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谈将成为“发达国家粉碎机”的中国 -- 冷酷的哲学

共:💬369 🌺1802 🌵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也没大看明白吧

争夺挤压某些行业的市场空间的同时中国自身的购买和消费也提供市场空间

中国随着购买力水平上升的确提供市场空间,但是这个提升的空间自己的产品升级后也可以填补啊,最终还不是损害发达国家的利益。

你的意思是中国人民以前买不起汽车飞机,后来通过造衣服造袜子造打火机逐渐买得起这些了,具备了购买力,为发达国家的汽车飞机提供了市场,但是等到中国自己也可以造汽车飞机了,你能说对发达国家没有影响么?

你的假设是建立在等到中国能造汽车飞机的时候,发达国家发明了天顶星旅游的技术,而中国通过造汽车飞机致富了,达到了去天顶星旅游的消费能力,从而为发达国家的“新产品”提供了市场吧

你们的分歧在于对于发达国家创新能力的信心的分歧,说到底是个信心的问题。

不过话说发达国家为世界创造了几个世纪的新需求了,未来的新需求估计要一定程度上受到能源制约。西方的消耗式发展模式是该让位于我天朝的和谐共存模式了。

家园
家园 不知你是否研究过你所谓要被粉碎的那些第二世界国家

中国现粉碎的是准发达国家和懒发达国家,完全和美日这种真正的发达国家进行产业上的正面对抗,还需要两三代人的时间。

呵呵,忍不住又要来说两句,你的思路应该是中国的工业化将要消灭那些第二世界国家,原因有二,一是中国人工便宜,二是中国可以由国家投入研发先进技术。那么这些第二世界国家,他们目前的竞争力,跟人力成本密切相关还是关系不大,密切依赖新技术还是不依赖,这个不知你有没有做过任何一个实证研究?打个比方说挪威的铁和油/气、南非的黄金和钻石,澳大利亚的羊毛和铁矿,这些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跟人力成本和高科技有没有关系?能不能粉碎?战后60年,日本汽车工业算是后起、廉价的代表,德国在这个行业有什么比日本领先的高新技术,为什么日本斗垮了美国三大却斗不垮德国。是不是你有了便宜的人力和高新技术,香港就能取代伦敦成为金融中心,澳门取代瑞士成为私人财务大本营?LV的包、瑞士的表、意大利的跑车、波西米亚的玻璃这些奢侈品有什么高新技术可言?第二世界小国,往往是一个国家靠少数几个优势产业赚钱,然后政府进行转移支付补贴其它行业的模式,这个正循环玩下来,他的劣势产业(由于有补贴)都能做到比你更低的成本。拿英国、日本、韩国来说,他们人均耕地面积比中国更小,人力成本比中国高的多,那么中国的农业有没有可能把它们挤垮呢?没可能。为什么?因为有进出口限制和农产品补贴。

我猜你可能不是自己做生意或者在商业企业工作的,对微观层面的“成本”和“竞争力”没有明确的概念。其实在真实而不是空想的社会中,总成本和人力成本是两码事,产品竞争力和尖端科技的水平又是两码事。如果大到国家层面,那牵扯的因素就更多,跟国家的产经政策有关,而产经政策往往是受制于一些社会体制和自然地理方面的东西,不是想怎么样就能够怎么样的。就像前面那位仁兄问你的“为什么中国40年前就能造原子弹,现在能登月,半导体工业却没有起色”,不知你有没有一个基本的答案呢?

就算是台湾和南韩,中国在过去这些年,在他们的优势产业里,与之差距是在减小还是在拉大?这个能不能仅靠人力成本去打败?我回井大的一个帖子,你看完之后或许可以想一下这些问题 链接

家园 谢谢你的讨论

中国需要和可能粉碎的,都是以实际产业立国的发达国家。主要靠卖资源致富的发达国家:第一中国不可能和他们竞争卖资源,所以不可能粉碎;第二,粉碎了我们也不会有任何利润,我们为什么要费力气去粉碎?

