一般分行厘(活厘)和坐厘(板厘)。前者为通过税,征于转运中的货物,抽之于行商;后者为交易税,在产地或销地征收,抽之于坐商。
如果按你的说法,物业税如果是坐厘的话,主要征收对象是开发商和炒房者,因为只有这两类人是把住房拿来用做商业途径的。那好啊,这两类人恰恰是房地场暴利的直接受益人,多征点不正好?那么这个“厘金”就根本不是什么坏事,而是全国老百姓都会拍手称快的好东西。
你老兄开口闭口都是物业税要刮老百姓的地皮,那么OK,现在老百姓连房都买不起,怎么刮的?好比一个土财主警告他的长工,你们千万要反对金银税,万一你们以后有金银了会吃大亏的,呵呵,谁在吃大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