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理性河风】辩论对事不对人 -- 唵啊吽

共:💬35 🌺8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全给教成老九咯。。。
家园 您俩都是长辈,面熟了说话才变得没有顾忌吧。。。
  • -- 系统屏蔽 --。
家园 咩啊哞?
家园 这个商榷一下

西西河最大的设计优点之一就是不重要的帖自己会自动沉到后页,而重要的帖会反反复复被跟帖顶回首页。

我觉得是有争议性的帖子浮上来,跟“重要性”关系其实不大。

家园 读了原贴

还是应该从气候变化而不是单纯的变暖问题这种角度出发讨论为好。个人以为,现在有两个结论是可以得到认同的。1是气候的复杂性。这个无须赘言。

2是人类活动已经对气候变化造成了影响。至于这个影响的程度和趋势,目前并没有定论。也还没有普遍适用的模型。人类目前也只是从研究历史气候变化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后才能有这种含混的认识。

按照楼主的建议,不能无条件或者说被附加不平等条件加入一些约束性的协议。这一点,从是否能够保护中国利益的角度出发,有可取之处。

同时也要认识到,这个过程一定是漫长的。因为人类本身对人类影响气候变化本身认识不足,拿什么谈呢?数据基础并不充分的谈,空对空而已。lz所担心但是又显得比较矛盾的地方,1是西方用气候变化压中国2同时也确实担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中国对这个议题的态度,个人以为,必须要参与进去才能解决问题。成为体制内的一份子总比挨黑枪要强。简单的拒绝、附加条件的承诺似乎都不是妥善的解决办法。作为一个成长中的负责任的国家,从大的方面说,对人类生存环境负有责任。从其他方面讲,参与谈判也未尝不是争取新的发展机会、确定新框架下的国际地位的重要步骤。主要的问题一时要提高中国自身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与研究程度,拿得出相当的科学基础与解决方案才能比较好的保护自己尽到责任。否则无论如何都是被动的。

家园 一看就知道以前没看过游本昌演的《济公》
家园 我都是读 俺阿牛 也不知对不对
家园 “俺阿 hōng ”
家园 同意你的观点

一定要谈,而且要按照消费碳排放和人均碳排放去谈。

还有碳关税问题,可以按照欧洲征厂家回收费的原则,如果是污染中国空气的碳排放,征税税收应用于中国环境保护,不得归其它政府使用。

家园 这个可以在系统功能上改进

比如,版主可以对一些小贴设置跟贴只能使得它回到第二页。重要贴版主置顶的功能已经有了。

家园 那样斑竹的权力就...

其实理本来就不是越辩越明的,不然世界舆论就不会稀里糊涂的了。

家园 【鸡同鸭讲】成见冲突

还是从盲人摸象说起。寓言故事盲人摸象说的是偏见,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看到的井口那片云就是整个天空。故事中的盲人无论怎样争论,至少还争论“象”是什么。

假如那个牵象来的人不告诉盲人有一头象让他们摸,那就更有意思了。我们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摸到尾巴的可能会说这条绳子不适合编草鞋,摸象牙的可能会说这根柴火烧起来烟会很呛人,摸到腿的可能会说这棵树为什么没有风也会晃动,摸肚子的可能会说这是舞台会移动的墙。总之不能指望他们能够讨论出全象来。即便他们摸的是象的同一个部位,可能想象出的东西也大相径庭。

一起看一出戏,有人看的缠绵,有人看的是社会不公,有人看的是舞台布置,有人看的乐队表演,个人感受不同,收获不同。

75新疆事件,有人看是中国邪恶,有人看是恐怖主义,有人看是民族冲突,有人看是分裂行径,有人看是颠覆行为,是否能够争论清楚,要看争论各方是否有共同的认识基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他们观察世界的时候,往往只感知出能够选择支持他们世界观和价值体系的印象,而忽略其它信息。如果河里关于方军的讨论就是一列。方军采访抗日老兵的时候,只感受到老兵遭受不公待遇的一面,其它一律视而不见。许多西方记者到了中国,无论看到什么事物,都只能感知出能够证明中国邪恶的印象。而对中国进步的事实视而不见。

成见是人类本能的一部分,就是有选择地感知。如我们直身一个风景,看到的只是自己喜爱的花草,而忽视路边普通的沙石。用相机拍下照片,看的照片总和当时情景有差距,原因就是当时忽视的许多东西,照片都一股脑拍了下来。

成见是经济的,人可以快速收集合出来相关的信息,而忽略不相关的信息,这样人不必受信息爆炸的骚扰,而得以正常生活。

人看到与自己世界观不符合的事物会产生不安,所谓良心。一个人的世界观与现实差距过大的时候,就会产生精神错乱。所以,人有把复杂纷乱的世界按照自己的世界观组织成自洽的一个整体,所谓合理化。

所以,当不同价值观念的人讨论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发生鸡同鸭讲的现象。

回到本坑援引的案例,LZ感慨的是国际霸权政治,而跟贴看到是论据是否经得起科学方法的推敲。LZ写贴,原本是讨论国际政治问题,而跟贴只想讨论科学问题。对于跟贴而言,科学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国际政治不在讨论只列,这与LZ原贴本意完全相左。因此有了其后鸡同鸭讲的冲突。

对于这场冲突,跟贴的支持者典型的看法是

唵啊吽大师糟蹋物理学已经很久了 [ ducati ] 于:2009-08-25 19:09:52

就别狡辩了认栽一次不行吗?

(附带说一句,这是文革批斗会典型的戴帽子大棍子手法,我都为跟贴有这样的支持者感到羞耻。)

实际上,LZ和跟贴根本没有观点的不同,更不存在狡辩的问题。因为跟贴拒绝就LZ的论题表述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而LZ也不愿意在楼内转移主题与跟贴讨论科学问题。LZ和跟贴关注的根本就不是一个话题。只不过就一件事见仁见智,各人只感知出自己关心的话题。

不去理解LZ的论题,也不愿意就LZ的论题去形成自己的见解,就按照自己的成见去压制LZ言论,以一己之见取代其他人的思考,这是反科学精神的行为,是禁锢思想自由的行为。

家园 你可以听听这个音频贴

唵啊吽:花梨木坊

家园 吽兄可能无意中提到了几个新问题

我歪楼一回,请吽兄勿怪。吽兄文中的两个例子很有意思。

假如那个牵象来的人不告诉盲人有一头象让他们摸,那就更有意思了。

这个例子,使我联想到两个问题。一个是为师之道。一个是领导能力(Leadership and teamwork)。我想说的不是道德品质的问题,而是艺术和方法的问题。如何把学生教好,如何把一个项目领导好,往往是一念之间的差距,把握好了就是好老师,好领导。回到吽兄的主题也是一样,如何开展有意义的讨论,避免无谓的争辩,往往也就在下笔的那一瞬间。

我们直身一个风景,看到的只是自己喜爱的花草,而忽视路边普通的沙石。用相机拍下照片,看的照片总和当时情景有差距,原因就是当时忽视的许多东西,照片都一股脑拍了下来。

这个例子,吽兄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是人的认知的问题。我们批评CNN选择性失明,也是这个意思。但回到每个人自身,当我们看到照片和原来印象不一样时,我们的选择是什么?销毁?还是保存?在我看来,这个例子涉及到一个如何提高自己认知能力和包容能力的问题。

请吽兄指正。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