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朱维群是个真人才说起 -- dfindy
两年涨幅接近30%,都有投资价值了。
但是事实上不是。
坐过几趟,跟司机聊天,一个是白人老头,说是申请一下拿个顶灯弄个计价器就可以开干了,没有多余的费用;另一个是移民的老巴,跟我们特热情,也说是因为赌城开出租没门槛才来的。
客观上来说,老美自己不怎么开车的,赌城算一个了,跑来跑去大多是轻轨、大巴(公共的和赌场自己的)、出租车以及走路。从城市交通的角度,出租车牌照费不是必需品。
出租车行驶时间长,但是效率也高,空车时间一般都在20%以下。现在的中国大城市,出租车已经是作为一种点对点的公共交通形式而存在,继续保持传统的隐性奢侈税,或者说高于私家车水平的税收,应该是不合适的。
至于纽约,那是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典型代表,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城市,怎么能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呢?
利益攸关方以民意的幌子强奸民意!
应该说大多数大城市都控制出租车的数量,也可能拉斯维加斯不需要,或者政府没有能力or动力控制拉斯维加斯的出租车市场的进入。不控制在大多数城市是不可行的:如果完全无进入成本,城市里的出租车数量会翻番,空驶率也上去了,叫车是方便了(就像黑车多也提供便利),但另一方面,利润率可以一直下降到接近0的薄利直到没有新的出租车愿意进入。接下来发生的可以预计是负面的多了,价格竞争之后还可以通过降低服务质量竞争(把大众车换成QQ),薄利也伤害司机福利,路上出租车肇事的危险系数也会骤升。出租车牌照费是不是必须,要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控制数量。
至于出租车的空驶时间,一般认为在30%--50%之间。这是一个两难问题,降低空驶率是提高了运营效率,但另一方面又需要空驶率来保证路上有足够多的空车供扬招。上海在控制出租车总量的时候对空驶率的考虑比重很大,如果只有20%的空驶率,市民早就抱怨连连,不刮风下雨路上叫一辆空车要一刻钟时间。为改善这个两难需要整个系统的phase change,三四年前我曾经有过一个想法,还特地回国找上海出租车客管处的人谈,无奈我们的大政府还是不够大,最大的是强生大众这样的公司,政府也无能为力,而phase change单个公司无法也无动力实现的。
钱直接给交管局收掉了。
如果所有的出租车牌照都是通过拍卖分配给各大出租车公司,政府就能得到这部分费金,然后出租车营运者将此费用转而分摊在司机头上。现在这些牌照已有原始分配,自然无法再卖第二次,但因为数量管制,现在牌照的价值及其分摊价值还是市场需要决定的,不管原来的获取成本多少。拿到了牌照,就像圈到了地一样是最有竞争力的资本。但要往早里看,几家大的出租车公司原本就是政府下属单位转制而生的,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出租车公司和客管处的头头们原来(或者将来)可能还是同事呢。
我每天要经过的地铁站门口就经常被黑车(摩托车)堵塞出口,基本上起步价是五元——哪家正规出租能接受这样的价格。
当然,上了黑车,安全就靠运气了。
要干事就要得罪人,干脆谁也不管,由着底下人胡来去吧。
现在有了媒体和网络,希望能把官老爷的思想改一改。
但是总体态势是困居西北一隅。
要把事业做大,就别指望参与者都是精英。
大学同学也有进ZF干公务员的,学生时期一个个嫉恶如仇,进了ZF默默无闻,聚会的时候聊天总结八个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竞争优势需要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价格不一定能成为决定性因素。安全性,服务可靠性在一定价格区间内会成为决定性因素。
至少在上海,正规出租车相对于黑出租是有竞争优势的。只有在正规出租较少的郊县等地方才会出现黑出租车泛滥的情况。
你说的摩托车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他们针对的是地铁出口和居民区之间的短途接驳。这个市场与出租和公交虽有部分交集,但并不完全重合。
以上海南站为例,刚开始的时候黑摩的到处都是,但等到南北广场公交站都开通了以后,就少很多了--但不能完全禁绝,毕竟公交不是实时的,而的士相对于这么短的路程又不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