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改善型购买力十分强大,大城市房价已无下跌可能 -- 陈经
在上海什么样的收入可以月供七千?
也就是1千美元~
一帮子贪官汉奸买办+食利者
听家里人说还在到处拆,经济都这样了,下次回家估计都不认路了。。。。
“现在,一般老百姓家里,光啃老已经不够了,周边亲戚都得啃了。 ”
------------------
恐怖啊!怎么能这样!
把一个是人就买得起随便就能买上两三个的商品跟大多数人都要靠贷款以及家庭支持才买打得起的商品比。
把一个用不用都行,而且如今可以被网络替代的商品跟人人都必须使用的商品比。
把一个从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购买的商品跟同一个城市都不能随便流通的商品比。
为什么有些人就永远是屁股决定脑袋,凭着良心说两句人话就那么困难?
陈大的论述, 在中国部分可谓有根有据, 但是美国部分未免想当然了。
我在美国的同学, 一般成家的在夫妇都毕业后1-3年内买房都是20-40万, 大概1-2000平方英尺左右的房子。 而买房5-6年后基本都会考虑卖掉旧房, 买3-4000尺左右的大房子。
如果夫妇都有工作, 2000平方英尺左右的房子5-6年内基本都付得差不多了。 卖掉后买大宅子毫无问题。 我一个好友一直在考虑卖掉他40万的房子买100万左右的, 结果去年房价暴跌, 他看好的房子从90万几个月跌到80万, 他反而不敢买了, 一直拖到今年房价稳定了才下手。
美国最近两年的房价下跌, 更多是预期下跌造成的。 中国人更能支撑房价, 不是因为中国人更有钱, 而是中国人更舍得在房子上下本钱, 父母亲友都来赞助。
它的房地产政策是它殖民地地位决定的,向香港看齐的政策本身就是错误的
至少我所见如此。如果他们对房价有信心,不会这样急着出手的。或许还有别的可能。
要么上海面积比香港面积
凭啥拿新界来比浦东呢
整体到下去可上部结构很完整;
倒是最下部的那粗粗的钢筋给完全拔出来了--好像不多啊。
这偷工减料的没想到会报应这么快吧?
以前中国城市化发展一直有两派模式,一派主张日韩那种高度集中资源大城市的学派。印象中应称呼为超级都市派,历史上的大东京构想和建设5000万人以上大都市理论都是他们的成果。另一派就是农村城镇化,主张就地消化农村人口,合理配比中国资源。但是,这一派,随着中国乡镇企业实验的失败而失败。中国在乡镇企业逐渐没落后,中国的城市化逐渐走向了大城市化甚至超级都市化的道路。那是当时生产力与科技条件下,不可避免的选择。也是造成我们今天所关心的房价问题的关键所在。在一个特定的经济周期里,楼主所指出的现象暂时不可逆转。
不过,我想你肯定看过我最近的一些回复。其中关于沿长江经济带以及京沪东线计划的构想引起一些人这些必然会失败和这些政府是要消灭民营企业的言论。这个是旁话我不扯,当时我们讨论相关计划的时候,被告知这个实际既是我们沿海劳动力密集产业转移的需要,也是我们进一步城市化重试城镇化的一种考虑。其目的既是振兴内地经济的需要,也是吸收与消化中国转移到城市的人口同时避免过高房价损害经济竞争力并激化社会矛盾。最近的论证,当年的城镇化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与财力条件已经具备了可行的一面,而过度把资源集中的大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的发展模式现在也体现了越来越多的弊端。最重要的还是,现在的大城市已经不能有效满足吸收我们更多农村转移人口的这个历史任务了。(一些专家说大都市就应该搞贫民窟就是发展论机械表现)
我这里举一个现实例子来说明一些转变。我的一个邻居,因为女儿嫁去了天津所以全家迁徙去了天津。在天津住更大房子,而生活质量没有多少比上海下降。我想,随着城市高速铁路的诞生,以及各种通信工具与更庞大更快更便捷更有效率的物流体系的出现,一个中国自由贸易一体化的经济概念将迟早是一个事实而不是一个梦想。在这个前提下,适度集中的大都市与相对分散的中小城市群落,肯定会使我们不降低今天的生活质量不削弱自己经济机会与教育机会等条件下,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居住选择。而不仅仅是只有在一个大都市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火柴盒子这样的无奈。呵呵,你以为呢。
我也看不清走势,因为想换房,所以,屁股坐水晶一边。道理越辩越明,嘻嘻,哪边有道理我就用时间行动支持哪边。政委获胜,俺就去买房,水晶获胜,我就观望,等着把装修钱节省出来。目前看,水晶出发点更实际一些,论据也更充分,政委的道理没有数据支撑呀,也许俺也犯了屁股错误,不过,我想房价已经那么高了,涨的动力有限,毕竟,俺知道,好多人买不起房,还有好多找不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