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浙江工厂、河南零件与印度基建(上) -- 月色溶溶
关于邓的选择,这个或许要用很长的时间才能看清全部利弊。不过,似乎到目前为止,还看不出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对比一下前后两个三十年,应该能说明一些问题。
为什么东部和中西部在发展上就非得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我看不出有什么必然的逻辑。对立起来有什么益处吗?我看不出来。为什么中西部的发展才是发展而东部的发展就不是呢?另外说到雄奇似乎有点远了
我最近有一对同学结婚了,他们从育婴室起就在一起。。。
和钱就可以砸出来的
另外压力铸造用的也很普遍
把线切割当通用机床用 呵呵 和山寨有一比
不懂。我是作为总经理管理过一些大型制造业,尤其是化工企业,其中一些分厂有精密模具需求,经常有江浙一带的精密模具企业来推销产品,所以知道一点常识。另外机修分厂(一般也有3000多人)有制造大型设备的能力,所以有许多精密铸造工作,也就知道一点铸造常识,仅此而已。我的专项是运营管理,熟悉财务和金融,实际主要工作是并购及其接管消化,直至上市。
例如引进的瑞士精密数控柔性加工中心,瑞士技工在时,精度轻松可达18μ,瑞士人一走,打死了都达不到32μ。而中国现行体制歧视技师,所以进口的先进设备根本达不到实际效果,实际只有50%左右就不错。
工程师这个3个字在高校这种培养人才的地方都会被那些教授们有意无意的去鄙视。
某工大自称自己是“工程师的摇篮”,说出来以后,一些地方和高校的人嗤之以鼻,觉得“下等人”。很让人不爽。
另一方面,感觉机械行业的人都会受到歧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这个整个行业(专业)都受到歧视。从高中考大学开始,家长和老师都会说这个是烂专业,到毕业招人(我指的是对专业要求不严格的职位)都会收到歧视。
现实情况是机械行业是中国制造的短板,社会不扶持反而让学机械和做机械的觉得太不起头,有些摸不清头脑。
不觉得那些所谓的白领比在工厂和设计院所实实在在干活的工程师们有用。
前段日子我到朋友厂里玩,看到一台压塑机闲置,便问:“你做机械的买这玩意干嘛?”答:“没办法,有部件生产需要,而且量大,舍不得给人做。但一个人干上三个月就够一年用了。”我说:“这笔帐得慢慢算,要是一年后你的用量能上来,买这台机还划算,要是上不来,当初还不如让人代工。人家外协厂不仅从你这里接单,还从其他人那里接单,满负荷生产的结果就是分摊到每件产品上的人工成本、预热能耗、厂房成本和设备投资成本等都要比你的成本低多了,即使加上利润也比你的生产成本低呀。”朋友说自己也是一时冲动买了,事后一划算也是我这个理,但新机器转让打折挺厉害,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买家,机器就在厂里闲置了。
所以,请不要迷信大厂的规模效益,也不要忽视了大厂的管理成本。
厂小,如果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为他人节约成本,照常可以活的很滋润。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目前大多数企业面临的问题是产能过剩,工厂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产品卖不出去,而非生产不出来。所以,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人员成了香饽饽,待遇普遍要比工程师要高。
但如果某工厂以技术研发为导向,主要卖点在技术的先进性,那这家工厂的工程师要受老板的热捧了。
或许是您说的这个原因。
某一个公司专做普通机床的升级,由于性价比高,市场需求大,所以效益很好,相应的工程师待遇也好。
工艺的确不存在高低级之分。只有能不能达到预定指标的差别。如果可以用最简单的工艺实现预定的质量指标,又何必追求高精尖的技术呢?
关键还是性价比。王传福引进日本全自动生产线后在进行人工化改造大获全胜就是这个理。小车床的优势就在于成本低。自从去年开始闹民工荒后经济型数控机床在浙江非常普及,一台价位在5万元左右,加工中心也才20万元。
汽车生产要求零库存、准时生产。铁路运输不能提供零部件外协厂点到点的服务。
产业升级的方向是抢占技术制高点。沿海各省不会放弃打造现代制造业产业基地战略目标的,附加值高嘛。要追求产业升级,不要熊掰玉米棒子,最后两手空空。请不要忽视了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核心支撑作用。
这种做法对浙江是舍本逐末,要是浙江的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头脑清醒,不会出此下策的。理由同上。
浙江人心里也着急呀,产业梯度转移是资本的必然属性,所以为了明天自己的饭碗考虑,只有继续发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提高自己才是王道。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还有一个职位是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