日本并没有斗垮美国汽车产业,只是瓜分了份额。德国的汽车工业其实并不见得比美国强到哪里去,如果不是中国这个新兴市场,他们的份额也是呈下降的。而中国这个市场还能吃多久?这个也是值得考虑的。

至于LV的包之类,这是固有产业。中国发展起来必然也会出现自己的奢侈品行业,也会对他们产生挤压。

少数优势产业补贴全国,这是很多发达国家的既有模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他们只会补贴又战略意义的行业,你见过他们补贴玩具业么?第二,补贴的能力取决于有吃产业的盈利空间。我们做的只是挤压其优势产业罢了。你要说彻底打垮对方的优势产业,我觉得是不现实的。但你要说我们连积压对方盈利空间都做不到,这就有点奇怪了。

我这个帖子讲的都是宏观层面上的问题。你一定要扯微观层面我也没有办法。微观上我们某个低成本竞争的企业完全有可能破产。我们某个成本更低的产品也有可能没有竞争力。这又能怎么样呢?从宏观上看,难道不是我们在进军一个又一个产业,然后站稳脚跟,逐渐挤压发达国家在这些行业的利润么?宏观事实难道还不够有力么?

对于半导体业,我已经回答了。中国是有半导体业的,只不过还没有发展到能够竞争的地步。

可以说半导体业是最年轻的行业之一,是上一次产业革命的产物。如果真的实现在这个领域内我们可以和发达国家正面竞争,而还没有发生下一次产业革命,那发达国家已经基本要完蛋了。很显然这不是立刻会发生的事情。要等到那一天,估计还要几十年。

我觉得,我们在半导体业的差距是在缩小的。

另外呢,我不知道为什么,您在讨论的时候总是强调人力成本。貌似我提出的时候是把人力成本和研发成本并列的吧。

家园 【文摘】奥巴马这是想干什么?

奥巴马宣布对中国轮胎特保案实施限制关税

外链出处

家园 研发成本里面主要就是研发人员的人力成本

我做过的电子、软件、电气工程等几个行业是这样的。别的行业不清楚,不敢妄言。

家园 人力成本对某些情况并不能很好地描述

比方说,两个公司,每个都雇佣了四个工程师,每个工程师年薪都是十万美金。那么人力成本应该是相当的。

但是第一个公司是先行者,研发A技术花费了18个月。而第二个公司是后进者,因为有了参考,研发A技术只用了6个月。

人力成本并不足以描述这种成本差异。

家园 冰雨兄,这话不合适哦,呵呵

楼主的文章还真是很用心写的,大家的讨论也很用心的,这样最好啊,辩论中出真理哦,谢谢你们的原创和讨论。

家园 12个月的时间差距

足以让后来者没有利润。我所在的行业正在发生这样的事情。

家园 当年江还有拉报复清单的勇气

现在我们只剩下上诉的勇气了,和当年要求国联解决东北问题何其相似

家园 关于挤压对方的盈利空间

你有没有想过,采用跟随、模仿战略一开始你是可以挤压对方的盈利空间,但作为领先的一方如果采用产业链整合的手段来反击,就很容易把落后的一方挤压成0利润。你这个行业赚不到钱,失去了扩大再生产、跟踪先进技术的能力,人才也会选择转行,过上几年,这个行业就垮了,差距会越来越大。

从宏观上看,难道不是我们在进军一个又一个产业,然后站稳脚跟,逐渐挤压发达国家在这些行业的利润么?宏观事实难道还不够有力么?

不知你有没有听过一个说法,叫做落后、高耗能、高污染产能的转移。

日本并没有斗垮美国汽车产业,只是瓜分了份额。德国的汽车工业其实并不见得比美国强到哪里去

这个不用信口开河,为啥不去美国看看那些中产阶层社区里停的都是些什么车哩?

家园 不同行业不同的

只有更新周期特别快的产业才有这个问题。由于技术的发展的限制,不可能所有产业都有这个问题。基础出现限制的时候,所谓的更新换代也就是换汤不换药。

家园 不觉得美国中产阶级社区停的车有什么区别

五花八门,什么车都有。

家园 从国别结构看,确实很相似

都是德国车和日本车的数量明显超过国产车。

但你要是估算一下总价格,德国车可能要超过日本车,因为他单车价格高。

所以我就不知楼主凭啥讲“德国的汽车工业其实并不见得比美国强到哪里去”的。

家园 看哪里了

西部皮卡和SUV的还是国产车见得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