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西安小吃之酸梅汤列传 -- liupizi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是而今西安内城里回族的聚集地
回民依寺而居,自成群落
用唐代里坊制
因西安回民的历史可追寻至唐时
有唐一代,流行煎茶,有法门寺地宫中茶具及大量记载为证,煎茶会往茶汤里面加入梅子或枣子之类的东西,如果这梅煎是专门用于煎茶的配料,则可以看做是酸梅汤的原型。
我们今天这种冲泡式喝茶是明清才流行起来的。
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谓弃其啜余 ,[原注:啜,尝也,市税反,又市悦反 。]无乃
而钟其一味乎 ,[原注:,古暂反。,吐滥反。无味也 。]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有顷,势 若奔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华也。
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或用葱、姜、枣、 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上面细饮的方法,而今终南山里还有很多和尚采用,加少许蜂酿
而后一种的煎法都是取其解腥膻之用,至今坊上饮胡茶尚有此好
又不是吐蕃、西夏……给茶里加蜜饯和奶酪做啥哩
我只是陈述我的观点:梅煎一词表明它有可能是用于煎茶的配料,这样的话,就可以视为酸梅汤的滥觞了。
唐人点茶、蒸茶都有记载,相关习俗还传到了北宋,至今日本仍受影响。
陆羽对于煎茶的描述不代表梅子就不能配茶了,不明白楼主举出茶经是何意思。彼此描述不存在逻辑上的逆反关系吧?
信远斋的应该是很好的
现在这个牌子还在,但是琉璃厂的店铺已经没有了。变成了工厂,厂址也不知在哪里。工厂批量生产然后上市销售,梁实秋书里提到的那种盛在青花瓷坛子里面散卖的,已经是杳如黄鹤无迹可寻了。
从质量上说,我觉得现在的信远斋挺奇怪的。他们出品的酸梅汤的质量,跟包装关系很大。我感觉,装在塑料瓶子里的,质量最最差,甚至不如台湾的康师傅酸梅汤。浓缩了装在大瓶子里,买回家兑水喝的,好一些。还有一种就是忽而今夏提到的,放在一个矮矮胖胖的玻璃瓶子里头,买回家直接喝的,质量最好。当然,从单位体积的价格来说,也是最后这种最贵了。
一直搞不懂,为什么信远斋要把塑料瓶装的酸梅汤做的那么糟糕。这等于把最大的一个市场拱手让人。矮胖玻璃瓶子那种,尽管味道好,但是一来价格昂贵,二来超市里都是放在普通货架上卖的。所以说买回家还要放在冰箱里冷冻一下再拿出来喝,很不方便。
我介个西安人当得很不够格,还不如人家只去了西安几天的。高中最后一年和大学是在北京上的,但寒暑假都回家,工作之后才少回去...
所有小吃里我最怀念的就是“秦镇大米面皮”,等回去了一定先整它七八九十碗再说
词语解释
【zdic.net 漢 典 网】
méi jiān ㄇㄟˊ ㄐㄧㄢ
另外
梅煎
【zdic.net 漢 典 网】
梅制的蜜饯,梅脯。《新唐书·地理志五》:“ 洪州 豫章郡 ,上都督府。土贡:葛、丝布、梅煎、乳柑。”《新唐书·地理志六》:“﹝ 成都府 蜀郡 ﹞土贡:锦、单丝罗、高杼布、麻、蔗糖、梅煎、生春酒。”
西安酸梅汤是玫瑰味道的吗?这末说真该算是西安小吃的。
查1985年中国财经出版社委托陕西省饮食服务公司汇编的中国小吃陕西风味一书,其中有绝大多数陕西现有的小吃,但是没有酸梅汤。怕是让北京的桂花酸梅汤给吓住,不敢写了。
就想流口水,写的简直太好了~~~
只要别见了我ID就想咬一口就得
“酸梅汤夏秋两季较为多见,街头饭铺或自制,或寄售,取其开胃止渴、降火解腻的效果,和冰峰并称,为西安的市民饮料之一,几个小伙子在烤肉摊上光着膀子胡吃海塞时饮的,饭店席面上招朋待客时饮得,漂亮女子们叼着吸管穿街过巷,小时几人凑钱买一杯共饮的,也有讲究的老人,以羊脂白瓷碗盛琥珀色的酸梅汤,加冰块数枚,用瓷勺轻轻搅动,叮当声清脆悦耳,把这市井小食吃的没有一点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